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清稗類鈔>宗教類

《清稗類鈔》宗教類· (清)徐珂编

宗教發源於亞洲

宗教者,以神道設教而設立誡約,使人崇拜信仰者也。

蒙昧之世,民智未啟,驚天然之美麗,痛生死之無常,不知由來,乃悉舉智識範圍之外一切歸之於神,而奉祀之,崇拜之,此宗教所由起也。

世界宗教之大者,皆發源於亞細亞洲。如猶太教、基督教興於猶太,回教興於阿剌伯,婆羅門教、釋教興於印度是也。其行於我國者,為釋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

宗教之類別

宗教之敬奉一神者,如基督教、回教等,曰一神教,我國有之。敬奉多神者,如印度婆羅門教等,曰多神教,我國無之。虛談玄理不奉一神者,如釋教之本相,曰無神教,我國有之。任舉一物皆可崇拜者,如番人之拜樹拜蟲,曰敬物教,我國有之。

宗教維繫人心

某居士耽禪悅信內典,而厭惡僧侶,嘗斥其坐食分利。錢塘徐新華女士則謂工藝不興,游民日眾,託業沙門,亦聊以自贍耳。且分利者世亦甚多,叔季之世,人心日漓,道德法律,皆不足以救世,猶幸有宗教以維繫人心於萬一耳。迷信果盡除,小人亦何所憚而不為耶!

我國之宗教

我國宗教,向以儒、釋、道三者並稱。儒家集大成於孔子,為我國進化之階梯。實則全係學說,不具迷信,固非宗教所能比擬。政府對於各教,亦素無歧視之見,與歐西之標明國教者不同。蓋我國俗尚,上級社會,大都以儒學為依歸,而旁參佛學之哲理;下級社會,始有神道之信仰,則以釋、道、回、基督四教為著,若猶太教則微末已甚矣。

歸化有四大宗教

歸化宗教,四者具備。喇嘛多滿洲、蒙古人,亦有西藏人廁於其列。然城內外佛教之大小昭【昭即寺。】既甚多。而城北有清真寺,回族頗眾。且城南有關帝廟,道士居士,則道教也。城西有福音、天主兩堂,則基督也。四大宗教,固皆萃於是矣。

河南有三教堂

乾隆初,河南立三教,合釋迦、老子、孔子偶像為一殿,立堂五百九十餘處。河南學政林枝春奏,萬世之師,乃屈居釋、道之下,舉事不經,誣妄實甚,競施耗產,以蔑典常,請敕該撫嚴行禁止。旋奉旨,令查明通省書院、義學宜於安奉聖像處,漸次奉迎安設,僧道酌令遷於別寺觀居住,其佛老諸像,亦聽其移奉。枝春,字荇浦。

四川有儒釋道三教之壇

四川太平縣有壇,曰聖教壇,以儒、釋、道三教為主。凡入教者,遇壇中薦齋薦會時,雖有要事,亦必前往供役。

康熙朝之釋道二教

唐熙丁未七月,禮部題為遵旨議奏事,禮科抄出禮部等衙門題前事奉旨依議,欽此。隨經行文各該巡撫造報去後,各該巡撫陸續報部,該臣等計算直隸各省巡撫造送冊內,敕建大寺廟共六千七十三處,小寺廟共六千四百九處,私建大寺廟共八千四百五十八處,小寺廟共五萬八千六百八十二處。僧共一十二萬二百九十二道,道士共二萬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尼姑共八千六百一十五名。以上通共寺廟七萬九千六百二十二處,僧道尼姑共一十四萬一百九十三名,奉旨依議。

釋教

釋教,一稱佛教,創於印度之釋迦牟尼,以開迷覺悟、脫俗離欲、厭現世、超冥界為宗旨。後漢明帝時,由迦葉摩騰傳入,至中古而大盛,名人輩出,翻譯經典,遂有《大藏經》全書,分俱舍、成實、三論、法相、攝論、華嚴、天台、密教、淨土、禪宗諸派。淨土、禪宗二派推行最廣。淨土乃東晉時慧遠所創。南梁時菩提達摩東來,又創禪宗,與之並峙。其後分為臨濟、曹洞、雲門、法眼、黃龍、楊岐、溈仰等派。晚近以來,臨濟一派獨占勢力於全國,論其內容,實為淨、禪二宗所混合也。

寺院徧郡邑,供奉文殊、普賢、釋迦、觀音諸像。晚近信徒多乏知識,但業懺醮為生計。男稱僧,女稱尼。惟人情每不能脫然於生死之際,故中下社會仍多信之,用以治喪,外人遂稱我國為佛教國。其實漢族於此,遠不及蒙、藏二族信奉喇嘛教之篤也。

釋教徒之神話

藏人嘗謂佛教入藏之初,其地全係高山窮谷,大港巨湖,居民皆猴而非人。時釋迦牟尼游其地,見之,問眾猴曰:「何未成人而從吾教乎?」眾猴曰:「此間地勢如此,難以成人。成人後,恐難生活,又焉能誦習貴教耶?」釋迦曰:「爾等倘能成人而從吾教,則吾賜爾肥沃之地,以資食息。」眾猴唯唯。釋迦即鑿地穴於喜馬拉雅山下,并設運河以通印度北恆河,而湖港各流自是均入運河,成為介安子大平原。眾猴見之,大驚,頃刻即化人身,從佛教,流傳以逮今日。或曰,今之達賴、班禪兩喇嘛為最大兩猴之化身,儗之於獸,尊之而實褻之也。

世祖崇信竺乾

世祖崇信竺乾,每於西苑,禮接高僧登座說法。嘗迎玉琳禪師入都供養,從玉琳乞命名,因名曰慧橐,而以山臆為字,幼庵為號,各鐫玉章,凡御製書畫,輒用之。一日,復欲取別號,命玉琳擬數十字以主,并諭玉琳,其義須含有不美之意者,將因號以自警。玉琳遵擬數十字,世祖親取「癡」字,因號癡道人。《玉琳語錄》編首,刊有世祖御筆答詔,即為取號事也。詔末自署弟子癡道人,下鈐篆文「癡道人」三字,長方小璽。

聖祖深通內典

聖祖深通內典,南巡時,嘗與諸老宿相印證,所幸名剎,輒灑宸翰。木陳和尚,名道忞,主天童法席,聖祖禮迎入都供養,後封宏覺國師,有《北游集》。

高宗詔譯佛經

乾隆時,高宗以舊譯佛經多失真本,詔開清字經館,以唐古忒文譯西番文,又以蒙古文譯唐古忒文,再以滿文譯蒙古文,於是往之真面目始出。又仿譯經潤文之例,董以親王,總以章嘉國師,置翻譯生若干員。《金剛經》之「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句,原本甚長,凡十數句,唐人譯本節之耳。又西藏獨無《楞嚴經》,章嘉國師乃以唐古忒文譯之,俾流布於藏中。

喇嘛教

喇嘛教為釋教別支,有紅教、黃教二大派。又有黑教,其教徒狡悍陰鷙,飲酒食肉,被服鮮麗,娶婦女,無戒律。其演法則有跳布札、放鳥、卜藏諸技,其唪經則有吉祥、天母、大游戲、迎新年、龍王水、寶匣、沐浴諸名目,其皈依釋迦、金剛、毗盧藥師、無量壽諸佛,則類浮屠,其髠首不蓄髮亦同。定例:凡祈禱雨雪,救護日月食,皆令演法唪經。而長年承應內廷者至數十百人之多,出則橫行街市,莫敢誰何,糜帑惑民,於義無取。蓋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之,藉以羈縻外藩也。

紅教

紅教喇嘛髮長及地,纏以紅布,盤於頂。其迎迓高等喇嘛時,則戴大笠,挽髮為高髻,以笠罩之。笠頂甚高,有刻佛像者,則從西藏受戒來,否則無之。其經典與黃教大半相同,惟其中別有一派,尚法術,能咒刀入石,復屈而結之,又能呼風雨,役鬼神。

黃教

黃教喇嘛惟誦經典,習靜禪坐,不為幻法,而諸邪不能侵之,故蒙、藏人之敬禮黃教輒重於紅教焉。

黑教

自黃、紅二教外,又有黑教,其喇嘛率多妻,茹葷飲酒,專以邪法為生活,皆居於家。

白教黑教

青海之柴達木多寺院,最大者曰都藍寺,佛法經典又較青海東部各寺為高,僅亞於西藏,異僧不時出焉。僧家持戒律,誦藏經,務求實際,不似沿邊僧寺徒襲法台、僧綱之虛名而已也。其間各有等級,曰格楞者,明字母,能諷經者也。曰格錫者,經明行修者也。曰喇嘛者,由藏考試及格,錫以名,謂慧性不滅,能以靈魂傳至再世,即所謂轉生是也。進而上之曰呼圖克圖,則惟國家特封名號,建有專寺,始克世襲者也。此外有熱主巴者,番僧家稱為修行士也,以誦經、講解、禪定為宗旨,亦有著書立說,以自陳其所學者。其中又有學博名高,僧徒從學自數十人至數百人,遠近蒙、番爭輦貨財器物食用奉佈施以表誠敬。光、宣間,柴達木有夏莽者,僧俗咸尊之為佛,數千里外皆仰重焉。此則韋布之士,無位而貴,無祿而富,不藉錫名封號,以積學為高者也。

其宗紅教者,俗名本卜子,類多怪誕之說。如問卜醫病,禱雨迴風,及咒人畜、吞刀火等事,率稱奇驗,土人篤信之,久且諱其短,炫其長。黃教不認其為同派,拒而遠之,幾如冰炭之不相容,更或奴隸視之,役之而為近侍。從前紅教為舊教,黃教為新教。晚近則號黃教為白教,紅教為黑教,明其衣鉢非真也。

紅黃二界分界念經

麗江中甸有喇嘛數千餘人,至自西藏,分紅、黃二教。歸化寺有黃教二千餘人,承恩寺有紅教四十人,黃教恃眾凌之,紅教莫如之何。嘉慶己未冬,紅教收四徒,黃教從而訌之,率徒二百人赴紅教廟,欲強新徒歸黃教,幾至生變。署同知陳務本,號誠齋;誠守李上林,號文囿,率兵五十名,先逮新徒四人,並捕大喇嘛一及其五品官教沙二,六品官康干八,訊之,無狀。陳欲重責大喇嘛,時營官二員、神翁五員、兵把十六員侍立,齊跪求哀免,久之始允。營官、神翁、兵把,即內地土守備、土千總、土把總也。陳再詢教沙等,各杖一百。蓋自雍正丁未改土歸流以流,歷任養癰,故喇嘛乃愈橫,而誠齋乃將滋事有品級喇嘛十人各杖一百,始無事。其後誠齋詳由滇督,牒告西藏辦事大臣移知達賴喇嘛,達賴乃札知黃教,分紅、黃二教地界,打鼓念經,仍准紅教收徒,爭乃息。

紅教先於黃教

紅教之成立先於黃。蓋明代諸法王皆賜紅綺禪衣,號為紅教。其後專以吞刀吐火炫俗,無異師巫。有宗喀巴【一名羅卜藏札克巴。】者,深觀時數,當教立教,即會眾自黃其衣冠,遺囑二大弟子,世世以呼畢勒罕轉生,演大乘教。呼畢勒罕者,亦曰大力克,華言化身也。二弟子,一曰達賴喇嘛,一曰班禪額爾德尼。達賴者,梵言海,謂其智慧法力如海也。喇嘛者,喇之義為上,嘛之義為無,華卜無上,猶云上人也。皆死而不失其通,自知所往生之地,諸弟子親迎而立之。第一世曰敦根珠,第二世曰根敦嘉穆錯,第三世曰鎖南嘉穆錯。是時黃教益盛,紅教中大寶、大乘諸法王皆改從黃教,化行諸部,東西數萬里,熬茶膜拜,視若天神,諸番王徒擁虛位,不復能施其號令。第四世曰雲丹嘉穆錯,第五世曰羅卜藏嘉穆錯。崇德丁丑,喀爾喀三汗奏請發幣使,延達賴喇嘛。己卯,因厄魯特使貽達賴書,達賴遣亦使至盛京,獻書貢方物。順治壬辰,達賴朝京師,世祖賓之於太和殿,建西黃寺居之,封西天自在大善佛,領天下釋教。康熙壬戌,第五世達賴卒,其徒第巴欲圖國事,託言達賴入定,居高閣,不見人,事皆決於第巴,其後恐事發,乃擁立假達賴,是為第六世。青海諸蒙古人皆不信,而別奉裏塘之噶爾藏嘉穆錯,即康熙壬子所敕封者也。噶爾藏嘉穆錯,即新胡必爾汗。是年二月,聖祖詔封新胡必爾汗為弘法覺眾第六世達賴喇嘛,派滿、漢官眾及青海官兵送往西藏。

或曰,宗喀巴有三弟子,曰達賴喇嘛,曰班禪額爾德尼,曰哲布尊丹巴。達賴居前之拉薩,班禪居後藏之日喀則,哲布尊丹巴居外蒙古之庫倫。皆號稱世世轉生,輪迴不已。

呼圖克圖

呼圖克圖,即再來人,《明史》所謂尚師也,其名號本起於紅教。紅教喇嘛最尊者為薩迦呼圖克圖,即元帝師帕斯巴喇嘛之後。黃教之祖宗喀巴,其始亦受經於薩迦廟之呼圖克圖。其大弟子達賴喇嘛又有二弟子亦名呼圖克圖,一曰濟隆,一曰第穆,分掌教化。每當達賴圓寂,班禪或呼圖克圖可代理印務。明隆慶後,稱胡土克圖,其名稱流播於青海、漠南北蒙古等處。大喇嘛學道能轉世者,則達賴、班禪印證之,得為呼圖克圖。又有尊而上之曰大呼圖克圖者,如漠北之蒙古喇嘛,皆以轉生嗣位,或受中朝封號。至國朝,凡自稱呼圖克圖者,皆錫名號,俾其世世掌教。又有修行未深初轉一二世者,曰沙布倫,亦得建專寺。綜計喇嘛之能出呼畢勒罕入理藩院冊者,西藏號呼圖克圖者十有八,號沙布倫者十有二,漠北蒙古十有九,漠南蒙古五十有七,青海番地三十有五,四川察木多番地五。又駐京呼圖克圖十有四,都凡呼畢勒罕百六十人。惟青海諾們汗一支久同世襲,許以親族入籤。其後又調取西藏、青海、漠南北蒙古、察木多之呼圖克圖,輪流駐京,擇其道行高者使掌印,三歲而更代。

四大活佛

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之外,有章嘉,合之,則為四大活佛。活佛,即呼圖克圖也。其下尚有八大家,亦有呼圖克圖名號。

章嘉

元、明兩代,均封章嘉活佛為大國師,頒有敕書,本朝尤加以敬禮,故亦以大國師封之,並授以金印、金冊、誥敕等件。

金奔巴瓶掣籤

裏塘之噶爾藏嘉穆錯為真達賴,即聖祖敕封之弘法覺眾第六世達賴喇嘛也。與藏中所立,互相是非,高宗令暫居西寧江山寺,旋移塔爾寺。蓋宗喀巴有一花五葉之讖,故自六世以後登座者,無復真觀密諦,僅憑垂仲降神指示。垂仲者,猶內地師巫也。高宗久悉其弊,欲革之而未有會也。乾隆壬子,乘用兵之後,特定辦法,創頒金奔巴瓶一,供於中藏大昭之吉祥天母前,遇有呼畢勒罕出世互報差異者,則納籤於瓶,誦經降神,大臣會同達賴、班禪於宗喀巴像前掣之。而各札薩克所奉之呼圖克圖,其呼畢勒罕將出世,亦報名理藩院,與住京之章嘉呼圖克圖掣之,瓶供京師雍和宮。

或曰,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率言永遠轉生,以嗣其教。行之日久,徒眾稍有道行者,亦踵其轉生之說,以致呼畢勒罕多如牛毛。蒙古王公有利其寺之貲產者,輒言於達賴喇嘛,指其子姪為的乳,互相承授,遂與世爵無異。高宗深知其弊,因習久難革,故有金奔巴瓶之作用,遇有呼圖克圖圓寂者,即揀是歲所產之聰慧者,書名於籤,令達賴、班禪會同駐藏大臣封名掣之,弊始絕,時謂為活佛掣籤。

或又曰,必逾十五齡而後選定,且或同時有二人以上有被選資格者。

敕封活佛印冊

國初,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入覲,大抵皆賜金印、金冊,或玉印、玉冊。第七輩達賴喇嘛有金印、玉寶,其金印文云:「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統領【一作總理。】天下釋教普通互【一作日。】赤拉呾【一作坦。】喇達賴喇嘛之印」。玉印文同,惟「印」字易「寶」字。又有金冊、玉冊。玉冊長六寸餘,寬約四寸,頁厚二分,邊刻龍文,面鏤「敕封達賴喇嘛之玉冊」,冊之字有四體。四體者,前漢文,次唐古忒文,次蒙古文,最後為滿文。滿文右行,實則先滿文,次蒙古文,次唐古忒文,最後為漢文也。冊凡十五頁,不相聯。金冊大小如之,亦十五頁,而聯其腦,如展書然,皆以紫檀木座盛之。若班禪額爾德尼,則有金印、金冊而無玉印、玉冊。

活佛傳鉢

達賴喇嘛將死,能不迷其本性,預言某月某日託生於某所。始墮地,即能自言前生,諸弟子乃載其生前念珠鉢往,中雜以平時所用物數十具,置嬰兒前。兒諦視久,徐伸手,拈其前生服御物,摩挲不忍釋,餘置不顧,乃諏日奉之歸,是為傳鉢。

活佛過境之供應

乾隆庚子,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呼畢勒罕,自西藏至庳倫坐,由朝廷特遣大臣蒙古王等迎接,兵部頒給路票。從者五百餘人,由精依口界行走,至庫倫熬茶,呈進丹書克等項。呼圖克圖商上出銀四萬兩,四部落札薩克出銀一萬兩,汗王札薩克等出銀一千兩,佽助至青海,寄留人馬馱隻,至呼畢勒罕受戒,由班禪額爾德尼教授。又以沿途西寧,四川,所屬哴安果羅克番子惡賊等行刦可慮,派兵護送,俗稱活佛過境,殊可觀也。

喇嘛為呼圖克圖誦經

光緒初,青海東科寺呼圖克圖圓寂,靈前所陳,有高椅并袈裟一襲,案旁牟尼一串,皆呼圖克圖生前所御者也。數喇嘛披袈裟,坐地諷經,階前掛招魂旛,皆唐古忒文。後堂有一室,為勛圖克圖習靜所,中設雊禪,燃酥油燈,陳清水盞,一榻以外,桌椅數事而已。房外執事喇嘛屏息以伺,如事其生。大經堂布五色紙所粘冥物,委積如山邱。

門外蒙、番男女膜拜頂禮者以數百計,皆跣足,人陳經珠於地,近額端,數為百八粒。其拜,手合掌,雙膝齊跪而伏,伸其脛,兩掌叉於前,身挺直,如蛙之浮水然。復以額叩地而後起,將起,撥移經珠一粒為記,凡起立百八次,磕雙倍頭者,則起立共二百一十六次,汗如水淋而無倦者。

門內喇嘛數十輩盤膝坐階下,此皆俗番之初為僧者。堂階歷數級,檐下鋪木板,光明可鑒,深印痕,長狹圓曲不一形,皆喇嘛跪拜所磨陷者也。前長而狹者為兩肘痕,後圓者為膝痕,曲者為趾痕。是時革鞾滿地,蓋若輩至檐下,例脫鞾入室,退即著之而去,往往不辨為人履我履也。

佛堂深數重,白晝如暗室,中懸大硫璃燈,上供喀巴像,及達賴數世像,以外大小神佛無算。歡喜佛像高自七八分至五寸者,或纍於龕,或藏於匣,不可畢數。像前各燃酥以供,小銅紅中盛清水各十數盞。地鋪氈毺,數十喇嘛依次而盤膝坐,眾僧官分坐於眾喇嘛後,中兩楹之下,設兩高座,為僧綱坐位,督眾諷經。居中高座,疊黃氆氌數重,旁置梯上下,則呼圖克圖講經之位也。呼圖克圖公出,則以法台之資深經熟者代之。法台,即僧官之曲琫也。西藏高僧過此,亦可坐此宣講。

俄而樓中喇叭聲,堂上法螺聲,皮鼓聲,鐃鈸聲,音樂雜奏。堂上下喇嘛皆起立,則法台至矣。前導旌旛八,人各戴紅布帽,頂上騎縫,緣以羊毛一道,形如雞冠。法台靈頂合掌,至階下向上三低首,然後升,不脫履,入戶。禮佛畢,侍者扶之升座。坐定,眾亦坐,音樂戞然止。僧綱執界尺前後巡。少焉,僧綱、眾僧官各就位,鐘磬聲復作,法台念念有詞,眾鬨然和之。暮,樓閣上下排列釭酥千萬盞,遠望如火龍百道,風吹,燄益明,喇叭聲又作。堂上諷經止,喇嘛端坐不少動,有僧官率僧役攜木匣至,內具青稞粉糖酥,眾喇嘛各於懷中出木碗一,僧役各給麵粉一掬,再給以糖,給以酥,喇嘛遍領訖。又有僧官率僧役攜數巨壺之茶至,遍給以茶。喇嘛自調茶麵搓酥而食,惟法台飲而不食,以其道行高,能耐飢也。僧綱、眾僧官亦然,以其執事煩,例不遑食也。階下喇嘛亦給飲不給食,以其初進門牆,未得升堂入室,僅可止渴,未可充飢也。堂上喇嘛食畢,木碗復懷之。僧綱又起巡,法台高講梵經,堂上皆側耳聽,舉目視。有頃,木魚閣閣然鳴,法台即率眾高誦,喃喃然,囉囉然,樓中喇叭,堂上之法螺、皮鼓、鐃鈸齊作。法台徐徐起,梯而下,且行且諷,僧綱、眾僧官、眾喇嘛咸起立,俟法台出,乃出戶,著履而行,自廊而階而門,階下眾喇嘛亦隨之紛然散,門以內,萬籟寂矣。

達賴阿嘉兩喇嘛鬬法

甘肅西寧城外塔爾寺,為阿嘉喇嘛卓錫之所。光緒丁未,西藏達賴喇嘛逃入俄境,為駐藏辦事大臣達壽邀回,安置西寧。達賴以掌理天下釋教自居,不肯往謁阿嘉,而阿嘉亦以西寧一帶為其管轄之地,傲不相下。彼此惡感既深,達賴思以術勝之,乃以牛羊等獸之首埋於土,加以禁咒,為魘勝之舉。未幾,阿嘉適以疾卒,年未三十也。其徒眾大譁,控之西寧辦事大臣慶恕,謂達賴以術殺人。慶率眾往所埋處驗之,信,乃牒詰達賴。達賴覆稱按照藏經某條,行此法者,係感謝大皇帝相待之優,故藉以祈福,並無他意云云,後亦不復究。

喇嘛法器

喇嘛禮佛之梵宇,建築莊嚴,入門為禮拜室,其側,祭壇在焉。壇列法器甚夥,其至詭異者,一法鼓,以革或銅製成,置於架,或懸空中。二淨杯,以銅或銀製之,用以供清水。三梵鼓,製如法鼓而較小,以人之頭蓋骨為之。四人骨笛,以人腿骨製之。四菩提珠,亦稱佛珠,種類不一,有以古木製者,有以喜馬拉雅山之樹子製者,有以人頭骨製者,有以獸骨及香質製者。相傳諸佛菩薩各因所好而佩之。故瞻拜觀音,用貝殼所製之白珠,若為死者唪經懺悔,則必人頭蓋骨珠。此外又有鉢杯及鮮花、食米、佛經、金鏡、鐃鈸、號角、法螺等種種,每月並以米粉、麥粉模造各種物品,供之佛前。

歡喜佛

歡喜佛,作人獸交媾狀,種類甚多,有男與雌獸交者,有女與雄獸交者。相傳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獨身主義,而不欲結婚,於是人種日衰,一部落僅有數人,見而大悲,恐人類之滅絕也,遂幻其說,謂交媾本佛所有佛,製為各種雌雄交媾狀,名之曰歡喜佛,獨身之俗漸消。後盛行於滿洲,而流弊所及,遂至淫風大甚,男女無別。大內交泰殿,即供奉歡喜佛之所也。

鹽水佛

前藏達賴喇嘛及尊貴之高僧圓寂,斂尸棺內,塞之以鹽,鹽水漏於棺底,以黃土和之,刻以模,成小佛像,並註其名,曰鹽水佛,最為貴重。得之者,寶藏於家,境中所在之寺院、浮屠及山林、湖水中俱有之。

蒙人崇信喇嘛教

蒙古黃教,發源西藏,主教為哲布尊丹巴,宗喀巴第三弟子呼圖克圖之第八代也。位在西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之次,統轄外蒙喇嘛,王公士庶,莫不俯首稱弟子,禮敬若神明焉。喇嘛不應差徭,不納稅,蒙民趨之如騖,往往有傾家運動,以得遣子弟充喇嘛為榮者。惟作喇嘛,必告佐領,領有證書,始入寺,至佛前頂禮,聲鐘鼓以號眾,賜滿吉名。其父母有子死無後,報佐領,則其已為喇嘛之別子仍使還俗奉親,不之強。至謂蒙古崇黃教,家有三子,必使二子為喇嘛者,實讕言也。

蒙人如有患難,謂為佛譴,即延喇嘛誦經祈禱。王公札薩克所居,必有大廟,日必誦經,常住喇嘛必在三十以上。中人之家,亦必二三月誦小經一日,三年誦大經三日,所延喇嘛之多少,以貧富定之,自一二人至數十人不等。誦經日,必邀親友聚聽。

歲必赴廟禮拜,不遠千里而往,富者或往西藏,或往庫倫,春秋二季尤盛,踵趾相接於門,常人則守候門外,或守至月餘,以被活佛手摩足蹴為至榮。活佛出,爭先羅拜,活佛之侍者以佛杖【長丈許,上刻龍頭,杖端縛綢數尺。】亂擊,中綢者吉,不中者謂為獲罪。如乘車,羣恐龍杖不中,爭以哈達鋪地,被輪曳過,罪即可末減,遂捧而頂禮之。侍者荷筐而至,爭先布施,至微亦必以白金十兩。王公呈遞哈達,必附布施銀,有多至十餘萬者。喇嘛之待遇,亦以銀之多寡為差。

近邊一帶喇嘛,多置田產,所得布施之金銀,窖藏地中,祕不示人,亦間有放債於蒙古王公以收重利者。

婦女亦有轉生之說,亦呼為呼畢勒罕,年至五十,亦剃度如尼,習誦經呪一切,均與喇嘛無異,惟不居寺,不改裝。

蒙人之於男女呼畢勒罕,皆以活佛目之。是以男女呼畢勒罕如有所往,經過之處,沿途之叩首及獻物者,絡繹於途。惟叩首者必受呼畢勒罕親手摩頂,【蒙語謂之靄他司。】受者以無上之榮幸。往者,必以步行為誠,謂可邀神佛之默佑而獲福也。

呼畢勒罕及喇嘛均不許娶妻,女呼畢勒罕不嫁人,然未有不與喇嘛通奸者。蒙人常云所姦之人,必厲鬼化身,非呼畢勒罕之力,不足以制之,不然,必為人害矣。且尋常婦女為所幸者,輒以紅綢飾室壁,自炫其榮。

漢加拉華教儀

漢加拉華者,內蒙古最大之喇嘛寺也。其教儀如下:喇嘛二三百人,老幼皆有之,趺坐寺前廣場,衣色紅紫淺黃,有等級,而以大喇嘛居中。大喇嘛坐階上寶座,為會場主席,中有數人,脫衣露腰,謂將以受試驗,得僧職也。試驗時,兩旁之人均拍手,且作色以示意。

西康番人視佛教為文學

西康番人以佛教為文學,學佛教者亦稱喇嘛。各處建寺院,多至數千人,少亦數百數十,專講佛經,不婚娶,好慈悲,信詛盟,重鬼神。凡人有五子者,則以三子為喇嘛,有二者,則以一子喇嘛,甚至有僅一子而亦學佛者。

道教

道教為我國固有之教,本於老子《道德經》,故祖老聃。以制欲養性、虛無清淨為宗旨,參以莊、列思想,雜以佛教理論。至後漢末,張道陵創為煉丹、符籙諸術,其子孫世居江西貴溪縣之龍虎山,代守其法,稱為正乙真人,俗稱之為天師。其徒之稱道士者為男,稱女冠者為女。專藉符籙、懺醮為生,非老聃之本旨矣。

道陵好講服食煉氣之術。吾國之技擊學,向分內外二十:外家出於達摩之禪宗,稱少林派;內家出於武當山之道家,稱武當派。內家技術恆較外家為優,故長生雖不可知,亦有適用之精理也。

革除道士充樂官

國初,沿明例,以道士充太常寺樂官。乾隆朝,高宗特諭廷臣,釋、道二氏異樂,不宜月之。乃令道士改業,別選儒士為樂官。

聖祖給張繼宗誥命

康熙丙寅,奉旨:「張繼宗見號真人,即著照所襲銜名給與誥命。一切僧道,不可過於優崇,致令妄為,爾等識之。」

基督教

基督教,唐時即來我國。順治初,以曆算著稱。晚近以來,訂定傳教於條約之中,傳布遂廣。其信徒分新舊二派:舊派俗稱天主教,其徒多法蘭西人,傳教者曰神父;新派俗稱耶穌教,其徒多英吉利、美利堅人,傳教者曰牧師。皆熟悉吾國之方言習俗,深入內地,不憚艱險,設學校,建醫院,就教育慈善事業,盡其發展之策,以和易合羣為宗旨,以勤儉進取為目的。有佛家之神道作用,而無空寂之弊,有回教之堅忍不屈,而與人羣無忤,對於中下社會,最為適宜。至籍教符干預地方行政者,則皆不肖之教士也。

天主教分五區

全國所有天主教,可分五區,以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六省為第三區。第三區之湖南,其教派在羅馬加特力教中,屬於奧斯里昂及佛蘭西斯襄二派。

京師天主堂

京師天主堂,建於明萬曆間,本朝一再修之,御題額曰「通微佳境」,又曰「密合天行」。以西人天文曆法可垂永久,故許其建堂禮拜,國人不得與焉。堂制狹而深,以山牆為正向,頂如捲棚,啟窗於東西兩壁之顛,供耶穌畫像,耳鼻隆起,儼然如生。左右兩磚樓,夾堂而立。左貯天琴,午時樓門自啟,琴自作聲,移時琴止,而門亦閉矣。右為聖母堂,像作少女抱兒狀,耶穌母馬利亞也。其衣自頂被體,無一縫。書冊文皆旁行,別有沙漏、遠鏡、龍尾車之屬,以資測驗。

吳漁山為基督教徒

吳漁山善畫,晚年好用西洋法以渲染之。蓋皈依基督教有年,且曾至歐洲,日夕濡染所染也。墓在上海大南門外,所謂天主墳者是也。碑有漁山字,其中間大字云:「天學修士漁山吳公之墓。」兩邊小書云:「公諱曆,聖名西滿,常熟縣人。康熙二十一年入耶穌會,二十七登鐸德,行教上海嘉定,五十七年在上海疾卒於聖瑪第亞瞻禮日,壽八十有七。康熙戊戌季夏,同會修士孟由義立碑。」

乾嘉兩朝禁止西人傳教

乾隆甲辰,有西洋人羅嗎當者,家居廣州,與素習天主教在逃之福建人蔡鳴皋【即蔡伯多祿。】相識,改裝剃髮,潛赴各省傳教。行至湖北,為有司所逮,解京,並查獲習教傳教之艾毬三、白矜觀等,起出經本圖像。奉旨:「西洋人傳教惑眾,最為風俗人心之害,現在各省有神父名目,尤當嚴禁。內地民人有稱神父者,即與受其官職無異,本應重治其罪,姑念愚民被惑,利其協助,審明後,擬發伊犂,給額魯特為奴。曾受番銀者,家產查抄入官,接引傳教之人,亦應發伊犂為奴。至父祖相傳持戒,自當勒令悛改,將呈出經卷銷燬,毋庸深究。」

嘉慶乙亥,有廣東肇慶府習教之倪若蘭等,接引西洋人改裝之蘭日旺往湖北傳教,至湖南耒陽縣被獲。奉旨:「蘭日旺收徒傳教,煽惑多人,飭將該犯擬絞,為從發遣為奴。」

光緒朝基督教人數

雍正朝,世宗降旨逐天主教徒。咸豐辛未,始弛此禁。今以光緒辛卯基督教人數計之,羅馬加持力神父五百三十人,教民五十二萬五千人。路得波羅特士敦牧師男女一千二百九十六人,教民三萬七千二百八十七人。

湖南教堂後設

基督教堂徧國中,而湖南獨後。蓋湘人以勇敢排外稱,寧鄉周翰著畫繪圖,詆斥耶穌,各國牧師愈益懼。光緒庚子以前,湖南教會僅常德有加特力、波羅特士敦兩堂,長沙、湘潭、岳州、衡州有波羅特士敦教堂,辰州、茶陵有加特力教堂,西人尚不敢直接傳教,歲僅兩至,晝匿夜行,稍留即去。至光緒庚子辰州教案起,英、法、德三國礮艦上溯常德,英更命其椗泊上海之艦隊續赴長江,以威力相迫脅。政府懼,既懲兇賠款,並殺都司以謝之。基督教徒大勝。會長沙開港,各教會遂乘機而入矣。

倮奉基督教

四川寧遠之倮有奉基督教者,然不誦經聽講,僅獻一雞一羊於教中,即為皈依,蓋傳教者別有心也。教士每以漢人無力與汝為難之說語之。

景教

景教,亦耶穌教之流,有尼士陀利一派。其所異者,則謂彌施訶非瑪利亞之子,因是觸羅馬教皇之怒,不容於歐洲,其徒散居波斯,為波斯王所保護,認為國教。唐時有波斯人阿羅本者,始入我國,太宗為建波斯寺,其後改稱大秦寺。玄宗、代宗亦崇其教。武宗時,與佛教並禁,其勢遂敗。至本朝,則絕無僅有矣。寺有《景教流行中國碑》,唐後沒於地中,至明末出之。光緒時,曾有人見之於西安碑林。

回教

回教,一稱天方教,為陳、隋間阿剌比亞人謨罕默德所創。蓋竊取猶太教、羅馬教崇奉造物主之義者,惟不事偶像,則為彼所發明。國人以其由回紇傳來,因謂之回紇教,語譌為回回。其教始於唐而盛於元。當時於曆算測繪之學,推為獨步,在湯若望、南懷仁未至以前,大受社會之尊信,其教亦因此而廣播。在我國者,稱為鬆利派,中復有亞節迷、賒布爺之別。至其立教之宗旨,則崇天道,懲惡魔。

或曰,回教之至我國也,實由謨罕默德之舅斡葛士所輸入,航海東來,止於廣東。度其時,當在唐貞觀初年。其在內地通行之教,與波斯極合,與回部所奉行者頗有出入,為阿釐十葉派。證有七:信徒學成者皆著綠服,證一。以依瑪日主教務而抑學人,證二。用波斯語文傳習經典,證三。信條獨重泰服細勒,證四。阿釐及其妻法梯昧之祭典,並極隆重,證五。命名以類,取侔聖哲,如阿釐之子阿釐忽散、忽腮尼、法梯昧之類,所在有之,而阿蒲倍克爾、倭馬爾、札非爾等名,則絕無所聞,證六。教士演說,恆述阿釐戰陣之勇,而於倭馬爾之赫赫武功無所稱道,證七。

此教之流傳實自波斯,其經行線可別為二:一由波斯而印度,而南洋羣島,以至廣東,此水線也。一由波斯而阿富汗,而回部,以至秦隴,此陸線也。今所行者,大都由陸線所至,故盛行於新疆,而山西、陝西、甘肅、雲南等處亦皆有之。在雲南者稱本塞伊斯,在天山南北者稱登根。奉此教者,顏其寺曰清真。

回教有新舊二派

謨罕默德著天經三十部,凡三十卷,六千六百六十六章,曰甫爾加尼。初至我國者為舊教,派名約漢賴。新教有閔煞力毛魯的二經,派名虎弗耶,言馬明心為華人鋸解以死。回民誦至此,則擗踊哭泣。

甘肅河州有四大門宦之目。一曰穆扶提,猶蒙語之巴圖魯也,又名臨洮拱拜。一曰華寺,中有舊教有新教,新教徒不薙鬢,令與鬚相埒,舊教則否。一曰白莊,以地得名。一曰胡門,以其始傳教者多髭,因以名其教。此外又有大拱拜、畢家湯拱拜、張門拱拜之屬。大拱拜最古,而胡門之起,至光緒末,不過六十餘年。拱拜者,以祀其始傳教之人。傳教者既有拱拜矣,而其子若孫因得世其業。核力法者,為門宦子孫之通稱。一麻目為寺中之領拜,而尕【尕字字書所無,俗讀若歌甲切。】為副。胡門一名紅門。順治戊子,涼州回米喇印、丁國棟叛。乾隆辛丑,循化新教馬明心、蘇四十三以仇殺舊教,因而作亂。癸卯,其黨伏羌阿渾、田五復叛。咸、同間,西寧、寧夏馬化龍、馬桂元叛。光緒乙未,循化韓奴力叛。皆不久平定。回教中所謂罕植阿渾者,朝西域之尊稱。阿渾,猶言師傅也。乾隆辛丑,高宗曾有諭旨,禁習新教。

回教徒不食諸肉

回教初入我國,所訂教規,曰諸肉不食。久之,其徒不能遵守,乃改為豬內不食。或駮是說,謂回語名彘,不曰與諸同音之豬。然對於我國教徒而言,固宜作我國語矣。然回教人自謂不食猪肉者,厭其穢耳。凡以回籍服官者,洊擢至三品,即須出教,以例得蒙賞喫肉,不能辭也。

回教有響墳

回教之至粵東,自天方貴聖開宗於城內懷聖寺始,即後之光塔寺是也。死後,葬北門外,教中人呼為響墳,謂自國中放響箭至此,示其徒以葬處。故後之死者,皆就該墳附近葬之,以誌不忘所自也。

纏回教儀

新疆纏回所奉之教,專祀謨罕默德為月昂伯爾,譯言天使也。七日禮拜,入寺誦經,謂之朱瑪。每日五次誦經,謂之納瑪茲。【日未出謂之傍不得,未時謂之撇繩,酉時謂之格爾,日落後謂之沙瑪,戌時謂之火不得。】歲法以三百六十日為一年,先期四十五日,以葫蘆然膏,懸之樹,阿渾誦經,眾人膜拜。夜闌燈堲,蹴葫蘆於地,爭蹋碎之,以消災癘,謂之巴把提。又十五日齋戒,晝禁飲食,謂之若茲,【布魯特謂之瑪加克。】言齋期也。彌月,開齋度歲,鮮衣華服,鼓吹喧填,男女往來相稱賀,如是者七日,謂之若茲愛依提。又十七日,刲羊祭教祖及先世,曰古爾巴愛依提,即一歲之終也。其走謁謨罕默德墓者,謂之阿吉,道死為上,返者次之。故多以此傾產墮業,不稍顧惜。其仰天祈禱,跪而端手齊胸誦經,則謂之斗瓦。

哈薩克教儀

哈薩克宗教祖謨罕默德,不祀天神人鬼,以敬上帝為宗。富者橐金走謁謨罕默德墓,謂之朝汗。歸牧後,去帛服布衣,名曰阿吉,以白布重疊,纏匝其首,名曰賽里,特尊異之,謂自汗所來也。遊牧夥人爭訟者,皆就折之,無不唯命。晨起,男婦趨水濱,浣手滌面,浴下體,一日五誦經,遊牧無寺院,面西方禮拜。行路者屆時覓水盥沐,無水,則撮淨土代之,禮拜誦經,無日敢怠忽。有長齋期,一月始畢。期內,早晚均不飲不食,必日落星爍,始敢受餐。禁食之末日,開齋過年,謂之小年。越七十日,始過大年,男女老少,著新衣往來,依麻目率眾西向,誦經禱祝。【公舉莫洛大熟經典者為之。】禮畢,握手相慶。三日之內,唱歌跳舞,相與為刁羊之戲。刁羊者,刲羊擿於地,羣少年飛騎拾之,攍諸馬上,彼此馳逐相攘奪,支解血肉,赫然霍落,眾人隨之,以攫一臠致親友為吉祥喜事,受者亦必厚報之。

青回回教

河南開封有青回回教者,亦稱挑筋教,實非回教也。初名一賜樂業教,其徒數百人,自謂最初教主為阿耽,漢明帝時至我國。教條雜回、佛,惟教師藏有經典,宣講音節,甚為奇異,實即猶太人摩西所創之猶太教,與回教絕不相蒙。其人本猶太種,居開封,起居飲食同於漢族,而高鼻深目,固與高加索種相彷彿也。有明人所鐫之碑記其教,曰猶太教碑。碑在開封城中草市後之挑筋教胡同東北隅藁席圍中,宣統庚戌正月,張蔚西廣文游開封實親見之,尚完好,僅缺數十字也。

蔚西,名相文,桃源人。既觀碑,且得其拓本,蓋從趙叟購之也。趙為開封人,猶太種也。蔚西訪其居,其猶子亦出見,因與蔚西談,所言有類似神話者。其言曰:「我輩之去祖國,年代渺遠,不可知矣。始之來此土也,凡七姓,曰趙、金、張、艾、高及二李,都八家,繼而張姓不知所往。今存六姓,人口可二百,多作小負販,婚嫁必取諸同教,然貧富相懸,不能悉拘也。惟謹守挑筋遺規,雖血縷肉線,必淨盡焉。清真之旨,遠過於回教,教中經卷,我祖我宗皆以金筒貯之,藏諸聖寺。然聞數百年前,忽有道士來謁,固請,出而曝之,倏焉暴風起,經飄失無存,蓋為天神攝取而去矣。七十年前,有武生高某者,性兇橫,為同教冠。至於撤毀寺屋,而賈其材焉,同教皆無如之何,而工徒之顛越以死者數人,蓋教祖之遷怒也。寺既毀,久之,縣官乃并欲奪我地,移我碑,我出死力以爭之,乃罷。光緒戊申,英人潘某遊至此,言奉我祖國王命,來撫慰我輩,並為我輩攝影而去,因以金筒贈之,冀以轉獻我之國王。然迄今無耗,我將行賈上海,訪教友,且詢我祖國之現狀也。」碑有二,其文皆不佳,一為《重建清真寺記》,一為《尊崇道經寺記》。今錄其原文如下:

《重建清真寺記》之文曰:「夫一賜樂業立教祖師阿無羅漢,迺盤古阿耽十九代孫也。自開闢天地,祖師相傳授受,不塑於形像,不詔於神鬼,不信於邪術。其時神鬼□濟□態無祜,邪術無益。□其天者,輕清在上,至尊無對,天道不言,四時行而萬物生。觀其春生夏長,秋斂冬藏,飛潛動植,榮悴開落。生者自生,化者自化,形者自形,色者自色。祖師忽地醒然,悟此幽玄,實求正十枚,參贊真天,一心侍奉,敬謹精專,那其間立教,本至今傳,考之,在周朝一百四十六年也。□傳而至正教祖師乜攝,考之,在周朝六百十三載也。生知純粹,仁義俱備,道德兼全,求經於昔那山頂,入齋四十晝夜,去其嗜欲,亡絕寢膳,誠意□禱,虔心感於天心,正經一部五十三卷,有自來矣。其中至微至妙,善者感發人之善心,惡者懲創人之逸志。再傳而去正教祖師藹子刺,係出祖□,道承祖統,敬天禮拜之道,足以闡祖道之蘊奧,然道必本於清真禮拜。清者,精一無二;真者,正而無邪;禮者,敬而已矣;拜下,禮也。人於日用之間,□可頃刻而忘乎?天惟寅午戌,而三次禮拜迺真,實天道之理,祖賢一敬之修何如?必先沐浴更衣,清其天君,正其天官,而恭敬進於道經之前,道□形像儼然天道之在上。

「姑述敬天禮拜綱領而陳之:始焉鞠躬敬道,道在鞠躬也。中立不倚敬道,道在中立也。靜而存養默贊敬道,不忘之天也。□而省察鳴贊敬道,不替之天也。退三步也,忽然在後,敬道後也。進三步也,瞻之在前,敬道前也。左之鞠躬,敬道即善,道在於左也。右之鞠躬,敬道即□不善,道在於右也。仰焉敬道,道在上也。俯焉敬道,道在爾也。終焉而拜道,敬在拜也。噫!敬天而不尊祖,非所以祀先也。春秋祭其祖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維牛維羊,薦其時食,不以祖先之既往而不敬也。每月之際,四日,齋齋乃入道之門,積善之基。今日積一善,明日積一善,善始積累□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七日善終,週而復始。是《易》有云『吉人為善,惟日不足』之意也。四季之時,七日戒眾祖苦難,祀先報本,亡絕飲食。一日大戒,□以告天,悔前日之過失,遷今日之新善也。是《易》聖人於益之大象,有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其斯之謂與!噫,教道相傳,授受有自□矣。出自□□,奉命而來,有李□艾□□□金□□□□□□□□□□七□姓等,進貢西洋布於宋帝,曰: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宋孝隆興元年癸未,列微五思達領掌其教,俺都剌始建寺焉。元至元十六年己卯,五思達重建古剎清真寺,坐落土字街東南,四至三十五杖。殆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開國,初撫綏天下軍民,凡歸其化者,皆賜地以安居樂業之鄉,誠一視同仁之心也。以是寺不可無典守者,惟李誠、李實、俺平徒艾□、李貴、李節、李昇、李綱、□敬、周安、李榮、李良、李智、張浩等正經熟曉,勸人為善,呼為滿剌。其教道相傳至今,衣冠禮樂,遵行時制,語言動靜,循由舊□,人人遵守成法而知敬天尊祖忠君孝親者,皆其力也。俺誠醫士,永樂十九年奉周府定王傳令賜香,重修清真寺,寺中奉大明皇帝萬萬歲牌,永樂二十一年以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授錦衣衞指揮,陞浙江都指揮僉事。正統十年,李榮、李良自備資財,重建前殿三間。至天順五年,河水渰沒,基址略存,艾敬等具呈,按□□奉本府承河南布政使司劄付等因,至□元年古剎清真寺准此。李榮復備資財,起蓋深邃,明金五彩妝成,煥然一新。成化年,高鑑、高銳、高(金尤)自備資財,増建後殿三間,明金五彩妝成,安置道經三部,外作穿廊,接連前殿,迺為永遠之計,此蓋寺前後來歷也。天順年,石斌,李榮,高鑑,張瑄取寧波口教道經一部,賫至汴梁歸寺。高年由貢士任徽州縣知縣,艾俊由舉人任德府長史,寧夏金瑄先祖任光祿寺卿,伯祖勝口金吾前衛千兵,瑄置買供桌銅燱瓶燭臺。迺弟瑛,弘治二年捨資財,置寺地一段。瑛與鍾託趙俊置碑石,俺都剌立基址,啟其端。李榮、高?金?尤?建造□其事。有功於寺。諸氏捨公帑,經龕、經樓、經卓、連籠、欄杆、供卓、付簷諸物器皿,亦為妝彩,畫飾周圍之用,壯麗一方。「□惟三教各有殿宇,尊崇其主。在儒則有大成殿,尊崇孔子,在釋則有聖容殿,尊崇牟尼,在道則有玉皇殿,尊崇三清。在清真則有一賜樂業殿,尊崇皇天。其儒教與本教,雖大同小異,然其立心制行,亦不過敬天道,尊祖宗,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卑,交朋友,而不外於五倫矣。□嘻!人徒知清真寺禮拜敬道,殊不知道之□原□□天,而古今相傳,不可誣也。雖然,本教尊崇如是之篤,豈徒求福田利益計哉!受君之恩,□君之祿,惟盡禮拜告天之誠,報國忠君之意。祝我大明皇上德邁禹湯,聖並堯舜,聰明睿智,同日月之照臨;慈愛寬仁,配乾坤之廣大。國祚綿長,祝聖壽於萬年;皇圖鞏□,□天長於地久。風調雨順,共□太平之福。勒之金石,用傳永久云。開封府儒學增廣生員□鍾譔,祥符縣儒學廩膳生員曹佐書,開封府儒學廩膳生員傅儒篆。弘治二年歲在己酉仲夏吉日,清真後人寧夏金锳祥符金禮並立。」

《尊崇道經寺記》之文曰:「賜進士出身朝列大夫四川布政司右參議江都左唐撰文。賜進士出身徵仕郎戶科給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淮南高洘書丹。賜進士出身徵仕郎前吏科給事中維揚徐昂篆額。嘗謂經以載道,道者何?日用常行古今人所共由之理也。故大而三綱五常,小而事物細微,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莫匪道之所寓。然道匪經無以存,經匪道無以行。使其無經,則道無載,人將貿貿焉莫知所之,卒至於狂談而窈冥行矣。故聖賢之道,垂六經以詔後世,迄於今而及千萬世矣。至於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耽,本出□□西域,稽之周朝,有經傳焉。道經四部五十三卷,其理至微,其道至妙,尊崇如天。立是教者,惟阿無羅漢為之教祖,於是乜攝傳經,為之師法。厥後,原教自漢時入居中國,宋孝宗隆興元年癸未,建祠於汴。元至元十六年己卯重建。其寺,古剎也,以為尊崇是經之所。業是教者,不止於汴,凡在天下業是教者,靡不尊是經而崇是道也。然教是經文字,雖與儒書字異,而揆厥其理,亦有常行之道,以其同也。是故道行於父子,父慈子孝;道行於君臣,君仁臣敬;道行於兄弟,兄友弟恭;道行於夫婦,夫和婦順;道行於朋友,友益有信。道莫大於仁義,行之,自有惻隱羞惡之心。道莫大於禮智,行之,自有恭敬是非之心。道行於齋戒,必嚴必敬;道行於祭祖,必孝必誠;道行於禮拜,祝贊上天,生育萬物,動容周旋之際,一本乎誠敬也。至於鰥寡孤獨疲癃殘疾者,莫不周恤賑給,俾不至於失所。貧而娶妻不得娶,與葬埋不能葬者,莫不極力相助。凡婚資喪具,無不舉焉。及至居喪禁忌葷酒,殯殮不尚繁文,循由禮制,一不信於邪術,下至權度斗斛輕重長短,一無所敢欺於人。求觀今日,若進取科目而顯親揚名者有之,若布列中外而致君澤民者有之,或折衝禦侮而盡忠報國者有之,或德修厥躬而善著於一鄉者,亦有之矣。逮夫農耗於野公而公稅以給,工精於藝而公用不乏,商勤於遠而名著於江湖,賈志於守而獲利於通方者,又有之矣。畏天命,守王法,重五倫,遵五常,敬祖風,孝父母,恭長上,和鄉里,親師友,教子孫,務本業,積陰德,忍小忿,戒飭勸勉之意,皆寓於斯焉。嗚呼!是經也,日用常行之道所著者有如此。是故天命率性,由此而全;修道之教,由此而入;仁義禮智之德,由此而存。若夫塑之以像態,繪之以形色者,徒事虛文,驚肘眩耳目,此則異端之說,彼固不足尚也。然而尊崇於經者,其知所本歟?道經相傳,有自來矣。自開闢以來,祖師阿耽傳之女媧,女媧傳之阿無羅漢,羅漢傳之以思哈戈名,哈戈名傳之雅呵厥勿,厥勿傳之十二宗派,宗派傳之乜攝,乜攝傳之阿呵聯,呵聯傳之月束窩,束窩傳之藹子喇,於是祖師之教,燦然而復明。故凡業是教者,其惟以善為師,以惡為戒,朝夕警惕,誠意修身,齋戒節日,飲食可叵於經,而是矜是式,尊奉而崇信焉。則天休滋至,理惠罔愆,人人有德善之稱,家家遂俯育之樂。如此,則庶於祖教之意無所負,而尊崇之禮無少忒矣。刻石於寺,垂示永久,咸知所自,俾我後人其慎念之哉。大明正德七年壬申孟秋甲子重建寺,俺李高維、揚金溥請《道經》一部,立二門一座,寧夏金潤立碑亭一座,金鍾修撰□亭,鐫字□□□璽。」

旁門左道之宗教

依託宗教之旁門左道,不可勝數,彌勒教、白蓮教、天理教、中洋教、上帝教、三祖教、黃天教、在裏教、義和團、大乘教、大成教、薩滿教,及崇拜一切自然物如水火龍蛇之類者,非流於妖邪,即困於鄙陋,實皆不足以言宗教也。

彌勒教

彌勒教,大抵糍糰教、【一作慈團。】五倫教之流亞也。其教徧各省,江、浙尤盛。初,有杭人須天衡者崇奉之,自言其七世祖某為彌勒化身,親授珠經三,勸人持齋修行,身後不入輪迴,皆歸佛國。月之塑望,必誦經禮佛,徒黨畢集,曰上供。諸男女入教者,皆拜師,師為之命名,焚表給牒,并演《易》卦為宗派。亦派執事,行能出眾者,則有清書、班首諸名目。同教者相遇,彼此必問何卦派何執事,始敘尊卑。

乾隆時,晉寧李因培督學江蘇,陛辭,高宗諭以密訪邪教。及按試松江,適有以習彌勒教告者,拘之,嚴訊,斬須天衡,絞楊維忠,軍徒流杖十餘人,皆教中魁也。當壬午聖駕南巡時,楊徒康倫姐等獻經行在,高宗初未喻,溫語遣之,後遍詢閣臣,始知為劉福通之流,故有是命。

白蓮教

白蓮教,一名清茶門,為道教之支流,最為妖妄。漢末,黃巾張角兄弟起於山東,當時雖無白蓮之名,然實權輿於是。乾隆癸丑,白蓮教匪嘗起而為亂於湖北之枝江縣。

嘉慶乙亥十二月丙寅,仁宗諭曰:「灤州石佛口王姓,其先世自前明以來,倡立白蓮教,自稱聞香教主,流傳至今,二百餘年,已閱十輩,其子孫仍怙惡不悛,改教名為清茶門。種種悖逆情形,應照大逆辦理。其江南、湖北、河南等省傳教各犯,飭各督撫迅速查拏。」

咸、同間,洛陽汪劍庵,家貧不能自給。一日,徘徊道中,有憂色。忽一偉丈夫來,詢其故,汪以實告。其人大笑曰:「銅臭乃足困人耶?君子憂道不憂貧,當今上無道揆,下無法守,至令先生懷才不遇,良可太息。然懷才不遇者,又寧止一先生?某不才,尚能助一臂力。」因解囊,出大錢十斤文,告汪曰:「有急需,取之可也,但不可盡。」汪不肯受。某曰:「然則作為借款,以一月償,可乎?」汪感其誠,諾之。於是日取三百文使月,視之,仍十千也,大異之。然不取,則錢亦不多。亡何,一月期滿,其人果來,亟謂汪曰:「孺子不聽我言,今禍作矣,速從我去,否則首級且不保。」汪曰:「某貸君款,至今不敢動分文,安得有禍?」其人笑曰:「汝尚誑予耶?果爾,則還吾可也。」汪往取,則錢已頓杳,大驚,求救,其人曰:「毋恐,我白蓮教人,豐衣足食,不知世間有憂愁事。今事至此,子亦惟有入教耳。」汪不得已從之,自是,汪亦為白蓮教徒。黃某,佚其名,勇敢有力,且工劍術,人有白蓮教說之者,輒嗤以鼻,曰:「庸人自擾耳。」某夜,挑燈夜讀,聲朗朗達戶外。夜三鼓,聞窗前履聲甚響,黃疑之,左手持燈,右手仗劍,徒步出門,猝見一人,身長丈餘,面目猙獰可怖,黃舞劍與之鬬。久之,漸不敵,遁入房,取狗血噴之,應聲而倒。所謂丈餘長人者,乃以三寸紙所剪之侏儒也。

自平教匪之後,中原不見兵燹者幾三十年。而漏網之徒,散匿遠近,隱相煽誘,仍以傳教為主。宿州張義發者,從永城魏中沅學《彈花》、《織布》兩歌,皆邪教中隱語。又令盤膝靜坐,曰坐蓮花。兩手捧腹,曰捧太極。一日三次,默誦咒語,曰三省工夫。

天理教

天理教,又名八卦教,以其列八卦為入股也。其首領有三:曰林清,曰馮克善,曰李文成。嘉慶癸酉,清倡亂京畿,馮、李蹂躪豫東。

清之初入教也,意圖斂錢而已,既而脅惑者眾,羣奉為坎卦教主。坎卦之外,七卦皆屬文成,清又統之,勢益張。復造妖書,言彌勒佛有青洋、紅洋、白洋三劫。此時白洋應劫,清乃太白金星下降,故旗幟皆尚白。又童謠云:「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發。」癸酉置閏八月,後改甲戌閏二月,因以九月望日為第二中秋,故起事以應之。

坎卦之主為郭朝俊,次為劉呈祥、陳懋林、宋理輝。既而懋林為其從懋功告訐,讞得實,擬問杖徒,諸人乃潛奉清為坎卦主。朝俊性恡嗇,遇事畏葸,眾不之憚,清代之,皆帖服。清傳教以「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為八字真訣,命其徒日夕拜誦。自言知未來事,審禍福,明吉凶。入教者輸錢,曰種福錢、根基錢,事成,償十倍,輸百錢,得地一頃。愚民惑之,遠近踵至,家遂饒。有告貸者,輒給之,村人仰食者萬餘家。乃潛蓄逆謀,欲舉大事,而祀金神於西方。又詭言前世為卯金刀,遂改姓劉,名安國,而他人呼之則曰劉真空。又自以為劉林後身,稱劉林,字霜牧,或作雙木。輾轉變易,無定名。平日不習武藝,或勸之擊劍,清曰:「吾有神助,劍術不足道也。」

文成在滑,掌震卦教,見清,大悅,奉清為十字歸一。於是八卦九宮,清與文成共掌之,清號天皇,克善號地皇,文成號人皇。

初,齊、豫奸民糾結死黨,曰虎尾鞭、義和拳、紅甎社、瓦刀社,最大者曰八卦教。文成欲入黨,無所適從。夜夢神話之曰:「君乃十八子,明道震宮九教主也。得東方生氣,居河洛之中,協符大運。」文成驚異,益自負,乃收聚諸無賴及有罪亡者,匿與居。聞河南有謠云:「若要紅花開,須待鹽霜來。」遂自號鹽霜十八子,入震卦教。教中事有條理不當者,文成釐次剖晰,眾推服之,無異詞。時清為坎卦教首,傳教北方。乾卦教首張廷舉,山東定陶人。坤卦教首邱玉,山西岳陽人。巽卦教首程百岳,山東城武人。艮卦教首郭泗湖,河南虞城人。兌卦教首侯國龍,山西岳陽人。離卦教首張景文,山東城武人。俱分隸震卦。震為七卦之首,取「帝出乎震」之意也,習教者咸聽約束。文成兼掌九宮,統管八卦,眾至數萬,爭以金帛相賂遺,謂之種根基,文成遂富。

滑縣牛亮臣少習帖括,應童子試,屢應被黜,乃棄去,為縣庫書吏。丙寅,以文弄法獲罪,亡匿直隸之保定。十二月,清亦以坐法往保定,同居馬家定,遂結為死友。清語亮臣曰:「吾教是京南人所授,山東曹縣有劉林,為先天祖師。吾為劉林後身,是後天祖師。真空神咒,每日朝拜持誦,可免刀兵水火,可起大事。」亮臣悅之,乃拜清為師。

崔士俊,金鄉人,因城武劉燕入離卦教。燕之師曰王敬修,敬修與其黨張衡同受教於王普仁,而士俊又傳之於高鶴鳴。其教:先令人執香稽首,受真空八字訣。入教之始,人納錢二百文,謂之根基錢。清明、中秋,隨力致獻,謂之跟賬錢,卦主受之。凡同教相見,輒駢二指為劍訣。甲子,士俊始入教。壬申八月,其鄰人高毓藻引長垣徐安國至士俊家,謂安國習震卦教,勝於離卦,勸改離歸震,士俊遂與其黨鉅野張建木同拜安國為師。安國之教與離坎相類,惟每日三次朝理太陽,兩手抱胸,合眼趺坐,口念真空八字八十一遍,是曰抱功,功成可免災難。癸酉二月,安國復至金鄉,告以今歲九月後交白洋劫。劫數到時,教主給白布小旗,樹於門,可免殺戮。安國引士俊與張建木偕至滑,謁文成,劉國明為之引進。士俊與建木拜文成,文成受禮畢,諭之曰:「汝曹善自用功,一劫能造萬劫之苦,一劫能修萬劫之福,汝曹悉歸去,有事,問爾師傅可也。」士俊再拜出,安國言之曰:「今歲孟冬一月中行三節氣,此即白洋劫。劫前七日,白旗傳遍。凡無旗者殺殺之,留而不殺者,分上下。」其要訣云:「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五行生父子,八卦定君臣。」國明語之曰:「白洋劫,山西為洋頭,河南為洋腹,山東為洋尾也。」

中洋教

道光時,有達官婢蘇姓,年二十餘,姿貌修整,粗識文字,自謂人世無其匹,深信中洋教。出家,居白雲庵,習修煉,自號女媧氏。遠近婦女奉之為師,執贄奉簡,媵以牲酒香花,踵門稱弟子者不絕。其臥房重重間隔,分一房為數室,小巷密閣,曲折玲瓏,即白晝持火入,人對面,或相擊觸,轉身遁匿,則莫知所之,其幽邃如此。未幾,燬於火。

上帝教

上帝教,竊基督教之緒餘者也。嘉慶時,粵人朱九濤實創之,洪秀全、馮雲山師事之。九濤死,推秀全為教主。道光丙申,秀全、雲山傳教至廣西,居桂平、武宣二邑接壤之鵬化山。

時桂平富人曾玉珩受教於秀全,秀全妹壻武宣蕭朝貴亦來桂平。朝貴與楊秀清交最善,秀清先世為廣東人,後遷廣西,居桂平之大黃江,世以燒炭為業。秀清豪放無賴,與其籪人韋昌輝、貴縣石達開同入上帝教。昌輝、達開常慷慨大言,欲委身以成大事。秀全時臥病幾殆,突然愈,曰:「吾病死,作地下人者七日,今始復蘇,能知未來事,舉世將罹大災,惟奉我教,拜上帝,或為教主之兵,則可免,且死後可升天堂極樂世界。答拜上帝,納銀,供香燭,則可贖已往之一切罪惡。」凡奉其教者,曰師徒,男稱兄弟,女稱姊妹,稱耶和華曰天父,以耶穌為其長子,尊之曰天兄,己則為其次子,而秀清等則皆師徒也。

三祖教

秘密社會,多出於明季遺民。有三祖教者,俗謂為白蓮教之支流,一曰無為教,又曰檀香教。每歲,教徒一大會,須點蠟,其法煎蠟油於鍋,以燭芯醮之,彼此相傳,即傳薪之義也。又有坐法船、摸姻緣諸名目,蹤跡祕密,非在教者不得入觀。有老儒施星渚者,曾入其教,年餘而出,或問其內容,答云:「明季遺民之所為,傳者失其意耳。」

同、光間,某歲點蠟前一日,有教主至某處,謂來自處州,有牒鈐印滿紙,信宿即去。行蹤甚祕,教徒亦不知為誰,惟云教主為世襲,其始祖為教事死,歲至各處納教中酬費耳。光緒庚子,拳匪作亂,其教徒亦聞風響應,先事破獲,搜得偽印,文牒,會單,確有不臣之證。其牒文年號為大中國庚子年,國字作(外口內正),不稱大清光緒年號。會單分作八卦,某隸某隊,某隸某隊,似尚有部伍軍隊之意。其禱告之辭,則直對於玉皇大帝而負責任也。

黃天教

黃天教,原名普聖門之天盤教,後復衍為地盤、人盤兩派。其最為崇信之教主有二,曰乾坤二老。謂隱於吉林北山下,世人呼之為造佛者之餘孽。旋以某歲吉林屢破教案,查拿甚急,遷居海上。其傳教法,原定為單度法,男傳男,女傳女,不相混雜。後因信徒日眾,傳教者應接不暇,遂一變而為齊度法,男女得相互傳授,其勢力遂日盛矣。

男女有階級,得步步高陞。凡五等:第一次入教者,為眾生,進一步為天恩,再進為保恩,為正恩,為丁行。男子入教,升至丁行,資格為最高。惟限制女子,僅至正恩而已。

點石可以成金,指砂可以成米,黃天教勸教之口頭禪也。且謂將來必有大劫發現,不入教者不可免,入教者別有樂土,其時可相率而入安樂境。且謂不開礦自有金銀,不耕地自有糧食,饑寒永無慮也。又自言無犯上作亂之野心,蓋恐查抄也。天盤區域廣,以備將來人民之避難,惟必先有名,始能收留,名有定數,以入教資格之深淺定之。天盤無名者,雖樂捐多金,不取亦不納也。

教中經典有多種,舉其著者:曰《黃婆經》,曰《拯世破迷寶誥》,分送教徒。且云傳印此書,可免水火刀兵之劫。若輩有時頭戴銅箍,披髮而游於市,俗呼之為道士。

在裏教

在裏教,一曰在理教,一曰在禮教,又稱白衣道教,白蓮教之別支也。直隸、奉天、吉林多有之,天津為盛。入教者謂之理門,又曰玄門,亦曰有門檻。其信徒之標識,則襟袖飾白色,如常人之持喪者然。凡百煙酒,皆懸為厲禁,犯者為叛教,即被斥。教中設大公所,首領曰大爺,亦曰老師傅。次曰首座,曰陪座,曰引師,曰催總。亦分設小公所以會其徒。會之日,為每歲佛誕辰及重陽節,大爺高坐堂皇,據案大嚼,其徒持食伺其後,一器將盡,輒益之。有一盡數十器者,或且食罷默坐數晝夜,不便溺。

新入教者,必先餌瀉藥,曰茶膏,即百草膏,為之洗腸,將場中煙酒餘穢洗去淨盡。如再進煙酒,即為反禮。且配藥合丸,為他人戒鴉片煙。其以販賣茶膏戒煙丸為生者,間亦有之,每年收入甚豐,故不思他求,而違法之事獨少。戒煙者目理門為宗教,等於釋道一流。或曰,製造茶膏所用之藥,以黃芩為主要品。

其教祖曰尹某,嘉、道間,尹以賣涼粉為業。一日,至天津西關外,忽見一瘋道人周身襤褸,瞑坐人家屋簷下,數日不去,過者皆環視之。尹異焉,時方肩涼粉,乃卸擔問曰:「師何能?」道人啟目曰:「無他,能食耳。」尹以涼粉進。道人一舉盡一擔,尹大驚,更擔以來,道人更盡之,觀者皆驚駭。尹於是下拜曰:「師其仙乎?弟子有緣,其有以度我。」道人不答,拂袖逕行,尹亟從之,及郊外,道人忽不見。於是一時哄動,傳謂尹遇,仙為仙人弟子。尹遂棄舊業,設香壇,以符水治病,愚夫愚婦多信之,有疾病,率往禱焉,自此大收門徒。尹物故後,其傳愈廣。曰在裏者,其教蓋畫一圈以為教,謂教徒皆在其中也。

或曰,教徒既以白色飾襟袖,亦或以白布圍於腰者,中以兵士及少年為多,農工商賈亦有之,惟無士人官吏耳。尹某之墓在天津,每歲,教徒不遠千里而往,於元旦五更行禮,云拜尹爺墳。置公所於僻巷,所中有老師父,又曰老頭,或曰大爺,教徒相見亦均稱爺,如姓張曰張爺,姓王曰王爺。行蹤極詭祕,外人不許入。每歲集會,謂之擺齋,其期為上元、浴佛、中元、臘八等日。至期,所中盛備魚肉,教徒各攜錢一二千文,老師父高坐,眾納資訖,羣向老師父合掌朝參,又類事佛之儀式,然後大啖魚肉,所集資金,以購食物,餘皆入老師父之囊。願入教者,於擺齋日,攜錢二百文,從介紹人入門,五體投地,以拜老師父。於是介紹人為之述其悃忱,老師父舉手作勢,反覆辯難,然後許可。傳授在裏祕訣,曰:「不敬祖先,不蓄鷄犬,不爭論,不怒,不飲酒,不及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且授密咒五字,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重則如泰山,輕則如鴻毛,如敢洩漏,霹靂碎身,末後始言五字,則「觀世音菩薩」也。而此五字為教中所最重者,雖以死迫之,不敢出口,每諱云佛海大士,且專重焚香打坐,而不誦經。

義和拳

義和拳,一名義和團,源於天理教,亦以卦為符號,起於山東堂邑縣,舊名義和會。光緒己亥、庚子間,東撫捕之急,遂潛入直隸之河間府景州、獻縣。乾字拳先發,坎字繼之。坎字拳蔓延於滄州、靜海間,白溝河之張德成為之魁。設壇於靜海屬之獨流鎮,稱天下第一壇,遂為天津之禍。乾字拳由景州蔓延於深州、冀州,而淶水,而定興,而固安,以入天津、京師。坎字拳為林清之餘孽,乾字拳為離卦教郜生文之餘孽,故皆尚紅。其後有黃色一派,則乾字拳所創也。坎字、乾字,授法各殊。坎字拳傳習時,令焚香叩拜後,植立而仆,仆而起,跳躍持械而舞。乾字拳則令閉口伏地,少頃則白沫滿口,口呼神降矣,亦起躍,持械而舞。又有震字,則山東王中之遺孽,中於乾隆時被戮。坤字拳不詳所自。震字拳見諸永定河南岸,坤字拳見諸京西,從者蓋鮮。惟坎字、乾字勢最大,即庚子之分擾京津者也。

若輩恆自稱為神拳,降神召眾,號令皆神語。傳習時,令人伏地焚符誦咒,堅合上下齒,從鼻呼吸,及躍起,輒操刀而舞,力竭乃止。

京師從受拳法者,教師附其耳咒之,詞曰:「請請志心歸命禮,奉請龍王三太子,馬朝師,馬繼朝師,天光老師,地光老師,日光老師,月光老師,長棍老師,短棍老師,要請神仙某。」隨意呼一古人,則孫悟空、豬八戒、楊香、武松、黃天霸等也。又一咒云:「快馬一鞭,西山老君,一指天門動,一指地門開,要學武藝請神仙師來。」一咒云:「天靈靈,地靈靈,奉請祖師來顯靈,一請唐僧、豬八戒,二請沙僧、孫悟空,三請二郎來顯靈,四請馬超、黃漢升,五請濟顛我佛祖,六請江湖柳樹精,七請飛標黃三太,八請前朝冷於冰,九請華陀來治病,十請托塔天王,金叱、木叱、哪叱三太子,率領天上十萬神兵。」諸壇所供之神不一,如姜太公、諸葛武侯、趙子龍、黎山老母、西楚霸王、梅山七弟兄、九天玄女,又有供紀獻唐,【即小說中之年堯羹。】與山西祁文端公雋藻,或唐僧、悟空、八戒、沙僧、黃飛虎、黃三太者。庚子四五月間,津民傳習殆徧,有關帝降壇文,觀音託夢詞,濟顛醉後示,皆言滅洋人。忽傳玉帝敕,令關帝為先鋒,灌口二郎神為合後,增福財神督糧,趙子龍、馬孟起、黃漢升、尉遲敬德、秦叔寶、楊繼業、李存孝、常遇春、胡大海皆來會。其所依據,蓋《西游記》、《封神傳》、《三國演義》、《綠牡丹》、《七俠五義》諸小說,為北方常演之戲劇也。

禮神也,以頂著地,叩首三十六。練術有渾功、清功二種。渾功百日,清功四百日。渾功避槍礮,清功能飛昇。然習者利速成,多渾功也。臨陣,佩小黃紙畫像,有首無足,銳手指,四周有毛,耳際腰間作犬牙詰屈狀,不名何神,心以下書字一行,文曰:「雲涼佛前心,玄火神後心。」誦咒曰:「左青龍,右白虎,雲涼佛前心,玄火神後心,先請天主將,後請黑煞人。」

一日,天津忽傳有紅燈照者,皆十餘齡幼女,紅衣袴,挽雙丫髻,稍長者盤長髻,左手持紅燈,右手持紅巾及朱色摺疊扇,扇股皆朱髹。始老孀設壇授法,集閨女數十輩環侍受法四十九日。術成,稱大師姐,轉教他女。其術自謂能持扇自扇,漸起漸高,上躡雲際,擲燈下,其從嫗拾之以繳於壇。女身植立空際,漸化為明星,較星差大,其光晶晶,或上或下,或近或遠,或攢聚如聯珠,或迤邐如魚貫,津民狂走聚觀,僉云目覩,有終夜升屋而瞭者。女子自言能於空中擲火焚西人之居,津民信之,呼為仙姑,即世所稱為紅燈照者是也。

大乘教

道光庚子,長樂梁茝林中丞章鉅方巡撫廣西,宣宗諭曰:「廣西、湖南兩省,有傳習邪教,煉丹運氣,其傳授之書,則有《性命圭旨》暨妄註《大學》,愚民被誘者不少,廣西之平樂、柳州傳習尤眾。地方官每因別無逆蹟,總未深究根由,恐傳染日深,易致滋蔓,著梁章鉅嚴查辦理等因。」梁復奏:「訪得道士韓禮文等傳習大乘教,審明定擬報聞。」

大成教

大成教者,教中人初不自名也,人從而名之耳,且有以音同訛為大乘教者。倡之者為道、咸間之周太谷。太谷,名星垣,一稱空同子,石埭人,僑揚州,講學授徒,以心息相依為宗旨,即良知良能也。意謂有心無息,或有息無心,皆為小成,必心息相依而始為大成也。或謂其學說出於林三教,林生明季,以禪宗陰道混合姚江別派。歙人有程智者,世稱雲莊先生,實紹述之。以一四篇言佛,三兩篇言儒,二三篇言道,乃修飾林之餘術而別出頭地。三篇之外,有《守白論》,其言以公孫龍子為宗,而定為十六目。從游者眾,再傳而敗,其徒仍私自傳播,不絕於世,太谷殆亦然其餘燼歟?論者謂太谷之學,尊良知,尚實行,於宋之陸山、明之王陽明為近,又旁通佛老諸說。不事著述,其遺言為弟子所記,號《太谷經》,惟於《周易》多所前改塗抹。近世言人種學者,謂人之始祖為猿,太谷則謂人祖為豕,蓋引《易》象彖字皆從「豕」、「家」字亦從「豕」以為之證。又謂《論語》「子曰」二字亦含有意義:子為了一,曰為包一也。

太谷大弟子之著稱於世者,為福建韓子俞、安徽陳子華、儀徵張石琴、李晴峯,而石琴、晴峯為尤著。石琴,名積中,為北派,居山東肥城之黃崖山。晴峯,名光忻,號平山,世稱龍川先生,為南派,居江北之裏下河一帶。後游四方,以傳道自任。南派再傳弟子,曰泰州黃隰朋葆年,曾宰山東之泗水,從政十餘年,棄官歸,授徒於蘇州,為教主,記述頗夥,而悉本於晴峯。所撰《染絛歧路說》、《游學說》,尤於新理多所會通。與隰朋同學者,有王啟俊、吳慕蕖、趙明湖,及毛實君方伯慶蕃、劉鐵雲觀察鶚。若喬茂萱左丞樹柟,實未親炙於晴峯,惟曾瞻拜晴峯遺像,廁於私淑之列。至榮華卿尚書慶,則有志而未逮者也。

其詆諆大成教者,則曰石琴初頗讀書,屢試被黜,遇太谷,導以鍊氣,辟穀,取精,元牝諸術,石琴惑之,盡棄其學而學焉。後太谷為兩江總督百齡所誅,或曰太谷以病卒於楊州。楊去儀徵七十里,晴峯居儀徵,太谷病急時,使人召晴峯曰:「吾病,必晴峯至,始可死。」及晴峯王,侍湯藥,百日而歿。自是其教就衰,而石琴乃益神其師術以愚鄉人,謂師尸解去,欲證道者,有現身住世不廢飲食男女與天同壽之樂。由是惑者寢眾,往往踵門敂顙流血,石琴故嚴拒之,謂無道根。先令其作諸小善,而陰詗其隙,謂某事惜財,某事惜力,為太谷所擯。其人懼,固請,乃許之,佯使輦金於庭,謂無道根,固不納。又盛裝女奴,使人引而出,曰:「多塵障也,反與虬髯傖父蓬首婢同寢處。」於是高門甲族之男女,奉若神明,石琴錯處其中,亦不復引嫌矣。

又曰,道光季年,鹺務變法,奇詭之士,如陽湖周韜甫、長洲馬遠林、武進關恭季輩俱集揚州,石琴慮為所毀,乃取《論》、《孟》、《大學衍義》、《近思錄》諸書,日相討論,韜甫信之,為游揚當道,聲譽頓起,乃復取《參同契》以附入聖賢緒論。咸豐丙辰,避粵寇,往山東,依其作令之戚吳某。再徙而遁之黃崖山,山麓有莊,曰南黃崖、中黃崖,惟北黃崖界長清,山形三面環抱,左右危峰若門戶,中廣百畝。石琴築室於其巔,炫其術,引諸避兵者,不旬日,山成市。乃壘石為兩砦,築大砦其上,引河水環之,市弓弩甲杖為武備房。又建祭祀堂,祀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及太谷。用古器古衣冠,祭以夜,檀燭光數里,非其黨,莫能窺也。祭時禮節繁縟,女弟子素馨、吳蓉裳挾劍而侍。素馨為太谷寡孫婦,蓉裳為石琴女甥,皆列屋居,不輕見客。見之者必九叩,抗不答禮。其傳教,則高弟吳某、趙偉堂、劉耀東等轉相授受,讀其所刊《指南箴》,五日一聽講,不能誦者聽之。從教者袒右臂,戒惜財戀色,子女玉帛毋許願,鄉愚鬨動。若肥城之孝里鋪,若濟南會城內外,若東阿之滑口,若利津之鐵門關,若海豐之埕子口及安邱、濰縣等處,皆列市肆,千里之間,奉其使令,鄉愚呼為張聖人,吳、劉輩則稱以七先生而不敢名。

或曰,有名大成教日平山教者,以晴峯又號平山。其徒黨甚夥,同、光時,朝貴大率為其門徒,而魯人尤眾故也。

薩滿教

薩滿教不知所自始,西伯利亞及滿洲、嫩江之土人多信奉之。其教旨與佛氏之默宗相似,疑所謂薩滿者,特沙門之音轉耳。迷信於此者,以亞古德人、索倫人、達呼爾人、鄂倫春人為甚。

或曰,薩滿教為滿洲舊教,其儀式以跳神為童,所供神牌,書「法祖敬天」等字,蓋滿洲夙重祭天之禮,尤重敬祖,以不忘本為教也。

或曰;薩滿為女巫,非教名也,亦稱珊蠻,則音轉耳。然薩滿術師,不如佛之禪師、耶之神甫得人崇敬,但以巫醫、卜筮諸小術斂取財物而已。

薩滿之言天神也,謂天有七層,其主神即上帝,統治無量數恆河沙世界,具無量數恆河沙知慧,不現形體,不著迹象,居於最高之天界。以下諸天,則百神以次居之,此與佛教所言忉利天、四王天相仿彿。善神曰亞伊,惡魔曰亞巴綏。人之靈魂,亦各因其善惡而別其階級,或從諸神居天堂,或墮入無間地獄,此又與耶教相似也。

薩滿教又立三界:上界曰巴爾蘭由爾查,即天堂也。中界曰額爾土士伊都,即地面也。下界曰葉爾羌珠幾牙幾,即地獄也。上界為諸神所居,下界為惡魔所居,中界嘗為淨地,今則人類繁殖於此。

魔鬼主罰罪人,其威覆人世,上帝恐其過虐,則遣諸神時時省察之,防止其惡行。故薩滿之術者,為人禱於上帝,以求庇護。然術者又為魔鬼之奴隸,居於中界而通於上下界,蓋其祖先在地獄中,以子孫為魔王之侍者。故凡操是術者,各有統系,不許外人攙入。以術者既侍魔王,故凡有建白,皆可與魔王直接。人有疾病,薩滿輒謂是人夢寐之際,神魂飛越,為魔王所捕得,若久而不釋,則其人必死無疑,薩滿為之請於魔王,魔王釋之,其病始愈。病愈後,術者則索取報酬,云以完獻魔鬼之願也。其人或死,則云其靈魂雖未為魔鬼所捕獲,而迷失路徑,至不能歸。又云人死之時,魔鬼捕其靈魂,巡迴於其生前經歷之地,所至輒行罰焉,此巡迴須至魔鬼所建之十字架,乃止。故信奉術者,其眷屬欲減其刑罰,為之造作木形十字架於屋邊,或墳次。又自墳次歸家,死魔往往躡人之後,然死魔畏火,故熾火於門前,一一而過之。又取死人之衣,以火焚之,亦以驅逐死魔,使不敢隱伏其中也。

閨女不嫁教

奉天西關有紫霞宮,為光緒時奉天將軍依克唐阿所施捨。廟貌巍峩,供呂賓、岳武穆像。無僧道,廟之主事者,為閨女不嫁教中人,以信佛扶乩煽惑愚人為事。教中有處女,念經茹素,嘗於暗室講經,男女錯雜。而諸女年皆及笄,矢志不嫁,其已字人者,且皆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