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君道部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君道部清 · 陈梦雷

君道部总论

易经

干卦

彖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

物万国咸宁

天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干道首出庶物

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

道则万国咸宁也

朱子曰首出庶物须是聪明

睿智高出庶物之上以君天下方得万国咸宁也

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

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

而奉天时天且勿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

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圣人先于天而天

同之后于天而能顺天者合于道而已合于道则

人与鬼神岂能违也

湖胡氏曰天地日月四

时鬼神之所以为德为明为序为吉凶者同一道

也大人之与合亦合其道而已

临卦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

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南轩张氏曰六五知临者岂任察以为明挟暴

以为刚乎立大中之道使天下得以共行之而已

舜惟能用中于民此所以为大知也

离卦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继明照于四方

大人观离明相继之象以世继其明德照临于

四方

平庵项氏曰继明如言圣继圣

书经

虞书大禹谟

曰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禹言君而不敢易其为君之道臣而不敢易其

为臣之职夙夜祗惧各务尽其所当为者则其政

事乃能修治而无邪慝下民自然观感速化于善

而有不容已者矣

帝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

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

可爱非君乎可畏非民乎众非君则何所奉戴

君非民则谁与守邦钦哉言不可不敬也可愿凡

可愿欲者皆善也人君当谨其所居之位敬修其

所可愿欲者也

皋陶谟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言天子当以勤俭率诸侯不可以逸欲导之也

陈氏雅言曰知万几之可畏则必兢业以图之

而不至于以逸欲教之矣知天工之可畏则必择

人以居而不至于以非才旷庶官矣

商书太甲下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毋安厥位而思其危

周书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所犹处所也君子以无逸为所动静食息无不

在是焉作辍则非所谓所也

礼记

礼运

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

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

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

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

而患其生

君者正身修德而为臣民之所则效者也非则

效人者也臣民之所奉养也非奉养人者也臣民

之所服事也非服事人者也君而则人则是身不

足以为人所取则而反取则于人非立于无过之

地者矣君而养人则一人之身岂能供亿兆人之

食必不足矣君而事人则降尊以事卑为失位矣

惟百姓者则君以自治其身所谓文武兴则民好

善也养君以自安谓竭力供赋税则有耕食凿饮

之安也事君以自显谓竭忠尽职则有锡爵之荣

也礼教通达而名分不逾故人皆慕守义而死耻

不义而生也

经解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

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

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

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

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

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悦谓之和上下相亲

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

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

而无其器则不成

荀子

君道

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

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廷

有饿人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

不可得也民之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

可得也

徐干中论

务本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其

近物而暗于远图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也

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夫详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谓

耳听乎丝竹歌谣之和目视乎雕琢采色之章口给

乎辨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说之文手习乎射

御书数之巧体骛乎俯仰折旋之容凡此者观之足

以尽人之心学之足以动人之志且先王之末教也

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是故能为之者莫不

自悦乎其事而无取于人以人皆不能故也夫居南

面之尊秉生杀之权者其势固足以胜人也而加以

胜人之能怀是己之心虽敢犯之者乎以匹夫行之

犹莫之敢规也而况人君哉故罪恶若山而己不见

也谤声若雷而己不闻也岂不甚矣乎夫小事者味

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验而远数者难效非大

明君子则不能兼通者也故皆惑于所甘而不能至

乎所淡眩于所易而不能反于所难是以治君世寡

而乱君世多也故人君之所务者其在大道远数乎

大道远数者仁足以覆帱群生惠足以抚养百姓明

足以照见四方智足以统理万物权足以变应无端

义足以阜生财用威足以禁遏奸非武足以平定祸

乱详于听受而审于官人达于兴废之原通于安危

之分如此则君道毕矣夫人君非无治为也失所先

后故也道有本末事有轻重圣人之异乎人者无他

焉盖如此而已矣春秋外传曰国君者服宠以为美

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又诗陈文王

之德曰惟此文王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时克

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

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心能制义曰度德政应

和曰貊照监四方曰明施勤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

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

纬天地曰文如此则为九德之美何技艺之尚哉今

使人君视如离娄聪如师旷御如王良射如夷羿书

如史籀计如隶首走追驷马力折门键有此六者可

谓善于有司之职矣何益于治乎无此六者可谓乏

于有司之职矣何增于乱乎

朱子大全集

己酉拟上封事

具位臣朱熹敢拜手稽首言曰臣窃惟皇帝陛下有

聪明睿智之资有孝友温恭之德有宽仁博爱之度

有神武不杀之威养德春宫垂二十年一旦受命慈

皇亲传大宝龙飞虎变御极当天凡在覆载之间稍

稍有血气之属莫不延颈举踵观德听风而臣适逢

斯时首蒙趋召且辱赐对得近日月之光感幸之深

其敢无说以效愚忠之一二盖臣闻古之圣贤穷理

尽性备道全德其所施为虽无不中于义理然犹未

尝少有自足之心是其平居所以掺存省察而致其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功者固无一念之间断及其

身之所履有大变革则又必因是而有以大警动于

其心焉所以谨初始而重自新也伊尹之告太甲曰

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又曰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

厥德召公之戒成王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

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肆惟

王其疾敬德盖深以是而望于其君其意亦已切矣

今者陛下自储贰而履至尊由监抚而专听断其为

身之变革孰有大于此者则凡所以警动其心而谨

始自新者计已无所不用其极矣而臣之愚犹窃有

惧焉者诚恐万分有一所以警动自新之目或未悉

举则衅孽之萌将有作于眇绵之间出于防虑之外

者是以辄忘□贱而妄以平日私忧过计之所及者

深为陛下筹之则若讲学以正心若修身以齐家若

远便嬖以近忠直若抑私恩以抗公道若明义理以

绝神奸若择师傅以辅皇储若精选任以明体统若

振纪纲以厉风俗若节财用以固邦本凡是皆陛下

所当警动自新而不可一有阙焉者也臣不胜犬马

爱君忧国之诚辄敢事为之说而昧死地献谨条其

事于左

其一所谓讲学以正心者臣闻天下之事其本在于

一人而一人之身其主在于一心故人主之心一正

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则天下之事

无有不邪如表端而影直源浊而流污其理有必然

者是以古先哲王欲明其德于天下者莫不一以正

心为本然本心之善其体至微而利欲之攻不胜其

众尝试验之一日之间声色臭味游衍驰驱土木之

华货利之殖杂进于前日新月盛其间心体湛然善

端呈露之时盖绝无而仅有也苟非讲学之功有以

开明其心而不迷于是非邪正之所在又必信其理

之在我而不可以须臾离焉则亦何以得此心之正

胜利欲之私而应事物无穷之变乎然所谓学则又

有邪正之别焉味圣贤之言以求义理之当察古今

之变以验得失之几而必反之身以践其实者学之

正也涉猎记诵而以杂博相高割裂装缀而以华靡

相胜反之身则无实措之事则无当者学之邪也学

之正而心有不正者鲜矣学之邪而心有不邪者亦

鲜矣故讲学虽所以为正心之要而学之邪正其系

于所行之得失而不可不审者又如此易曰正其本

万物理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惟圣明之留意焉则天

下幸甚

其二所谓修身以齐家者臣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

本在家故人主之家齐则天下无不治人主之家不

齐则未有能治其天下者也是以三代之盛圣贤之

君能修其政者莫不本于齐家盖男正位乎外女正

位乎内而夫妇之别严者家之齐也妻齐体于上妾

接承于下而嫡庶之分定者家之齐也采有德戒声

色近严敬远技能者家之齐也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苞苴不达请谒不行者家之齐也然闺门之内恩常

掩义是以虽英雄之才尚有困于酒色溺于情爱而

不能自克者苟非正心修身动由礼义使之有以服

吾之德而畏我之威则亦何以正其宫壸杜其请托

检其姻戚而防祸乱之萌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

索传曰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捆

内惟圣明之留意焉则天下幸甚

其三所谓远便嬖以近忠直者臣闻蓬生麻中不扶

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故贾谊之言曰习与正人

居之不能无正犹生长于齐之地不能不齐言也习

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

不楚言也是以古之圣贤欲修身以治人者必远便

嬖以近忠直盖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熏莸之

不相入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未

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能审乎此以定取

舍则其见闻之益董陶之助所以谨邪僻之防安义

理之习者自不能已而其举措刑赏所以施于外者

必无偏陂之失一有不审则不惟其妄行请托窃弄

威权有以害我之政事而其导谀熏染使人不自知

觉而与之俱化则其害我之本心正性又有不可胜

言者然而止辈其类不同盖有本出下流不知礼义

而稍通文墨者亦有服儒衣冠叨窃科第而实全无

行检者是皆国家之大贼人主之大蜮苟非心正身

修有以灼见其情状如臭恶之可恶则亦何以远之

而来忠直之士望德业之成乎诸葛亮有言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威灵也本朝大儒程颐在元佑间尝进言于

朝以为人主当使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

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此皆

切至之言也然后主不能用亮之言故卒以黄皓陈

祗而亡其国元佑大臣亦不能白用颐说故绍圣元

符之祸至今言之犹可哀痛前事不远惟圣明之留

意焉则天下幸甚

其四所谓抑私恩以抗公道者臣闻天无私覆地无

私载日月无私照故王者奉三无私以劳于天下则

兼临博爱廓然大公而天下之人莫不心悦而诚服

傥于其间复以新旧而为亲□则其偏党之情褊狭

之度固已使人憪然有不服之心而其好恶取舍又

必不能中于义理甚则至于沮谋败国妨德乱政而

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盖左右厮役横加官赏宫府寮

属例得褒迁固不问前例之是非而或者又不问其

有无此固旧事之失而不可以不正况今又有蚤怀

奸心预自凭结者又将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不顾

其仰累于圣德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

于圣政也苟不有以深抑私情痛加屏绝则何以明

公道而服众心革宿弊而防后患乎唐太宗之责庞

相寿曰我昔为王为一府作主今为天子为四海作

主为四海作主不可偏与一府恩泽若复令尔重位

必使为善者皆不用心正为此也又况有国家者当

存远虑若汉高祖之戮丁公我太祖之薄王溥此其

深识雄断皆可以为后圣法惟圣明之留意焉则天

下幸甚

其五所谓明义理以绝神奸者臣闻天有显道厥类

惟彰作善者降之百祥作不善者降之百殃是以人

之祸福皆其自取未有不为善而谄祷得福者也未

有不为恶而以守正得祸者也而况帝王之生实受

天命以为郊庙社稷神人之主苟能修德行政康济

兆民则灾害之去何待于禳福禄之来何待于祷如

其反此则获罪于天人怨神怒虽欲辟恶鬼以来贞

人亦无所益又况先王制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报

本享亲皆有常典牲器时日皆有常度明有礼乐幽

有鬼神一理贯通初无间隔苟礼之所不载即神之

所不享是以祭非其鬼即为淫祀淫祀无福经有明

文非故设此以禁之乃其理之自然不可得而易也

其或恍惚之间如有影响乃是心无所主妄有忧疑

遂为巫祝妖人乘间投隙以逞其奸欺诳惑之术既

行则其为祸又将无所不至古今以此坐致乱亡者

何可胜数其监盖亦非远苟非致精学问以明性命

之理使此心洞然无所疑惑当有即有当无即无则

亦何据以秉礼执法而绝妖妄之原乎先王之政执

左道以乱政假鬼神以疑众者皆必诛而不以听其

虑深矣然传有之明于天地之性者不可惑以神怪

明于万物之情者不可罔以非类则其为妄盖亦不

甚难察惟圣明之留意焉则天下幸甚

其六所谓择师傅以辅皇储者臣闻贾谊作保傅传

其言有曰天下之命系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

教与选左右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太子正而天

下定矣此天下之至言万世不可易之定论也至论

所以教谕之方则必以孝仁礼义为本而其条目之

详则至于容貌词气之微衣服器用之细纤悉曲折

皆有法度一有过失则史书之策宰撤其膳而又必

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诗史书工诵箴

谏士传民语必使至于化与心成中道若性而犹不

敢怠焉其选左右之法则有三公之尊有三少之亲

有道有翼有弼有丞上之必得周公太公召公史佚

之流乃胜其任下之犹必取于孝弟博闻有道术者

不幸一有邪人厕乎其间则必逐而去之是以太子

朝夕所与居处出入左右前后无非正人而未尝见

一恶行此三代之君所以有道之长至于累数百年

而不失其天下也当谊之时固已病于此法之不备

然考孝昭之诏则犹知诵习谊之所言而有以不忘

乎先王之意降而及于近世则帝王所以教子之法

益□略矣盖其所以教者不过记诵书札之工而未

尝开以仁孝礼义之习至于容貌词气衣服器用则

虽极于邪侈而未尝有以裁之也寮属具员而无保

傅之严讲读备礼而无箴规之益至于朝夕所与出

入居处而亲密无间者则不过宦官近习扫除趋走

之流而已夫以帝王之世当传付之统上有宗庙社

稷之重下有四海烝民之生前有祖宗垂创之难后

有子孙长久之计而所以辅养之具□略如此是犹

家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而委之衢路之侧盗贼之

冲也岂不危哉诗曰丰水有武王岂不仕贻厥孙

谋以燕翼子惟圣明之留意焉则天下幸甚

其七所谓精选任以明体统者臣闻人主以论相为

职宰相以正君为职二者各得其职然后体统正而

朝廷尊天下之政必出于一而无多门之弊苟当论

相者求其适己而不求其正己取其可爱而不取其

可畏则人主失其职矣当正君者不以献可替否为

事而以趋和承意为能不以经世宰物为心而以容

身固宠为术则宰相失其职矣二者交失其职是以

体统不正纲纪不立而左右近习皆得以窃弄威权

卖官鬻狱使政体日乱国势日卑虽有非常之祸伏

于冥冥之中而上恬下嬉亦莫知以为虑者是可不

察其所以然者而反之以去其所以用而审其所将

用者乎选之以其能正己而可畏则必有以得自重

之士而吾所以任之不得不重任之既重则彼得以

尽其献可替否之志而行其经世宰物之心而又公

选天下直谅敢言之士使为台谏给舍以参其议论

使吾腹心耳目之寄常在于贤士大夫而不在于群

小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出于私门如此

而主威不立国势不强纲维不举刑政不清民力不

裕军政不修者臣不信也书曰成王畏相语曰和臣

不忠且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

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盖谓

理势之当然有不可得而易者惟圣明之留意焉则

天下幸甚

其八所谓振纲纪以厉风俗者臣闻四海之广兆民

至众人各有意欲行其私而善为治者乃能总摄而

整齐之使之各循其理而莫敢不如吾志之所欲者

则以先有纲纪以持之于上而后风俗以驱之于下

也何谓纲纪辨贤否以定上下之分核功罪以公赏

罚之施也何谓风俗使人皆知善之可慕而必为皆

知不善之可羞而必去也然纲纪之所以振则以宰

执秉持而不敢失台谏补察而无所私人主又以其

大公至正之心恭己于上而照临之是以贤者必上

不肖者必下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而万事之统

无所缺也纲纪既振则天下之人自将各自矜奋更

相劝勉以去恶而从善盖不待黜陟刑赏一一加于

其身而礼义之风廉耻之俗已丕变矣惟至公之道

不行于上是以宰执台谏有不得人黜陟刑赏多出

私意而天下之俗遂至于靡然不知名节行检之可

贵而唯阿谀软熟奔竞交结之为务一有端言正色

于其间则群讥众排必使无所容于斯世而后已此

其形势如将倾之屋轮奂丹癯虽未觉其有变于外

而材木之心已皆蠹朽腐烂而不可复支持矣苟非

断自圣志洒濯其心而有以太警敕之使小大之臣

各举其职以明黜陟以信赏罚则何以振已颓之纲

纪而厉已坏之风俗乎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贾谊尝为汉文诵之而曰使管

子而愚人也则可使管子而少知治体是岂可不为

寒心也哉二子之言明白深切非虚语者惟圣明之

留意焉则天下幸甚

其九所谓节财用以固邦本者臣闻先圣之言治国

而有节用爱人之说盖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有不

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者虽有

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是以将爱人者必先节

用此不易之理也国家承五季之弊祖宗创业之初

日不暇给未及大为经制故其所以取于民者比之

前代已为过厚重以熙丰变法颇有增加而建炎以

来地削兵多权宜科须又复数倍供输日久民力已

殚而间者诸路上供多入内帑是致户部经费不足

遂废祖宗破分之法而上供岁额必取十分登足而

后已期限迫促科责严峻监司州县更相督迫唯务

自宽己责何暇更察民情捶挞号呼有使人不忍闻

者而州县岁入多作上供起发则又于额外巧作名

色夤缘刻剥此民力之所以大穷也计其所以至此

虽云多是赡军然内自京师外达郡邑上自宫禁下

至胥徒无名浮费亦岂无可省者窃计若能还内帑

之入于版曹复破分之法于诸路然后大计中外冗

费之可省者悉从废罢则亦岂不能少有所济而又

择将帅核军籍汰浮食广屯田因时制宜大为分别

则供军不赀之费庶几亦可减节而民力之宽于是

始可议矣此其事体至大而纲目丛细类非一言之

可尽今亦未暇尽为陛下言之惟圣明留意其本如

上八者而后图之则天下幸甚

性理大全

君道

程子曰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又曰大要以正心窒

欲求贤育才为先又曰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君道以人心悦服为本

君道在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

道之至正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夫义理不先定

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必也以

圣人之训为先当从以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为后

世驳杂之政所牵滞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改信

道极于笃自知极于明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必期致

治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患尝生于忽微而志亦

戒乎渐习故古之人君虽从容燕闲必有诵训箴谏

左右前后罔非正人辅成德业诚能尊礼老成访求

儒学之士不必劳以官职俾日亲便坐讲论道义又

博延俊彦陪侍法从朝夕延见讲磨治体则睿知益

明王猷允塞矣

人君欲附天下当显明其道诚意以待物恕己以及

人发政施仁使四海蒙其惠泽可也若乃暴其小惠

违道干誉欲致天下之亲己则其道狭矣古之圣王

所以能化奸宄为良善绥仇敌为臣子者由勿之绝

也苟非舍弘之道而与己异者一皆弃绝之不几于

弃天下以仇君子乎故圣人无弃物王者重绝人

元城刘氏曰昔之圣人深居九重以谓竭其聪明犹

不足以尽天下之闻见遂以耳目之任付之台谏之

官而台谏之论每以天下公议为主公议之所是台

谏必是之公议之所非台谏必非之人君所以不出

户庭而四海九州之远物无遁情者用此道也

龟山杨氏曰人君所以御其臣只有一个名分不可

易名分既正上下自定虽有幼冲之主在上而臣下

不乱若以智笼臣下智有时乎困焉则彼不为用矣

问或谓人主之权当自主持是否曰不为臣下夺其

威柄此固是也书称汤曰用人惟己而孟子亦曰见

贤焉然后用之则人君之权岂可为人所分然孟子

之论用人去人杀人虽不听左右诸大夫之毁誉亦

不听国人之公因国人之公是非吾从而察之必有

见焉而后行如此则权常在我矣若初无所见姑信

己意为之亦必终为人所惑不能固执矣

上蔡谢氏曰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有内圣之德必

有外王之业其所以存心一言以蔽之曰公而已

华阳范氏曰人君以一人之身而御四海之广应万

务之众苟不以至诚与贤而役其独智以先天下则

耳目心志之所及者其能几何是故人君必清心以

莅之虚己以待之如鉴之明如水之止则物至而不

能罔矣夫权衡设而不可欺以轻重者惟其平也绳

墨设而不可欺以曲直者唯其正也我以其正彼以

其邪我以其直彼以其佞何患乎邪之不察佞之不

辨一为不诚则心且蔽矣邪正何能辨乎是故鉴垢

则物不能察也水动则形不能见也己不明故也且

待物以诚犹恐其不动也况不诚而能动物乎

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朝廷者四方之极也非至公

无以绝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止天下之邪人君一

不正其心则无以正万事苟以术御下是自行诈也

何以禁臣下之欺乎是以术行而欺愈多智用而心

愈劳盖以诈胜诈未有能相一者也礼曰王中心无

为也以守至正夫惟正不可得而欺欺则不容于诛

矣岂不约而易守哉

鼍错有言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此本刑

名之言也岂足以知帝王之道哉然而后世或稽其

说以谀人主至使为上者行有司之事宰相失职天

下不治由其臣不学之过也夫人主任一相一相举

贤才贤者各引其类岂不易而有成功乎是故上不

可代其下下不可勤其上若为上而亲有司之事岂

独治天下不可为也一县亦不可为也奚独一县也

一家亦不可为也

致堂胡氏曰夫以违拂对顺从则有恭与不恭之别

以恣肆对儆戒则有乐与不乐之殊惟聪明睿知之

君则知违拂之为恭而顺从之为大不恭也知儆戒

之可乐而恣肆之有大不乐也

五峰胡氏曰人皆生于父父道本乎天谓人皆天之

子可乎曰不可天道至大至正者也王道至大至正

奉行天道乃可谓之天之子也

养天下而享天下之谓君先天下而后天下之谓君

反是者有国危国有天下危天下

人君不可不知干道不知干道是不知君道也君道

如何曰天行健人君不可顷刻忘其君天下之心也

如天之行一息或不继则天道坏矣

天下有三大大本也大几也大法也大本一心也大

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有大本然后可以有天下见

大几然后可以取天下行大法然后可以理天下是

故君克以天下自任则皇天上帝付畀以天下矣君

以从古列圣之盛德大业自期则天下仁人争辅之

矣君以保养天下为事而不自奉养则天下黎民趋

戴之矣上得天心中得圣贤心下得兆民心夫是之

谓一心心一天下一矣天下之变无穷也其大几有

四一曰救弊之几二曰用人之几三曰应敌之几四

曰行师之几几之来也变动不测莫可先图必寂然

不动然后能应也其大法有三一曰君臣之法二曰

父子之法三曰夫妇之法夫妇有法然后家道正父

子有法然后人道久君臣有法然后天地泰天地泰

者礼乐之所以兴也礼乐兴然后赏罚中而庶民安

人君尽下则聪明开而万里之远亲于□席偏信则

乱昏而父子夫妇之间有远于万里者矣人君欲救

偏信之祸莫先于穷理莫要于寡欲穷理寡欲交相

发者矣

天下有二难以道义服人难难在我也以势力服人

难难在人也由道义而不舍禁势力而不行则人心

服而天下安

天下之臣有三有好功名而轻爵禄之臣是人也名

得功成而止矣有贪爵禄而昧功名之臣是人也必

忘其性命矣有由道义而行之臣是人也爵禄功名

得之不以为重失之不以为轻顾吾道义如何耳君

天下临百官是三臣者杂然并进为人君者乌乎知

而进退之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义理群生之性也义行而理明则群生归仰矣敬爱

兆民之心也敬立而爱施则人心诚敬矣感应鬼神

之情性也诚则能动而鬼神来格矣

豫章罗氏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

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自古德泽最

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至于

法度则莫若周家之最明向使子孙世守则历年至

今犹存可也

朱子曰天下之纲纪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

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纪纲有所系而立君

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

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天子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三朝

五门其嫔御侍卫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冢宰

其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之官皆领于宗伯

有师以道之教训有傅以傅其德义有保以保其身

体有师氏以媺诏之有保氏以谏其恶前有疑后有

丞左有辅右有弼其侍御仆从罔非正人以旦夕承

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在

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训诵之谏

居寝有□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燕居有工师之

诵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

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

之不幸而至于有过则又有争臣七人面列廷争以

正救之盖所以养之之备至于如此是以恭己南面

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貌之恭足以作肃言之从足

以作乂视之明足以作哲听之聪足以作谋思之睿

足以作圣然后能以八柄驭群臣八统驭万民而赏

无不庆刑无不威远无不至迩无不服傅说所谓奉

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

逸豫惟以乱民武王所谓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

父母所谓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

宠绥四方箕子所谓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

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董子所谓正

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

万民以正四方者正谓此也

一念之萌则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为人欲耶果

天理也则敬以扩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闭果人欲也

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推而至于言语动

作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知其为是而

行之则行之惟恐其不力而不当忧其力之过也知

其为非而去之则去之惟恐其不果而不当忧其果

之甚也知其为贤而用之则任之惟恐其不专聚之

惟恐其不众而不当忧其为党也知其为不肖而退

之则退之惟恐其不速去之惟恐其不尽而不当忧

其有偏也如此则圣心洞然中外融彻无一毫之私

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为所欲为无不如

志矣

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

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

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

由于正盖不惟其赏之所劝刑之所威各随所向势

有不能自已者而其观感之间风动神速又有甚焉

是以人主以眇然之身居深宫之中其心之邪正若

不可得而窥者而其符验之着于外者常若十目所

视十手所指而不可掩此大舜所以有惟精惟一之

戒孔子所以有克己复礼之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

为天下万事之本也此心既正则视明听聪周旋中

礼而身无不正是以所行无过不及而能执其中虽

以天下之大而无一人不归吾之仁者然邪正之验

着于外者莫先于家人而次及于左右然后有以达

于朝廷而及于天下焉若宫闱之内端庄齐肃后妃

有关雎之德后宫无盛色之讥贯鱼顺序而无一人

敢恃恩私以乱典常纳贿赂而行请谒此则家之正

也退朝之后从容燕息贵戚近臣携仆奄尹陪侍左

右各恭其职而上惮不恶之严下谨载盆之戒无一

人敢通内外窃威福招权市宠以紊朝政此则左右

之正也内自禁省外彻朝廷二者之间洞然无有毫

发私邪之间然后发号施令群听不疑进贤退奸众

志咸服纪纲得以振而无侵挠之患政事得以修而

无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军万民无敢不出

于正而治道毕也心一不正则是数者固无从而得

其正是数者一有不正而曰心正则亦安有是理哉

是以古先圣王兢兢业业持守此心虽在纷华波动

之中幽独得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复之如

对神明如临渊谷未尝敢有须臾之怠然犹恐其隐

微之间或有差失而不自知也是以建师保之官以

自开明列谏诤之职以自规正而凡其饮食酒浆衣

服次舍器用财贿与夫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

冢宰之官使其左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

之法而无纤芥之隙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

盖虽以一人之尊深居九重之邃而懔然常若立乎

宗庙之中朝廷之上此先王之治所以由内及外自

微至着精粹纯白无少瑕翳而其遗风余烈尤可以

为后世法程也

人主当务聪明之实而不可求聪明之名信任大臣

日与图事反复辨论以求至当之归此聪明之实也

偏听左右轻信其言此聪明之名也务其实者今虽

未明久必通悟务其名者或一时可以动观听然

中实未明愈久而愈暗矣二者之间所差毫厘而其

得失则有大相远者

讲学所以明理而导之于前定计所以养气而督之

于后任贤所以修政而经纬乎其中天下之事无出

乎此者矣

问圣人兼三才而两之曰上至天下至地中间是人

塞于两间者无非此理虽是圣人出来左提右挈原

始要终无非欲人有以全此理而不失其本然之性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只是为此道理所以作个

君师以辅相裁成左右民使各全其秉彝之良而不

失其本然之善而已故圣人以其先得诸身者与民

共之只是为一个道理

南轩张氏曰人主尢不可孤立尧舜明四目达四聪

通天下为一身若纣则为独夫矣

汉武谓多欲不宜君国子民此言极是既是多欲岂

可使之君国子民武帝虽能言此他却亦自多欲然

此言不可以人废

西山真氏曰知父母之心者可以知天心知人君之

道者可以知天道盖父母之于子也鞠育而遂字之

仁也鞭朴而教戒之亦仁也君之于臣也爵赏以褒

劝之仁也刑罚以耸砺之亦仁也天佑民而作之君

其爱之深望之切无异亲之于子君之于臣也故君

德无愧则天为之喜而祥瑞生焉君德有阙则天示

之谴而灾异形焉灾祥虽异所以勉其为善一也天

之爱君如此为人君者其可不以天之心为心乎

鹤山魏氏曰古之人君以天位为至艰至危如履虎

尾如蹈春冰如恫乃身是故师氏司朝仆臣正位

太史奉讳工师诵诗御瞽几声巫史后先卜筮左右

人主无一时可纵弛也虞宾在位三恪助祭夏士在

庭殷士在庙仇民在甸夷隶在门人主无一事不戒

惧也虫飞而会盈日出而视朝朝退而路寝听政日

中而考政夕而纠虔天刑日入而洁奉粢盛然后即

安人主无一刻可暇逸也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

鼓人上堂女史授环彤管记过人主无一息可肆欲

也夫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而自朝至昃兢兢

业业居内之日少居外之时多盖所以养寿命之源

保身以保民也岂惟可以保民虽子孙千亿亦自此

始自秦人荡灭古制为人上者深居穆清而受事于

妇寺出令于房闼四方文书非□御之臣不得上闻

千数百年以来相寻一辙于是宦官外戚女宠嬖幸

代操政柄人主仅拥虚器以寄于民上其接士大夫

不过视朝数刻之外凡以伤生伐性者必陈于前岂

惟乖政事之原抑以伤寿命之本身不得康嗣不得

蕃凡以是耳

鲁斋许氏曰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上天眷命作之君

师必予之聪明刚断之资重厚包容之量使首出庶

物表正万邦此盖天以至难任之非予之可安之地

而娱之也尧舜以来圣帝明王莫不兢兢业业小心

畏慎日中不暇未明求衣诚知天之所畀至难之任

初不可以易心处也知其为难而以难处则难或可

易不知为难而以易处则他日之难有不可为者矣

孔子谓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则其说所由来

远矣

人君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知践言之难则

其出言不容不慎矣昔刘安世见司马温公问尽心

行己之要可以终身行之者公曰其诚乎刘公问行

之何先公曰自不妄语始刘公初甚易之及退而

括平日之所行与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矣力

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

常有余裕夫刘安世一士人也所交者一家之亲一

乡之众同列之臣不过数十百人而止耳然以言行

相较尤有自相掣肘矛盾者况夫天下之大兆民之

众事有万变日有万几而人君以一身一心□酢之

欲言之无失岂易能哉故有昔之所言而今日不记

者今之所命而后日自违者可否异同纷更变易纪

纲不得布法度不得立臣下虽欲黾勉而无所持循

徒汨没于琐碎之中卒于无补况因之为弊者又日

新月盛而不可遏在下之人疑惑惊眩且议其无法

无信一至于此也此无他至难之地不以难处而以

易处之故也苟从古者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

事之来一言之发必求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不牵

于爱不蔽于憎不因于喜不激于怒虚心端意熟思

而审处之虽有不中者盖鲜矣奈何为人上者多乐

舒肆为人臣者多事容悦容悦本无私也私心盛则

不畏人矣舒肆本为欲也欲心炽则不畏天矣以不

畏天之心与不畏人之心惑合无间则所务者皆快

心事耳快心则口欲言而言身欲动而动又岂肯兢

兢业业以修身为本一言一事熟思而审处之乎此

人君践言之难所以又难于天下之人也

人君处亿兆之上所操者予夺进退赏罚生杀之权

不幸见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其害可胜既耶人君

惟无喜怒也有喜怒则赞其喜以市恩鼓其怒以张

势人君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假其爱以济私藉其

憎以复怨甚至本无喜也诳之使喜本无怒也激之

使怒本不足爱也强誉之使爱本无可憎也强短之

使憎若是则进者未必为君子退者未必为小人予

之者或无功而夺之者或有功也以至赏之罚之生

之杀之鲜有得其正者人君不悟日在欺中方仗若

曹擿发细隐以防天下之欺欺而至此欺尚可防耶

大抵人君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

事于防矣既不出此则所近者争进之人耳好利之

人耳无耻之人耳彼挟诈用术千蹊万径以蛊君心

于此欲防其欺虽尧舜不能也

为人君止于仁天地之心仁而已矣

君道部艺文

先治心诏 北周苏绰

绰拜大行台度支尚书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

强国富民之道绰尽其智能赞成其事为六条诏

书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曰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

并古之诸侯也是以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

良宰守耳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

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

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

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

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

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

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

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

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

本先在治心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

之表一国之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

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

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

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如白玉

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

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

以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

日见而自兴行矣

丹扆六箴 唐李德裕

宵衣箴

先王听政昧爽以俟鸡鸣既盈日出而视伯禹大圣

寸阴为贵光武至仁反支不忌无俾姜后独去簪珥

彤管记言克念前志

正服箴

圣人作服法象可观虽在宴游尚不怀安汲黯庄色

能正不冠杨阜慨然亦讥缥纨四时所御各有其官

非此勿服惟辟所难

罢献箴

汉文罢献诏还騄駬銮辂徐驱焉用千里厥后令王

亦能恭己翟裘既焚筒布则毁道德为丽慈俭为美

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纳诲箴

惟后纳诲以求厥中从善如流乃能成功汉骜沈湎

举白浮锺魏睿侈汰凌霄作宫忠虽不忤而善亦从

以规为瑱是为塞聪

辨邪箴

居上处深在察微萌虽有谗慝不能蔽明汉之孝昭

睿过周成上书知诈照奸得情燕盖既折王猷洽平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

防微箴

天子之孝敬遵王度安必思危乃无遗虑乱臣猖獗

非可遽数元服莫辨触瑟始仆柏谷微行豺豕塞路

睹貌献□斯可戒惧

论君道之大 宋程颢

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

邪之分晓然趋道之正然必君志先定则天下之治

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固执之也夫义理

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

惟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为

后世驳杂之政所牵制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

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必期

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患常生于

忽微而知亦戒乎渐习故古之人君虽出入闲燕必

有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所以成其德

业伏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事俾日亲

便座讲道义以养圣德又择天下贤俊使得陪侍法

从朝夕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闻听如是则圣智

益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薄末俗哓哓

无复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之风未孚笃信忠厚

之教尚郁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一心

诚意体干刚健而力行之天下幸甚

无逸论 吕公着

昔周公作无逸之篇以戒成王其略曰昔商王中宗

治民祗惧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不敢荒宁享

国五十有九年厥后立王生则逸不闻小人之劳惟

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

五六年或三四年呜呼非爱君忧国之深其言何以

至此又曰继自今嗣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无

若商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小人怨汝詈汝则皇

自敬德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盖人

君初务纵逸小人必怨而大臣必谏淫刑乱罚以杜

言者之口然后流连忘反不闻其过而终至于灭亡

故曰无逸之书后王之元龟也唐明皇初即位宋璟

为相手写无逸图设于席座明皇勤于政事遂致开

元之治而后宋璟死所献图亦敝而彻去明皇遂怠

于政亲见天宝之乱由是观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君诚能慎终如始不敢逸豫则德有尧舜之名体

有乔松之寿岂不美哉

论晋宋之君与臣下争善 苏轼

人君不得与臣下争善同列争善犹以为妒可以君

父而妒臣子乎晋宋间人主率与臣下争作诗写字

故鲍照多累句王僧虔用拙笔以避祸悲夫一至于

此哉汉文帝言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乃不及

非独无损于文帝乃所以为文帝之盛德也而魏明

乃不能堪遂作汉文胜贾生之论此非独求胜其臣

乃与异代之臣争善岂惟无人君之度正如妒妇不

独禁其夫乃妒人之妾也

王道正则百川理赋 江洐

物格大顺化由至公本一道以持正致百川而会通

庶政修明端若承天之意众流协应沛然行地之中

尝闻宰物之工提平在圣大而覆载者既辅相以德

广而融结者皆管摄以政故彼灾祥系乎邪正惟王

有归往之义盖在为公而水浮存平准之称遂皆得

性何则明审刑罚持循纪纲亶聪明而作后一好恶

以遵王执此之政兮坚若金石行此之令兮信如阴

阳有猷有为屏邪心于党附或源或委畅柔德于灵

长由是温洛效珍荣河荐祉若江汉焉莫不归其润

若畎浍焉莫不循其理民自绝于□垫物大蒙于丰

美坦周人之砥道率履大中协夏后之神功敉宁洚

水岂非德之隆者高深远近而必及道之公者□覆

包含而不偏博既通于化育幽遂达于渊泉上广尧

仁有既陂之九泽下殊幽暴无皆震之三川况夫中

和发于圣诚精祲交于神造万物之类尚率育而总

总五行之本宜分流而浩浩平康在治兹咸□其彝

伦脉络交通遂安行于故道向若所持悖缪所向阿

私或盛外家之宠或简宗庙之仪害既作矣时将殆

而白马沉而福益远金堤塞而民已疲是以雅什贻

讥益念沸腾之失汉臣建白重兴涌溢之悲殊不知

水之为功物资其泽以之浸润也其功倍以之灌溉

也其利百然而疏导则莫胜其劳壅塞则悉罹其厄

惟王道公正而不颇自然顺适

无逸图赋

元方回孙

唐宋璟手写尚书无逸为图以献元宗出入观省

繄广平之持正兮念守成之维艰思保治于开元兮

格君心于燕闲念成周之太平兮姬且惄焉而不敢

安述迪哲之忧勤兮书无逸而监观既先之以稼穑

兮复怨詈之足患推寿考之有由兮皆敬德之所关

七呜呼而兴叹兮庶几悟于艰难爰编录以为图兮

写历历之披肝广厦兮细毡披香兮婵媛嗟声色兮

娱人孰观者兮淡然图针灸兮明堂图功臣兮凌烟

念股肱兮在目施轻刑兮无鞭况承平兮日久宜规

警兮陈前箴大宝兮有初录金龟兮孰先背忠诚兮

指画冀心术兮回旋睹盘游之不敢兮节嗜好于逸

田览惟正之是供兮坚焚绣于初年思荒宁之祇惧

兮省歌舞于梨园观保惠之享国兮庶无惑乎丹饵

之传君心虽未至于此极兮臣不敢不为之先虑也

与其欲已纵而莫收兮宁先时为此蚤计也况岁月

之迟暮兮宁忽焉而莫之顾也及壮盛而格非兮庶

晚节之不吾悔也纷总总其献乐兮吾独心太师之

为心靡遑遑其献珍兮吾独君成王之为君匪十渐

之极疏兮敢数批于逆鳞乃寓意于图书兮实援古

以讽今彼有集书囊以为殿帷兮特昭俭以自遵疏

列女于屏风兮彰默识之精深岂若基七百郏鄏之

鼎谐百篇金石之音虽山水易图移后时之玩好而

出入观省犹大训之昭临是以巨儒想遗意于千载

豳风图农事之谆勤于以进经筵之讲兹不忘规谏

之忱岂非豳风之诗表里乎无逸而西山之忠丕承

乎广平乃今凫鹥既醉持盈守成明良熙康赓歌虞

廷所其无逸是法是遵非图而图昭揭五经股肱皋

夔姚宋曷名

无逸图赋 汪克宽

粤有好古书生博雅搜奇阅几上之册绝编中之韦

览商周之逸迹睹汉唐之懿仪涉猎前昔究竟无遗

秘阁主人见而问之曰子亦尝闻唐人之无逸图乎

演往圣之箴规易明君之玩娱维良相之伟制实盛

代之弘谟也盍抽子秘思摅子远谋探训诂之赜阐

方策之腴摭芳逞妍而为余赋诸书生曰唯唯繄唐

中叶实惟明皇式遏寇攘克正纪纲嗣睿而帝既安

且平虎皮包刃鹄板收英爰得宋璟股肱之良敷陈

治道讨寻宪章璟乃思曰繄人君之履位如临深而

捧盈宜处逸而思宜旰食而遑宁于是写周书无

逸之图为唐皇克己之铭不饰不文不丹不青惟取

周公旦之数语所以戒成王之守成者也念圣人之

远虑惧嗣王之暇逸献无逸之嘉谟陈艰难于稼穑

于以戒夫怠荒于以勉夫兢业考历代之隆规敷祖

考之弘绩呜呼七叹感慨乎今王之心不敢五言鉴

观乎前哲之德于观逸于游田再四为之丁宁生则

逸生则逸反复为之戒饬陈享国之久近论得寿之

隆啬是皆以□为惩而以善为则也璟之图之必精

致而详极明皇观之宜亦感省而修慝矧夫九龄进

金鉴之录蕴古遗大宝之箴贤臣交纳乎忠言贤君

亦谨于操心故回奢为俭戒荒为勤毁殿庭之绮绣

却锦坊之织是宜开元之盛治遂与贞观而比伦

也夫何贤辅既往侈心遽萌肆情欲于玩好易山水

于扆屏霓裳羽衣稔晏安之鸩毒盘盂觞豆忘古道

之典刑弗致萧墙之警卒罹马嵬之行盖无逸之戒

明皇不能慎终以如始是以乐极而患生方今圣皇

宵衣图治笃缉熙之学继纂成之志有皋夔以论思

有伊吕以献替固不假宋璟之为图而可以轶成周

之盛治也秘阁主人展然而笑曰子之述是盖将致

吾君于唐虞跻斯世于雍熙异于图混一而赋大都

陈颂而翊佞谀者矣吾为尔歌之以发其余歌曰

公旦辅周□奖劝兮无逸数策垂宝训兮宋璟制图

有条不紊兮惜哉唐皇功亏九仞兮猗欤吾皇勤劳

克谨兮保惠黎民延亿兆而有永兮

无逸殿箴 明王弘诲

大君凝命统御万方总揽威福调剂纪纲得之则化

臻上理失之则治用不臧故克艰者惟后而不易者

惟王缅惟圣人自强不息度天祗民不遑暇食保惠

念稼穑之艰抑畏勤康田之即享国以之弥长后王

因而丕式岂知叔季弃小忽微以天位为可乐捐小

民之所依履冰无兢兢之戒集木无惴惴之危迷途

既远覆辙何追是用揽镜兴亡提衡善败取公旦之

陈谟法成王之受戒比前事如韦弦奉圣言如蓍蔡

揭无逸于便殿拜昌言于往代夫适情肆欲其逸乃

足无亦诵耽乐罔寿之旨以自畜而伐性之斧不使

陈于目劳民动众其逸乃重无亦鉴观逸游田之训

以自讼而驰骋之娱不使投其空轻改旧章其逸乃

长无亦□变乱刑政之文以自防而纷更之议不以

易其常不恤众怨其逸乃见无亦引违怨□咀之规

以自善而防川之术不以施于贱淫刑穷兵其逸乃

盈无亦惩无罪无辜之语以自绳而草菅之念不以

以渎其经呜呼一念之逸万事之隳一时之逸终身

之疵法天行健惟日孜孜惟圣罔念无不在兹尧兢

舜业并称巍巍惟无逸乃能有逸惟有为是以无为

彼秦氏之衡石隋室之传餐徒为丛脞奚取图难吾

将企四王之迪哲措九有于安澜固朝干夕惕之不

暇而遑即夫世主之所安

君道部纪事

说苑君道篇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

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

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

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

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

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

禽再拜受命而辞

建本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

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

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

危背之则亡

君道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

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

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

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

新序杂事篇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乎深宫之中长

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

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辟席曰吾君之

问乃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言之哀公曰否

吾子就席微吾子无所闻之矣孔子就席曰然君入

庙门升自阼阶仰见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

君以此思哀则哀将安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旦

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安

不至矣君平旦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

在君之门廷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安不至矣君出

鲁之四门以望鲁之四郊亡国之墟列必有数矣君

以此思惧则惧将安不至矣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安

不至矣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懔乎如以腐索御□

马易曰履虎尾诗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哀公再拜

曰寡人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家语王言解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叹息顾谓

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

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

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

明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

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

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

千里之外其征则必还师□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政

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

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

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

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

而无征关讥市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

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

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

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

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

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

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

敦俗璞男□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

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

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敢问

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

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

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

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孔子曰古者明王

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

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

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

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

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

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

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

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

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

已矣

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民

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子夏曰敢问

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

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

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

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

敢问三无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

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扶

伏救之无服之丧也子夏曰言则美矣大矣言尽于

此而已孔子曰何谓其然吾语汝其义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志气不违无体之礼

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所愿必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施及万邦既然而又

奉之以三无私而劳天下此之谓五起子夏曰何谓

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

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

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子夏

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孔丛子抗志篇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

伯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

君贪利之心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

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

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

则其利心外矣

晏子谏上篇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

王之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

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

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

其衣服节俭而众悦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

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之削冠无

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紩

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

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橹巢窟穴

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今君

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

章之观而不厌则与民而雠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

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景公与晏子登寝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世

世有此岂不可哉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

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

以燕翼子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

言不亦甚乎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对曰服牛

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

国者则其利之者邪公曰然何以易对曰移之以善

政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

胜乘也衣裘襦□朽敝于藏不胜衣也酰醢腐不胜

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

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

守下其报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

百姓必进自分也故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

己也

说苑君道篇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

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

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

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

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

数仲舒以贤良对策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

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

魏志齐王本纪正始八年秋七月尚书何晏奏曰善

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

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

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

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

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暗主不知损

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狎乱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

至虑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可自今以后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

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帝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

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文中子王道篇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

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

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

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

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

心神忽然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

唐书李德裕传敬宗时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

丹扆六箴表言心乎爱矣迩不谓矣此古之贤人笃

于事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

臣窃惟念拔自先圣偏荷宠私不能竭忠是负灵鉴

臣在先朝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嘉采今日尽节明

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

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献罢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

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

伪游轻出也辞皆明直婉切

遵尧录淳化三年秘书监李至进新校御书太宗谓

至曰嗜好不可不谨不必远验前古祇如近世符彦

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由是近习窥测其意

竞以鹰犬为献彦卿悦可两人而假借之其下因恣

横侵扰故知人君当淡然无欲不使嗜好形见于外

则奸邪无自入焉朕年长无他欲但喜读书用监古

今成败尔至拜舞称贺

咸平五年春帝以上元御楼见人物繁盛因命举酒

赐侍臣曰天下富庶如此嘉与卿等共举此觞李沆

辞避至数四讫不受帝为色变翌日王旦谒之逡巡

语及力辞酒事沆曰天下庶事尚多有未济者人主

岂得言治安遂极论治体以为自古人主好尚之弊

有三不好色则好兵不好兵则好神仙以沆观之圣

性如此必无好色好兵之累第恐异日为方士所惑

沆老矣思念相公适当之耳

玉海庆历四年三月己卯帝御迩英阁出危竿论一

篇述居高谨危之意顾侍读学士丁度曰朕观书之

暇取臣僚上言及进封事有可施于政治者书以分

赐卿等

遵尧录神宗时王安石日益信用程颢每进见必为

帝言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而未尝及功利一日极

陈治道帝曰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颢愀然曰陛下

此言非天下之福也安石寖行其说意多不合事出

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若辅臣不同心小臣预

大计公论不行青苗取息等是也

明宝训洪武六年正月辛酉太祖谓儒臣詹同曰朕

尝思声色乃伐性之斧斤易以溺人一有溺焉则祸

败随之故其为害甚于鸩毒朕观前代人君以此败

亡者不少盖为君居天下之尊享四海之富靡曼之

色窈窕之声何求而不得苟不知远之则人乘间纳

其淫邪不为迷惑者几人乎况创业垂统之君为子

孙之所承式尤不可以不谨同对曰不迩声色昔成

汤所以垂裕后昆陛下此言乃端本澄源之道万世

子孙之法也

十二年八月丁卯太祖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

道太祖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

食服御而已凡求私便于己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

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礼废则欲肆为君而废

礼□欲则毒流于民故循礼可以寡过肆欲必至灭

身十一月丁酉太祖与翰林待制吴沉论持身保业

之道太祖曰人当无所不谨事虽微而必虑行虽小

而必防不虑于微终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谨

小行而无已者则可以成大善忽细事而不戒者则

必至成大恶常人且然况人君乎沉对曰圣虑及此

诚社稷永安之道太祖曰安生于危危生于安安而

不虑则能致危危而克虑则能致安安危治乱在于

能谨与否耳

十三年六月庚申朔太祖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

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

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

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太祖曰人之不

能明断者诚以欲害之也然明断亦不以急遽苛察

为能苟见有未至反损人君之明求之太过则亏人

君之量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苏州府民有上治安六策者太

祖览之以示近臣曰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于理

道未明耳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

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今此人首言用

法不知务矣

十六年四月乙亥太祖谓侍臣曰人君不能无好尚

要当慎之盖好功则贪名者进好财则言利者进好

术则游谈者进好谀则巧佞者进夫偏于好者鲜有

不累其心故好功不如好德好财不如好廉好术不

如好信好谀不如好直夫好得其正未有不治好失

其正未有不乱所以不可不慎也

十七年七月戊戌太祖御东阁翰林待诏朱善等侍

太祖曰人君能以天下之好恶为好恶则公以天下

之智识为智识则明又曰人之常情多矜己能多言

人过君子则不然扬人之善不矜己之善贷人之过

不贷己之过又曰凡事不可以耳目察惟虚心以应

之万方不可以智力服惟诚心以待之善等顿首称

大政纪洪武二十年八月上与侍臣论谨嗜好上曰

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

鉴照万类一为物诱则镜垢水滓岂能照物侍臣对

曰陛下谨所嗜好正心之道莫过如此上曰人亦岂

能无好但在好之得其正耳如人主好贤则不肖远

好直则谄佞者远而国治矣苟反其所好则贤者远

而不肖者进正直者远而邪佞者进欲国不乱难矣

一嗜好之间而治乱系焉可不谨乎

二十七年三月辛丑上与侍臣论人主聪明不可使

壅蔽学士刘三吾曰人君惟博集众论任用贤能则

视听广而聪明无所蔽若信任憸邪隔绝贤路则视

听偏聪明为所蔽矣上曰人主以天下之耳目为视

听则是非无所隐而贤否自见昔唐元宗内惑于声

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及京师失守仓惶

出幸虽田夫野老皆能为言其必有今日者元宗虽

恍然悔悟亦已晚矣夫以田夫野老皆知而元宗不

知其蔽于聪明甚矣使其能广视听任用贤能不为

邪佞所惑则乱何从生哉

明宝训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上与侍臣论尚书无

逸篇上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

废勤与逸理乱盛衰所系也人君当常存惕励不可

少怠以图其终成王之时天下晏然周公辅政乃作

是书反复开谕上自天命之精微下至民生稼穑之

艰难以及闾里小民之怨诅莫不具载周公之爱君

先事而虑其意深矣朕每观是篇必反复详味求古

人之用心尝令儒臣书于殿壁朝夕省阅以为鉴戒

今日讲此深惬朕心闻之愈益警惕

二十九年四月丙申太祖谓侍臣曰朕观古人于声

色之好亦不能无如公刘之于货太王之于色好之

不过其度也若太康之盘游桀纣之内嬖秦汉以下

耽于宫室苑囿及畋猎祷祠奇伎□巧之类此好之

失其度也好失其度所以败亡要之不迩声色不殖

货利惟成汤得其正也十一月乙卯朔太祖御武英

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

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有

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

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物累是以耳目聪明志气如

神矣

名山藏典谟记永乐元年十月命侍臣辑古人嘉言

善行有裨君道者以授长子而谕之曰朕少寓凤阳

民间细事靡不究知受命北平经绝塞冒霜雪与士

卒同甘苦身所未历则博考载籍览镜昔人之言行

今长子居守北平虽吏案奏牍亦令躬阅以知为臣

之难他日可为君也

永乐七年四月赐皇太子书曰朕命尔监国凡事务

宽大戒躁急文武群臣皆朕所命虽有小过勿遽折

辱亦不可偏听为好恶机务之重审察而行稍有所

忽累德不细敬之慎之

永陵编年史世宗即位南京给事中孙懋上端本正

始疏一曰养圣德二曰正圣学三曰勤圣政上嘉纳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十四年八月上召费宏无逸殿

东室曰朕取稼穑艰难之意构兹殿今日召卿庶几

君臣同游盛美

君道部杂录

孔子家语致思篇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

王季为父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以武王周公为

子以太颠闳夭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

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

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

万民皆治周公载己行化而天下顺之其诚至矣

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

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

则失臣躁则失君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

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管子牧民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

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

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

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汝助言室满室言

堂满堂是谓圣王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

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乘马篇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

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

君臣篇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

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

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

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

善则不公矣

形势解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义其所言

足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复言也出言而离父

子之亲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众此言之不可复者

也故明主不言也故曰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人

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礼遇人有理行发于身而为天

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身行不正使人暴虐

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此不可复之行

故明主不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亢仓子君道篇始生之者天地养成之者人也能养

天之所主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

气也尧舜有为人主之勤无为人主之欲故天下各

得济其欲有为人主之位无为人主之心故天下各

得肆其心

韩子主道篇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

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

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

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

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

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

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

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

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其材君因

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

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

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

经也

荀子君道篇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

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

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

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

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

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

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

韩诗外传道者何也曰君子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

也为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王者何也曰往

也天下往之谓之王曰善养生者故人尊之善辩治

人者故人安之善设显人者故人亲之善粉饰人者

故人乐之四统者具天下往之四统无一而天下去

之往之谓之王去之谓之亡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

则国亡

春秋繁露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

机之发荣辱之端也失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

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

神寂寞无为体形无见影揜声无出响虚心下士观

来察往谋于众贤考求众人得其心□其情察其好

恶以参忠佞考其往行验之于今计其畜积受于先

贤释其雠怨视其所争差其党族所依为臬据位治

人用何为名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可以

小占大必知其实是谓开阖君人者国之本也夫为

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

兼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是所谓驱国

而弃之者也患孰甚焉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

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

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

一无也

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不行不言

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

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

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

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

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

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

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

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

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

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于是乃始陈

其礼建以为基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

幽野险涂则无由惑矣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

门重袭以避奸贼内不知闾里之情外不知山泽之

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见十里之前耳不能闻百步之

外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

众也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

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

保也

汜论训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家之所以亡者理塞

也国之亡也虽大不足恃道之行也虽小不可轻由

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

于小也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与宅言去殷而迁于周

也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

不务道德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抱朴子君道篇抱朴子曰君人者必修诸己以先四

海去偏党以平王道遗私情以摽至公拟宇宙以笼

万殊真伪既明于物外矣而兼之以自见听受既聪

于接来矣而加之以自闻仪决水以进善钓绝弦以

黜恶招德塞违庸亲昵贤使规尽其圆矩竭其方绳

肆其直斤效其断器无量表之任才无失授之用考

名责实屡省勤恤树训典以示民极审褒贬以彰劝

沮明检齐以杜僣滥详枉直以违悔吝其与之也无

叛理之幸其夺之也有百氏之揜匠之以六艺軏之

以忠信莅之以慈和齐之以理刑扬仄陋以伸沈抑

激清流以澄臧否使物无诡道事无非分立朝牧民

者不得侵官越局推毂即戎者莫敢惮危顾命悦近

以怀远修文以招携阜百姓之财粟阐进德之广涂

杜机伪之繁务则明罚□法哀矜折狱淳化治则匿

瑕藏疾五教在宽外多士于文武内建维城之穆

属使亲□相持尾为身干枝虽茂而无伤本之忧流

虽盛而无背源之势石盘岳峙式遏觊觎见三苗之

倾殄则知川源之未可恃也睹翳幽之不守则觉岩

崄之不足赖也四岳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

人和守在海外匪山河也

人主不澄思于治乱不深鉴于亡征虽目分百寻之

秋毫耳精八音之清浊文则琳琅堕于笔端武则钩

铬摧于指掌心苞万篇之诵口播涛波之辩犹无补

于土崩不救乎瓦解也何者不居其大而务其细滞

下人之业而暗元本之端也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

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操纲领

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韩白毕力以折冲萧曹

竭能以经国介一人之心致其果毅谋夫协思进其

长算则人主虽从容王房之内逍遥云阁之端羽爵

腐于甘醪乐人疲于拚□犹可以垂拱而任贤高枕

以责成何必居茅茨之狭陋食薄味之大美躬监门

之劳役怀损命之辛勤然后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

外哉

夫巍巍之称不可骄吝构而东岳之封未易以恣欲

修也上圣兼策载驰犹惧不逮前而庸主缓步按辔

自以为过之或于安而思危或在崄而自逸或功成

治定而匪怠匪荒或缀旒累卵而不觉不寤不有辛

癸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

罗隐两同书夫万姓所赖在乎一人一人所安资乎

万姓则万姓为天下之足一人为天下之首也然则

万姓众矣不能免涂炭之祸一人尊矣不能逃放伐

之辱岂失之于足实在于元首也夫以水动萍移风

行草偃处唐虞之代则比屋可封居桀纣之朝则比

屋可戮夫天下者岂贤于彼而愚于此易于上而难

于下哉盖人君有所损益也损己以益物者物既益

矣而物亦益之尧舜所以成其上圣克保耆颐之寿

也益己以损物者物既损矣而物亦损之癸辛所以

陷其下愚自取诛逐之败也是则彼之自损者岂非

自益之道欤此之自益者岂非自损之道欤损益之

途固亦明矣

海樵子帝王以扶持纲常为主以奠安生民为急以

讲明心学为要

见闻搜玉人皇氏政教君臣所自起男女饮食所自

始此君道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