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养吉斋丛录>第2部分

《养吉斋丛录》第2部分清 · 吴振棫

英和恩福堂笔记云:人言直省乡试不宜出大学题,出则闱中必有火灾。吴建庵先生于嘉庆戊午典广东试事,题为「此之谓絮矩之道」。是科誊录所遭回禄。赵鹿泉先生戊申试江南,出「十目所视」二句,至为文祭告乃发刻。是科竟尔无恙。揆叙隙光亭杂记云:本朝江南乡试,不以大学命题,以明崇祯壬午科题为「定而后能静」三句,明南京试尽于此也,闻广东亦然。如命大学题则贡院被火,或主试者有祸患,而尤忌圣经一章云。

旧制,主司出题,四书各分十段,签掣某段,即于此段中拟题。再掣,乃定五经题,则帘官拟本经题,候主司择取签掣。康熙后,不拘此例矣。康熙庚子科,以防录旧故,禁止出冠冕题,而仍不免有所拘忌。乾隆甲子京闱,高宗深恶夹带抄袭诸弊,因以此谓「一言偾事」二句,「纣之不善」三句,「不见诸侯」一章命题,此后往往为拟议所不到矣。

旧时春秋题,主胡安国传。乾隆五十七年,纪文达昀奏言:「胡传多有经无传,出题之处不过数十节。故本年乡试,五省同出一题。且安国是书讽高宗,斥秦桧,与孔子之意不相比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中,驳胡传者数百条,御制文亦屡辟其说。请嗣后春秋题以左传本事为主,参用公、谷之说。」报可。自癸丑科始遵用左传。

钦命会试第一场题,顺治十五年从御史赵祥星请也。钦定顺天乡试第一场四书题目,康熙二十四年从给事中张尔淑请也。嗣后避暑、出哨、巡幸他省,试题皆由驿封递至京。

乾隆元年,钦派大臣于会试遣卷内,选文理明通者,续出一榜,一体殿试,时称为明通榜。

按:乾隆七年会试,正榜三百一十九名,明通榜六百九十名。国初各省乡试,以巡按御史为监临。康熙初,巡按裁,以巡抚为监临。乾隆间,以封疆任重,命专驻巡抚省分,酌委藩、臬一员监临。十八年,仍复旧例。令三场完竣,即出闱。近则八月二十日前后出阐。或巡抚因事不能入闱,即委藩司代办,亦有奏请以学政监临者。

今制,顺天乡试有监临,会试有知贡举。惟雍正元年九月会试,以礼部左侍郎景日畛知贡举,复以固山贝子领礼部事,允掏为监临。

附录:直省文武乡试,入阐、揭晓,例应在布政使司堂上筵宴,今皆在监临衙门筵宴。

遇国恤则停止。

顺天乡试及会试榜前,考官以拟取前十卷进,候钦定名次,自康熙乙丑会试始。是科钦定第一为 陆肯堂,殿试即得状元。以后遵例进呈,仍令考官自定甲乙。

刊刻乡、会试试录,殿试登科录,国初沿明制。康熙乙未科,不刊乡、会试录,改为红本进呈。雍正癸卯,仍令刊刻。主司作前后序,内载考官及执事官职,举子姓名、乡贯,三场题目,士子所作诸艺各一。

乡、会试卷向贮南库,积久至不可容。嘉庆庚午奏请,焚之。

旧时二乐师科场填榜毕,卷而横陈于案,考官具朝服九拜,然后捧出,谓之拜榜。各直省发榜,不行此礼。闻近年京师此礼亦废。

按:纪文达滦阳续录,以为试官无拜举子礼,座主无拜门生礼。盖发榜后,当以题名录进呈,录不能先写,必拆卷唱名而填榜,然后以填榜之纸条写录。今纸条犹谓之录条,以此故也。拜而送之,拜折之礼也。录与榜并陈于案,榜大录小,人见榜而不见录,故以为拜榜。

厥后缮录未完,天已将晓,试官急于复命,先拜而行,遂有拜时不陈录于案者,而拜遂移于榜矣。纪说谓闻之阿文勤公所述李文贞公之言也。

考试有钦命题者,军机处先期以上三届题开单进呈,并以本处所存四书一部同进。

凡自乾隆元年以来,已出过试题,皆贴黄签其上。惟考御史及庙生及翻译题,由南书房拟题。

乡、会覆试阅卷,殿试朝考读卷,本科考官向不开列。道光乙未,命不必回避,惟乡试覆试,则本科考官仍不开列。

高年重赴鹿鸣宴者,先期具奏,辄蒙加衔。重赴鹰扬宴者,则向未奏也。嘉庆庚午科,陕西朝邑县武举蔺廷虑重赴鹰扬宴,始蒙赏千总衔。并命嗣后先期人奏。近则原官阶级大者具奏,余则具题,文武闱同。

宗室子弟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编号、取中之命,在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停止。

乾隆间,仍考试,十七年复停。当时考试取人一、二等者,准作进士,即殿试、引见、授官,不由乡举也。乡试自嘉庆六年辛酉科始,时议宗室会试,于三月初四日点名,奉旨初八日入场,点名在八旗及各省士子后。九年,复命于三场毕后,十七日举宗室乡、会试,十八日举翻译乡会试。

按:八旗满、蒙试翻译,始于雍正癸卯。

驻防文武生员准在各省乡试,自嘉庆十八年始。道光间,文生改试翻译,试题乃钦定,封交主考■付监临,届期刊发、扃试。试卷汇递京师,钦派大臣阅定,取中若干名,写榜封发各省。

八旗乡、会试,满、蒙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

士子与考官句通关节,国初有问拟腰斩者,立法甚峻。康熙己卯顺天乡试,壬辰会试,或云庚戌会试,俟考。雍正己酉顺天乡试,俱奉特旨覆试。乾隆甲子,令各省榜后皆覆试,并有乡、会试榜发后严行覆试之谕。其后或试或停,至嘉庆以后,新进士无不覆试者。道光以来,又行新举人覆试之例。

附录:乾隆己酉乡试覆试,诗题:「心镜得虚字」。御制诗未发示,大学士和坤误认「虚」字为「灵」字,于是通场皆押灵字。及发出诗稿,和砷方知误书,自请处分。

宗室乡、会试,中式后在正大光明殿覆试,自嘉庆十九年始。其试用一文一诗。

新进士向在干清官覆试。嘉庆六年后,改于保和殿。道光二十四年后,皆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惟三十年在保和殿覆试,以圣驾在宫中也。咸丰辛亥[一]后,皆在保和殿。

武进士殿试,上阅马、步射于紫光阁。坐大幄次西阶下。侍班者皆东向,惟见步靶,不能回顾马射。又阅技勇在景运门外箭亭。诸臣侍班者,领侍卫内大臣二人得赐坐左右,以此班侍立最久故。有善扑营十人,立于起居注官之后,备搬移刀石之事。

向来紫光阁阅武进士射,先命皇子骑射,以为多士程序。

道光丁未武进士一甲一名李信,一甲二名姜国仲,一甲三名不得其人。庚戌武进士一甲一名彭阳春,一甲二名岳汝忠,一甲三名不得其人。

顺治十二年,上亲选武进士二十二人,以领侍卫内大臣教习骑射。诏以肇行大典,特加优异。一甲一名视副将,二名视参将,三名视游击,二甲十九名视守备,按名食俸。十四年,命鳌拜教习武进士。今无此制。

顺治十六年,直隶武生送兵部试骑射技勇。用翰林为主考,试策论,从左副都御史袁懋功请也。

[一]「辛亥」原为「二字缺」,据初稿本补。

今制,武闱派主考官试马、步射及弓、刀、石,内场默武经,不送兵部考试,亦不试策论。

康熙辛卯,准马兵武乡试,千总、把总准武会试各一次,旋停。

文生、武生准互试一次,文、武举人准互会试一次,始于康熙五十三年。乾隆丙辰,准监生人武场。辛酉,福建武生某以怀挟文字,预藏试院,遂以五经中元。事发,置于理。因停互试及监生人武场例。

康熙四十八年,命八旗汉军应武科。雍正元年,命八旗满洲应武科。十二年,停满洲武试。又武乡、会试射的八十步,康熙三十二年改为五十步。

明武生由州、县起送乡闱,布政汇送巡抚。中式者下科仍准乡试。三科中式武举,得为守御所千总,两科一科武举选卫千总。其时无进士科也。雍正间,武生附人儒学,武举罢三科之制。其已为守御所千总及卫千总者,不准会试。

选拔贡生,十二年一举行,旧例也。顺治八年、十二年,两次举行。康熙十年,举行一次。后张文贞玉书尝疏请,每遇乡试,令各省学政每学举一人,贡人国学。雍正元年,令六年选拔一次,送京考验。乾隆初,行廷试例,乃命十二年一举行。

雍正间,欲于各省额设常平谷二千八百余万石外,增谷三千二百余万石,特开监谷之例。

此捐监生之始也。乾隆初,停各项捐纳,惟留监谷一条。六年,令在部收折色,在外收本色。

八年,停止。九年,复开。二十八年,停浙江、江苏、江西等四省捐谷例。三十一年,停陕、甘捐谷例。三十九年,复陕、甘捐谷例。四十七年,停台湾捐谷例。嗣后各省或停或复不一,而部收折色,则为常例矣。嘉庆四年,以各省封存银皆以军需拨用,遂令各省皆收折色。至道光二十二年,增定捐武监生例。

捐纳候选之贡、监、举人,例不准与乡、会试。旧例有捐应乡、会试一款。乾隆元年,捐例一概停止。命贡、监愿与乡试,举人候选未得缺而愿与会试者,一体考试。

康熙间,三逆初平,军储不继,听人输赀充名黉序,号曰例生。既而停止。其后有欲请复是法者,李文贞光地奏:「以此法妨学害正,不可行及。」疏请,遂奉驳饬。

附录:咸丰二年,楚粤军务,户部请捐军功毕人、生员。奉旨不准。厥后需饷益急,有捐输数多,奏请赏举人者,亦准行。

旧时生员无定额,大县多至数十名。后定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名,小学八名。当三藩叛逆时,开捐生员例。文生一百两,武生五十两。丁巳、戊午、庚申、辛酉岁科试,大学止取四名,余归捐纳,不限额。至癸亥,复十五名、十名、八名旧额。后以南巡推恩,复有广额之例。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康熙十七年,诏内外大臣荐举博学鸿词。十八年,试于体仁阁下,取列高等授职者五十人。一时名儒秀彦多与其选。雍正十一年,复命内外诸臣荐举。十三年,高宗御极,下诏敦迫。元年,试于体仁阁,授职者十五人。丁巳补试,授职者四人。八十年中,两开大科,侧席旁求,恩礼优渥,极旷古未有之盛。其规制、除授、贯履文字,详见鹤征录、己未词科录、词科掌录、词科摭言诸书。与试人数,据皇朝词林典故所载,与他害颇异。

按:己未词科,王阮亭池北偶谈、方渭仁松熄笔乘,皆云荐者一百八十六人。吏垣牍略云:荐举一百八十六员,赴部验到一百三十一员。愚山年谱云:同试者一百七十五人。藤阴杂记:应考者一百三十三人。竹坨年谱云:同征一百九十余人。柳南随笔:与荐者一百七十四人。据己未词科录所考证,除取用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姓名俱载馆选录。外特赐同博学鸿儒科二人:高士奇、励杜讷。在南书房赋诗一首。特授内阁中书年老者七人:邱锺仁、王方谷、申维翰、王嗣槐、邓汉仪、王昊、孙枝蔚。特授内阁中书,临试告病者二人.傅山、杜越。丁忧未与试者十四人:曹溶、汪懋麟、黄虞稷、王谷韦、陈学夔、戴王纶、林以畏、陆陇其、惠周惕、张贞、钱芳标、彭 桂、柯崇朴、柯维桢。未试病故者三人.叶舒崇、郁植、陈九胜。未试致仕者一人:祝宏坊。患病行催不到者十四人。应伪谦、张新标、范鄗鼎、王迫骐、嵇宗孟、蔡方炳、陆舜、李容、黄宗羲、张九征、魏禧、顾景星、顾豹文、章贞。中途苦病不与。到京称疾不与试者二人:纪炅、王宏撰。与试未用者九十五人:阎若璩、田雯、嵇永福、吴雯、杨还吉、冯云骧、毕振姬、顾鼎铨、叶封、陈玉璂、陈僖、孙柴、李念慈、吴农祥、张瑞征、许先甲、赵进美、陆元辅、王念真、任辰旦、陆次云、许自俊、魏学渠、储方庆、周之道、邓林梓、李良年、江闿、白梦鼐、林尧英、叶灼棠、叶奕苞、田茂遇、冯行贤、王祚兴、徐林鸿、罗坤、杨毓兰、黄始、宋维蕃、金居敬、王岱、施清、高层云、张英、宋实颖、谭吉璁、王孙蔚、毛际可、王紫绶、上官鉴、法若真、王廷璧、李大春、徐咸清、傅康、侯七乘、张霍、成其愿、宋昱、徐懋昭、陶元淳、王钹、董俞、李芳广、潘扬言、徐之凯、徐孺芳、赵廷锡、潘藩大、张含辉、郎载瓒、李瑞征、陈荚、叶方蔚、许荪荃、程大吕、程必升、赵骊渊、陈宏、陈怀真、高向台、宋涵、马骏、朱培、程易、朱士曾、刘瑞远、戴茂隆、李开泰、邵允彝、林鹏、张能麟、周起莘、赵廷扬。辞不就者十二人:顾炎武、王揆、徐夜、闻性道、万斯同、王曾武、李清、仲治、胡周鼎、冯京、崔华、费密。

后期未试者二人:夏驷、方象璜。举不及期者一人:姜宸英。补遗二人:辞荐不就。周容、钱肃润。丙辰词科共荐举二百七十六人,取列一等五人,二等十人,姓名俱载馆选录。外与试未用者二百二人:易宗瀛、李铛、长住、张振义、梁机、李弦、杜诏、胡期颐、查祥、黄之隽、周钦、徐廷槐、胡天游、徐文靖、邓士锦、魏允迪、黄世成、余腾蛟、张星景、夏之蓉、李春耀、刘始兴、刘斯组、刘五教、车文河、韩 曾、杨述曾、陈长镇、郑长庆、傅涵江、赵昱、李光型、刘世澍、方辛元、吴麟、黑■、金鉴、西成、陈景忠、赵宁静、史凤辉、姚世炼、方楘如、胡浚、李清藻、戴永植、陈洪淡、盛乐、叶承点、王世枢、曹傧、秦懋绅、金焜、吴溶、马朴臣、于拭、俞鸿德、冯元溥、吴锐、刘大槲、王霖、曹廷枢、周汝舟、沈彤、周京、汪台、尚廷枫、峻德、汪援甲、王藻、桑调元、汪祚、陆荣柜、卢存心、胡二乐、凌之调、赵信、丁凝、李光国、顾陈垿、赵永孝、朱稻孙、沈炳震、陆枚、叶酉、杨廷英、夏之翰、龚正、龚元蚧、王作人、王延年、沈冰壶、甘禾、饶一辛、刘世基、裘曰修、张范、刘自洁、阎介年、汪士钻、陆祖锡、边连宝、孙见龙、沈德潜、倪承茂、吴龙见、胡鸣玉、马荣祖、叶荣梓、王腾蛟、张凤孙、姚焜、沈虹、王会汾、陈黄中、张廷槐、邱迥、许锵、顾栋高、潘遇莘、郭束、刘斯翱、刘呜鹤、陆桂馨、吴张元、任瑗、陈光祚、吴檠、李希稷、梅兆颐、江其龙、厉鹑、周玉章、沈炳谦、张懋建、汪沆、周琰、周大枢、万光泰、陈士墦、邵昂霄、程川、孙贻年、李宗潮、钱载、金文淳、沈树德、申甫、邓牧、黄永年、廖理、张绵传、李灏、黄天策、王士骧、方鹤呜、潘思光、张甄陶、王元芳、陈绳福、陈一策、陈大琰、陈继善、饶允坡、易宗矫、邓献章、陈世贤、王文清、张叙、段梧生、钱斌、陈世龙、许伯政、王元、张庚、牛运震、耿贤举、颜懋伦、阎式矿、朱超、万邦荣、张荣图、王祖庚、王系、张廷奏、王起鹏、解含章、秦泾、刘晔、许儒龙、何梦篆、施念曾、锺狮、劳孝舆、车腾芳、袁枚、吴王坦、田荃、沈澜、毛一骢、南昌龄、迮云龙。不就试二十五人:奚源、夏策谦、方贞觐、曹秀先、万经、全祖望、华希闵、靖道谟、苏珥、屈复、渚菊书、龚缨、畲华瑞、闻元晟、王照、万承苓、马日璐、陈撰、瞿骏、方觐承、金德瑛、金门诏、周振采、翁照、蔡 寅斗。了忧不与试四人:金虞、杨煜曾、符曾《严遂成。部驳不与试十人:汪芳藻、于梓、张宏敏、叶长扬、宋照、宋士宗、傅王露、邵岷、祝维诰、许遂。

已故六人.黄涛、柯煜、魏枢、孙天寅、宋厚章、叶翥凤。先试四人:陈以刚、梅枚、许佩璜、徐本传。实共二百七十人,其六人,则复荐者也。藤阴杂记云丙辰鸿博一百九十三人误。

附录:进士释褐在国子监。词科诸臣释褐在瀛洲亭。

雍正八年,举通晓性理八人,并赐进士,旷恩也。乾隆元年,尚书杨名时荐进士庄亨阳、举人潘永季、蔡德峻、秦蕙田、吴拔 ,[一]拔贡官献瑶、 [二]监生夏宗澜, [三]留心经学,命用为国子监官属。时杨方管监务也。十四年,命内外大臣举潜心经学之士共四十九人,复命大学士九卿确核,得陈祖范、吴鼎、梁锡■、顾栋高四人。吴、梁以国子监司业用,陈、顾授司业衔。其时陈、顾盖已笃老矣。此皆由荐举命官,不由考试者。

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由苏州迄江宁,御试士子者三。中选者给白金,令赴京人各书馆。此召试之权舆。乾隆、嘉庆间,学华巡幸,每卑召试之典。高宗十二次,仁宗二次,试以一赋、一诗、一论。或以策。入高等者,进士、举人即授中书,生员赏举人,准会试,亦有即授中书者。余或赉以缎匹。中间淹博之才甚多,而邀特达之知,跻陟荣贵,亦指不胜屈也。

附录:乾隆丁丑,浙江召试,诗题「循名贵实得田字」。御笔草书,诸生莫辨,押「因」字、「思」字者多,押「田」字仅二卷,难定去取。次日复试以「蚕月条桑」诗,第一童凤三,即押田字卷也。

向例,散馆用五言排律八韵或十韵,论一篇,不出论题,则用时文。雍正元年,用诗、赋、时文、论四题,或作两篇,亦得列高等,作三篇四篇者听。其后皆勉为四篇,转多草率。

乾隆元年,尚书任兰枝、侍郎方苞奏请专试诗赋。报可。其制遂循行至今。

凡散馆,清书试翻译,余试诗赋。旧例试于体仁阁,或保和殿。

圣祖驻跸阳春园时,则于隋车居散馆。世宗驻跸圆明园,则于吏部朝房散馆。至高宗时,命于正大光明殿散馆。今则在保和殿矣。圣祖于散馆时,每先引见。近时则大臣阅卷进呈,亲定等第,越日 [一]「吴拔」原误作「吴鼐」 ,据初稿本改。

[二]「官献瑶」原误作「宫献瑶」,据初稿本改。

[三]「夏宗澜」原误作「夏宗润」,据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八改。

引见授职。乾隆元年,命满洲庶吉士来年以清书散馆,从教习徐元梦请也。二年,仍令停止。

按:散馆居下等,应改官。有奉匕日留馆再教习三年者,康熙间如何义门诸人是也。乾隆以来,亦每有之。又散馆有革职者,如康熙问张禹玉是也。

附录:孙渊如星衍以一甲授编修。散馆题为厉志赋,孙用「匑匑如畏」。时和砷当国,指为别字,抑置二等,改官。故事,一甲授编修者,散馆居下等,或仍留馆,即改官,可得员外。有使孙诣和者,孙不往,遂改主事。自后凡散馆改部,皆以主事用。

又嘉庆元年散馆,高宗偶检赋汇所载「污卮赋」为题。试者不知为傅咸所作,误解为元结之洼尊,多有傅会失旨者。

世祖最重庶吉士,每亲自考校。乙未馆选,丙申特先授汉书庶吉士王益朋、王命岳等官给事中及御史。戊戌馆选,己亥试于南海子,特先授清书庶吉士马晋允、富鸿业等十人为编修、检讨,而陈敬、殷观光二人革职。皆非散馆故事。

按:熊孝感集李平传云:顺治间,每遇双月,试庶吉士于太和殿。

大考阅卷,掌院不开列。庶常散馆,掌院教习皆不开列。道光辛丑散馆,潘、穆两大学士方为掌院教习而派阅卷,则朱笔添人也。

顺治十年,御太和门,亲试兼翰林衔吏部侍郎成克巩、礼部侍郎张瑞及内三院学士刘宗正,编、检以上官六十二员「君子怀德论」一篇、「请立常平疏」一道。有留任者,有改外任者。编、检以上官照词臣外转旧例,优与司、道等缺,年衰病弱请告者听。此御试廷臣之始。此次上谕,命吏、礼两部,翰林、侍郎及三院学士,詹事府詹事以下各候亲试,分别高下。十五年,御试除三院学士外,翰林官皆与试。才堪外任者,照前例酌与补用。其时盖以外转为优。惟考清书翰林有内升者。十年一次,十三年一次。至康熙间,习汉文者始与内升。十八年己未,侍讲牛钮试列第一,即日除侍讲学士是也。其后乙丑、初试一赋、一五言排律,再试一辨、一记、一七言律。甲戊、初试一赋、一论,再试一赋。乙未,一论、一诗。凡三试优者奖励,劣者或降调,或对品调用。时詹事尚与试,甲戌取列第一徐秉义即詹事也。据居易录,壬午亦大考翰、詹。雍正间,未之举行。然元年正月,尝以宝座铭考试翰林诸官。有编修成文以措词不当镌职。是亦犹后之大考。乾隆二年丁巳以后,则自少詹以下,乃与试。试题一赋一诗,其一则策、论、疏无定。大率间四、五年即一试。卷分一、二三四四等,有迁擢者,有降调、休致者,惟乾隆癸亥试后又覆试。休致翰林,有起用、改补及留任者。庚寅、辛卯、辛亥,学华巡幸,休致翰林郑岱锺等迎銮献艺,因再试之,皆邀起用。旷恩也。

考试翰、詹等官,试卷俱弥封,自乾隆二十八年始。

向来大考翰、詹,在两书房行走者皆与试。乾隆三十三年大考,中允曹文埴、编修彭元瑞、沈初、董诰方直内廷,奉旨免试。寻以四人学问皆优,未得升转,特加一级,以示宠异。道光十九年二月大考,命上书房行走之贾桢不必考试。二十七年五月大考,命上书房行走之叶觐仪、沈兆霖不必考试。是时南书房无翰、詹以下官。

乾隆以来大考翰、詹,以一日而毕。按王士祯香祖笔记 [一]云:「壬午冬,驾归自德州,考试内直诸词林官,至二十二日封印后一日始毕。」定一、二、三等,三等调知县用。是当时试事甚详慎,非止一日也。

向来大考,编、检升至学士,已为最优。乾隆间,阮文达元擢少詹事,尤为异数。是年阮卷列一等第二,高宗拔置第一。

满洲翰林缺出,先用内班,内班无人,例用外班充补。迨考试诗赋,以非所素习,辄以下等改官。道光二十七年,宣宗以翻译为满洲本业,每科翻译会试中式者,止用部属,升途较隘。命将此项人员转入翰、詹衙门,一体升转。遇考试翰、詹之年,即照向例考试翻译。

康熙二十三年,御试八旗文学之臣,以御制「竹赋」为题翻译,以观满、汉文义。

自通政使以下,笔帖式以上五百余员。此则专试翻译,非试翰、詹也。乾隆间,试外班翰林,或论,或翻译,不以诗赋。惟五十三年试八旗翰、詹出身大臣官员,五十六年试八旗翰、詹官,则皆用诗赋。

康熙六十一年七月,试热河随驾官三十一二人,诗题「万家烟火随民便」,文题「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取一等五人:原庶吉士傅敏、即福敏。举人徐觉民、贡生成禧、翰林院侍读王国栋、主事色舍立;次等三人:监生孙廷枢、侍卫赵宏济、员外郎顿琮;字取一人:侍卫崔起潜。皆旗人。此又专试旗员之随驾者。

庶吉士散馆、翰林大考、京官考差各试卷,散馆用卷有朱格,大考考差皆用白折。旧时另纸起草。乾隆间,始有添写草稿之例。然卷俱进呈,于体制殊未协。嘉庆四年,仍复另纸起草旧例。

雍正三年,始定考差例。凡由进士出身官员,定期试以书艺,弥封呈览,钦定等次记名,识以牙签, [一]「香祖笔记」原误作「居易绿」。

贮以金筒。临遣时,大学士裔至午门,每省掣正陪各一员引见差用。然非每科必考也。

考取人员渐少,则复试一次而已。乾隆元年,应行恩科乡试,命张廷玉、鄂尔泰、朱轼、徐本、邵文基、任兰枝、徐元梦、福敏、孙嘉淦、杨名时,于翰林、科道部属内各举数员,于五月送内阁汇奏,试于保和殿,第其高下,引见记名,以备筒用。至三年,则无论保举与否,一体考试。九年,命大学士、尚书、侍郎保举,再行考试。十二年,以各科旧例不同,外间议论不一。命将应开列人员通行考试,其不愿试者听。仍着大学士、九卿各举所知,密封送内阁进呈,听候酌用。三十三年停止考差,由各衙门拣选引见。自后则乡试年分皆考差,其试卷由阅卷大臣排定名次。嘉庆十五年,令不必排定名次,惟于所阅之卷,分取与不取而已。

以御史周廷森有阅卷名次,外间传说纷纷之奏也。又嘉庆己未,分校而未经考差者七人。道光癸未,分校而未经考差者五人。咸丰辛亥、壬子两科,则未试而得差者,居十之三四。

向来考差文字入选等第名单二父礼部部臣,请简时夹单开列。乾隆丁酉,不发出名单。

己亥,仍发出。己亥后,皆不发出。凡考差者,通行开列请简。

会试、顺天乡试考官本,不发批本处,于入帘日派干清门侍卫斋至午门,交大学士拆封,同稽察御史宣旨唱名。是日凡考差者,皆往听宣。其内廷行走者如点充考官,预令前往。宣旨讫,人闱与不入闱者,均不得逗遛,违者劾奏。自嘉庆己卯始,因御史袁铣有饬遵功令之奏也。日久懈弛,人闱者不即 往。咸丰己未,以戊午科场事发,乡试时,上密派御前侍卫至贡院查点,有迟至申、酉间人闱者,奉旨严饬。

考试试差,向用四书文二篇,诗一首。嘉庆己卯,裁四书文一篇,增五经文一篇。

顺治间,乡试正副主考,指定某衙门官差往某省。如顺天、江南正副主考,浙江、江西、湖北、福建正主考,差翰林官八员。他省以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六部司官、中书、行人、评事差往,皆有一定。至康熙间,始以各衙门应差官员职名通行开列请简。

康熙间,奉旨派出主考房考,宴于礼部,赐金花彩缎,表裹各有差。宴毕,始入锁院。

后来慎重防闲,宣旨后,即促令人锁院,无复宴资之事。

旧例,修撰祇充会试同考,不典乡试。典试,自康熙己酉徐元文以侍读典陕西试始。见池北偶谈。

祭酒有考录贡监之责,旧制不得典顺天试。乾隆甲子,祭酒崔纪典顺天乡试,异数也。

雍正癸卯,嵇文敏曾筠以河南巡抚为河南正考官。壬子,少寇王兰生以安徽学政为江南正考官。典试由外改充,为前此所未有。

顺天乡试主考,凡籍隶顺天、直隶者,应回避。惟乾隆癸卯翁洗马方纲、道光王辰白总宪镕,俱为副考官,不回避。翁,大兴人。白,通州人。

顺天乡试主考,顺治乙酉、丙戊、戊子用二人,辛卯、甲午用四人。此二科分满、汉榜,其二人乃阅满文者。以后满、汉皆用汉文,通为一榜。故历科主考皆二人。至乾隆庚子,以兵尚蔡新为正主考,刑侍杜玉林、阁学嵩贵副之,三主考实始于此。后沿为例。惟嘉庆庚午用二人,道光王辰用四人,咸丰己未用四人。又案:雍正以前,顺天主考凡编、检部属皆简用,不必尽大僚。雍正癸卯科后,编、检等官无复主试者。

会试总裁,顺治丙戌用四人。清秘述闻所载为范文程、刚林、宁完我、冯铨。按:魏敏果中丙戌进士,年谱载座师四人,有祁充格,无宁完我。谱为敏果自述,当不误。丁亥、壬辰用六人。己丑则多至七人:刚林、祁充格、范文程、洪承畴、宁完我、宋权、王文奎。乙未四人。戊戌、己亥、辛丑皆二人。康熙丙戌、己丑、戊戌、己亥、辛丑用二人。余科皆四人。雍正癸卯二人。癸丑三人。甲辰、庚戌皆四 人。乾隆丙戌、丁巳、己未、壬戌、乙丑、戊辰、辛未皆四人。壬申、甲戌、丁丑、辛巳、癸未、丙戌三人。己丑二人。辛卯、壬辰、乙未、戊戌三人。庚子、辛丑、甲辰四人。丁未、己酉、庚戊、癸丑、乙卯三人。嘉庆丙辰三人。四年己未用四人。以后率用四人为常。至道光己丑,则用五人:曹振镛、玉麟、朱士彦、李宗防、吴椿。近科又有用三人者。

附录:乾隆戊戌会试,总裁为于文襄敏中、王文端杰,同考则秦大成、陈初哲、黄轩、金榜,皆殿试第一人也。在京状元无不入阐者,一时以为盛事。

附录:雍正元年癸卯会试,以试官持择公允,加朱轼太子太傅,张廷玉太子太保,优渥之典,前后所无。

旧例,翰林、给事中同为考试官,以翰林为正,给事中为副。吏部与五部同为考试官,以吏部为正,五部为副。至康熙间,即不拘此例。

康熙壬午乡试,以副都御史张睿为陕西主考,御史吴甫生副之,以御史刘子章为江西主考,御史傅作楫为浙江主考,庶吉士孙致弥 [一]为山西主考。香祖笔记载之云:「都御史、御史庶吉士典乡试,自 [一]「致」原作「枝」,误。

是科始。」己卯,「以编修阿金为福建正主考,满保为浙江副主考,喀尔喀为河南副主考,法保为陕西副主考」。居易录载之云:「满洲翰林官典乡试自此始。」清秘述闻,法保作海保。

附录:国初主考,奉使不必即行,回京亦无定期,遂有恣意遨游者。康熙间,限命下五日即行。李绂云南驿程记,颇言踉眺出京之状。确正间,始令宽期治装。至乾隆时,复有出京过迟者,乃饬部酌定日期。

顺治三年,定会试、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员,内用翰林官十二员,六科官四员,吏、礼、兵三部司官各一员,户、刑、工三部司官每科轮用一员。按清秘述闻载.顺治丁亥会试十七员,己丑会试二十一员,恐是错漏。至康熙三年甲辰会试以后,皆十八员。癸卯乡试阙。十八房盖自此始。清秘述闻载戊子乡试十六员.恐有脱。五十四年乙未,令不同省同考官每房二人同阅,有弊并坐,乡会试同』据此当用三十六员,而清秘述闻载乙未反戌、辛丑三科皆三十二人,恐误。又魏敏果年讲载:丙戌房师魏天赏、岳映斗二人,岂当时每房亦二人耶 ?雍正元年癸卯乡试,每房仍用一人,于是十八房之例,循行至今不改。清秘述闻载乾隆丁卯顺天乡椒试,仅十七员,必是脱漏。

拨房之例,雍正七年议定。

各省乡试房考,旧制以科甲出身州、县派充。雍正七年己酉,停现任知县入帘,调取邻省候选进 士、举人,大省三十人,中省二十五人,小省十五人。接界三百里内者,不得咨送。乾隆丙辰,停止调取邻省进士、举人例,仍用本省官。

顺天乡试同考官,向用京官。康熙庚午,用知县何讷等十五人。居易录载之,谓用外官自是科始。按先此丁巳乡试,已参用知县王钖辅等六人。庚午以后,各科多无考,惟戊子科有知县梁通洛等五人。雍正以后,不复用知县。

国初乡、会试分房,不全用进士出身人员,亦兼用庶吉士及知县。顺治丙戌会房,兵科郝杰,辛酉举人。丁亥会房,刑科梁维本,辛酉举人。乙未会房,兵部郎中杨陛,戊子举人。

己亥会房,富鸿业、马晋允、吴珂鸣、王吉人、郭谏、王扬昌、彭之凤、崔蔚林、吴本植,俱戊戌庶吉士。辛丑会房,王遵训、田麟、杨正中、李天馥、陈廷敬、周训成、苏宣化、翟世祺、朱锦、周之麟、锺朗、金国用、陈志纪、卢干元、赵之符、赵济美,俱己亥庶吉士。

礼科姜希辙,王午举人。康熙甲辰会房,礼部主事俞有章,乙未会副。兵部主事蔡兆丰,辛丑会副。癸丑会房兵科余司仁,戊子举人。丁巳乡房,王钖辅、周之麟,皆进士。知县黄埙、彭孙通、华章志、沈珩皆进士,候选知县。戊辰会房,兵科陈世安,丁巳举人。甲戌会房,兵科赵心抃,壬子举人。工科彭鹏,庚子举人。戊子乡房,工部主事,欧阳方曜,甲子举人。

梁通洛、王家绣、薛祖顺、陈守创、李先立,俱进士知县。雍正癸卯乡房,郑江、夏力恕、何朗、侯来旌、关上进、晏斯 盛、黄焕章、吴械,俱辛丑庶吉士。会房,御史许容,辛卯举人。壬子乡房,陶正靖、曹一士、杨廷栋、裘恩录,皆庚戌庶吉士。

乾隆丙辰会房,崔纪系祭酒,汪由敦系四译馆少卿。辛酉乡房,朱必坦,壬子举人。甲子乡房,锺凤翔、邵齐焘、姚范、逊廷槐、凌镐、周孔从、王挺、王康佐、刘锡龄、黄遇隆,皆壬戌庶吉士。庚辰会房,钱大经,庶吉士。至甲午顺天乡试,分校于例不开列人员,内用京堂七员,小京官四员:宗人府府丞宝光鼐、太常卿吴王纶、光禄卿吴绶诏、大理少卿周于礼、太仆少卿曹学闵、通参赵佑、司业朱棻元。大理寺丞朱衣点,江南拔贡;国子监助教吴省兰,江苏举人;学正徐立纲,乙酉顺天举人;学正汪如藻,己卯浙江举人。此又不拘成例者。

乡、会试主考、同考及读卷、阅卷官,俱不得袭师生之号,违者重处。见康熙十四年上谕。雍正八年,始许座师房师以师生往来。

旧制,各省学政,或称学道,或称学院。学院用翰、詹、科、道官,学道则击以按察使佥事各,由六部郎及知府有资望者推用。其后遇缺员,请特简。顺治四年,学道专用部属考选,礼部二人,户、兵、刑、工各一人,内阁与吏、礼二部会考。十六年,从尚书孙廷铨奏,仍依旧例。康熙三十九年,以翰林官专 司文翰无他事,各省学政员缺,应与郎中并差。

四十二年,定由京堂翰、詹、科、道任者为提督学院,由部郎任者,仍为提学道。雍正三年,由部郎任者,加翰林衔。自是以后,各省学政无道衔矣。各省分并,更改先后有可考者,附录于后。

直隶省,初设监察御史一员,提督学政。顺治十年,定专用翰林官,今称顺天学政。旧时编、检、中、赞、讲、读皆差。乾隆以来皆用卿贰。江南省,顺治二年,上、下江分差督学御史二员。九年,并一员。十年,停差御史,上、下江分设督学翰林二员。十二年,用佥事二员为提学道,停差翰林。康熙元年,裁改学道一员。二十四年 ,复用翰林。雍正三年,分上、下江各一员,称江苏学院、安徽学院。江西省,旧以佥事为提学道。康熙四十六年,差学院。浙江省,旧设提学道。康熙二十三年,改用翰林官提督学政。福建省,旧为提学道。

康熙四十二年,用翰林官为提督学院。湖广省,初分设湖北督学道、湖南提学道。顺治十八年,改湖广通省提学道。康熙四十二年,用翰林为提督学院。雍正三年,湖北、湖南各设一员。山东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二年后,皆提督学院。河南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二年后,皆提督学院。山西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二年后,皆提督学院。陕甘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一年后,学道、学院兼差。五十年后,皆提督学院。四川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五年,改学院。广东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五年,改学院。按五十二年,郑晃以郎中任,当仍称提学道。雍正七年,分设广韶、肇高两学政。乾隆十六年,并设一员。广西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二年,改学院。按五十九年,徐树敏以户部郎中年当仍称提学道。云南 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一年,改学院。

贵州省,旧设提学道。康熙四十一年,改学院。

正科乡试之年,至秋点派各省学政,自康熙五十三年始。一甲授职,未散馆即简放学政,自乾隆庚戌修撰石韫玉为湖南学政,榜眼洪亮吉为贵州学政始。

雍正前,有提督满洲、蒙古翻译学政,以满侍讲、侍读充,后裁。

国初督学御史提学道,不专用进士出身人员。顺治六年,江南督学御史季嵩阳,前庚午举人。十七年,湖北督学道王自新,乙酉举人。十八年,湖广通省提学道魏学渠,戊子举人。

康熙三年,浙江督学道李如桂,戊子举人。山东提学道王珑,河南贡生。云南提学道何起鹏,奉天举人。六年,江西提学道吴 ,顺天举人。七年,江南提学道简上,四川举人。

乾隆乙卯,瑚图礼以候补四品卿为山西学政。道光乙巳,戴熙以候补侍读为广东学政。

亦曩时所未有。

乾隆初,河南巡抚雅尔图奏,学政不得带家眷。经九卿议行。七年停此例。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一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仁庙六旬万寿,举行盛典,最称繁丽。侍郎王原祁为万寿盛典总裁画图,长二十余丈,李公绂为之记,胪载甚悉。今撮其大略,并匾联之佳者录于后。

由畅春园花洞东,过双闸,至宫门前,五色锦绘彩墙一座,结「万寿无疆」四字,左右彩坊各一。过小东门,东为清梵寺,诸皇子于寺内建庆祝经坛、演剧彩台一,旛竿二,寺外结坊一。由清梵寺前径南折而东,曰太平庄,为直隶九府臣民庆祝界。道旁有通州进鱼回民百余。又前,路左演剧彩台一,台前有淮、扬、徐沿河耆民及河兵建黄幛彩坊。前列万寿亭,左右旗仗、宫灯、黄缴,中陈进上冠服及土宜食物。又前,路右有漕运旗丁数百人庆祝,陈设与淮、扬耆民同。又前,夹路彩廊,左为耕图,右为织图,用绢为田夫红女,按农桑事次第,各录御制诗一篇,凡四十楹。又前,路左演剧台一,木质而竹理。又前,折而南,为葡萄长亭,以绿彩为之,横荫数亩,中设御座,旁翼以百蝶小轩,外周花篱。其前,过小桥折而东,路右连像歌台,以童子结束,歌甘凉西音。过台为小关帝庙,有膳房诸臣庆祝经坛。

庙前为龙棚,棚前有彩坊,坊左右为鼓亭。循鼓亭折而前,过街彩坊二前立表棚一,旛竿五。

出坊,路右演剧彩台一。稍前,路左有庵,曰兴隆,有算法人员庆祝经坛。庵前灯坊一,坊左右灯楼各一,直坊路右表棚 一,旛竿三又前,为节节高歌台,以童子结束,耸立人肩,从高歌舞,颇类连像,尤加恢诡。又前,连像歌台一,路左雕木演剧台一。前接杏花林,周遭花栏六十丈,内十番乎台一,长草亭一,方草亭一,六角亭一。圣刚,路右有包衣昂邦庆祝龙棚,前建彩坊。又前,路右庙曰皇庄关帝庙,庙旁为松亭。又前,松墙百余丈,路左鳌山重台一,座下演剧,上节节高歌台。前为牡丹圃,圃下为荷池,池底以板为之,清波潆洄,锦鳞翔泳,台后石山矗起,林木蔚然,皆绘茧结撰者。又前,为直隶臣民接驾处,左右各有坊。又前,为万寿宝阁,阁三层。前有彩坊,坊左右为彩屏,屏下彩狮六,各高丈二尺。

直坊路右,大彩墙一,结「天子万年」四字。墙左表棚一。又前,有包衣人庆祝龙棚,棚外旛竿二,左右鼓亭,前立彩坊,坊下有彩桥,过桥旛竿四。又前,路右演剧彩台一,鼓亭二。

又前,夹道彩坊二。稍前,有彩坊,曰「民和年丰」。进坊,为苏州臣民庆祝界。坊左鼓亭一,路右有演剧棕台,台脊棕结「衢歌巷舞」四字。又前,为皇棚,彩帘四映,周榈为黄幔三层,下绕以朱栏,中设御座。座旁大理石屏二,后设红哆啰呢幔,金书天保九如诗。棚后小轩五楹,陈设文玩盆花。左右园林小景,曲廊横亘。左有松亭,右有柏亭,亭外杂植桃李。

前建彩坊,联曰:「万年人庆长生节;三月天开四海春。」坊左右为灯廊,中设庆祝表屏;坊前有耆老贡献土物百盘;坊下彩桥一,左右小红桥二。过彩桥,路左大彩墙一,广四丈,彩结次「寿」字五,左右为抱角灯棚。又前,路右有演剧棕台,台脊棕结「民安物阜」四字。

直台路左,为耆老接驾棚,前设龙亭、御仗、旗缴,后张百寿黄幔,长三丈,绣「寿」字百。

又前,过街彩坊一,过坊为江南江、常等十三府庆祝界。路右有候选候补官员建黄棚一,内设万寿图屏,金书「寿」字各体者万。左 右鼓亭各一。又前,路左为松江府在籍诸臣及昔民庆祝皇棚,左右彩廊、直棚,路右为表棚。又前,夹路彩坊二。又前,路右为演剧彩台。又前,为小景棕亭,亭前为花篱,蔓延二十余丈。又前,路左为十三府庆祝皇棚,中设御座,前陈古鼎、蟠桃、长生花、万民宴、万民衣。左右彩廊,木施陛榍,右平左城,高数尺。棚前大彩坊,棚左右松柏亭各一,花架四,外周以彩廊,外左右鼓亭。直坊路右为表棚,棚左右灯楼各一。又前,路右演剧台一。又前,夹道彩坊二。径两坊间,折而东,路左有庵,曰百祥庵。前有彩坊,过坊为浙江臣民庆祝界坊。左有通州坐粮厅庆祝龙亭,设大鼎一,龙烛二,烛长丈。又前,有通漕七省旗丁陈设庆祝龙亭香,又有一统万年青亭。万年青,草名,高尺余,叶青葱可爱,四时不雕,一名千年运。又前,有过街彩坊,过坊,路右演剧彩台一。

又前,有过街彩坊,过坊,路右有扮演故事台,演海上羣仙。又前,有过街彩坊,过坊,路左为皇棚,中设御座,旁引两廊,杂陈古玩,廊外左右鼓亭,前建彩坊。直坊路右灯棚一,棚左右故事台二,左三星,右五老。又前,有过街坊。过坊,路左为浙江耆老接驾棚。又前,路右故事台一,演瑶池仙乐。又前,有四角击壤亭,中设玻璃屏,书击壤颂。又前,有过街彩坊,过坊稍折而东,路右有庙,曰茶棚关帝庙。前为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庆祝经棚。

棚前有彩坊,左右为鼓亭,直坊路右为表棚。又前,路左右彩坊,过坊,路左有演剧彩台,又有香亭一,夹道鼓亭二。由茶棚关帝庙东行,有过街彩坊,进坊,为福建、山东、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六省臣民庆祝界。路左为耆老接驾棚,路右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左木龙亭一,亭八角,前柱金龙对蟠,鳞爪腾攫,中设御座,左右灯廊双引,前辟卷棚五楹。棚前有大彩坊,高三丈余,藻绣纶连,下接于地,颜曰:「万寿」,联 曰:「两地参天,日月冈陵开寿域;锡畴敛福,凤麟河岳献贞符。」匾联皆铜质,闪烁夺目,丽日烛之,不可迫视。坊下彩狮二,尤狰狞。亭左右各辟小园,花阑周数亩,圜窗曲径,杳寐相通,各建小轩,珠灯密布,与花柳掩映。出花阑,由万寿坊前过小桥,直坊路右为表栅,棚左右鼓亭各一。

又前,路右有重楼,上悬名灯,下奏十番清乐。又前,松亭一,亭下三面周以花阑。又前,路左有彩坊。又前,路左八角演剧台一,有联曰:「天乐动南熏,彩凤高临青玉案;瑶池供寿酒,彤云轻护紫霞杯。」路右六角演剧台一。又前,路左牡丹棚一,路右柏亭一。又前,路左有灯楼,过楼折而东,地名大柳树,有古柳一株,万丝拂空,垂荫盈亩。过大柳树,有过街彩坊,进坊,为四川、陕西、山西、湖广、贵州、云南六省臣民庆祝界。路左五彩重台一,上以绢制羣仙,下陈设古玩。过台折而南,有彩坊。又前,路左柏亭一,路右棕亭一。

又前,路左有灯楼,路右演剧台一。又前,路左为皇棚,棚据高地,俯视平畴,澶漫靡迤,陛循郁律。历级而上,三阶重轩,镂槛文棍,于霄蔽日。中设御座,前列柜籹如寿桃者数千。

棚外大彩坊有联曰:「天申命用休,四方来贺;皇建其有极,万福攸同。」左右鼓亭一,直坊彩桥一。桥三洞,经以彩阑,偃月垂虹,蜿蜒数丈。棚左右龙旗二,竿绝高,缥缈拂霄汉。

直坊路右十番彩台一,台前表棚一。又前,路左有灯楼。又前,有演剧彩台。又前,夹道彩坊二。又前,有清音台。又前,有遇街彩坊。出坊,有寺曰慈献。过慈献寺,有寺曰隆昌,长芦商人建庆祝皇棚。棚前有彩坊,直坊为膀棚,棚左右鼓亭一。又前,路右故事台一,演木公金母诸仙。又前,路左节节高歌台一。又前,路右为小花园,园中六角亭一。又前,夹道演剧台二,鼓亭二,过街彩坊二。又前,路左有寺曰广通,有五旗诸王建庆祝经 坛于内。寺前彩坊三。稍前,过街彩坊左右各一,右坊外路右为诸王接驾处。直中坊路右膀棚一,旛竿五。棚后迤右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左有庙曰天仙。过天仙庙,为真武庙,有巡捕三营将校建庆祝经坛。庙前为龙亭,亭中以童子演八仙,陈蓬瀛仙乐。左右彩坊各一。直亭有彩坊。稍前,有庵日五圣庵,旁膀棚一。又前,路左有演剧彩台。又前,路右有西直门市民建彩坊。出坊,过石桥,有过街彩坊。过坊,进西直门,有过街大彩坊,则皆提督九门步军统领隆俄多所建也。图中大驾卤簿竟此。又桦皮厂胡衕内西三官庙有吏、户二部尚书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临街设龙亭一,亭前有彩坊,坊左右鼓亭。循亭折而前,过街彩坊各一,右直两坊间彩坊一,坊后灯楼一,楼下为膀棚,棚后旛竿五,棚左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右马香儿胡衕内关帝庙,有西四旗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临街结彩坊三坊前彩结须弥座,座上马万寿景命亭。亭后设金书百「寿」字围屏,左右堆纱屏各一。屏外为鼓亭,亭外周以彩墙,广十有七丈。循墙折而前,为过街彩坊二,直中坊路右膀棚一,旛竿五。棚右有五彩重台,下演剧,上放飞鸟。棚后有皇十四子结彩坊二。又前,路右有寺曰崇寿,有宁寿宫太监等建庆祝经坛。寺前皇棚一,棚外有大彩坊,坊左右鼓亭。循亭折而前,过街彩坊二,路左膀棚一,旛竿五。又前,路左北草厂内万福庵,有宁寿宫老福晋建庆祝经坛。临街建皇棚,棚外彩坊三,左坊外鼓亭一。折而前,有过街彩坊,右坊外鼓亭一。折而前,有过街彩坊,坊路右膀棚一,旛竿五。棚左右有彩坊,有放生彩台,日放鸟雀无算。厂内又有寺曰万寿,有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参领以下、护军以上建庆祝经坛。临街建皇棚一,棚外八字彩墙,中辟圜门,门外彩亭一,左右鼓亭、旛竿各一,前结大彩坊三。左右折而前,过街彩坊各一,直两坊问路左膀棚一,旛竿七,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左东三官庙,有大理寺、太常寺卿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临街建八角万寿松楼,楼左右松棚各一,棚右演剧彩台一,楼前鼓亭二,遇亭彩坊三。左右折而前,遇街彩坊各一。直两坊问路右膀棚一,旛竿七,棚左右松栅各一。又前,路左崇正观,有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以下建庆祝经坛。临街为经棚,棚左右为鼓亭,前建彩坊三。左右折而前,为过街彩坊,直两坊问路右膀棚一,旛竿五。出坊过石桥,路左演剧台一,台左右彩结海山,如赤城霞起,巑岏可观。

又前,路左北广济寺,有礼部、刑部、国子监、光禄寺、鸿胪寺尚书、祭酒、卿以下诸臣建经棚。寺外左右鼓亭一,前结彩坊三,稍前,左右遇街彩坊二,直两坊问路右膀棚一,旛竿五。出坊,演剧彩台一。过此为新街口,折而南,路右祝寿寺有兵、工二部尚书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寺外左右鼓亭,前结彩坊三,左右稍前,遇街彩坊二,直两坊间路左为膀棚,棚前上谕龙亭一,棚后旛竿五。又前,路右龙泉寺,有都察院、通政司、太仆寺、顺天府、六科及大、宛二县五城兵马司诸臣建庆祝经坛。寺外左右鼓亭,前结彩坊,坊前大彩坊三。又折而前,为过街彩坊。出坊,路左演剧台一。又前,路右有东四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以下建百老献寿台。台九级,扮百老人各执金「寿」字,层累而上。又前,路右帽儿术衙关帝庙,有东四旗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以下护军以上建庆祝经坛。出街有彩坊,坊前鼓亭二,左右有彩坊。直两坊间路右膀棚十六楹,棚前彩亭二,棚后旛竿十四,路右演剧台一,路左彩坊三。又左有过街彩坊。又前,路右宝禅寺,有九门步军统领以下将校建庆祝经坛。寺前彩坊一,稍折而左,有彩坊一,出街,大彩坊一,坊前鼓亭二,左右过街彩坊各一。直两坊间路左膀 棚一,旛竿五,坊外路右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右普庆寺有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中书科诸臣建庆祝经坛。有彩坊,寺外为经棚,左右鼓亭,棚前彩坊三,过街彩坊二。

直两坊间路左膀棚一,旛竿五,出坊外,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右石牌胡衕西方寺,有镶红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以下建庆祝经坛。寺前有彩坊,稍前有彩坊一,出术衙左右鼓亭,前结彩坊三,遇街彩坊二。直两坊间路左膀棚一,旛竿五,出坊外路左演剧台一。又前,路右般若庵,有镶蓝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以下建庆祝经坛。庵前彩坊一,左右鼓亭前结彩坊三。左右折而前,过街彩坊二,两坊间为膀棚,棚内万寿诗屏二,棚后旛竿五。出坊,路右演剧彩台一。又前,为毛家湾,路左有副都统赖都母吴苏氏接驾龙亭一。又前,为街心观音庵,有大市街北小民建庆祝经坛。庵外经棚一,旛竿二。又前,路右真武庙,有正红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以下建庆祝经坛。庙前彩坊三,坊前彩门一,左右为彩墙,墙左右为鼓亭。循鼓亭折而前,过街彩坊二,路左面北演剧台一,台以五色缯帛结为流苏,网户当目,辄嵌小镜,灿若干星,亦奇观也。又前,路右双关帝庙,有直省督、抚、提、镇率所属来京诸臣建庆祝经坛。庙前有彩坊,坊前设鼓亭、旛竿,左右为彩墙,近墙彩坊一,彩亭二,左右过街彩坊二,直两坊问路左为膀棚,棚后旛竿五,出坊,路右演剧彩台一。又前,路左旃檀寺有庄亲王建庆祝经坛。临街为皇棚,棚外彩坊三,坊左右鼓亭。

折而前,过街彩坊二,直两坊问路左为膀棚,棚后旛竿五,左右彩坊二,出坊,路左演剧彩台飞又前,为四牌楼,图中旗手卫乐器自此陈设,直至西安门。四牌楼径南,市民夹道为灯廊百余楹,有过街彩坊,图中陈设卤簿始此。巨象神驹,与御辇间列,望之如山岳,如云霞然。又前,过街彩坊,过坊路左朋帝庙,有西安 门外小民建庆祝经坛。庙前有彩坊。

又前,为皇城西安门。进西安门,路左西十库口内,有上三旗三十家包衣人,因天王殿旧址建寺唪经,庆祝万寿。奉敕赐名慈云寺。前夹道新植松柏百余株,临街为彩坊,坊左右鼓亭,亭外济贫钱棚。循棚折而前,过街彩坊二。直两坊间路右为演剧彩台,台左为济贫饼棚,右为膀棚,棚后旛竿六。出坊,路左有包衣妇女千百人于此接驾。又前,有包衣三旗广储司人员庆祝彩坊。左右鼓亭一,循鼓亭折而前,过街彩坊二,右彩坊内,路左演剧彩台一。出左坊稍前,路左有内务府官学教习及官学生庆祝彩坊。左右鼓亭,循亭折而前为过街彩坊。直两坊间路右为膀棚,栅后旛竿三。出坊稍前,路左有古北口大粮庄头等建演剧彩台,左右为遇街彩坊。出坊稍前,路左有新选诸臣建庆祝皇棚,棚为六角,饰以五彩,左右六角鼓亭,前结大彩坊,又过街彩坊二。直两坊间路右牓棚一,旛竿五。出坊又前,为金鳌玉蝀桥,过桥由团殿后折而北登堆云积翠桥,望隔河西北旃檀寺,有上三旗内大臣延喇嘛千众建庆祝经坛。梵声殷地,幢影拂空。过桥有寺曰白塔,有上三旗包衣佐领等建庆祝经坛。坛前有大彩坊,坊外左右鼓亭。由堆云坊北折而东,路左为经棚,棚左右为灯棚。折而前,过街彩坊二。

直两坊问路右马演剧彩台。出坊稍折而北,路右有太监等设接驾龙牌仪仗。又前,有过街彩坊。过坊,路右有演剧彩台,遥望西岸团殿,东有镶黄正白二旗包衣、护军、参领以下将校演剧彩台,若相应和焉。又前,过石桥,进雪池虹门,夹道灯廊数百楹,半道左右鼓亭各一。

又前,有过街彩坊。遇坊,夹道彩坊二。又前,僧道经棚各一,夹道彩墙直接景山。南瞻禁城,双阙耸出霄汉。北顾五龙亭,波光森动。绣幕相连,笙歌互起,金石千声,云霞万色,盖莫能殚述焉。是时京城内外,金碧 相辉,锦绮相错,华灯宝烛,霏雾氤氲,弥漫周匝。其翠华未历之境,若海淀则有上清正一嗣教真人张继宗建金录醮坛于永宁观,翰林院编修高舆率领浙江耆老三百余人建千佛道场于万寿寺。地安门外,则有养心殿、武英殿、御书处、景山玻璃厂各监造诸臣建经坛于药王庙。正阳门内,则有太医院诸臣,外城则有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以下诸臣,行人司司正以下诸臣,各建经坛于衙门内。候补、候选诸臣建经坛于仁威长寿观。正阳门外,士民商贾万余人建经坛于珠市口。郊畿则有两淮商人集黄山僧众建经坛于西顶广仁宫。莫不树坊立木,张乐然灯。宝榭层楼,成于俄顷,宫墙绮陌,忽改常观。至于溢巷阗街,肩摩毂击,周遭百里,延历数旬。万户千门,繁丝脆竹,深坊小巷,绣阁珠帘,诚非丹青所及详,毫翰所胜载矣。又按盛典所载楹联,如般若庵经棚云:「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箕畴敛福,曰富曰寿曰康宁。」普庆寺讽经处云:「文德武功,兼帝王而大备;心宗性学,贯圣智以纯全。」灯栅牌楼云:「辇道风清,葭管万年调玉露;瑶池春暖,华灯五夜彻琼霄信。」龙泉寺讽经处云:「沸地笙鳙,丹凤和鸣占景运;弥天烟霭,青鸾翔舞识祯祥。」广济寺牌坊云:「算永东华,若木光腾春九十;祥开南极,蟠桃花放岁三千。」东三官庙牌楼云:「保合太和,道综干始坤生,两仪并冬,诞膺多福,功被民熙物阜,四海皆春。」西三官庙牌楼云:「帝握贞符,禹甸尽归沧海贡;天开景运,尧封常祝紫宸朝。」慈献寺前牌坊云:「十雨五风,处处康衢歌帝力;千秋万岁,年年华渚耀神光。」关帝庙灯绷云:「敷天长戴仁天,知后天之不老;大地同游乐地,真应地以无疆。」直隶全省灯棚云:「圣算无疆,矗矗鳌山开寿域;天颜有喜,溶溶鱼藻漾恩波。」江南全省经棚云:「皇极建而岁月日时 无易;圣德大而禄位名寿并隆。」浙江全省灯棚云:「日之升,月之恒,万年延宝祚;天所覆,地所载,亿袄奠金瓯。」纯庙八旬万寿,华祝嵩呼之盛,尤为史牒未有。万寿盛典中图绘一门,所画万寿长图凡一百数十页。今按原书撮其大概录于后:圆明园宫门外,东西为音乐亭各一。宫门直南为重檐楼五楹,迤西为迎寿山,上建寿星亭,其后为阁。御道北面为王、贝勒、贝子、公等庆祝处。折而南,左为西洋楼一,平台二,宗室、觉罗官员于此庆祝。右为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员庆祝处。稍折而东,袤斜数百步,两水夹镜,一望渺弥。西设龙舟九,首尾轴鲈,旌旗五色。东马金山景,上建江天寺,又有观音阁、御书楼、龙王庙、韩公祠、裴公洞诸胜。又为亭三,曰朝阳洞、玩古亭、望江楼。为塔一。俱仿江南位置,飞甍画栋,结构岩尧,如中泠挂帆,仰瞻楼观时也。其东为内阁、顺天府、翰林院、詹事府各官员分列庆祝。沿堤绿阴中,缀以亭台廊宇,药栏花架,直抵红桥。

红桥之北面,为山一,形如曲尺,翼以朱栏。西旁岩洞为门,取径而登,上有亭二,亭上演万国来朝剧。山之麓,则安南国王阮光平及其陪臣并朝鲜、南掌、缅甸各国使臣,金川、台湾山番,以至蒙古、回部各汗、王、台吉等鞠■道旁,瞻就天日。又顺天府属耆民及各省在京耆老亦于此庆祝。桥南北各有彩坊,左右各有跨水亭。过此又折而南矣。东西各设乐亭,稍前为山子一,左演剧重檐台,旁置小轩,编篱落,仿西洋式为墙垣。南过彩坊,迤西依石墙为亭,直隶省官员及顺天学政率衿 士庆祝。鸠筇竹马,夹道骈罗。自此直至清梵寺,殆应接不暇云。清梵寺北面为亭一,南为山子一,上建方亭、莲花亭,为山洞一,道东为彩坊一,吏部、户部官员于此庆祝。稍折而东,为重檐演剧台。南为浙江、福建省官员,北为礼部、兵部、刑部官员庆祝处。迤东为百子图,山中有洞门,羣儿俱双丫倭鬓,手持八宝及旗、缴、铙、鼓等物,或骑竹马,或控云纠,周旋嬉戏,出入盘辟。后则峰岚排列,远望直如壶轿。过此即永新庄矣。庄之东方亭一,工部官员于此庆祝。亭后就土为山,有演剧台,又有重檐六方亭。过此为湖北省官员庆祝处,则粉墙一曲,绘石壁天池之胜。其北绀殿飞甍,屹然遥对者,则双关帝庙也。庙前直南大路左右方亭二,旛竿二,彩坊一。迤东文石修筠,缭绕坡陀,西洋式房五楹,素壁垩丹,隐起花竹鱼鸟之状。庭阶翼以朱栏,青蕖白莲,罗列左右。中为台,演八仙上寿,西为湖南、河南两省官员庆祝处。又西洋式坊一座。东为都察院二八科、理藩院、仓场侍郎、侍卫处、銮仪卫、通政使司、大理寺、步军统领衙门、内务府三旗、三院、圆明园、三山各衙门官员。西为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官员庆祝处。棕亭一座,旁临小池,渔舟三两,牵罾扳纲,绝似渔乐图中景物。跨水为楼五楹,水田禾稼,一望如云。又东为三星坊,花架药栏,夹道对出。过坊则茶寮卷幔,草舍编篱。西面为庆寿山,多植长松,一亭如笠。南为碉楼,凡八碉,房三楹,俱依土山为基。过演剧台为演武厅墩,台东为十锦墙,长数十武,刻画尽致。又为山子一,山顶立南极老人、八仙环侍山下。过彩坊,红墙屈曲,为万寿阁。其东演剧台,以翠羽迭为瓴甓,上有独立孔雀作和鸣状。又为垂云牌坊.乃太常寺官员庆祝处。直北为石栏,栏外方池如罫,桥上为万寿胜会,前列狮象,导以旌麾,舁一彩 亭,中设部乐,炉烟香袅,韵绕仙韶。东为控鹤仙人,西为蟠桃进献,曼衍百戏,胪置前后,观者如堵,人海腾欢。过此又折而东矣。经西洋式坊,北为百祥庵,坊南有花台,莳以奇葩,瑶草其后,垒石为墙,值援成幕。迤东为小山,小桥流水,上有数童子作献花状。过方胜亭,又为西洋券洞牌楼,左为梅花亭,右为竹亭,三省织造、各关监督于此庆祝。前为桃亭,丹实翠阴,纷敷如绘。

重楼二座,形若龙脊。又东过河,楼三楹,为太仆寺官员庆祝处。三元亭一座,列如鼎足,瓦皆作鱼鳞形;六方亭一,内设太平有象。对峙西洋房上建平台。自此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内务府八旗、圆明园三旗官员沿途庆祝处。过彩坊,始至寿福禅林。寿福禅林之前,路直东南为彩坊一,健锐营官员于此庆祝。右为十字亭,钦天监太医院及镶白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庆祝处。直东为山子一,适当骆驼湾。折而南,又牌坊一座,为火器营、正黄旗庆祝处。为演剧台。右则百老迎寿山,层楼迭阁,与林峦高下,丹颜白发,回翔容与。其东则正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红旗各官员庆祝处。北面土山逦迤,南则仿回子城式,甃筑碉楼,又为堡房一所。左为耕织房,农夫驱犁,织妇秉杼,盈宁光景,粲然具陈。自此平台小轩,皆设部伎。彩坊二座,并峙中逵,则慈献、寿安二寺,翼如在望矣。寺西土山数仞,松柏森郁,其南镶蓝旗官员庆祝处。北为百寿同庆山,红稠绿艳,间以亭台,倚墙为方亭一,上歌为八方乐业之曲。又东,两坊对峙,为广通寺。又东,为天仙庙,只林梵释,恭设无量圣寿坛场。自此复折而南,左为桃亭,内演三星献瑞剧。过彩坊,为倚虹堂,圣驾进宫于此传膳。倚虹堂南倚高梁桥,东为水亭,廊廉衔接,西望长河,亭阁参差,烟波渺弥。迤南则郊廛列肆,万瓦如栉。右为莲花台,演四方来贺剧。直南一山,耸起楼阁。

又折而东,直抵西直门。过彩坊,即护城河桥。城楼之下,面东为三重台,演普天同庆剧,台左右各有游廊。转而径南,过彩坊,北面倚堞筑屋,窗阖洞开,灯彩鲜耀。月城内恭设万寿经棚。喇嘛千众于此讽经庆祝。此自圆明园至西直门圃绘之大概也。进西直门,路右重檐演剧彩台,左为迎驾官员齐集所,中设香案,后列金书百「寿」字屏风。稍前为立象,上植旛竿,竿顶作海屋状,乘云拥护,八仙翔步。其中蘂珠坊一。南有竹径,依坡陀列屋三楹。又南为鳌山十六座,对面迭落游廊,灯彩高下,绿阴如幄。过圆亭,为白石平台一,上作女仙,衣霞帔,冠戴胜。二女侍捧蟠桃导于前,二人执雉尾扇拥于后。上有跨青鸾而下者,如西王母状。迤东为崇寿寺,寺门左作宝树然灯象,上设三宝法相,旛盖琴丽。四面皆苍卜林,缀以莲灯,一尊者作礼和南象,僧合十赞佛,后有白马驮经象,极庄严。南面为龙灯棚。自此飞甍璋丽,杰构参差。演剧而外,百戏骈罗,或作天女献花,或作婴儿戏彩,壤韶辕护,鱼颉鸟■,夹道欢呼。观者如堵,云尧天光被。牌坊在道南,其北为流水桥亭,山作两峰环合状,旁峙搴堵波。稍东经演剧台,粉墙朱栏,桃李芬郁,隔花则秋千买索,曳縠揄裾,琼楼瑶台,两两相对。前为山一座,洞壑空嵌,渔樵问答。又北有站台,高出重檐,下马平台,氍毺漫地,上作仙官献福,八童子各持七宝供奉象。前为重楼数楹。极东为三层台,清泉白石,猿鹤同游,作衔芝献果之状。北则武夷九曲,游女歌采茶歌。过方胜亭及西洋房,左为百福法相,右为太平有象。经西洋乎台,则重楼复宇,杰出云表。其北即三界胜境坊。然后过楼桥云。

桥之左为西洋水阁,迤东花台一座,上有十二天女献花。又东为恒春圃,千葩万蘂,有数童子手执纨扇,上下盘辟。其北三层方阁。迤东有书楼,芸签缥帙,充塞栋宇。北 面红栏一曲,画地为水,沦涟渺弥,内设青、苍、赤三龙舟,旗帜篙檝,各以其色。后有白石桥一座,桥两旁各立彩坊。自此折而南,为五凤台。台之前为采莲景,松桡桂檝,摇漾中流。

对面有亭,作方曲形,亭外朱栏,数十步豁然平敞。二童子捧桃枝,执灵寿杖,拥老翁而跨驴者,是葛稚川移居图中景也。万卷书楼在大道之左。西则重房曲榻 ,云璈徐奏。旁瓮碧玉池,中植菡萏万柄。过演剧彩台,为灵芝亭,与松径相对。由松径直上,为观音山,山下作迎神赛会香灯箫鼓之状。迤南则蟹舍渔庄,烟波一碧。水源尽处,突出高峰,中有仙人,骏鸾而立。右为牛女渡河之景。稍南为函关,作城闉状,有老人乘青牛车而行。过演剧重台,左为万宝秋成,仓庾栉比,舂揄簸揉,童叟争趋。前有百寿厅,为两淮商民迎銮庆祝所。右为汉使乘槎,仙源一曲,隐见支机。径五顶亭、三层平台及西洋房,回廊十二楹,为桂花厅。

金粟霏香,月轮方满,见骏鸾三数人翔舞康庄者,则中逵北拱关帝庙之山门也。山门南为菊花牌坊,下有十数仙子,手执「寿」字方胜,朝拱銮舆。又南为凤凰亭,其西则翠屏一曲,列植桃枝,上缀蟠桃千实。迤南一亭,形似花篮,中设祥芝仙卉,其中则碧海仙娇,左右亭台,或为卐字,或为如意,或为三元瑞献。或为双凤朝阳,直抵大市街之四牌楼。其东西面二牌楼后,俱列岚嶂,如罗浮两峰,似离若合。下为百老人,各衣彩衣,庞眉华发,扶杖来观。自此折而东,以达西安门云。遇四牌楼东行,道左为百花台,右为五云楼,楼前为西洋线法,山云窗雾,阁深入数重。下设西洋水法亭三座,拔地云根一柱,四围绕立舞鹤,喷泉上注,百道飞射。北面为百「寿」字照墙,瑶台仙馆,韶护齐鸣。前设五辂立象,天仗方排,禁门洞启。自西直门至此,市廛栉比,烟井云连,尽人藻绘中矣。西安门内两旁六方亭, 廛舍鳞次,楼榭参错。过西洋塔,为彩坊二。重岚迭嶂之状,暎带左右。又有菜园、花圃、药栏、茨舍。直东为孔雀亭。西面山子一座,上筑琼楼。遇彩坊,进三座门,至金鳌玉蝀桥,则太液波光,望若图画。左旗右帜,锦缆牙樯,则御舟之维于北渚也。桥之东为承光殿,循墙为过街彩坊,而南为花神庙,外立百花坊,缭以朱栏。后有三层楼。最后游廊九折。东偏为仙台,负山嶻粜,俯瞰锦城,是为浙江耆民、商人迎銮庆祝之所。自此进内三座门,门之东面演剧彩台一,演南极呈样大戏。面北西洋式方亭,南为牌坊,迤前药栏花架,缀以西洋房数十楹。过赤凤台,又一彩坊,坊之南,山子一座,桥径曲折,作白猿献果之戏。

又为鳌山二十四楹,极山川之奇丽,绩洞天之胜景。前接福佑寺坊,对面则羣峰拱列,琅玕万个。遇桃式演剧台,又昆卢亭子,旁设抬阁五座,俱取吉祥缀景。有童子束装竦立,高出檐际,中衢为流云坊。从此林峦台榭,层见迭出,天阊晓景,人海腾欢。较之紫禁城外,尤为繁丽矣。流云坊之左,山子一座,列植乔柯,两面对置西洋楼房,玲珑网户,结构精严。

左为游廊数十楹,右为站台,布置点缀如明圣湖风景。中衢立彩坊,又南为城闉一,额曰「钱塘胜景」。过此则斜廊转角,对出翼道,西面西华门,为线法山,室宇崇沓,岩实空嵌。山表为流云坊,左右复为小山,山之麓为在籍大员来京庆祝迎驾之所。此自西直门至西华门图绘之大概也。又按楹联如四言云:「百顺为福二八合同春。」「佛天佛日,寿世寿民。」「皇建福极,位在德元。」「愿圣人寿,近天子光。」五言云:「尧龄增瑞甲,轩纪叶长庚。」「五位逢交泰,三登庆屡丰。」「九五福曰寿,八千岁为秋。」「八征陈姒范,三祝晋尧封。」「祝恒河沙寿,歌大海潮音。」六言云:「景命寿于旗翼,淳风鬯彼垓埏。」「五福堂同五代,八旬时念八征。」七言云:「泰荚中符天地数,坤贞大阐岳川祥。」「星云丽近中秋节,山海祥开益地图。」「露犬纨牛图菜币,庶车闲马颂卷阿。」「王会图新增职贡,帝京篇丽营蓬瀛。」「寿星四照环辰北,王会来同暨日南。」「春秋纪合八千岁,甲子周回三万旬。」「皇向福锡庶民福,帝如春与四时春。」「位禄名寿德惟券,高明博厚久斯征。」「八功八德无量佛,千春千秋大椿年。」「人如夏谚歌游豫,地是春台乐皡熙。」「春台煦育歌绥万,化日舒长纪大千。」「能以美利利天下,是用多福福一人。」「四时来备各以叙,如川方至莫不增。」「皇建极会极归极,帝作歌赓歌载歌。」「由庚庆洽三千界,周甲重开二十春。」「万象人天欢赞佛,十方功德统遵王。」「渥恩蠲诏骈科诏,新庆交封暨缅封。」「桥门迈汉三雍典,职贡超唐十道图。」「鸠杖作朋春醮饫,莺衣呈舞嘏词新。」「寿肚培基山万岁,恩波酽润水中泠。」八言云:「东西朔南,讫于四海;岁时月日,惟曰万年。」「山盈川冲,受兹介福;辕萌壤叟,同我太平。」「敬天勤民,以笃庆柞;揆文奋武,载扬天声。」「儒馆献歌,礼官纪典;海人憬德,缨序蒙提。」「文武圣神,在明明德;位禄名寿,得全全昌。」九言云:「五十有五年,堂开五代;八旬兼八月,玺刻八征箱。」「七曜灿珠囊,荣镜宇宙;万年绵宝录,合撰升恒。」「祝曼寿须弥,化渐印度;赞文殊师利,景丽台怀。」十言云:「万古稀逢,岂止三四五六;一人有庆,直至亿兆京垓。」「久道久照久成,久征不息;贞观贞明贞一,贞下起元。」「无我相,无人相,无边寿相;有善缘,有德缘,有大福缘。」十一言云:「五试经纶,蕊榜宏开科甲乙;七均正乐,葩诗新订谱宫商。。」「旸雨协丰占,征念九畴之八,京垓增泰荚,呼闻万寿者三。」「就如日,瞻如云,梯航羣介寿;轩乎鼓,鼚乎舞,衢壤遍熙春。」十二云:「翠录演天元,泰 策揲图书正位;珠弧环斗柄,寿星辉角亢南躔。」「期艾应昌提,七旬赴宴三千叟;埏垓昭景贶,五代同堂二百家。」十五言云 :「集山海梯航,东鲽西鹣,万国图归王会;感风云律吕,南兜北昧,九重乐奏钧天。」十七言云:「八月际昌期,玉管金钟,谱出一十三徽律吕;亿年开景福,丹缄翠箓,歌成万八千岁春秋。」谨按:高宗八旬万寿庆典,俱仿照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六年孝圣宪皇后万寿庆典办理。

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分三段,令两淮、长芦、浙江商众承办。西直门至圆明园宫门前,由总理庆典大臣等承办。所需经费,王公大臣、八旗、各部院官员则于俸廉内坐扣,外省则于通省养廉内扣交十分之二五。又漕督、河督、学政、仓场侍郎、将军、副都统、盛京五部、盐政、织造、坐粮厅、各省关差税务、城守尉皆分别银数交纳。原拟经费银一百七十一万八千两,嗣减定一百十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七两五钱。又嘉庆二十四年,仁宗六旬万寿,中外臣民输忱庆祝。自都城至圆明园敷十里中,棚坊楼阁,华丽烽烟,与乾隆时相埒。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二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列圣庙号高肇纪立极曰高。肇神武创业曰肇。太克饮千袄曰太。

兴圣图丕振曰兴。景光有令绪曰景。烈鸿基式廓曰烈。

显功德懋着曰显。世贻庥奕叶曰世。纯德业粹备曰纯。

圣峻德垂统曰圣。孝善继善述曰孝。德生安允迪曰德。

懿圣神媲美曰懿。神大化广运曰神。武德威遐畅曰武。

睿直聪作则曰睿。哲明周万汇曰哲。昭高朗有融曰昭。

明知人善任曰明。熙敬德光辉曰熙。宣政教广布曰宜。

成功德隆备曰成。康奠安四海曰康。和温仁育物曰和。

宁中外向化曰事。裕仁圣佑敢曰裕。度典法懋昭曰度。

顺乐天循理曰顺。僖小心昭事曰僖。理文治昌明曰理。

道以德化民曰道。恭纳身轨物曰恭。敬渊修罔间曰敬。

肃整躬率下曰肃。庄威仪不忒曰庄。安动容中礼曰安。

定纪网整肃曰定。端正己垂型曰端。穆德容静深曰穆。

简执要不苛曰简。质敦本合义曰质。英岐嶷明断曰英。

毅健行合天曰毅。襄功宏参赞曰襄。

列圣尊谧圣睿知通明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神化难名曰圣。神安仁立政曰神。则天庸运曰神。

文经天纬地曰文。修德来远曰文。慈惠爱民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克定祸配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德威遐畅曰武。聪声人心通曰聪。迩言必察曰聪。

明照临四方曰明。任贤致逮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正内外宾服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高功德盛大曰高.覆焘同天曰高。

章敬慎高明曰章。法度大明曰章。文教速耀曰章。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懿主极精纯曰懿。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五宗安之曰孝。德加百姓 曰孝。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诤不连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画一曰信。

渊德信静深曰渊。沈几烛隐曰渊。献聪明睿哲曰献。

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惠爱民好与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

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乐不迫曰宽。温乐育羣生曰温。慈和接下曰温。

元体仁长民曰元。道德纯一曰元.思能辨众曰元。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

和号令民悦曰和。敦陆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顺慈和遍服曰顺。好恶公正曰顺。

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

定安民法古曰定。大应慈仁曰定。静正无为曰定。义安中外曰定。

宁裕以安民曰宁。康令民安乐曰康。思善无逸曰康。

靖柔德安众曰靖。政刑不扰曰靖。景苔意大图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肃正己摄下曰肃。法度修明曰肃。

威赏勒刑惩曰威。声鬟震迭曰威。以刑服逮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烈宏济生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武宣昭曰烈。

义正身肃下曰义。裁制适宜曰义。襄威德服远曰襄。

礼恭俭庄敬曰礼。纳民轨物曰礼。庄严敬临民曰庄。威而不猛曰庄。德盛礼恭曰庄。

敬齐庄中正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

恭尊贤贵义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

俭节以制度曰俭。皋事有经曰俭。钦威仪悉备曰钦。夙夜祗畏曰敛。敬慎万几曰钦。

安兆民宁赖曰安。恭德不劳曰安。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

穆布德执义曰穆。圣敬有仪曰穆。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厚思虑不爽曰厚。僖质渊受谏曰僖。

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昭事曰翼。宪赏善罚奸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

度心能制义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

齐执心克庄曰齐。匡贞心大度曰匡。

平布网治纪曰平。执事有制曰平。直肇敏行成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简治典明肃曰简。临下无苛曰简。质名实不爽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洽还淳曰质。

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畧曰英。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

成礼乐明具曰成。安民立政日成。久道化隆曰成。

昭圣蔺周达曰昭。明德有劳曰昭。威仪恭明曰昭。遐隐不遗曰昭。

宣施而不私曰宣。圣善周闻曰宣。显圣德昭临曰显。有光前烈曰颢。

光能绍前业曰光。功烈耿着曰光。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列后尊谧孝慈惠爱亲曰孝。徽音克嗣曰孝。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纯中正和粹曰纯。肫诚克一曰纯。懿柔德流光曰懿。温和贤善曰懿。

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德执义扬善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温德性和厚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和柔克有光曰和。温厚无苛曰和。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顺慈和遍服曰顺。德协自然曰顺。成内德醇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敦温仁忠厚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

定大应慈仁曰定。镇静守度曰定。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

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

端恭已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庄履正志和曰庄。严恭自律曰庄。

恪温恭不怠曰恪。懋勤内治曰恪。钦神明俨翼曰钦。威德悉备曰钦。

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礼曰肃。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

澧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齐执心克庄曰齐。

翼思虑深远曰翼。赞宜德化曰翼。静厚德安贞曰静。律身恭简曰静。

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

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简一德不懈曰简。约己恕物曰简。

靖恭谨鲜言曰靖。纪网肃布曰靖。洁志行清正曰洁。容仪修饬日洁.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慧淑敏早成曰慧。柔质受谏日慧。

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

度心能制义曰度。懿徽足式曰度。宣善闻周达曰宣。哲惠昭布曰宣。

明懿行宜着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德辉内蕴曰昭。

显中外仰德曰显。

妃嫔谧懿温柔贤善曰懿。淑善行着闻曰淑。贤内德有成曰贤。

献智质有理曰献。惠柔质慈仁曰惠。温德信宽和曰温。

和柔顺无违曰和。顺和比于理曰顺。敦温仁忠厚曰敦。

裕宽和不迫曰裕。安凝重合礼曰安。定纯行不爽曰定。

敬夙夜儆戒曰敬。恭逊顺事上曰恭。逊谦和善让曰逊。

端守礼自重曰端。庄严恪有仪曰庄。钦小心励翼曰钦。

肃貌恭心敬曰肃。穆容仪肃静曰穆。恪温恭朝夕曰恪。

慎谨饬自持曰慎。勤能修内职曰勤。翼思虑深远曰翼。

静柔德安贞曰静。僖小心恭慎曰僖。质静正无华曰质。

悫表裹如一曰悫。简一德不懈曰简。靖恭慎鲜盲曰靖。

洁清正不渝曰洁。贞德信正固曰贞。慧柔质通敏曰慧。

哲明知周通曰哲。荣蒙恩优渥曰荣。宣善蔺式布曰宣。

昭柔德有光曰昭。显德美宣昭曰显。悯慈仁不寿曰悯。

悼中年早逝曰悼。怀慈仁短折曰怀。

王、贝勒谧忠廉方公正曰忠。危身奉上曰忠。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日孝。

纯中正和粹曰纯。安危一心曰纯。贤行义合道曰贤。

文道德博闰曰文。勤学好问曰文。献智质有理曰献。

懿贤善着美曰懿。庄履正志和曰庄。

敬夙夜儆戒曰敬。善合法典曰敬。端守礼执义曰端。

肃执心决断曰肃。恭敬以事上曰恭。既过能改曰恭。尊贤敬让曰恭。

恪温恭朝夕曰恪。威容端严曰烙。穆布德执义曰穆。

康温柔好善曰康。仪善行足法曰仪。

宪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温德性宽和曰温。

惠勤施无私曰惠。和不刚不柔曰和。

颐和比于理曰顺。良小心敬事曰良。竭忠无隐曰良。

敦善行不怠曰敦。裕宽和自得曰裕。

安和好不争曰安。靖以德安众曰靖。

慧质柔受善曰慧。哲知能辨物曰哲。

明昭晰羣性曰明。通物至能应曰通。行善无滞曰通。

达质直好善曰达。修克勤世业曰修。

敏虑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勤夙夜匪懈曰勤。

襄甲胄有劳曰襄。密思虑详审曰密,追补前过曰密。

正心无偏曲曰正。慎夙夜敬畏曰慎。

平推心行恕曰平。思念终如始曰思。

度心能制义曰度。比择善如从曰比。

义制事合宜曰义。定纯行不爽曰定。

僖小心敬畏曰僖。克爱民作刑曰克。

清洁己自爱曰清。洁不污不义曰洁。

节好廉自克曰节。谨行制度曰节。介执一不迁曰介。

诚肫篇无欺曰诚。悫表裹如一曰悫。

简子易不訾曰简。执要能周曰简。信出言可复曰信。

厚忠诚自植曰厚。质朴直无华曰质。

武刚强直理曰武。折冲御侮曰武。毅致果克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

烈秉德遵业曰烈。安民有功曰烈。勇见义必为曰勇。

刚强义果敢曰剐。威武不屈曰刚。直敏行不挠曰直。

果好力致勇曰果。临事善断曰果。景布义行刚曰景。

壮胜敌克乱曰壮。宣善闻周达曰宜。

昭明德有功曰昭。容仪恭美曰昭。荣宠椽光大曰荣。

显行见中外曰显。隐尽情不矗曰隐。

怀慈仁短折日怀。哀早孤夭折曰哀。

殇未家短折曰殇。悼中年早天曰悼。

愍使民悲伤曰愍。

羣臣谧忠肫诚翊赞曰忠。危身奉上曰忠。孝慈惠爱亲曰孝。大虑行节曰孝。能养能荣曰孝。

纯志卢忠实曰纯。安危一心曰纯。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文道德博闻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勤学好问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献智质有礼曰献。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

宪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宣善闻周连曰宣。诚意见外曰宜。

昭明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曰昭。明独见先诚曰明。察色见情曰明。谮想不行曰明。

哲智能辨物曰哲。度心能制义曰度。

武刚强直理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刚强以顺曰武。

烈有功安民曰烈。勇胜敌壮志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壮武而不遂曰壮。胜敬克乱曰壮。屡征杀伐曰壮。死于原野曰壮。

刚强义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威武不屈曰刚。果好力致勇曰果。

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执正曰威。桓辟土服远曰桓。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

恭敬慎事上曰恭。爱民弟长曰恭。执事坚固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敬夙夜儆戒曰敬。小心恭事曰敬。善合法典曰敬。庄严敬临民曰庄。威而不猛曰庄。履正志和曰庄。

端守礼执义曰端。恪敬共官次曰恪。威容端岩曰恪。温恭朝夕曰恪。

钦威仪悉备曰钦。寅恭奉职曰钦。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厚忠诚自植曰厚。敦仁爱众曰厚。安和好不争曰安。止于义理曰安。

泰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敦温仁忠厚曰敦。善行不怠曰敦。

裕宽和自得曰裕。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康安乐抚民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惠勤施无私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

和推贤让能曰和。不刚不柔曰和。柔远能迩曰和。顺和比于理曰顺。慈仁体民曰顺。

温德性宽和曰温。正守道不移曰正。心无偏曲曰正。

肃执心决断曰肃。身正人服曰肃。简平易不訾曰简。执要能周曰简。

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安众曰靖。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介执一不迁曰介。节好廉自克曰节。谨行制度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悫表裹如一曰悫。僖小心畏忌曰僖。恭慎无遇曰僖。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绢洽纪曰平。贞清白守节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确执德不回曰确。质强立守义曰质。名实不爽曰质。

洁不污不义曰洁。思念终如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密思虑详审曰密。追补前过曰密。

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直敏行不挠曰直。率性不邪曰直。

义制事合宜曰义。先君后己曰义。勤能修其官曰勤。宜劳中外曰勤。夙夜匪懈曰勤。

襄随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景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敏好古不怠曰敏。才猷不滞曰敏。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通物至能应曰通.行善无滞曰通。达质直好善曰达。疏中通理曰达。

荣宠禄光大曰荣。稳怀情不盛曰隐。

愍使民悲伤曰愍。懿贤善着美曰懿。

定制,和硕亲王一字,多罗郡王二字。然如多罗谦郡王瓦克达谧「襄」之类,亦不一其人。多罗贝勒二宇。固山贝子二字。镇国公以下至辅国将军皆二字。妃一字,亦间有二字者。

公主二字。额驸二字。民公、侯以下文武官凡得谧者皆二字。

外国亦有得谧者,如顺治十六年谧朝鲜国王李误「忠宣」,乾隆中特赐阮光平谧「忠纯」是也。

谥法惟「文正」一谧,尤为朝廷所重。每遇礼部奏请奉旨予谧者,由阁臣拟进四字,恭候钦定,惟「文正」则不敢拟,皆奉特旨遵行,亦不候阁臣奏拟。国初至今,惟尚书汤斌、大学士刘统勋、朱珪、曹振镛、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五人。又按:内阁鸿称册所载,诸谧以「忠」为第一字,「正」为第四十一字。

康熙间,大臣例得予谧者,往往传旨问九卿,某人应得谧否。盖易名之典,其慎如此。

此后应否予谥,由礼部奏准,阁臣拟字请旨。

汉官不由翰林出身,不得用「文」字。官至大学士,则非翰林出身亦得谧「文」。如费文恪淳、章文简煦是也。周文忠天爵不由翰林,亦未人阁,以「文」为谧,非旧制也。

将军武阶而谧文者,如果齐斯欢谧「文僖」、玉麟谧「文恭」、铁麟谧「文恪」,皆由翰林出身。至康熙六年,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索尼谧「文忠」,盖特恩也。又由翰林出身,不依旧例谧文者,如鄂容安死阿睦尔萨纳之难,谧「刚烈」;裕谦死叹咭喇之难,谧「靖节」。

重死事之臣也。

按:鄂公殉节,由阁拟谧,用「文烈」、「文刚」,高宗抹二「文」字,合「刚烈」字谧之。

雍正间,吏部侍郎署直隶总督何端简世瑾,以词臣进,而谧不用「文」字。

谧法不用「文」字者,礼部奏准后,阁臣撰拟八字请旨。又居易录:满洲部院大臣,必历内阁学士,乃得充经筵讲官,殁得谧「文」。

侍郎以下,例无谧,其予谧,自康熙十八年掌院学士沙喇里始,盖以讲筵旧劳也。其后叶文敏方霭、沈文恪荃、励文恪杜讷、高文恪士奇,侍从日久,宋端悫文运以廉介受知,皆以侍郎予谧。乾隆间,蔡文勤世远、徐文定元梦、钱文端陈羣、钱文敏维城,亦侍郎赐谧也。

乾隆间,以诗文被奖而追谧者,尚书王士祯谧「文简」,尚书韩荚谧「文懿」。以究心理学而追谧者,侍郎胡煦谧「文良」。嘉庆间,以尚书房旧劳而追谧者,侍郎奉宽谧「文勤」,左都御史观保谧「文恭」,尚书德保谧「文庄」。又尚书曹文埴、左都御史胡高望,初未予谧,后补谧曹为「文敏」,胡为「文恪」。

陆陇其以御史赠阁学,特谧「清献」,乃国家奖廉吏、重真儒之至意。若马玠以知县赠布政使参议,谧「忠勤」;强克捷以知县赠知府,谧「忠烈」;刘钦邻以知县赠仆少,谧「忠节」;李毓昌以知县谧「忠愍」;杨延亮以知县谧「昭节」;方振声以县丞谧「果勇」;若斯类者,更仆难终。此褒扬忠节之令典也。

乾隆元年,明史告成。命追谧建文时诸臣,以昭万世之公,以补旧史之阙。

我朝定鼎后,即赐前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十六人谧。乾隆四十年,命补谧胡季殉节诸臣及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抗节死事者,或专谧,或通谧,凡三千六百余人。并摘具事实,为胜朝殉节诸臣录。所以示彰瘴,植纲常,义至重也。

乾隆元年,命已人贤良祠诸大臣,当日未赐谧者,皆追谧。

耿昭忠、耿聚忠为耿精忠弟。精忠叛,二人不肯从逆,朝廷嘉之,其后昭忠、聚忠同谧一悫敏气弟兄同谧,古未有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三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元旦设供案于宫中天香亭内,安神牌,上拈香行礼。

明窗在养心殿。开笔之典,始于世宗,历圣皆踵行之。其制:每岁于元旦子刻,御是处。

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用朱漆雕云龙盘一,中盛古铜八吉祥炉、古铜香盘二。握管熏于炉上,始濡染挥翰。先御朱毫,后染墨笔。笔端镌曰「万年青」,管曰「万年枝」。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复进本年时宪书,浏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意。诸物用毕,手自料简,饬所司收藏。盖恪遵前典,敬迓蕃厘,不敢忽也。

高宗每岁元旦,必书心经一册。至每月朔望书心经,则自乙未年始,用圣祖成例也。

立春日,圣驾在宫中延庆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立春制春帖子,乾隆初年,首数无定。庚辰后,以五绝二首、七绝一首为率。嘉庆间,每岁亦作三绝句如旧式,亲书小轴,悬养心殿东暖阁之随安室,易旧岁者藏之。乾隆、嘉庆御制,又有端午帖子、中秋帖子。又每岁御制元旦、除夕诗,书为屏幅,亦悬东暖阁。

按: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进春帖子,军机为一折,南书房为一折,人各五绝一、七绝二,书名于下。届时,同至懋勤殿,置折于案,行叩头礼。内监捧以进,旋各赐笔二十枝、朱二十锭、五色绢笺二十张、朱红描金方绢笺五张。

又按:进春帖子,为内直诸臣事。乾隆间,王文端杰尝直内廷,及督翠浙江,仍进春帖子,当别有故。

曩制,正月上辛,郊礼告成,即移跸御园。盖国家以得辛马上吉也。郊以次辛,亦以上辛移驻。至大祀前夕,人宫斋戒,若有他故,则别撰良辰,不拘此制。初次幸园,具卤簿,作乐以迓新韶吉祉。初次由园回宫,礼亦如是。如值斋期,则排羽仗,而设乐不作。至冬还宫,向时多以仲月,其后或以季月,宫眷皆从,俗谓之大搬家。

谨案:乾隆间,孝圣皇太后喜园居,故圣驾于孟冬时享先还宫。间数日,诣园问安。冬至前,始奉安舆还慈宁。若新正天气冱寒,皇太后或于二月始幸御园。道光间,奉养孝和皇太后亦如是。

养正图凡六十事,自寝门问膳始,余如借事纳忠、桐叶封虞、运甓习劳、金人示戒之类。康熙间,干清宫正月所设灯屏,皆画图中故事。

附录:嘉庆癸酉考差,以金人示戒命题。时值斋戒,例设铜人于干清门,遂有舍三缄义而为致斋解者,因多黜落。

新岁,理藩院奏西藏喇嘛进丹书克,番语谓吉祥物也。俗有七珍八宝之说,如白螺亦是一种。丹书称尊号为「曼殊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曼殊,华言妙吉祥也。国初称旧满删日佛满珠,新满洲曰伊彻满珠。曼殊、满珠,音相近,而珠又转为洲也。

按:前藏达赖喇嘛、后藏班禅额尔德尼,间年遣使堪布入贡。每年十二月,念洞礼亦作洞黎。经以前到京,候次年新正呈进丹书克。又万寿圣节,亦进丹书克。

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间。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无定期。嘉庆间,多以初二日举行。

先是宴集赓吟无定地,乾隆癸亥后皆在重华宫。列坐左厢,宴用盒果杯茗。御制诗云:「杯休酽酵劳行酒,盘钉喂鳇可侑茶。」纪实也。初人数无定,大抵内直词臣居多,体裁亦古今并用,小序或有或无,后以时事命题,非长篇不能赅赡。自丙戌始,定为七十二韵,二十八人分为八排,人得四句。每排冠以御制,又别有御制七律二章。旧时或一章、或二章无定。

诸臣不和者听。题固预知,惟御制元韵,须要席前发下始知 之。与宴仅十八人,寓登瀛学士之意。诗成先后进览,不待汇呈。颁赏珍物,叩首祗谢,亲捧而出。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谢时悬之衣襟,昭恩宠也。余人在外和诗,不人宴。

道光六年丙戌,新正二日,重华宫茶宴,有咏盆梅八韵。八年戊子新正二日,重华宫茶宴,有对雪七律一首。是其时尚有茶宴之名,而与旧制稍异,其后则此宴停止矣。

谨案:乾隆丁酉,御制茶宴诗注:平定两金川,实赖师武臣力,至宴间联句,不妨人代为之。且迩年新正联句皆预拟,御制句成,其余则命内廷翰林以次拟就,临时填名。即外廷词臣,亦非其即席自作也云云。真是年宴于紫光阁,将帅亦与在外和诗之列。故诗注及之。

盖向来即席亲赓者,惟在内与宴之十八人也。又嘉庆丙寅,朱文正公与宴,命所作诗不必面呈,以文正年已七十六,且患目眚故也。又癸亥平定三省教匪,茶宴在同乐园,文正集误作重华宫。向来茶宴,多内直词臣,惟开四库馆时,总纂陆锡熊、纪昀,总校陆费墀,虽非内廷,每宴皆与。乾隆癸亥以后,历年诗题附录于后:乾隆癸亥元宵联句即浮圆子。甲子无。

乙丑立春后一日宴集联句。丙寅初十日重华宫联句。丁卯爆竹联句。戊辰、己巳无。时值有孝贤皇后大事。庚午上元后一日宴集联句。辛未无。是年正月启跸南巡。壬申雪狮联句。癸酉咏雪联句。甲戌冰灯联句。乙亥鳌山联句。丙子咏雪联句。

丁丑无。是年上元在赵北口行宫观灯联勺戊寅西山积雪联句。己卯燕九日联句。庚辰钖宴联句。辛巳紫光阁落成联句。此次在西苑,不在重华宫。壬午玉盘联句。癸未岁朝图联句。甲申冰嬉联句。乙 酉雪象联句。丙戌玉盂联句。联句之始,或十二人,或十五二八人,后增至二十人、二十四人。自丙戌以后皆二十八人。丁亥立春得辛祈谷礼成联句。戊子三清茶联句。己丑冰床联句。庚寅玉瓮联句。辛卯学诗堂联句。壬辰耕织图联句。癸巳重刻淳化阁帖成联句。甲午四库全书联句。乙未天禄琳琅联句。丙申宁寿宫落成联句。丁酉紫光阁锡宴联句。戊戌、己亥无。时有皇太后之丧。庚子四库全书会要联句。辛丑陕雪堂联句。壬寅七十二候联句。癸卯职官表联句。甲辰五经萃室联句。乙巳千叟宴,依柏梁体作诗,凡百人,故茶宴仅制七律二首命和,不复联句。丙午五福五代堂联句。丁未开国方略联句。戊申平定台湾联句,七律四首。是年茶宴为二月初一日。己酉戡定安南联句。庚戌八征耄念联句。辛亥九五福之一日寿联句。壬子九五福之二日富联句。癸丑九五福之三日康宁联句。甲寅九五福之四日攸好德联句。乙卯九五福之五日考终命联句。嘉庆丙辰、丁巳、戊午阙。时值高宗不大事。己未至壬戌无宴。癸亥平定教匪志喜联句。戊午高宗即拟以此题联句,因捷书未至而乓是年茶宴在同乐园。甲子毓庆宫联句。以诸王皆善诗,故是年亦命人宴。乙丑职贡图联句。丙寅书福联句。丁卯文房四事联句。戊辰宫史续编联句。己巳皇朝词林典故联句。庚午授时通考联句。辛未春胜联句。壬申养心殿联句。癸酉武功良具联句。甲戊三友轩联句。乙亥谷日联句。丙子秘殿珠袜石渠宝笈三编联句。丁丑南熏殿旧藏图像联句。戊寅盛京风土联句。己卯马远豳风图联句。庚辰阙。

高宗遇上元节,必制灯词,或四首,或八首。自五十三年戊申始,以六十四卦分咏,岁八章,至六十年而卦全备。宫中放灯,自正月十三日始,凡七日,过燕九乃罢。

乾隆间,每岁上元前,于清晖阁张灯,侍皇太后筵宴。道光间,于含辉楼张灯,侍皇太后筵宴。御园中放灯收灯,以鸣锣传令。早晚有定时,一处鸣锣,五处应之。司房帖传掌仪司,不知自何时始也。

烟火之戏,由来久矣。乾隆间,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长看烟火,至收灯止。惟丙寅、乙酉于宫内庆赏无宵。又巡幸之日在前后,则行宫亦陈烟火。

山高水长楼名。在圆明园之西,俗呼西厂。地势宽敞,宜陈火戏。每岁正月十九日,例有筵宴,奉宸实司其事。是日侍卫处请派大臣管西南门,善扑营进撩跤名单,掌仪司进玩艺名单。有西洋千秋、罗汉堆塔、旧子音曲、善扑营花跤、高丽跟头诸名目,点出某项则预备。

香山等营亦有呈进。其地为楼九间,楼下设御座,楼上为内廷主位坐次。内廷王公大臣及朝正外藩各国陪臣,皆得赐观。嘉庆间,并许内直词臣与观。曩时山高水长筳宴,起居注亦侍班,旋停。有西洋秋千架,秋千旋转,下奏歌乐。上入座后,进什榜,每队四人,凡四队,乐器则筝与胡琴、三弦之类。叩头毕,向上席地坐,合众乐,唱满洲、蒙古曲,继阅撩跤、两人对扑也。爬竿巨竹竿高三四丈,童子赤体,仅着一短脚袴,缘竿而上,至竿顶.演作诸势,即古之寻植也。诸戏。又有小过堂者,健锐营择十岁以下童子放过堂鸟枪。五人为一队。其队之多寡,则点出预备,无一定也。进廓尔喀、朝鲜等处人演唱本国歌曲,回八城人奏回部乐。诸戏毕,命放花盒,侍侧者用顺风耳以铜为主传谕。即有侍卫,将左右柱上所系盒子药绕焠火引之,金蛇电掣,倏忽间至十余丈外,而鹤焰腾辉,花葩布彩矣。盒子之制,大小方圆不一,人物花鸟无所不有。诸侍卫衣貂蟒,手执花筒,络绎点放,以助欢乐。

最后一盒子为万国乐春台,则每岁例备者,俗称为炮打襄阳城。沿河编花篱,遍置花炮,星火乍然,万响齐发,而圣驾即旋宫矣。嘉庆间,至酉刻即罢。事毕人散,河岸爆竹残纸殆寸许厚,而紫雾苍烟,迷漫空宇,亦历半时许方消尽也。步军统领率兵以水浇泼,谓之压火。

旧时放盒子之前,尚有各种舞灯、十番清唱,最为盛丽。道光间,裁去南府,遂无灯舞、十番。其后花炮、盒子,减损大半,犹不废旧制,继则尽停止矣。

按:毛西河诗话载:康熙乙丑元夕,南海子大放灯火,臣民纵观于行殿外。治场里许,周植代木,而络以红绳。中建四棚,县火箱其中。旁树八杆,即八旗也。旗人认志色分驻,而当前四绿旗,则汉人所驻之地。官民老穉男妇,皆许进观。初设卤簿,及驾奉两宫从永定门赴行殿,诸王羣臣次第至,赐官厨肴馔,人酒三瓯,能饮者不计。于是彻仗张灯,出宫人五十人,虹裳霓衣,覆以杂彩,人担两灯,各据方位,高低盘舞,若星芒撒天,珠光烩海,真异观也。既则火发于筒,以五为耦, 耦具五花,抡升递进。乃举巨炮三,火线层层,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数,若珠帘焰塔,葡萄蜂蝶,雷车电鞭,川奔轴裂,不一而足。又既则九石之灯,藏小灯万,一声进散,万灯齐明,流苏葩墦,粉纶四垂。箱中鼓吹并起,纂桃■篥,次第作响。火械所及,节奏随之。霹雳数声,烟飞云散。最后一箱,有四小儿从火中相搏堕地,炮声连发,别有四儿花补裆,杖鼓拍板,作秧歌小队,穿星戴照,破箱而出。翕倏变幻,难以举似。然后徐辟广场,有所谓万国乐春台者,象四征九伐,万国咸宾之状,粉纶挥霍,极尽震炫而后已。次日校猎,上亲御弓矢,九发皆中。于是诏进百戏,都卢寻幢、拍张、角觚,毕陈于前。时羣臣从观者皆有诗云云。观此则当时灯火之戏,与近制亦有同异。

其时遇元夕,每于南苑陈烟火。建畅春园后,不复至南苑。迨乾隆戊寅仲冬,南苑大阅,适哈萨克、布鲁特、塔什罕回人等人觐,因于苑中赐宴,令观烟火。上距康熙时,盖六十余年矣。又驻跸避暑山庄时,锡宴外藩,或赐观烟火,则在三十六景无暑清凉之后,所谓万树园也。

附录:回部以铜绳技为最奇,每年放灯之日,每呈此艺,必邀厚赏。乾隆辛卯,一人醉后登竿,遂至颠仆。高宗谓因戏伤人,非礼也。命永禁之。

同乐园在圆明园大宫门东,转东楼们,乘舟里许乃至。乾隆间,年例自正月十三日起,在园酬节。宗室王公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额驸、属国陪臣,俱命入座,赐食听戏。又万寿庆节前后数日,亦于此演剧。正屋凡五间,圣驾临莅,主位亦从观焉。诸臣命听戏者,先数日由奏事处以名单奏请。皇子 及内廷王公、大学士、尚书、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书房供奉翰林皆与。例坐于东西厢,某某同屋一间,亦先期指定。皆赐茶酒果物。演剧台深广约十丈,凡三层,神只仙佛由上一层缒而下,鬼魅则自下一层穴而上。所演有清平见喜、和合呈样、青牛独驾、万年甲子、太平有象、环中九九、瑶林香世界等名目,其余传奇杂出,与外间梨园子弟扮演皆同,特声容之美盛,器服之繁丽,则钩天广乐,固非人世所得见闻。道光间,每日不过演十余出,大抵自辰至申即罢。优伶向由织造、监督、盐政等采选送京,并有眷属同居者,谓之外南府。按:康熙间即南府之名。道光初元,将南府人一概遣还。自后宫内演剧,皆用内监为之。盖亦昭德示俭之一端也。

按:同乐园听戏,乃行庆令典。至于深宫清暇,宣唤乐工,则随处别有排当,不在此制。

如嘉庆间宣宗在藩邸,三十寿辰,蒙仁宗于如意洲一片云赏戏,其一事也。又同乐园听戏,向来词臣不与,嘉庆间,始命南书房、翰林与宴。

附录:乾隆五十九年,驾驻热河,赐扈跸诸臣观剧于清音阁。自七月二十四日始,至八月十五日,凡二十日,每日卯刻入班,未正散出。日赐茶果、克什三次。

附录:苏州优伶,旧时亦有入内务府三旗者,然祇准一、二人,以其占包衣人等俸饷也。

其日侍左右者,谓之什子。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乾隆、嘉庆间,御制诗甚多。是日食饼。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四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二月朔日、祭日无定,有在正月初二者。十月朔日,亦无定。坤宁宫立竿祀神。礼成,召皇子以下及王公大臣食肉。锡厘广惠,二百余年成例也。官一品者,非特派不得与;有非一品而得与者,盖异数。宫之西南隅,为供神所。上西向坐,皇子以下及诸王大臣人,叩首谢,皆西向席地引茵而坐。人酒一卮,肉二盘,汤饭各一盂。肉以佩刀自割。谨案:太宗尝有:「若废骑射,宽袍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异云巨谕旨。乾隆间,以此镌碑于箭亭,以示万世。故食胙必以佩刀自割,躬示倡率。上食毕,侍食诸臣方置碗匙。其食未尽者,赐人直侍卫等食之。诸王大臣有在告及退休居京师者,亦赐胙,或神糕,皆具折谢。若圣驾在盛京祀神,则于清宁宫食肉。

谨案:乾隆丁酉以前,遇大祀神,则恭进慈宁宫糕酒。

又案:高宗在盛京祀神,以神糕赐在京王大臣。嘉庆间,尝以神糕赐予告在籍之大学士王杰。盖皆推恩惠下之义。道光乙巳,坤宁宫吃肉,命大学士潘世恩毋庸人座,仍赐胙,则所以恤耆年也。又坤宁宫每日祀神,用二豕猪,章京掌之。晚祭背灯者,交膳房散给;朝祭者,不得出殿门。故每日皆散给散秩大臣及侍卫等分食。乾隆间,太监有窃取肥脤之事。人宫食肉者少,乃每 日派御前侍卫一员,干清门侍卫二员食祭肉,并纠察之。食肉者至宫门外,取一毽垫,人置坐处,叩头毕,席地坐。人各肉一盘,饭一盂,盐一碟,食毕而出。

其领班者,为散秩大臣、侍卫班领。此又每日祀神食肉之常制也。又满洲官员有力之家,春秋祀神,亦延宾食肉。有汤饭,无他肴。旧俗客自割食,今则切置诸器,设匙箸,不事刀割矣。食毕,客起,不盥漱,不谢,主人不送。客所食之余,召臧获辈于其处尽食之,不得出户。福酒、福糕则遍遗亲友之未至者。

四月初八日浴佛,由礼部具奏。是日于坤宁宫请佛亭至堂子,将大内所备红蜜及诸王所备之蜜,贮黄瓷浴池内,以净水搅匀,请佛于浴池内。浴毕,以新棉垫座安奉亭中,仍请人宫。

四月八日,俗称结缘日。乾隆间,屡见吟咏。

顺治十一年端午,召内大臣大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至北桥登岸,幸南台,欢宴至暮。

自后遇午日,宫中每以龙舟酬节。圣祖御制有五日泛舟赐大臣侍卫宴诗。乾隆间,五日则奉慈舆至御园观龙舟。圣驾在望瀛洲,亭名。王公大臣及内廷诃臣亦得与宴赏。其东则蓬岛、瑶台,皇太后观竞渡处也。嘉庆间,移于澄虚榭宴赏。高宗诗云:「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仁宗诗云:「九龙顺轨原无竞。」据此可识龙舟之数。又按:北地四、五月往往少雨,如届节未沛甘霖,即罢此戏。道光初年,尚沿竞 渡故事。其后停止。

按:乾隆庚辰,留京回部王公,亦许入内观龙舟。

乾隆御制,有端午帖子,依春帖子例。

七月七日祭牛女,宫殿监司其事。

西峰秀色,为御园四十景之一,七夕巧筵,曩时常设于此,有彩棚蛛盒之胜。乾隆御制诗云:「西峰秀色霭宵烟,又试新秋乞巧筵。」盖纪实也。

康熙时,驻跸避暑山庄,于塞湖放河灯。高宗及见其盛。盖中元河灯,曩时已有成例。

乾隆间,放河灯多在御园湖中,或在山庄,则亦设盂兰盆,放河灯。高宗尝言,山庄盂兰盆及河灯,所费不过数百金也。

中秋祭月,宫殿监司其事。

曩时岁行秋弥,中秋后一日始。由山庄启跸进哨。故乾隆间,供月在山庄之云山胜地。嘉庆间,供月在山庄继德堂后之畅远楼。

乾隆、嘉庆御制有中秋帖子。是日家宴用瓜饼。

九月九日,宫中登高(见历朝宸咏)在御园,或移跸香山。若值秋猬,则往往为策马塞山之游。

椒屏之制,以绢素为质,先由内廷词臣拟吉语四字为标题,并拟所画景物与四字音义相协者,于十二月朔开单呈览,交内府绘画人物器饰而缀以椒。每帧署原拟吉语,复制颂一章题其上,亦内廷词臣所书。

岁轴,亦由词臣拟五言吉语成联,于腊朔呈览,交画苑以彩绢设色,画祥花、宝穗、鼎、卣、■、彝等物为图,以所拟吉语书帧端。按:岁轴之名,见干淳岁时记,亦见武林旧事。

十二月初一日,有开笔书「福」之典。溯其缘起,自圣祖时已书赐近臣。查初启集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除夕前一日,按近年赏王大臣「福」字名单,皆在十二月二十日后。蒙恩赐御书大「福」字,恭纪七言律诗 一首,有「捧出深宫荣并受」句。则当时同直者皆得受赐可知。又康熙丁未冬,赐大臣「福」字,以蒋文肃廷钖居母忧,特书金贱「福」字以赐,时称异数。据此,则自康熙以来,已岁为恒例。雍正四年,有「年来冬月封印以后,政务畧有余闲,朕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之谕。是其时,书「福」在封印后。乾隆以来,皆以季冬朔日在重华宫开笔书「福」。又嘉庆丙寅茶宴,御制书福联句诗注载:「御书第一『福』字,悬于干清官正殿,其余宫廷园苑等处张贴,共十九幅」云云。又颁赐皇子、内廷行走、宗藩、蒙古藩王、大学士、尚书、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官员、御前侍卫、各省督、抚、新疆将军、参赞等。宝墨腾辉,函蒙祉福,诚盛事也。书「福」之贱,质以绢,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又书「福」之暇,别书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红云龙贱对联及「长寿」字,「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余幅。每年内宫寝殿楹楣张贴者,皆御笔也。

又赐「福」字时,有兼赐「寿」字者。又有加赏御笔四字吉语红绢贱直条者,则非亲臣近臣不能得也。若道光间书「龙」字,赐内廷王大臣,则宸翰偶涉,不为恒典。

附录:康熙四十四年南巡,至苏州,巡抚宋荦年逾古稀,步履壮健,书「福」、「寿」二大字以赐。此又在常赐之外者。近来左右大臣,亦每书「福」、「寿」二字以赐。

面赐「福」字者,亲、郡王、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岁十余人,或不及十人。以次人跪案前,仰瞻御书毕,即叩首谢。两内监对持龙笺而出,叩谢者正当「福」字下。谢毕退,第二人人,其仪节同。面书惟「福」字,或加赐「寿」字,则预书也。

阐福寺建于乾隆十一年。自十七年后,季冬之朔,高宗开笔书「福」,必先诣寺拈香,还御重华宫之漱芳斋书「福」,岁为恒典。仁宗、宣宗以后,皆踵行之。又开笔书第二福」字,所用笔管端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相传为圣祖御用,留贻盖已百敷十年。

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其贮笔檀匣,面镌高宗御铭曰:「敛时五福,敷钖庶民。子孙保之,万禩千春。」款曰:「乾隆御铭。」按:英煦斋和恩福堂笔记云:「此笔亦棕制纯粹,异于他毫,所书『福』字无定数,惟珍重不多书尔。」附录:王文庄际华以乾隆乙丑一甲第三人及第,通籍三十一年中,蒙赐「福」字二十四。

乙未冬,重加装潢,悬之赐第,颜曰:「二十四福堂」,以昭恩宠。又雍正间,提镇间有蒙赐「福」字者,见朱批谕旨。惟己酉赐内务府笔帖式汉军吉保姓姚氏。「福」字,及乾隆己酉赐安南国王阮光平、壬子赐缅甸国王孟陨「福」字,尤异数也。

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俗谓跑冰鞋。即金鳌退食记所载:西苑冰上掷球之戏,而实不止掷球一事。岁十二月,西苑三海层冰坚冱,于是择令辰,圣驾御冰床临观焉。或五龙亭,或阐福寺,或瀛台等处,无定地。冰鞋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始曰「抢等」。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亦曰拕床。呜一炮,树纛处亦呜一炮应之,谨案: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 诗云:「爆竹如雷殷,池冰若砥平。」又云:「坚冰太液镜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宣。」盖所鸣为竹爆也。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继曰「抢球」。

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又继以转龙射球。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旌门,上悬一球,曰天球,下置一球,曰地球。转龙之队疾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谨按: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诗云:「彩球连命中,羽苛迭相鸣。」又云:「鸟翔旗色初分队,鱼贯髇声每应弦。」盖所射鲍箭也。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其最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旧制,八旗兵皆演冰鞋,分日阅看,按等行赏。道光初,惟命内务府三旗预备,后则三旗亦停止,仅给半赏之半而已。

乾隆间,岁奉皇太后观冰嬉。道光间,亦尝奉皇太后观冰嬉。

按:曩时阅冰嬉,若尚在国恤期内,则走队时撤去各色旗,惟用弓矢。又按:冰床联句诗云:「高注旗森攒豹尾,夹趋柄蜿刻龙头真。」又「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缬翠盖斯觫。方捆茸燠敷貂座,圆极虚明屏厨帏。」此言御用冰床之制也。又御前蒙古王等,凡至西苑,亦赐坐冰床随行。

冬日得雪,每于养心殿庭中堆成狮象,志喜兆丰,常邀宸咏。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狮、雪象联句。嘉庆戊寅,又堆为卧马二,东西分列,有与内廷翰林联句诗。

附录。每年扫雪,拥培树根。宫庭内外职扫除者,有赐钱例,谓之扫雪赏。若京兆报得雪五寸,则用人多。为日久加赏不赀,难于支发,故得雪皆以二、三寸分次奏报,未尝报五寸也。

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直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皆以空白成字,工致绝伦。每岁相沿,遂成故事。

腊八日,雍和宫煮粥、供粥,以亲、郡王或大臣领其事。

腊八日,中正殿下之左设小金殿,黄氇圆账房也。圣驾御焉。御前大臣左右侍,众喇嘛于殿下唪经。达赖喇嘛、章嘉、胡图克圃至圣驾前,拂拭衣冠,申祓除之义。佛事毕,乃散。

谓之洞黎,清语吉祥也。俗谓之送岁。

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圣驾出宫,过一门,内监放爆竹一枚,人宫亦然。故闻爆竹声,则玉轪自远而近,或东或西,皆可意揣。又禁中向于十二月十七开爆竹。道光丙戌改十九日。

十二月二十四日,干清宫东西墀中树盘龙楠木灯柱,与宫檐齐。柱凡八面,每面皆悬联,除夕收联,而悬五色八角圆灯。其联词尚仍明代之旧。

十二月二十九,或二十七八等日,中正殿前殿设供献,并设冠袍带履诸物。圣驾御小金殿,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手执五色纸旗,旋转唪护法经。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

又扮一鹿,众神获而分之,当是得禄之义。殿侧束草为偶,佛事毕,众喇嘛以草偶出,至神武门外送之。盖即古者大傩逐厉之义。清语谓之跳布扎,俗谓之打鬼。或云以面为人非草也。

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以三十六人在殿前唪迎新年喜经。

按:中正殿为喇嘛唪经所,日有常课。其分往他处,或唪各种经,或放乌卜藏,或跳布扎,殆无虚日。其名目甚繁,备详会典。

岁暮,武英殿进背石骨,盖戏具。或云羊胫骨所为,满洲旧制也,至今循行之。清语嘎什哈,白骨也。

曩时岁终,赐蒙古亲王大荷包一对,各色玉石八宝一分,小荷包四对,贮金银八宝各一分,又小荷包一个,贮金银钱四枚,金银镍四枚。

除夕封笔之制,始于康熙间。亦手■名香致敬,其仪式与开笔同。

附录:乾隆间戡定金川时,除夕申刻接军营奏报,有办理粮运事。已封笔矣。即口授近臣,缮旨颁发,仅不御丹毫而已。

岁除,宫中有撢尘之制。

除夕,宫中以金炉■松柏枝,谓之熰岁,亦称■岁。

除夕及新正,宫廷筵宴,以绣笼贮秋蛊,置于筵侧,盖自康熙时始也。时奉宸苑之北小花园,内监以秋虫之子育之温室,如唐花然,遇筵宴则以之承应。自后遂循行之,为恒制。

乾隆御制咏络纬[一]诗云:「翊翊蝇蝇鼓翼鸣,秋虫应节作春 [二]声。」又云:「熙朝供奉百年例,欲罢翻虞近取名。」又上元后一日宴廷臣诗云:「向筵仙卉发,隔牖草虫呜。」亦咏此。

[一]「咏络纬」原无「咏」字,据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三补。

[二]「春」原作「秋」,据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改。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五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癸巳元旦,大宴毕,复宴内三院辅臣学士及部、院、卿、寺、堂上官、国子监祭酒、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于保和殿。十一年端阳节,召内大臣大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至北桥登岸,幸南台,赐诸臣饮喂。康熙间,赐宴臣工,或于干清官,或于瀛台。恩礼稠迭,不可殚述。若内直诸臣扈从燕游,诸家纪载尤伙。其极盛者,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以三逆荡平,御干清宫,宴内阁大学士、各部院堂官、翰林院学士、讲读及日讲、编修、詹事、坊、局、科、道掌印官九十三员。敕诸臣欢抃畅饮,笑语无禁。宴毕,复命近御座前观灯,更赐巵酒,沾醉者,令内官扶掖而行。明日,御制升平嘉议诗序,及首唱「丽日和风被万方」句。

羣臣集太和殿下,仿柏梁体以次赋诗九十三韵。又二十一年,云南底定。六月,谕部院诸臣:「朕因天气炎热,移驻瀛台,今幸天下少安,四方无事,每日清晨御门听政,未尝暂辍。卿等各勤职掌,时来启奏。曾记宋史所载,赐诸臣于后苑赏花、钓鱼,传为美谈。今于桥畔悬设罾网,[一]以待卿等游钓。可于奏事之暇,各就水次。举网得鱼,随其大小多寡,携归邸舍,以见朕一体燕适之意。谁谓东方曼倩割肉之事,不可见于今日也。特谕。」是时诸臣或为诗,或为记,志恩述事,一心一德,欢然交欣,汹太平盛事也。

圣祖事孝惠章皇后垂六十年。省方江南,避暑塞北,必奉鸾舆以从。旧制有蟒式舞者,满洲筵宴大礼,以诸王大臣行之。康熙四十九年,孝惠章皇后七旬万寿,圣祖亦五旬有七矣。正月元夕,宫中张灯设宴,躬亲起舞,称万寿觞。中外传为天家盛事。

按:蟒式舞所陈,皆昭代故事。有旌旄弓矢,跃马莅阵之容;有屈伸进反,仰俯疾徐之节。

康熙五十二年,六旬圣寿。三月壬寅,宴直隶各省见任、致仕、给还原口叩文武汉大臣、官员、士、庶等年九十以上者三十三人,八十以上者五百三十八人,七十以上者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以上者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是日择诸王以下,宗室子孙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者六、七十人,执觞劝侑。越三日,又宴满、蒙、汉军见任、致仕、给还原品文武大臣、官员、护军、兵丁、闲散人等年九十以上者七人,八十以上者一百九十二人,七十以上者一千三百九十四人,六十五以上者一千一十二人于畅春园正门前。又一日召集八旗年老妇人于皇太后宫赐宴。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二日,宴满、蒙、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黜人员年六十岁以上者于干清官 [一]「罾」原作「罩」,据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改。

前。越三日,宴叹文武大臣、官员等年六十五岁以上者。王大臣则命诸皇子赐觞,年未及岁之皇子、皇孙,命侍立观礼。御制七言律一首,命与宴诸臣赋诗纪事,名日千叟宴诗,并勅为图,以示后世。

按:康熙千叟宴,大学士以下至翰林、御史凡七十人,庶司百职及致仕者与近畿耆民六百六十人。

雍正四年九月,召皇子、诸王大臣侍宴干清宫。世宗首唱,诸臣以次赓和,用柏梁体,以志承平,如康熙二十一年故事。诗成,御制序文,勒石,赐内外臣工。

乾隆四年,御干清官,宴诸王、贝勒、贝子、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及督、抚、学政在京者九十九人,赋柏梁体诗。嗣后恩赐筵宴,亦时有之。其最盛者,则十一年,依康熙二十一年瀛台赐宴故事,于八月二十七日在西苑丰泽园崇雅殿赐王公宗室筵宴。是日移崇雅殿旧设地平、屏风,摘去窗岗,安设大地平。御座后悬挂软帘,两廊下设乐,殿内两旁俱设高桌椅座,东西两厢亦设高桌,院内张二丈四尺行台演剧。履亲王、庄亲王、慎郡王、诚亲王,以辈行较尊,系叔辈。俱于地平上设高桌,较御座地平稍低。命和亲王、果亲王、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行酒。两厢内,命和亲王等率永璧、永坟行酒。是日王公宗室,长幼列坐,俱行家人礼。其不与宴之应封宗室二十人,各赏蟒缎一匹,八丝缎一匹,闲散宗室六十六人,各赏银五十两。二十八日,在瀛台涵元殿赐满、汉大臣等筵宴于殿之抱厦,下铺毽,设矮 桌,张圆明园所用亭子台演剧。是日大学士、九卿二尿堂、翰、詹、科、道人数众多,经朱笔点出,在涵元殿人宴。大学士讷亲、张廷玉、福敏、史贻直,协办大学士尚书刘于义,尚书梁诗正、来保、汪由敦、哈达哈、呐延泰,侍郎傅恒,亲赐巵酒。

又赐侍郎蒋溥、舒赫德,阁学沈德潜酒,以示荣宠。余在崇雅殿内及两廊设矮桌列坐,即用二十七日行台演剧。是日用李轿甘露殿应制诗韵,上用「月」字、「霞」字二首,大学士以下分韵者三十八人。命两殿与宴诸臣赋柏梁体一章,御制首句。宴毕,憩流杯亭,集臣工四十五人联句,成五言长排。此二日筵宴后,命御前大臣、侍卫带领与宴之人随处游赏,并至淑清院流杯亭赏酒果。诸臣内娴于翰墨者,许赋诗进呈。又二十七日,在丰泽园宫门颁赏;二十八日,在勤政殿颁赏。事讫,诸臣上表陈谢。继命画院绘图于瀛台壁间。

按:表文为纪文达所撰,极赡丽,今载集中。

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计与宴及以事未与宴者凡二千人。至惇叙殿锡宴联吟,自乾隆壬戌始。丙寅重举此典。嘉庆九年,宴宗室于惇叙殿。授简联吟,仍依故事。惇叙殿即崇雅殿,乾隆壬戌易今名。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在朝武职九人,共七百二十二岁;致仕诸臣九人,共七百四岁。有香山九老图。宏旿书。迨皇太后八旬 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文职九老,共六百六十八岁;武职九老,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九老,共七百二十九岁。画苑艾启蒙作图。

乾隆五十年,逢国大庆,依康熙间例,举行千叟宴于干清官。宴席以品级班列,凡八百筵。与宴者三千人。用柏梁体,选百人联句。闽人国子监司业衔邓锺岳,年百五岁,自闽至乐赴宴,尤为盛事。嘉庆元年正月,再举于宁寿宫之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列名邀赏而未人宴赋诗者五千余人。是日官一品及年九十以上者,手赐巵酒。高宗恭和圣祖原韵七律:早,仁宗圣制恭和,内廷诸臣俱许依韵。又选文武臣九十六人,仿柏梁体联句。两圣一堂,恩隆礼洽,万古未有之盛举也。是年与宴老民熊国沛,年一百六岁;邱成龙,年一百岁,赏六品顶带。九十以上老民八人,赏七品顶带。

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时,命朝鲜国酌派年六十以上陪臣二、三人充正、副使与宴。该国王遵派进京。高宗嘉其忱悃,于常例外,特赐国王宋澄泥仿唐石渠砚一方、梅花玉版■二十张、仿澄心堂纸二十张、花贱二十张、花绢二十张、墨二十定、笔二十枝。

乾隆五十五年,圣寿八旬,朝鲜、琉球、安南、巴勒布皆诣阙祝厘,因复赐宴于御园。

诸国正使,高 宗皆手巵以赐。午刻宣示御制诗章,俾使臣能诗者恭和。于是朝鲜、安南、琉球三国使臣皆拜效颂祝,得诗九章,附录于后:朝鲜国正使,行判中枢府事李性源诗曰:「尧阶春叶报中旬,湛露恩深法谠频。薄海欢欣同玉帛,寰区庆祝竞神人。陪筵每感黄封遍,赐酝那安御手亲。五纪馨香跻八耋,南山北斗总归仁。」朝鲜国副使,礼曹判书赵宗铉诗曰:「春回庆岁月中旬,玉帛来庭侍讲频。姬录万年跻寿域,尧阶三祝效封人。身沾法酝叨恩旷,衣惹香烟仰圣亲。武帐嵩呼同内服,双擎云汉颂皇仁。」安南国谢恩正使,刑部右侍郎阮宏匡诗曰:「筵开前节值新旬,春暖名园诏问频。恩侈饼幪高覆物,泽覃优渥广同人。怀侯柔远天生圣,饱德观光子慕亲。化外幸陪冠带会,期颐介寿拜皇仁。」安南国谢恩副使,东阁学士宋名朗诗曰:「虞廷肆觐未盈旬,拜奉天恩灌沃频。不限阳春覃异域,式隆膏泽宠来人。沦肌浃髓知优渥,望日瞻云妥戴亲。分外饼蠓何报答,愿将嵩寿祝皇仁。」安南国谢恩副使,翰林院待制黎梁慎诗曰:「天眷皇王启寿旬,亿年圣泽祝声频。御园日暖常佳气,华宴春浓及远人。星度共旋依北极,威颜咫尺仰慈亲。观光幸缀明堂列,顶踵均沾雨露仁。」安南国进贡正使,翰林院侍读陈登大诗曰:「虞阶何待舞经旬,玉帛初通雨露频。

煦育肯分千里外,绥怀浑似一家人。幸陪周宴清光接,近挹尧樽咫尺亲。新宠归来分海国,共将华祝颂皇仁。」安南国进贡副使,东阁学士阮止信诗曰:「华旦欣逢万寿旬,春巵廑祝叩筵频。象方玉帛联王会,鹿宴笙簧慰远人。望日有年陶煦暖,朝天何幸妥尊亲。南归愿即呈黄耈,早拜丹墀仰至仁。」安南国进贡副使,翰林院阮促诗曰:「九十韶光甫二旬,灵园莺燕报春频。星驰轮辔趋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仰见英君德得寿,可知天命敬惟亲。金章玉席洪恩浃,泸伞难酬顶踵仁。」琉球国副使,正议大夫郑永功诗曰:「御极垂衣正八旬,普天沐德献琛频。四夷骈贡蒙皇化,五代同堂仰圣人。召人华筵龙液酒,飞登紫苑凤巵亲。

天颜咫尺沾恩湛,永祝升平万寿仁。」乾隆间,缅甸使臣陪宴万树园,以其国乐器五种合奏。其后每逢筵宴,备陈准部、回部、安南、缅甸、廓尔喀乐。

乾隆壬寅,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竣。春仲经筵礼毕,赐总裁、总纂、总校、分校、提调各官宴。又赐总裁九人、总纂各官七十七人如意、杂佩、文绮、笔墨等物。此则因事钖宴之殊恩也。

乾隆间,每岁腊月二十一日,宁寿宫后符望阁下赐饭。凡寻常赐食,非有外藩,则不设酒。入座者,御前大臣、御前行走、蒙古王、贝勒等,其时御前大臣多兼军机大臣,故汉军机大臣亦得入座。嘉庆以后,无御前大臣兼军机大臣者,故军机大臣皆不与,间命入座,盖特恩也。

乾隆丙申,金川平。皇太后幸宁寿宫,召高宗膳,并于阶下赐将军阿桂、丰升额及将领功大者三十 六人、军机大臣六人饭食,义同凯宴,亦历来未有之旷恩也。

道光癸未八月七日,幸万寿山玉澜堂,钖宴十五老臣,赋柏梁体诗,并绘图以纪盛。与宴者为和硕仪亲王、御前大臣赛冲阿、大学士托津、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大学士戴敦元、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黄钺、礼部尚书穆克登额、工部尚书初彭龄、理藩院尚书富俊、左都御史松筠、郡王衔都统哈迪尔、都统阿那保、致仕大学士伯麟、致仕都统穆克登布。时仪邸年七十九矣。特命设高座。以笃亲亲之谊。

正月十四日,宗亲宴,皆近支亲藩。道光间,在奉三无私。定例,皇子位次,在亲王、郡王上,惟家宴则近支诸王与皇子以长幼为序。十五日,蒙古亲藩宴在正大光明殿。是日掌仪司进玩艺,派蒙古王公递酒。旧时惟满洲一、二品大臣许入座。嘉庆七年,并许一、二品汉大臣与宴。后以为常。讲官与宴者,席于殿之西北隅。十六日,廷臣宴在正大光明殿。满、汉大学士尚书皆与。侍郎亦有命入座者。督、抚、将军人觐在京,或得与宴。如乾隆时之萨载、万福、常青是也。宴次有喜起舞,清语谓之嘛克新。人数曩亦无定,其礼节与除夕保和殿筵宴同。

新正宴外藩,例设中和韶乐,舞庆隆舞,并陈蒙古、回部、金川及各番部乐,并奏杂伎。

按:乾隆间,有扎萨克而兼一、二品官职者,亦与廷臣宴。又宗亲宴,间有命异姓王公与列者。如乾隆庚寅之超勇亲王成衮扎布、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拉旺多尔济是也。

新正筵宴,外藩向在丰泽园。设大幄次,以存旧制。乾隆间,紫光阁落成,其后遂宴于阁。宴后,例有赏内务府大臣司其事。

按:向例,紫光阁及上元赐宴,惟蒙古诸藩及年班回部降番等。乾隆壬寅,命朝鲜、硫球、南掌、暹罗四国陪臣亦入宴观礼。朝鲜使臣黄仁点、洪秀辅各赋纪恩七律:早。癸卯,依例与宴,朝鲜使臣郑存谦、洪良皓亦赋诗呈进。

新正筵宴,乾隆以来,率为定例。如有他故,或值斋期则停止,亦有移于他日者。乾隆癸丑、甲寅正月十六日月食,罢廷臣宴。乙卯上元月食,移正大光阴殿外藩筵宴于十四日,移宗亲宴于十六日,移廷臣宴于燕九日。

上元正大光明殿筵宴,观庆隆舞,状八旗士马射猎破阵。旁列伶工,唱清字歌曲,皆陈王业艰难,与武始北出,再成而南之义相似。其曲译汉者,具载会典,甚古雅。

除夕,保和殿筵宴,入座者年班外藩及王公一、二品大臣,而讲官以本年起居注进书作前后序者二人预宴。席于殿之西北隅。是日派蒙古王公递酒,上将进殿后门,出席前排列,上升座,赐坐,行一叩礼。宴毕,仍出席如前。俟上出殿后门,乃退。筵内果品羊腊等,皆得携归。

按:殿上坐次既定,乐作。进爵大臣起,退至殿门外,去补服,仍悬敷珠入殿,至御座下跪。掌仪司以台浅授进爵大臣,恭进御前,复退至御座下。上进酒,进爵大臣一叩起,至御前受台■,下复跪,掌仪跪接而退。掌仪复以金巵酌酒,立赐进爵大臣,进爵大臣一叩,饮毕,掌仪司取巵退。进爵大臣再叩,起至殿门外,仍服补服,人原坐次。

太和殿筵宴,定例惟宗室王公及大臣中指定班次者始入殿,与朝正外藩按序就宴,大学士、尚书均在丹陛列席。乾隆三十四年,始命大学士、尚书依班次列坐殿内。

初定外札萨克四部落时,以九白为贡。白骆驼一,白马八。其后年例由呼图克圆奏进。

投诚向化,以此为信,故不可一岁无九白贡也。宣宗御制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羗岁献帝京罗。」赋此事也。贡至,宴使臣日九白宴,至今岁岁循行之。

按:旧会典载,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丹金喇嘛、那颜台吉,四季共贡白马八匹、白骆驼各一匹。又康熙三十年,以土谢图汗、车臣汗既留汗号,仍准贡九白,其余概不得贡。至若昔时出塞行围,蒙古王公进宴,则进九白。虽必却之,实为嘉贡。

而与年贡之九白,则别为一事。

曩圣驾驻跸避暑山庄,筵宴外藩,辄召至御前赐酒,内廷词臣,亦得与赐。观灯或一夕,或三夕,银花火树,无异上元。其地在万树园,平原千亩,夭乔繁茂。虽以园名,不施土木。

宴时则张穹幕。

山庄宴外藩,嘉庆间有在卷阿胜境者。万寿节宴外藩,有在阅是楼者。

乾隆以后,还师奏凯,宴劳诸将,在紫光阁。方平金川时,所俘番童有习锅庄及甲斯鲁者,番中傩戏也,亦命陈之宴次。

凡一切筵宴,酒一巡而止。

按:藩部内附之初,朝正之日,因加宴赍者,自顺治以来,事不胜纪。康熙二十年后,蒙古诸藩先后效顺,而喀尔喀最强。圣祖北巡,以镇抚之。庚午秋,大宴于多伦诺尔,凡四十八家。名王君长、世官贵族,靡不毕集。因从诸王公请,于其地立庙一区,四十八家,家置一僧,以为住持。赐名「汇宗」以明佛法无二,统之一宗之义。此真长驾远驭,开国规模,尤为极盛者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六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大驾巡幸,留京王大臣日诣文华门办事。恭请合符,轮流值宿。卯刻四人同入,非直班者,申初散出;直宿班者,在内守合符,俟次晨交替,合符而后出。

按:康熙三十四年,上出古北口,巡历塞外。命大学士阿兰泰留京理章奏。留京二字,始见于此。

祖宗时,大驾巡幸至行宫行营,本日进班之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大臣、侍卫、章京等皆昼夜随扈。至王公等之护卫,大臣、侍卫、章京官员等之仆从,不准人黄城外布帐门内,以驻跸重地,应环卫严肃也。后来大臣等于晚膳后,先赶前营,且有赁宿民居,不宿行帐者。

嘉庆问,曾奉严饬。惟军机大臣每日报到,即召见咨询。又查道大臣,如遇道路窄狭,须夜往拦截车驮,许于启銮前先往。此外王公及各衙门堂官,皆在卡伦内宿,次日在宫门外恭候。

自御前大臣至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等,皆佩橐鞑,于站班后随从行走,不许先赶前营。

凡随围大臣,有派管钖伯甲者,派管买卖街者,派管杭爱车者。

前锋营,掌卡路之事。以铃系索为界,不得私越。

行营之制,内方外圆。中建黄幔城,外加网城,索绚为之。设连帐百七十有五为内城。

饮旌门三,每门植纛二。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外设连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每门植纛二。东镶白,西镶红,南以正蓝、镶蓝分日植之,北正红。外周设宿卫警跸。

各帐皆以八旗护军官校环卫焉。

大驾将至,管行宫之大臣先至行宫辟除。一人呜钲,诸色人闻钲声皆出。又驾未至行宫时,喇嘛于殿阶下席地梵诵,以祓逐不祥也。

八旗扈从官员马褂,各按旗色,旧制也。日久渐弛。嘉庆六年,命随围之都统,毋庸按照旗色;副都统未赏黄马褂者,俱按旗色服之。

康熙四十年以前,秋狝狝出古北口,皆驻喀喇河屯行宫。至四十一年,始驻跸热河避暑山庄。其时率以五月东幸,亦有在四月者。乾隆间,北郊礼成后启銮。嘉庆间,于七月启銮。

初圣祖幸避暑山庄,由十八盘岭人,后乃改由常山峪。

国语谓围场日辉罕。称木兰者,国语哨鹿之谓。围场为哨鹿所,故云尔。久则视若地名,且有称上兰者。地本喀尔沁、敖罕、翁牛特诸部所属。康熙间,王公等以地献为围场,周一千三百余里。四面立界,日柳条边。插柳成列如墙,以区内外。凡口外所谓边门皆如是,亦日鹿柴门。凡幸山庄,先一日遣官以秋弥告奉先殿。由山庄启跸,自波罗河屯入围场,有二道:东伊逊崖口,西玛图口。人口,就平川行。小围名曰甸猎,国语谓之阿达密。次日方于山中布大围,国语谓之阿巴喇密。围期率以二十日为度。东口首围为永安莽喀.国语沙日永安,冈日莽喀。西口首围为永安湃。汉语沙地也。围场地名,率仍蒙古,惟此则用国语,均圣祖命名,以汉字书。永安,谐吉语也。围场按八旗以一营房统五卡伦,分地稽察。布围用蒙古一千二百五十人,以黄纛为中权,两翼左正白,右正红。两翼前各以一蓝旗为前哨二刚哨进,后哨以次随发。由远而近,围遂合。方布围时,两翼前各数骑拥纛飞驰,谓之跑乌图里。将至看城,喧呼玛喇哈,则围合矣。于时大驾出看城,佩弓矢莅围,引矢射,大臣侍卫乃射,中者记诸册。如围中有熊虎猛兽,则驰报,命虎鎗官兵掩杀,或御神鎗及弓矢,亲殪之。凡遇看城传膳之日,尖营及看围城,俗谓之等城。盖以等候为名。亲视调和汤饭并盘煮羊,赐御前大臣、侍卫及扈从行围之旧藩新部王公、台吉等早餐。未初罢围,还行营,陈牲敷获,颁赐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其蒙古王公等在围场时,宴赍无定制。

迨围毕,出哨至张三营行宫,复赐食颁赏,王公以下缎匹,兵丁白银、布匹。遣归部落,皆定制也。

谨案:圣祖每年冬至后至明安沟行围,即俗所称米峪旧也。围毕,回热河暂驻,然后还宫。此当在藩部献地以前事。又按:台吉与塔布囊爵同。土默特左翼八旗及喀喇沁三旗,日塔布囊,其余部落日台吉。

高宗自乾隆辛酉至辛亥秋弥四十次。仁宗自嘉庆壬戌至庚辰秋狝二字阙次。

威逊格尔,亦围场地名。圣祖行围时,尝奉太皇太后避暑于此,所居为桦皮室。蒙古语谓桦皮为威逊,室为格尔也。乾隆间行围,亦奉皇太后观猎。乙酉以后,则虽避暑热河,不复出塞,以春秋高也。

围场八旗分四正四隅。相距二、三十里不等,近者距六、七里。盖有山者,始为围场,山大则禽兽多,山小则禽兽少,故远近不能一致。凡进哨行围,每日收围后,路中诸蒙古献禽者,分赏黄马褂、孔雀翎。

哨鹿者,秋分前后,昧爽时,戴鹿首伏林壑中,以哨致鹿。哨以木为之,引吻达气,低昂应声,鹿即随至。

围猎未竟,或秋霖盛潦,泥淖艰阻,因命中辍者,谓之减围。若未猎而止,谓之停围。

行围木兰,蒙古卓索圃、昭乌达二盟长蒙古王公台吉有东三盟、西三盟。盟有盟乓副盟乓哲哩木、昭乌达、卓索图,东三盟也。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西三盟也。例进御宴。高宗有塞宴四事诗。一诈马,满语谓之跑等。扎萨克于进宴时,择名马数百,列二十里外,结束鬉尾,去羁鞯,幼童乘之。以鎗声为节,递施传响,则众骑齐骋,不踰晷刻而达。

抡其先至者三十六骑,优赍有差。北漠,三月马始生驹。取牝马令驹叩乳,少饲之即执驹别系于长绠,其名日遮勒。妇人洒马湩为浆,其名曰七格。至四月初成。于穹庐中插柳祈福以尝新。于是为诈马之宴。盖蒙古旧俗最所重也。一什榜,蒙古乐名。其器用笳、管、筝、琶、弦阮、火不思之类,将进酒于筵前,鞠■奏之,鼓喉而歌,和啰应节。一相扑,蒙古所最重,谓之布克,国语谓之布库,即撩跤也。脱帽短构,两两相角,以搏摔仆地决胜负。

厄鲁特则袒裼而扑,虽蹶不释,必控首屈肩至地乃为胜。一教駣,蒙古谓之骑额尔敏达驿。

马三岁以上,日达驿;额尔敏,则未施鞍勒者也。扎萨克于所部驱生马至宴所,散逸原野。

王公子弟雄杰者,执长竿驰絷之,加以覊鞯。始则怒骋駴赶,人立而嘶啮,驭者腾跃而上,控掣自如,须臾调良,率得名马。又宴前例进九白驼,为蒙古最尊重之礼。朝廷厚往薄来,故每贡必却也。

进哨行围,大驾亲御弓矢,殪猛兽。兽或负创而逃,则命一、二侍卫逐之,腧越岩谷,或舍马徒步,必得以归献。又围中射鹿,先割其尾以献,获车载之,输于幔城,以待颁赐。

司兽数尾,即知获鹿之人 与其敷云。

凡行围,围合处设幔城,日看城。围凡三币,外围用新满洲,皆衣白厨。将合围,命骑举铜器呼之,谓之顺风耳。

旧时出哨后所用氆帐,题曰「四宜居」,以寒暑风雨皆可避也。

扈从大臣,满洲皆属橐鞑,汉文员则否。

围场行围,蒙古王公台吉获兽,二品以上官在御前跪献,三品以下交杭爱处。杭爱,清语也,管牲酞者。嘉庆间,以御前行走之蒙古王公等随扈奋勉,命其子孙及胞弟侄不拘品级,准在御前跪献。

行围有赏黄马褂者,随围则服之。常时不得服用。

扈从之王公大臣、侍卫等官,例于山庄宫门校射。王公大臣中三矢,赛马一缎一;四矢,加缎一;五矢,加缎二。侍卫等官中三矢,资银十两;四矢,十五两;五矢,二十两。又随围之满、汉司 员,敌跸前有宫门较射之制。满员中五箭,赏花翎;汉员中三箭,赏花翎。俗谓箭翎。中箭合格者,侍卫即以一翎系于冠。叩首谢恩而退。

按:乾隆间,汪文端之子承霈、张文和之子若淳,皆以中二箭赐翎。

国初,都城外多旷地,每年左右翼前锋统领,有率领章京护军演习步围之事。承乎日久,田畴屋宇,其比如栉,更无所谓围场,而沿习具文,岁有奏报。嘉庆六年,命停止。

旧时淀池有水围,后罢,而水亦涸。总督高斌浚之。乾隆间,复举行。又甲戌,奉皇太后观水猎于昆明湖。又高宗戊辰,幸赵北口,行水围。庚午、癸酉、辛巳如之。

干、嘉间。春日谒陵,回跸至南苑,辙行春搜之典。故俗有春围、秋围之名。又皇子等每岁奉命至南苑行围,以习武事。若冬日或往围猎,谓之打狼围,所以除狼暴也。

南苑,即南海子,在都城南。元故址也。圣祖有南苑行围、阅马诸诗。又按:王士祯居易录:「国制每岁五月,临幸南海子,观八旗走马,上御晾鹰台。自六十里外,万骑争驰,齐至台下,以先至者为最,赏内府彩缎至数十匹,以下赏各有差。其最者,量留天廐,齐马力也。」据此,则国初南海子五月走马之制可见。又汪琬世祖挽诗注:每岁驾幸南海子必累月云云。康熙间,亦时 时驻跸于此,其后有畅春园,继又拓圆明园,而南苑遂不恒至矣。

晾鹰台在苑之迤南。六飞春搜,有晾鹰台杀虎之典。台上张幄次,台下虎鎗处人员列侍,台前置虎笼,大■绕笼数匝,而引其端于十余步外。大驾既莅幄次,虎鎗处人取综之端,骑马绕笼疾行,以解之。■尽,而笼之门以启。虎囚槛已惯,往往伏不动,台上随驾之侍卫,承命以火鎗俯击之,或又嗾猘犬吠笼侧,虎乃奋迅而出。虎鎗人咸屏息以待,虎至则三数人争刺之,突围出,则逐而杀之。头鎗、二鎗,管虎鎗处及领侍卫大臣察明。上闻,颁赏白金、荷囊有差。乾隆庚申,奉皇太后幸南苑。道光间,亦尝奉皇太后幸南苑。

南苑举行大阅之典,世祖二次,圣祖十二次,世宗二次,高宗四次,仁宗二次一。宣宗口次。凡南苑大阅,三年一次奏请,顺治间从鳌拜议也。又岁九月,有仰山洼合操之制,由值年旗具奏。届期,满、蒙、汉二十四旗官兵皆至,以阅兵大臣八人莅其事,阅兵大臣,乃阁部大臣及都统之兼。虽都统亦受指挥。其大臣有内廷差使者,则是日不至。

圣驾恭谒东陵,驻跸处为燕郊,为白涧,为隆福寺,为桃花寺。如幸南苑,则回跸时,由燕郊至旧衙 门行宫、团河行宫、新衙门行宫。恭谒西陵,驻跸处为黄新庄,为半壁店,为秋兰,为梁格庄。如幸南苑,则回跸时由黄新庄至断衙门行宫、团河行宫、旧衙门行宫,经中顶回圆明园。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七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干清官为常日临御之地。球图法物,粲然备陈。而尊藏实录玉牒、宝笈琼函,尤为严重。

间岁,命三品以上官满、汉各二员,同批本处官及干清官总管首领太监,于四月内抖晾一次,昭敬慎也。阁庋地极高,以梯上下,函裹重迭,故抖而不晾。亦四五日方讫事。用内监及苏拉百余人,奉派之员,立而监视。事毕,犒之以金,由本宫首领太监分给。宫中「正大光明殿」额,为世祖御书。圣祖御制题跋勒石。见午亭文编。景山观德殿「正大光明」额,圣祖御书。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额,世宗御信书。热河勤政殿「正大光明」额,高宗御书。溯自康熙不再建储以后,列圣皆默简元良,告之天祖,密书秘缄,藏正大光明匾后。别封秘缄,或佩诸身,或置寝所。临时敌视,主鬯得人,中外宴然,绝去前代建储诸患。读乾隆问所纂储贰金鉴一书,用意至深远矣。宫东间为东暖阁,西间为西暖阁,召见臣工率在于是。盛暑在殿中间召见。

干清宫召见臣工,曩时,人宫门即鹄立阶下以埃。咸丰初,命于西首阶下架板屋三楹,为暂憩地。

交泰殿在干清宫后,尊藏宝玺二十有五。每岁开宝封宝之日,圣驾莅此行九拜澧。

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遇大庆典及元正行礼,中宫御此受贺。

懋勤殿为干清官西庑之中三楹,内悬「基命宥密」额。圣祖冲龄读书于此。后为内廷翰林修书人直之地,弃藏书画及文房四事等,则宫殿监司之。

重华宫旧为干西二所,大内东西二路,各为二永巷。一永巷,以次列三宫,东西共十二宫。其后则为干东五所,干西五所。高宗潜邸也。当赐居时,成大婚礼于此。登极后,升为宫。屡经缮治,耀以璇题。前为崇敬殿,殿内曰乐善堂,用潜邸旧额。堂后为重华宫。东室为芝兰室,东廉为葆中殿,殿内为古香斋,斋贮图书集成。西庑为浴德殿,殿内为抑斋。

用旧时额。他处亦多用之宫后为翠云馆,馆东次室曰长春书屋。他处亦每用此额。宫之东为漱芳斋,斋东室日高云情,东次室日静憩轩。斋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堂。乾隆间,宫廷园苑有可静憩处,多署此名,不可一、二数也。自乾隆以来,岁时酬节,锡宴联吟,开笔书「福」,皆在此宫。

毓庆宫,康熙时建,为皇太子所居。雍正间,高宗及和亲王尝居焉。乾隆间,皇子皇孙入学后,多有居于此宫,成婚乃移居邸第者。仁宗髫龄即居此,后移居东二所;乙卯册立,复赐居是宫;己未亲政,乃移居养心殿。自是,遂以毓庆为临幸地,不复令皇子居之。杜揣摩、息诐说也。宫前为惇本 殿,宫后为继德堂,皆高宗赐额。堂东次室曰味余书室,潜邸旧额。再东为知不足斋,西次室曰宛委别藏。嘉庆间,裒四库别本于此。

三座门北,殿宇三所,覆以绿瓦,亦旧时皇子所居,俗呼阿哥所,或称所儿。中曰撷芳殿,仁宗初出宫时邸第也。嘉庆间,宣宗及诸皇子亦尝居此。道光间,隐志贝子薨逝所中,久无居者,至二十八年正月,文宗始移居焉。先一日掌仪司奏派大臣于所内安神。

尚衣监后殿宇二层,旧时亦为皇子所居。乾隆间,改为三通馆、清字经馆。嘉庆间,为实录馆、文颕馆。

慈宁宫在隆宗门西,顺治十年建,为尊养东朝之地。圣祖诣太皇、太后宫问安即此。乾隆间,祗奉孝圣宪皇后逾四十年,孝养尊隆,古未之有。西为寿康宫,亦颐奉起居之所。宫后本咸安宫旧址,乾隆间改建寿安宫,则恭祝慈阐六、七秩时,递举上仪之崇构也。先朝嫔御,亦多有居此者。

宁寿宫,康熙间建。外有景福门,内为景福宫,圣祖奉孝惠章皇后居此。乾隆间,御书五福颂,揭于宫中门。列奇石曰「文峰」,西山产也。乾隆壬辰重修,授玺之后,将以是为燕居地,故殿曰养性轩,曰颐和堂,曰遂 初室,曰得闲阁,曰符望斋,曰倦勤,皆寓此意。然其后训政三年,孜孜无倦,迄未尝移跸也。标胜之地,尚有寻沿书屋、梵华楼、佛日楼、撷芳亭、延趣楼、旭辉庭、古华轩、抑斋、矩亭、耸秀亭、玉粹轩、竹香馆、楔赏亭、翠鬟亭、乐寿堂,堂前后廊壁嵌高宗御书敬胜斋法帖。方丙申落成时,奉孝圣宪皇后宴于新宫。是年茶宴,即以命题。并令大学士于敏中及王际华、董诰至宫瞻仰,俾铺叙鸿规,措词亲切也。复命仿干清宫例,于皇极殿前豫制灯联。联句为尚书彭元瑞撰,以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分诠胪颂。高宗极赏其工丽。

养心殿,本前明遗址,雍正年间,始加缮葺。殿作工字式,前后凡十二楹。中为穿堂,东、西配殿十楹。前殿之东、西暖阁,中界为重户曲室,或屏或壁,或纱厨,各悬榜以为别。

东曰寄所托,曰随安室, [一]高宗潜邸即有此名,盖取随遇而安之义.嗣后宫廷苑囿率以此题额。曰如在其上,曰明窗西,曰勤政亲贤,曰三希堂,曰自强不息,曰无倦斋,曰长春书屋,曰梅坞,曰为君难,曰能见室。自雍正以来,是殿实为宵旰寝兴之所。又勤政亲贤之南窗外抱厦中,设几供铜炉一,每晨炷香,以昭穆清干惕之意。

养心殿西暖阁西门上,悬各省总督以下、知府以上,将军以下、总兵以上姓名单;西壁悬天下缺 [一]「室」原作「堂」,据初稿本改。

分繁简单,自乾隆间始。

世宗尝蒙圣祖「戒急用忍」之训,既践祚,以此四字为养心殿额。东暖阁额「惟仁」二字,联语云:「诸恶不忍作;众善必乐为。」西暖阁额「为君难」三字,联语云:「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按:养心殿有佛堂,朔望以喇嘛十人放乌卜藏。

雍和宫在皇城东北隅,世宗潜邸也,登极后,升为宫。乾隆十年,庄严法相,以梵僧守之。四十四年,于法轮殿后建重楼五楹。宫之东为书院,其正室曰太和斋,为圣驾至宫瞻礼后憩息召对之所。宫之后室日五福堂,世宗在潜邸时,圣祖所书赐也。乾隆甲辰,皇元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