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汉语词典>藩臬的分词解释
fānniè

藩臬

藩臬读音为 fān niè。意思是: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拼音fān niè

注音ㄈㄢ ㄋㄧㄝ ˋ

词语分解

藩臬fān niè
词语解释
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分词解释
藩司: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布政使:
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
臬司:
元代肃政廉访使司﹑明清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称。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称廉访使或按察使。
使的:
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