古典吧>汉语词典>黏虫在词典中的解释
niánchóng

黏虫

黏虫读音为 nián chóng。意思是:昆虫,成虫前翅中央有两个淡黄色的圆形斑纹,后翅尖与边缘黑灰色,昼伏夜出。幼虫头部褐色,背上和两侧有黄黑色纵线。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有的地区叫虸蚄。

繁体黏蟲

拼音nián chóng

注音ㄋㄧㄢˊ ㄔㄨㄥˊ

词语解释

  • 也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色虫等。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

    网络解释

    • 黏虫
      1.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麦蚕,是一种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牧草的杂多食性、迁移性、间歇暴发性害虫。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余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