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钱
捉钱读音为 zhuō qián。意思是: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繁体捉錢
拼音zhuō qián
注音ㄓㄨㄛ ㄑㄧㄢˊ
词语分解
捉钱zhuō qián
词语解释:
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分词解释:贷放:
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客户。
官府:
①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②称封建官吏。
公款:
属于国家、机关、企业、团体的钱。
市肆:
1.市场;市中店铺。
2.泛指市镇。
词语解释:
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
分词解释:贷放:
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客户。
官府:
①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②称封建官吏。
公款:
属于国家、机关、企业、团体的钱。
市肆:
1.市场;市中店铺。
2.泛指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