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四
金石文字记 目录类二【金石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金石文字记六卷
国朝顾炎武撰前有炎武自序谓抉剔史传发挥经典颇有欧阳赵氏二录之所未具者今观其书裒所见汉以来碑刻以时代为次条下各缀以跋其无跋者亦具其立石年月撰书人姓名证据今古辨正讹误较集古金石二录实为精核亦非过自标题也所录凡百余种后又有炎武门人呉江潘耒补遗二十余种碑字间有异者又别为摘录于末亦犹洪适释每碑之后摘录今古异文某字为某之遗意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甞摘其舛误六条一曰齐陇东王孝感颂炎武未见其碑额臆题为孝子郭巨墓碑一曰唐寂照和尚碑本无刻石年月炎记记为开成六年正月且未考开成无六年一曰元赐防福禅院地土牒赵延夀范延光皆押字炎武视之未审误以为无押字一曰周中书侍郎平章事景范碑本行书而炎武以为正书本题孙崇望书而炎武失载其名皆中其失一曰后汉荡隂令张迁颂炎武误以既且二字合为暨字一曰后汉州从事尹宙碑书钜鹿为钜鏕证以广韵注后魏吊比干文及北史皆作钜鏕炎武误谓不当从金案张迁颂碑拓本既且二字截然不属炎武诚为武防然字画分明而文义终不可解当从阙疑金石文跋尾所释亦未为至确至于钜鹿之鹿自史记以下古书皆不从金説文亦不载鏕字自玉篇始载之其为顾野王原本或为孙强所加或为宋大广益防玉篇所窜入已均不可知然其注曰钜鹿乡名俗作鏕则从今实俗书具有明证北朝多行俗字顔氏家训甞言之此书亦颇摘其讹北魏人书似不可据为典要广韵注尤不甚可慿如开卷东字注谓东宫复姓齐有大夫东宫得臣亦可以据驳左传乎是固未足以服炎武也惟其斥石鼓之伪谓不足侪于二雅未免勇于非古释校官之碑谓东汉时有校官亦未免疎于考据是则其失之臆断者耳然在近世著录金石家其本末明白灿然明白终未能或之先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金石文字记原序
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録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比二十年间周逰天下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迹无不寻求登危峰探窈壑扪落石履荒榛伐頽垣畚朽壤其可读者必手自钞録得一文为前人所未见者辄喜而不寐一二先达之士知予好古出其所蓄以至兰台之坠文天禄之逸字旁搜博讨夜以继日遂乃抉剔史传发挥经典颇有欧阳赵氏二録之所未具者积为一帙序之以贻后人夫祈招之诗诵于右尹孔悝之鼎传之戴记皆尼父所未收六经之阙事莫不増髙五岳助广百川今此区区亦同斯指恨生晚不逢名门旧家大半凋落又以布衣之贱出无仆马往往懐毫防墨踯躅于山林猿鸟之间而田父伧丁鲜能识字其或褊于闻见窘于日力而山髙水深为登渉之所不及者即所至之地亦岂无挂漏又望后人之同此好者继我而録之也东吴顾炎武序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一
昆山顾炎武撰
商
比干铜盘铭
今在汲县北十五里比干墓上卫辉府志曰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碑石残断字画失真万厯十五年知府周思宸重摹汝帖立石于墓前薛尚功钟鼎欵识言唐开元中偃师县土人耕地得此盘篆文甚竒古其释文云左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藏兹焉是寳一作前冈后道藏一作灵一作寜兹一作于寳一作保今考之张邦基墨庄漫録曰政和间朝廷求三代鼎彛器程唐为陜西提茶马李朝孺为陜西转运遣人于凤翔府破商比干墓得铜盘径二尺余中有欵识一十六字又得玉片四十三枚其长三寸许上圆而鋭下濶而方厚半指玉色明莹以盘献之于朝玉留秦州军资库道君皇帝曰前代忠贤之墓安得发掘乃罢朝孺退出其盘其玉乆在秦库近年王庶知秦州日取之而去祁寛居之尝见之为余言之然则此碑之得自凤翔不自偃师即其为何代之物不可知而比干殷人必无凤翔之理也疑以传疑姑存之编首云尔
周
石鼔文
石鼓凡十相传为周宣王猎碣今读其文皆浅近之辞殊不及车攻吉日之闳深也金史马定国传言石鼔自唐以来无定论定国以字画考之云是宇文周所造作辨万余言出入传记引据甚明杨用修慎最称好古而亦曰宣王之世去古未逺所用皆科斗籀文今观説文所载籀文与今石鼓文不同石鼔乃类小篆余独以其辞不足侪于二雅而疑之今在京师国子监先师庙防门左右有元潘迪音训
韩退之石鼓诗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今读此诗但有铺张而无意味其有一章之可几于二雅哉若岣嵝碑诗不知何所据而作注引盛之荆州记曰南岳周廻数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梦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徐灵期南岳记曰昔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髙而退之因此作诗其辞曰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摹竒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緑树猿猱悲则是不独自韩以前未有见此碑者即退之亦未之见也至宋嘉定壬申有何致字子一者始得之祝融峰下手摹以归及衡山令搜访已迷其处字奇而不合法语奇而不中伦韵奇而不合古可断其为伪作而无疑也
吉日癸巳
世传周穆王登坛山刻此四字于石金石録以为三代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而此乃类小篆疑而未信今坛山在赞皇县东北一十五里而此石已移置县之儒学防门西壁
鼎铭
今在丹徒县焦山寺中鼎髙一尺三寸二分腹径一尺五寸八分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耳髙三寸濶四寸二分足六寸一分深八寸二分铭九十三字皆古文蚀一字外为云雷之形其文曰维九月既望甲戌王各【古格字】于周丙子烝于图室司徒南中【古仲字】右【古佑字】世惠佥立【古位字】中廷王呼史端册令【古命字】世惠曰宣治佐王颇侧弗作锡女【古汝字】衣束带戈雕防缟韠彤矢鋚勒銮旂世惠敢对扬天子不【古丕字】显敬休用作尊鼎用享于 列考用周簋寿万年子孙永寳用朱彛尊曰鼎铭其人莫考曰王格于周曰司徒南仲殆周时器也其曰立中廷按毛伯敦铭文亦有之薛尚功释为立而周礼小宗伯掌建邦之神位注故书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则是铭曰立亦当读位也
吴季子墓碑
唐大厯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在丹阳县延陵镇吴季子庙越絶书曰毘陵上湖中冡者延陵季子也古名延陵墟即其地也后人又摹刻于县南门外驿前
元吾丘衍学古编曰按古法帖止云呜呼有吴君子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増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且音君字作季字汉器蜀郡洗郡字半邉正与此君字同用此法也以季字音显见其谬比干墓前有汉人篆碑亦有此説洪氏隶释汉隶字源辨之甚明此不复具
秦
泰山石刻 李斯篆
金石録言刘跂作秦篆谱凡一百四十四字金薤琳琅言宋莒公摹本仅二世诏五十一字今所存惟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二十九字在岳顶碧霞元君宫之东庑而泰安州城内东岳庙中别刻一石亦止二十九字其宋本不传
峄山石刻 李斯篆
秦刻乆亡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郑文寳以徐铉摹本刻之于石在陜西西安府儒学中元至元二十九年重刻者在邹县治
其文有云功战日作当是攻字古人以攻功二字通用齐侯镈钟铭肇敏于戎功作攻周礼肆师凡师不功则助牵王车故书功为工郑司农读为功古者工与功同字
汉
鲁孝王刻石 八分书
金髙徳裔记曰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歩有池明昌二年诏脩孔子庙匠者于池中得此石其文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今在孔子庙中
五凤二年者汉宣帝有天下之年也鲁卅四年者鲁孝王有国之年也上书天子大一统之年而下书诸侯王自有其国之年此汉人之例也三代之时侯国之为史者则但书本国之年而不书天子之年春秋隠公元年者何自鲁人书之也泰誓十有三年者何自周人书之也
赵明诚金石録有楚钟铭曰惟王五十六祀考楚惟惠王在位五十七年而论之曰方是时王室衰弱六国争雄楚尤强大遂不用周之正朔呜呼可谓僭矣楚之僭在王而不在乎自纪其元也春秋书隠公元年岂亦不用周之正朔者乎【刘原父曰元者始尔君之始年谓之元年犹嵗之初月谓之正月非有天子诸侯之辨也】
汉时诸侯王得自称元年汉书诸侯王表楚王戊二十一年孝景三年楚王延寿三十二年地节元年之类是也淮南子天文训曰淮南元年冬者淮南王安始立之年也注者不解乃曰淮南王作书之元年又曰淮南王僭号此殆未读史记汉书者矣
又考汉时不独王也即列侯于其国中亦得自称元年史记髙祖功臣侯年表髙祖六年平阳懿侯曹参元年孝惠六年靖侯窋元年孝文后四年简侯竒元年绛侯世家上言侯建徳十三年下言元鼎五年是也吕氏考古图周阳侯甗鍑铭曰周阳侯家铜三习甗鍑容五斗重十八斤六两侯治国五年五月国铸第四吕大临曰侯治国五年者自以侯受侯嗣位之年数【色主反】也文选魏都赋刘良注文昌殿前有钟其铭曰惟魏四年嵗次丙申龙次大火五月丙寅作防賔钟魏四年者曹操为魏公之四年汉献帝之建安二十一年也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八分书 元初五年四月今在登封县中岳庙南百余歩铭八行年月及职官姓名共十三行完好未圮而其文剥蚀殆半若少室启母二所即阙亦就隤矣
其文曰惟中□□嵩髙神君□□□□休□最纯春生万物□寸起云润施原流□□□宣竝天四海莫不防恩圣朝肃敬众庶所尊□□奉起□□尽勤□□功徳刻石纪文□显□异以传后贤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翊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以后列职官姓名字多漫灭不可识
竝天暜天也古人省文
嵩山三石阙不载洪氏隶释故今録其全文此三阙岿然尚在而永叔徳父当宋之盛时何以皆未之见则知二録所不及载者固多也
开母庙石阙铭 篆书 延光二年
今在嵩山启母庙南汉避景帝讳改啓之字曰开叶封嵩阳石刻记曰今见存篆书三十二行前题名十行行七字内第三行止六字以少室石阙所列官名参考之则此十行之上无阙文也后二铭共二十二行前铭十二行年月一行每行十二字今止存六字后铭今止存九行每行亦止存六字盖亡其上一层矣后铭视嵩髙志所载又阙四句又曰阙式以石条累砌如墙而阙其中石质甚粗劣空地间杂刻花纹亦不工细即篆文亦未尽善也内修条二字皆从彳嵗屠维协洽莫春予亲至庙下视此石阙井叔所谓阙四句者今又得四行二十余字以文多不能容故转而刻于其旁仍亡其上一层也
其文曰□□□开母庙□□神道阙时太守□□朱宠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椽隂林户曹史夏效监椽陈修长西河圜阳冯寳丞汉阳冀秘俊廷椽赵穆户曹史张诗将作椽严寿伍左福【已上题名】□□□□□□百川柏鲧称遂□□□□□□浩浩下民震惊□□□□□□写九山甄旅□□□□□□汉山辛癸之间□□□□□□斯民同心济□□□□□□□□替又遭乱秦□□□□□□冯神彼飞雉□□□□□□符瑞灵支挺生□□□□□□清兴云降雨□□□□□□不歇比性乾坤□□□□□□我君千秋万祀□□□□□□铭功昭眂后昆□□□□□□二年【以上铭文】重曰□□□□□□徳洋溢而溥优□□□□□□则文燿以消揺□□□□□□皇极正而降休□□□□□□芬兹楙于圃畴□□□□□□木连理于芊条□□□□□□胙日新而累熹□□□□□□咸来王而会朝□□□□□□九域□其修治□□□□□□祀圣母虖山隅□□□□□□神□亨而□格□□□□□□厘我后以万祺□□□□□□于□乐而罔□□□□□□□永厯载而保之【已上后铭文】
重曰二字出楚辞逺逰篇所谓言之不足而长言之也井叔误以为重日而云是年月一行按此一行今存六字二年之下重曰之上空石未镌益明其非纪日矣 汉书班倢伃自悼赋文选潘岳寡妇赋亦竝用重曰二字
少室神道石阙铭 篆书
今在登封县西十里邢家铺西距少室山尚十余里当是汉时庙在其地
叶封嵩阳石刻记曰凡二十一行行四字其所列丞薛政等与啓母庙同其为一时所立无疑也
此阙有铭辞而今仅存二行八字其可辨者五字又云三月三日而上无年云郡阳城县而上无郡名亦亡其上石一层矣其见存之文每行四字曰□□林芝□日月而□□□□三月三日郡阳城县兴治神道□□□□君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掾隂林户曹史夏效监庙掾辛述长西河圜阳冯寳丞汉阳冀秘俊廷掾赵户曹史张诗将作掾严寿庙佐向猛赵始
北海相景君碑并隂 八分书 汉安二年八月今在济寜州儒学漫漶
鲁相乙瑛置孔子庙百石卒史碑 八分书 永兴元年六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后人刻其上曰汉钟太尉书洪氏隶释曰按图经云钟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上距永兴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
百石卒史者秩百石之卒史也汉书儒林传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倪寛补廷尉文学卒史臣瓒曰汉注卒史秩百石是也若三辅卒史则二百石黄霸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因其秩有不同故举其石之多寡以别之水经注载此为后人不通者改作百夫吏卒【杜氏通典刻本亦作百户吏卒三国志监本同】
鲁相韩勑造孔子庙礼器碑并隂 八分书 永寿二年九月
今在庙中碑两旁竝有刻字
郎中郑固碑 八分书 延熹元年
今在济寜州儒学
其文有云逡遁退让者逡巡之异文也管子桓公蹵然逡遁汉书平当赞逡遁有耻叙逡遁致仕周礼司士注王揖之皆逡遁既复位仪礼士昬礼大射礼公食大夫礼注辟逡遁乡射礼注少退少逡遁也聘礼注辟位逡遁又三退三逡遁也又辟位逡遁又辟于其东面位逡遁也又退为大夫降逡遁士丧礼注辟逡遁辟位也特牲馈食礼注辟位逡遁礼记玉藻注俛逡遁而退着屦也皆同此文顔之推匡谬正俗曰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遁者盖取循声以为逡字当音七均切然余考之古书亦多不同如晏子春秋有云晏子巡遁而对有云晏子逡循对曰汉书万章章逡循甚惧外戚逡循固让皆以下字为循而此碑及汉书礼注又以遁为巡又如庄子忠谏不聴蹲循勿争灵枢经黄帝避席遵循而却亢仓子荆君北面遵循稽首又逡循之异文而王莽传俊俭隆约以矫世俗师古曰俊音千旬反退也其字从彳则又逡之异文也【楚辞九章思美人迁逡次而勿驱兮汉书公孙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羣臣逡皆作逡】碑又书妣为姕与堂邑令费凤碑同而玉篇云姕必媚切女名此又后人之解也
汉人书有遁甲开山图云麓漫钞曰世传遁甲书甲既不可隐何名为遁因引此碑证为循甲言以六甲循环推数也今按遁字古人以代巡字者多当是巡甲太经云巡乗六甲与斗相逢
此碑上有一大孔汉碑多如此刘熙释名碑被也此本王莽时所设也施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此后汉时人所见云尔不知周时固有碑矣檀弓公室视丰碑注云丰碑斵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绕【正义曰繂即绋也凿去碑中之木令空于空间着鹿卢鹿卢两头各入碑木以绋之一头系棺缄以一头绕鹿卢既讫而入各背碑负绋末头聴鼔声以渐却行而下之】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又曰凡封用綍去碑负引注云树碑于圹之前后以绋绕碑间之鹿卢挽棺而下之此时棺下窆使挽者皆系绋而绕要负引舒纵之备失脱也用绋去碑者谓纵下之时也此刘熙所指时施鹿卢下棺之碑也聘礼宾自碑内聴命又曰东面北上上当碑南注云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隂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注云丽系也谓牲入庙系着中庭碑也杂记宰夫北面于碑南东上此注家所指在宫庙之中一为賔揖之碑一为丽牲之碑者也碑之字本从石窆用木者取其便于事也其见于西汉人之书者淮南子卢敖见若士遯逃乎碑注曰匿于碑隂是也孙何碑解曰何始寓家于颍尝适野见荀陈古碑数四皆穴其上若贯索之为者问故起居郎张公观公曰此无足异也盖汉去圣未逺犹有古丰碑之象耳后之碑则不然矣予见汉碑皆髙不过今之三尺余可用以丽牲以木为之可用以引棺今既失其穿中之制而碑之髙大乃无限度与古人之碑名同而体异也
楚相孙叔敖碑并隂 八分书 延熹三年五月拓本
此碑见于水经注言在期思县城西北隅楚相孙叔敖庙前然作文之人似不曽见春秋史记者其文云叔敖为相庶人有曽闵贞孝之行叔敖相楚庄王乃鲁宣公时而曽闵二子鲁定哀间人当楚昭王惠王之世援后赞前已为不顺又云继髙阳重黎伍举子文之统则大可异伍举乃灵王时人在叔敖后四五十年而邲之战叔敖所斥嬖人伍参即举之父乃云继其统何耶又云仕于灵王又云卒而庄王封之按春秋庄王子共王共王子康王灵王今反以灵王在庄王之前可谓目不知书者矣
碑云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马骕曰左传宣十一年令尹蒍艾猎城沂杜氏注蒍艾猎孙叔敖也不名饶
冀州刺史王纯碑 八分书 延熹四年十二月拓本
泰山都尉孔宙碑并隂 八分书 延熹七年二月今在曲阜县庙中按后汉书孔融父伷泰山都尉非也当依碑作宙【三国志注引续汉书亦作宙】其名伷者别自一人董卓传以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袁绍臧洪传同】符融传荐达郡士范冉韩卓孔伷等三人三国志魏武帝纪豫州刺史孔伷注引英雄记伷字公绪【郑太孔公绪清谈髙论嘘枯吹生】九州春秋作胄乃献帝时人伷事略见许靖传此泰山都尉乃融之父耳又韩勑碑隂出钱数郎中鲁孔宙季将千
王撰曰汉碑隂无额独此有篆门生故吏名五大字书法视前碑微异当别是一手
西岳华山庙碑 八分书
此为汉延熹八年四月甲子前农太守汝南袁逢所立防迁京兆尹后太守安平孙璆遵而成之者碑旧在华隂县西岳庙中嘉靖三十四年地震碑毁华州郭伯有此拓本文字完好今藏华隂王无异家其末曰京兆尹勅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东汉人二名者絶少而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则香者其名而特勘定此书者尔汉碑未有列书人姓名者欧阳叔弼以香察为名殆非也勅者自上命下之辞汉时人官长行之掾属祖父行之子孙皆曰敕考之前史陈咸传言公移敕书而孙寳之告督邮何竝之遣武吏俱载其文为敕曰他如韦贤丙吉赵广汉韩延寿王尊朱博龚遂之传其言敕者凡十数见后汉书始变为勑而后人因之【淮南子重九注音整形也六朝时敕字多改作勑故因之而变五经文字曰敕古勑字今相承皆作勑惟整字从此敇】何曽人以小纸为书者勑记室勿报则晋时上下犹通称之也至南北朝以下则此字惟朝廷専之而臣下不敢用故北齐乐陵王百年习书数勑字而遂以见杀此非汉人所当忌也且蜀之秦宓字子勑见于国志矣欧阳公録鲁相韩勑脩孔子庙器碑乃疑自古人臣无名勑者而陆徳明言此俗字也字林作敕伯以为其来旁从力者别音赉故鲁相得名焉则不知此碑之作勑者又何説也【沛相杨统碑孝以勑内仙人唐公房碑勑尉部吏收公房妻子皆此勑字】今尚书臯陶谟益稷康诰多士诗楚茨易噬嗑大象之文竝作勑而周礼乐师诏来瞽臯舞注云来勑也勑尔瞽率尔众工奏尔悲诵肃肃雍雍毋怠毋凶郑康成汉人也其训来为勑又何哉其曰左尉唐佑按百官志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故桥补雒阳左尉此言左尉亦以县大而设之两尉与史书合【济隂太守孟郁尧庙碑韩勑孔庙后碑殽阬君碑张公神碑三公山碑无极山碑皆有左尉风俗通有武当左尉】又郡国志农郡下云华隂故属京兆建武十五年属而此碑袁府君逢先为农太守后迁京兆尹故所书丞尉一为河南京人一为河南密人主者掾则华隂人汉时丞尉及掾俱用本郡人三辅郡得用他郡人农在后汉为三辅故得用旁郡人为丞尉而京兆尹所遣掾佐一为霸陵人一为新丰人则客也故别书于下而言京兆尹勑遣之以着袁君之已迁官而不忘敬于神也使其在本郡之官与掾则市石察书有不必言者矣又律厯志有太史治厯郎中郭香岂其人欤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因书之以遗无异而又惜伯之不获同时而论正也
娄机汉隶字源曰按繁阳令杨君碑隂有程勑则在汉非独韩名勑也勑虽本音徕説文劳也考之碑韩字叔节郑字伯严其义非劳徕之徕当读为饬汉碑范史多用勑字盖是时上下皆通用初无拘也考之博古图诸书有孝成鼎铭曰工王褒造左丞辅掾谭守令史永省大官铜钟曰考工令史古丞或令通主太仆监掾苍省绥和壶曰掾临主守右丞同守令寳省上林鼎曰工史榆造监工黄佐李负刍言省言监即察书之类也
孝宣本号中宗而此碑乃作仲宗按孝亷栁敏碑五行星仲廿八舎栁宿之精是亦以仲为中也
以孝武之求神仙为登假之道按列子黄帝篇曰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周穆王篇曰穆王几神人哉能穷当身之乐犹百年乃徂世以为登假焉庄子徳充符篇曰彼且择日而登假大宗师篇曰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盖以为千嵗厌世去而上仙之意按曲礼告丧曰天王登假郑氏注曰登上也遐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尔是汉人之解登假皆以庄子之言为据也
竹邑侯相张寿碑 八分书 建寜元年五月
今在城武县土人截为后人碑趺止存二百余字
冀州从事张表碑 八分书 建寜元年十一月拓本
金乡长侯成碑 八分书 建寜二年
拓本
其文有云滋滋履真者孳孳之异济隂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亦以滋滋为孳孳 汉碑未有志其夫人者此碑末云夫人以延熹七年嵗在甲辰十一月三日庚午遭疾终又郎中马江碑云夫人寃句曹氏终温淑慎咸曰女师年五十五建寜三年十二月卒此后人作碑并志夫人之始
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子碑 八分书 建寜二年三月今在曲阜县庙中
饮酒畔宫者泮宫之异文也益州太守髙眹修周公礼殿记亦作畔宫
史晨飨孔庙后碑 八分书
今在庙中后有武后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名
淳于长夏承碑 八分书 建寜三年六月
旧在广平府学都太仆穆金薤琳琅谓江隂徐公扩尝得旧刻双钩其字以惠予与此絶异旧刻阙字四十五而此独完好又积行勤约今作勤绍俱为可疑谓是后人伪作今此碑又亡而嘉靖二十四年知府唐曜重刻者在漳川书院弥失真矣
卫尉卿衡方碑 八分书 建寜三年六月
今在汶上县
其文有曰履该顔原兼修季由洪氏以顔原为顔渊原宪而都太仆以季由为仲由字季路即是一人与兼修之义不协按史记仲尼弟子公晳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道多为家臣仕于都惟季次未尝仕逰侠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然则季乃季次也四人皆安贫守道之士故竝举言之其一字一名亦古文之所尝有也
博陵太守孔彪碑并隂 八分书 建寜四年六月今在曲阜县
其文有云抍马者易明夷六二涣初六皆曰用拯马壮拯字子夏传説文字林竝作抍音升一音承上举也汉时所传如此而今作拯者唐开成以后所定也又按方言抍防也出防【古溺字】为抍周礼职币注振犹抍也大司徒注振穷抍救天民之穷者也【新唐书杨于陵传抍救贫民用此字】又作撜淮南子子路撜溺而受牛谢注撜音蒸举也升出溺人则撜与抍同为一字矣古又有作承者列子使弟子竝流而承之
李翕析里桥郙阁铭 八分书 建寜五年
今重刻在略阳县
其文有云醳散闗之嘲漯者杨用修以醳为释嘲为潮漯为湿是也欧阳永叔集古録曰后汉熊君碑其书显字皆为按説文显从防声而转为累其失逺矣莫晓其义也愚考累字从日从糸乃防之省【説文防以日中视丝古文借以为显字殽阬碑隂显字再见皆作】而后人写作田者误也古人以湿为漯者不一説文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防声他合切汉书王子侯表湿成侯忠师古曰湿音它合反功臣表驷望侯冷广以湿沃公士师古曰湿音它合反功臣表有湿隂定侯昆邪霍去病传王莽传竝作漯隂地理志平原有漯隂县而水经湿余水亦漯字之异文荀子穷则弃而儑注儑当为湿韩诗外传作弃而累魏建成乡侯刘靖碑隰字作惟其以日为田此永叔之所以疑也
司隶校尉鲁峻碑并隂 八分书 熹平二年四月今在济寜州儒学
石经 八分书 熹平四年
予两见此本一于邹平张氏一于京师孙氏尚书盘庚篇三十余字论语为政篇七十余字尧曰篇三十余字以视洪氏隶释所存不过什之一而已按三体石经汉魏皆尝立之熹平之立石见于后汉书灵帝纪蔡邕传张驯传儒林传宦者传正始之立石见于晋书衞恒传而水经注则曰汉碑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碑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石经古文转失淳法树之于堂西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雒阳伽蓝记则曰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表里刻之写春秋尚书二部作篆科斗隶三种字汉右中郎将蔡邕笔之遗迹也犹有十八碑余皆残毁复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里隶书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又赞学碑一所竝在堂前章懐太子引雒阳记则曰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少二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壊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防议郎蔡邕名此皆当时亲见其石而记之者也合而考之其不同有四焉一曰汉五六七经之不同二曰魏石经三体一体之不同三曰堂西所立石为魏为汉之不同四曰后魏所存石诸经之不同后汉书本纪儒林宦者传皆云五经蔡邕张驯传则以为六经隋书经籍志又以为七经此言汉五六七经之不同也卫恒传言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更效其形水经注亦云三字石经在堂西而伽蓝记以为表里隶书隋书经籍志则谓之一字石经矣然则所谓效科斗之形而失淳法者安在耶此言魏石经三体一体之不同也【金石録曰汉石经蔡邕小字八分书后汉书儒林传序云为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伽蓝记二十五碑为三种字四十八碑表里隶书水经注谓汉碑在堂东侧而四十八碑为魏经在堂西乃雒阳记不言东侧有碑而云堂前有四十六枚上有马日防蔡邕名又不言字之为三体一体无乃并水经之所谓魏者而指之为汉欤此言堂西所立石为魏为汉之不同也伽蓝记云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雒阳记则多一论语而赵明诚金石録言其家所收又有诗仪礼苟非其传拓之本出于神龟以前则不应以宋人之所收而魏时犹未见也此言后魏所存石诸经之不同也凡此皆不可得而详矣若夫魏书江式传谓魏三字石经立于汉碑之西为邯郸淳书则不考卫恒之言而失之者也【胡三省通鉴注云魏碑以正始年中立汉书言元嘉元年度尚命邯郸淳作曹娥碑时淳已弱冠自元嘉至正始九十余年谓淳所书非也】孝静帝纪武定四年八月迁雒阳汉魏石经于邺北齐书文宣帝纪言有五十二枚视伽蓝记所列东二十五西四十八之数仅失二十一枚耳而隋书经籍志言河阳岸崩遂没于水得至邺者不盈太半则不考北齐之纪而失之者也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二月辛卯诏徙邺城石经于雒阳隋书于刘焯传言开皇六年运雒阳石经至京师而经籍志则云自邺载入长安则自不考其列传而失之者也此皆其乖误之易见者也又晋书裴頠传曰转国子祭酒奏修国学刻石写经而水经注诸书无言晋石经者岂頠尝为之而未成耶今此之本据宋黄长睿东观余论云本在雒宫前御史台中年乆摧散雒中好事者时时得之今张焘龙图家有十版张氏壻家有五六版王晋玉家有小块予皆得其拓本邵伯温闻见后録言近年雒阳张氏发地得石十数而董逌广川书防记尚书存二百三十六字论语存三百五十七字今此石已不知其何所归而拓本之存于世者固往往而有也
卫恒四体书势序曰自秦壊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许慎撰説文用篆书为正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汉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其所论者中郎之篆尔不言及隶以今推之汉人之所通行者隶也石经固有古文篆二体矣未知其出于何人若夫中郎之作隶者盖随俗为之欲人易晓而已固不若许叔重之一一画皆有根柢也故唐李阳氷言蔡中郎以豊同丰【按丰字自后汉三公山碑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等碑多已作豊不始于中郎也】李丞相将束为宋鲁鱼一惑泾渭同流而张参作五经文字每言上説文下石经石经之文大抵其变而从省者也省者谓之隶其稍繁而犹杂篆法者谓之八分为八分者已不必能通六书之指矣故韩退之赠张秘书诗云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而况于为隶为真以至于行草乎虽然古文之变而为篆又变而为隶也五经之异同变而归于一也此亦势之不得不然而中郎固适当其时者也顔氏家训曰世间小学者不通今古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説文岂能尽得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各有同异然则唐人试士必以石经説文字林者盖欲其兼古今之法而晓变通之意乎
又按宋胡宗愈重刻汉石经记曰兹来少城得坠刻于一二故家因以镵之锦官西楼宇文绍奕防言给事内翰胡公旁搜博访合诸家所藏得蔡中郎石经四千二百七十字有竒以楷书释之又得古文篆隶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竝镵诸石夫字至四千二百七十有竒三体之文又八百一十九可谓多矣而成都兵火之后此石恐已不存亦未见拓本元吾丘衍学古编曰石经遗字碑防稽蓬莱阁翻本破缺磨灭不异真古碑今无矣
豫州从事尹宙碑 八分书 熹平四年四月
今在鄢陵县豫字磨灭以其颍川人而言本州知其为豫州也
其文曰君讳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吉甫相周宣勋功有章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着诗列于风雅及其孙言多世事景王载在史典秦兼天下侵暴大族支判流僊或居三川或徙赵地汉兴以三川为颍川分赵地为钜鏕故子心腾于杨县致位执金吾子孙以银艾相继在颍川者家于傿陵克缵祖业牧守相亚君东平相之会稽太守之曽富波侯相之孙守长社令之元子也君体温良恭俭之徳笃亲于九族恂恂于乡党交朋会友贞贤是与治公羊春秋经博通书仕郡厯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立朝正色进思尽忠举衡以处事清身以厉时髙位不以为荣卑官不以为耻含纯履軏秉心惟常京夏归徳宰司嘉焉年六十有二遭离寝疾熹平六年四月己卯卒于是论功叙实宜勒金石廼作铭曰于铄明徳于我尹君银之胄奕世载勋纲纪本朝优劣殊分守摄百里遗爱在民佐翼牧伯诸夏肃震当渐鸿羽为汉辅臣位不福徳寿不随仁景命不永早即幽昬名光来世万祀不泯
左氏襄公三十年传有尹言多当周景王之世汉书酷吏尹赏字子心杨氏人也以右辅都尉迁执金吾卒官今碑曰杨县按杨氏县属钜鹿郡于文不当省氏字也河东郡自有杨县又钜鹿之鹿不当从金位不福徳福字亦副字之误
溧阳长潘干校官碑 八分书 光和四年十月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范晔后汉书永平十年闰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賔则东汉时县有校官矣
都穆金薤琳琅曰碑在今南畿溧水县学溧水即汉溧阳地也有元至顺四年单禧释文考正碑文与隶释不同者十余字
碑辞末云永世支百民人所彰子子孙孙俾尔炽昌宋吴棫韵补引之作民人所瞻以证诗桑柔瞻字可读为彰今此碑正作彰字不知才老何所据而改为瞻也单禧防云宋绍兴十一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于固城湖濵置之官舍才老时此碑未出或据类文【才老自注云三十卷本朝陶内翰谷所编】録之耳
白石神君碑并隂 八分书 光和六年
今在无极县后有燕元玺三年题名元玺慕容隽号
郃阳令曹全碑并隂 八分书 中平二年十月今在郃阳县此碑万厯中掊地得之文字最为完好此洪氏所未见今録其文于左
君讳全字景完炖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干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勲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家陇西或居炖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髙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胊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曽祖父述孝亷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徳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徳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厯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徳逺近惮威建寜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防勒国王和徳弑父簒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恵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徳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迁右扶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罔潜隠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同时竝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裹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谘诹羣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絶其本根遴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髙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匕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防瘳快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繦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嵗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于戌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防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舎廷曹廊阁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録事掾王毕主簿王厯戸曹掾秦尚功曹史王显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刋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徳义章贡王庭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懐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寜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霑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髙升极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碑隂 故三老商量伯祺五百郷三老司马集仲裳五百徴博士李儒文优五百故门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故门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门下议掾王毕世异千故督邮李諲伯嗣五百故督邮杨动子豪千故将军令史董溥建礼三百故郡曹史守丞马访子谋【不言钱数下同】故郡曹史守丞杨荣长孳故乡啬夫寜骏安云故功曹任干子流故功曹曹屯定吉故功曹王河孔达故功曹王吉子侨故功曹王时孔良五百故功曹王献子上故功曹秦尚孔都二【但一二字】故功曹王衡道兴故功曹杨休当女五伯故功曹王衍文珪故功曹秦杼汉都千琏【秦杼后一行但一琏字与都字竝】故功曹王诩子故功曹杜安元进【右上一层】 处士河东皮氏岐茂孝才二百【右超上一层书之】 故门下贼曹王翊长河故主簿邓化孔彦故市掾杜靖彦渊故市掾王尊文熹故邮书掾姚闵升台萌仲谋【三字一行萌字与闵竝】□宣【二字一行与仲竝】元【一行与宣竝右第二层】 故市掾王 建和故市掾成播寻举故市掾杨则孔则故市掾程璜孔休故市掾扈安子安千故市掾髙贞显和千故市掾王季晦故门下史秦竝静先【右第三层右】 □□曹史髙廉□吉千□□部掾赵炅文髙故塞曹史吴产孔才五百故塞曹史杜苖幼始故法曹史王 文 故贼曹史赵福文祉故集曹史柯相文举千故金曹史精畼文亮故贼曹史王授文博起【一行与博字竝右第三层左】 义士河东安邑刘政元方千义士侯褒文宪五百义士颍川臧就元就五百义士安平博季长二百【右第四层】
按后汉书西域传灵帝建寜元年疏勒王与汉大都尉于猎中为其季父和得所射杀和得自立为王三年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渉将敦煌兵五百人与戊巳司马曹寛西域长史张晏将焉耆兹车师前后部合三万余人讨疏勒攻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下引去据此碑则寛当为全戊巳司马当为戊司马而碑云和徳面缚归死则当日邉臣虚上功状而文人遂以饰之于碑者也
碑又曰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此则全为党锢中人而史传阙之也
朱彛尊曰史载疏勒王臣磐为季父和得所射杀而碑云和徳弑父簒位徳与得文亦不同
大女桃婓扬雄反离骚昔仲尼之去鲁兮婓婓迟迟而周迈师古曰婓婓往来貌也列仙传江婓二女则竟以为妃之异文【文选左思蜀都赋娉江婓与神逰吴都赋江婓于是往来五臣竝作妃其字亦可作婔真诰江婔登湄而解佩】按魏书刑法志有河隂县民张智寿妹容妃则固有以民间女而称妃者
凡亭舎之去郡县逺者谓之离亭犹曰离宫也其在郭内者谓之都亭
此文乃王敞王毕等相与为之而自称为俊艾无乃自誉耶
处士者徳行可尊之人义士则但出财之人而已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之义士也
尉氏令郑君碑 八分书 中平二年
今在济寜州儒学祗存数字碑隂列故吏处士人名尚完
荡隂令张迁碑 八分书 中平三年二月
今在东平州儒学
其文有云荒逺既殡者賔之误中謇于朝者忠之误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古字多通而賔旁加歹巳为无理又何至以一字离为二字也欧阳赵洪三家皆无此碑山东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讹谬至此耶
金石文字记卷一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二
昆山顾炎武撰
汉
巴郡太守樊敏碑 八分书 建安十年三月
重刻本字甚拙恶
其文有云晳为韩魏者析之异米巫虐者凶之异嵗在汁洽者协之异士女涕泠者零之异吕氏春秋气不入身无苛殃汉书艺文志星事悍后汉书礼仪志大傩中黄门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广韵即凶字古文【汉三公山碑攘去宼魏横海将军吕君碑羣鼎沸竝作此字】尔雅嵗在未曰协洽史记厯书作汁洽天官书作叶洽方言自闗而东曰洽闗西曰汁春秋文耀钩黑帝叶光纪周礼礼记注竝作汁周礼太史读礼书而协事故书协作叶杜子春云叶协也书亦或为协或为汁大行人协辞命故书协作叶郑司农云叶当作汁张衡西京赋五纬相汁五臣本作叶五经文字协字古文作叶而纬书有乐汁徴图汉书五行志引洪范协用五纪字又作旪师古曰旪读曰叶四字皆以十为声而从劦从口从水从日则各异耳尚书大传其歌声比余謡名曰晳阳注谓春厥民析则析之为晳或亦可通用乎
执金吾丞武荣碑 八分书 无年月
今在济寜州儒学残缺娄机汉隶字源曰碑言遭桓帝大忧哀陨而亡当是灵帝时也
王撰曰碑额汉故执金吾丞武君之碑十字作隂文凸起他碑所无
秦君碑 八分书 无年月
滕县东四十里马山后有古城半圯于河土中得此碑其文曰余闻汤武千载周孔异世以义相髙况余天禄践迹遵基窃慕扬善喟然而叹其鄙辞曰于穆秦君命世优迈承祖皇□裔出睾□纪行録功必本其初惟君总角励志仲尼从容六艺□佃田畴升阶英妙转典蒸黎为政崇传五教竝和仁贤叙位法依萧何囹圄空虚乡无逋逃凡百肃雍莫不率从境内既寜路不资遗耕夫千亩余种不归清介白食茹防葵三年有成婴儿謡歌鼓腹喜徳踊跃呕唏水静鱼集国富民繁户増十倍牧守孔嘉怒不断刑寛不容非化准邠邵比翮而飞永如南山不缺不亏略取大较丹书刻石垂示后昆识者察焉
魏
公卿上尊号碑 八分书
拓本残缺按此文当在延康元年而刻于黄初之后
受禅碑 八分书 黄初元年十月
拓本【耒按以上二碑竝在许州今现存】
封孔羡碑 八分书 黄初元年
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后人刻其下曰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谬也
书辑五瑞作揖太皥作大皓三恪作愘
胡三省通鉴注曰汉平帝元始元年封褒成君孔霸曽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王莽败失国光武建武十三年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志子损和帝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世世相传至献帝初国絶魏文帝黄初二年封孔子二十一世孙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宋书礼志曰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又禁立碑髙贵乡公甘露二年大将军叅军太原王伦卒伦兄俊作表徳论以述伦遗美云祗畏王典不得为铭乃撰録行事就刋于墓之隂云尔此则碑禁尚严后复弛替晋武帝咸寜四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防赦令皆当毁壊至元帝大兴元年有司奏故骠骑府主簿故恩营葬旧君顾荣求立碑诏特聴立自是后禁又渐頽大臣长吏人皆私立义熙中尚书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于是至今裴松之传曰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由是竝断以故终魏之世略无纪功述行之文其立碑之见于史者惟田豫顔斐二人而晋世则扶风王骏魏舒羊祜杜预阎徳唐彬嵇绍丁绍范平立碑之事百有余年亦仅七八见齐建武中范云上表求为太宰竟陵王子良立碑事竟不行其文载昭明太子选中所引亦止太宰褚渊丞相豫章王嶷二例若刘勔之生为立碑安成王秀之四碑竝建史家书之以为异事而自魏至陈文字之罕于后有繇然矣隋书礼仪志梁天监六年申明葬制凡墓不得造石人兽碑唯聴作石柱记名位而已
又考汉末蔡中郎集中胡广陈寔各三碑桥杨赐胡硕各二碑又袁满来年十五胡根年七嵗各有碑夫一人而至二碑三碑冗矣殇子而为之立碑滥矣至于阙楼人兽之饰亦多在桓灵之世水经注言阉寺擅权五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如荆州刺史李刚之石阙祠堂四壁隐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农太守张伯雅之引水入茔域为池沼蟾蜍吐水石湟承溜蜀郡太守王子雅之石楼双峙栾栌承栱雕檐四柱穷巧绮刻妙絶人工者为薶之侈一至于此繇上之人不为之限制也然则魏武之禁其可已乎
吴
纪功碑 皇象篆书 天玺元年
江寜府南天禧寺门外有石三段乃吴后主天玺元年岩山纪功徳石其文不全宋元祐六年转运副使胡宗师辇置漕台后圃仍题其末今在府学顾起元曰府学中三段石碑按实録吴天册元年吴郡临平湖开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立石刻于岩山纪吴功徳其文乃东观令华覈作黄长睿东观余论曰皇象书人间殊少惟建康有吴时天发神防碑若篆若隶字势雄伟相传乃象书也戚光续志云象书独歩汉末况体兼篆诚宜居周鼓秦刻之次魏钟繇诸碑勿论也其石四方面背濶书各八行两旁狭书□行其文书满三方而虚其一辞虽不可读其可识者百八十余字首曰上天帝言次曰天发神防曰天防广多曰将军禆将军闗内侯曰诏遣中书郎曰章咸李楷贺□吴宠建业丞许□等十二人曰永归大吴上天宣命曰文字炳朖曰在诸石上其后又别书曰兰台东观令曰巧工九江曰吴郡曰东海夏侯此盖列与事之臣于正文之后犹秦碑刻制尔泰山碑似方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正与此石类晋葛洪曰吴之善书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之絶手如中州有钟元常胡孔明张芝索靖各一邦之妙竝用古体俱足周事
晋
太公吕望表 八分书 太康十年三月
今在汲县西门太公庙
水经注曰县故汲郡治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濬急人亦谓之磻谿言太公常钓于此也今其文曰般谿之山明灵所托般即磻之异文
水经注又言县民故会稽太守任宣白令崔瑗曰太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髙国同宗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遂立坛祀又言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晋太康中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此碑是无忌所立无字作无而自称为太公之裔孙然则崔卢二姓皆出太公其后人之门第可谓盛矣
表云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盖寿百一十余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谓尚书顾命称齐侯吕伋则成王之末伋已嗣太公为齐侯以太公为康王时卒者非矣开寳中诏修先代帝王祠庙而以鬻熊配文王召公配武王周公唐叔配成王太公毕公配康王葢因此碑而误
兰亭序 王羲之行书 永和九年三月
兰亭序以定武本为最佳其真者已不可得即宋人重刻之本存于世者亦少惟京师国子监一石为诸家刻本之冠然不知其所自来元史周伯琦传言顺帝以伯琦工书法命摹王羲之所书兰亭序智永所书千文刻石宣文阁中意此伯琦所摹后人因阁废而移于此也
王撰曰今又有东阳本不让国子监本宣徳间何士英作两淮盐运使得之淮南井中颍上上党皆不及也
梁
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 陶景正书 天监十七年
今在句容县茅山
碑首云弟子华阳隐居丹阳陶景造隐居手自书前此未有列书人之名者此其始也【水经注荥口石门碑称陈留邉韶字孝先颂石铭李善注文选头陀寺碑文云碑在鄂州题云齐国録事叅军琅邪王制则作文人姓名前此已有书之者也】其书金陵地肺字作胇
瘗鹤铭 华阳真逸撰 正书
今在丹徒县焦山下刻于崖石辍耕録云须潮落方可模故罕得其全文者欧阳文忠公以旧记称王羲之书为非又疑顾况号华阳真逸而此书类顔太师沈存中则真以为况黄长睿东观余论谓陶景尝居华阳故自号华阳隠居【西清诗话云陶隠居外传隠居号华阳真人晚号华阳真逸】景著书不称建元直以甲子纪嵗今此铭曰壬辰曰甲午壬辰梁天监十一年甲午十三年也景以天监七年逰海岳住防稽及永嘉至十年还茅山十二年弟子周子良化去景为作传即十一年在华阳可知也董逌书防载南阳张壆所记云瘗鹤铭今存于焦山凡文章句读之可识及画之仅存者百三十余字而所亡失者几五十计其完书盖九行行之全者二十五字而首尾不预焉熙寜三年春余索其遗逸于焦山之隂偶得十二字于乱石间石甚迫隘偃卧其下然后可读故昔人未之见而世不传其后又有丹阳外仙江隂真宰八字与华阳真逸上皇山樵似是真侣之号余于崖上又得唐人诗诗在贞观中已列铭后则铭非顾况可知矣今考此铭字体与旧馆坛碑正同其为隐居书无疑予友淮隂张弨以丁未十月探幽山下复得七字云惟寜之上有厥土二字华亭之上有爽垲势掩四字其右题名徴下有君字皆昔人之所未见也
后魏
孝文皇帝吊殷比干墓文 正书 太和十八年十一月
今在汲县北十五里比干墓上魏书刘芳传髙祖迁雒路由朝歌见殷比干墓怆然悼懐为文以吊之芳为注解表上之即此文也
此碑字多别搆如蔑为薨蔽为弊菊为葬寔为寔箕子为萁子往为住厥为邅为亶颠为辛为亲因为囙桴为□翺为曳为电芙蓉为容葩为漂揺为防防虑为螭为蠄裔为带为诉为雏为浏为淄俯为府阖为阖驺虞为□随为□辔为□吸为歙闚为□睇为不可胜记顔氏家训言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前上为草能旁作长之类是也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尔后坟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徧满经传【追来为归见穆子容太公碑作□先人为老见张猛龙碑作□更生为苏今人犹用之 胡三省通鉴注引宋景文手记曰北齐时里俗多作伪字始以巧言为辨至隋有栁其字又以巩易巧矣 困学纪闻亦引此又云以文子为学】今观此碑则知别体之兴自是当时风气而孝文之世即已如此不待丧乱之余也江式表云皇魏承百王之季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错谬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辨之士又以意説炫惑于时难以厘改后周书赵文深传太祖以隶书纰缪命文深与黎景熙沈遐等依説文及字林刋定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盖文字之不同而人心之好异莫甚于魏齐周隋之世别体之字莫多于此碑杂体之书莫过于李仲琁而后之君子旋觉其谬自唐时国子监置书学博士立説文石经字林之学而顔元孙作干禄字书张参作五经文字唐度作九经字様天下之文始渐归于一矣顾以此二碑出于千嵗之逺而与孔壁之文兰台之典同什袭而寳之岂不可笑也哉虽然此碑不传则唐人正字之功不得而着乎千载也存之以示后人使知趣舎云尔
又考魏书道武帝天兴四年十二月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逺近以为楷式天兴之所集者经传之所有也始光之所造者时俗之所行而众文经之不及收者也则知説文所无后人续添之字大都出此三国志注引防稽典录言孙亮时有山隂朱育依体像类造作异字干名以上是别撰之字自汉而有矣
砖浮图石葢铭 正书
嵩山防善寺掘地得此石盖铭曰神三年七月三日魏故太傅侍中太尉公清和王薨世子元亶字子亮次子元字子开奉为建七层砖浮图一区敢用顶发及诸杂寳上塔追诚崇敬千载弗忘谨铭圅葢今存寺中元当是元啓
鲁郡太守张猛龙碑并隂 行书 正光三年正月今在曲阜县孔子庙其隂书阳原县义士州主簿王人生造颂文多剥缺
中岳嵩阳寺碑铭 八分书 天平二年四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末有正书一行曰大唐麟徳元年嵗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从嵩阳观移来防善寺立
碑文东作柬矩作短潜作灒驯作廵啄作喙洋作庠骛作务惟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阙犹存古式字三见曰法身凝曰防礼禅曰至至妙广韵与寂同庄子注取其寞无情耳音寂本亦作寂
叶封嵩阳石刻集记曰此碑上截刻佛相雕镂层叠佛相隆起余地镌平此文刻于下截当碑四分之一其字之上方又刋空方六寸许深入二寸许其防制亦逈异于后代也北齐诸碑亦率类此
李仲琁修孔子庙碑并隂 兴和三年十二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魏书李仲琁传除车骑大将军兖州刺史仲琁以孔子庙墙宇颇有頽毁遂脩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中有篆有分有隶有草杂乱无伦而或者以为竒然则作诗者亦当一句骚一句汉魏一句选一句律而后为竒也此愚之所不解也引礼记梁木其摧作良木尤误
太公吕望碑 穆子容撰 正书 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县西北三十里太公庙
北史言子容少好学无所不览求天下书逢即写録所得万余卷魏末为兼通直散骑常侍聘梁齐受禅卒于司农卿
其辞曰作其辞粤古曰字与日同一书法故变其文为粤欲读者之易晓也
骊山温泉颂 正书
今在临潼县
北齐
石刻佛经 天保二年
朱彛尊记曰太原县之西五里有山曰风峪风峪之口风穴存焉相传神至则穴中肃然有声风之所从出也愚者捧土塞穴建石佛于内环列所刻佛经凡石柱一百二十有六积嵗既久虺蝎居之虽好逰者弗敢入焉丙午三月予至其地率土人燎薪以入审视书法非近代所及徘徊久之惜皆掩其三面未获纵观其全也由唐以前书卷必事传写甚者编韦续竹截蒲葺栁而浮屠之言亦惟山花贝叶缀集成文学者于时穷年笔札不能聚其百一难矣石经肇自蔡邕嵗久沦缺至唐郑覃周墀复勒于京兆后唐长兴中始更传写为雕印舎至难而就至易由是书籍日以盛顾世之学者忽其易反或束而不观何与岂其所谓日盛者乃其所以衰与北朝之君臣崇奉释氏故石刻经像在处多有今佛宫所栖少者百人多者数千人然通其防者率以语言文字为无用见讲説佛经往往鄙置不屑呜呼佛之説虽异于吾儒要皆彼国中之先生长者也既用其法尽弃其先生长者之言果何如哉九经之文在西安府学儒者虽不能尽观而得之者咸知爱惜至风峪所藏其徒虽繁莫有顾焉者矣是则释氏之无人不尤甚于吾道之衰也夫
又曰通鉴载后唐刘后与李存渥奔晋阳李彦超不纳存渥走至风谷为其下所杀【北梦琐言载此正作风谷】胡三省注风谷当作岚谷唐长安三年分宜芳县置岚谷县属岚州非也风谷即风峪北人读谷为裕俗竝加山作峪
按北齐书段韶突厥从北结阵而前东距汾河西被风谷大唐创业起居注炀帝于楼烦置宫因过太原取龙山风谷道行幸则风谷之名已着于前代矣
相里寺碑 八分书 天保三年正月
今在汾阳县太相里崇胜寺碑刻佛像其下方及两旁皆题名碑隂有文并颂一通漫灭
孔子庙碑 八分书 干明元年
今在曲阜县庙中字剥落不可辨
孝子郭巨墓碑 正书 武平元年正月
拓本其文曰开府中兵叅军梁防之盛工篆隶骑兵叅军申嗣邕微学摛藻则此碑文嗣邕撰恭之书乃后人列名之权舆也
少林寺碑 正书 武平元年正月
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与相里寺碑制略同书法甚劣斋字作□
防善寺大殿前有武平七年十一月造像记其制亦同是年十二月改元隆化其明年国亡矣
南阳寺碑 八分书 武平四年六月
今在青州府北门外龙兴寺
龙门山造像记 正书 武平六年六月
雒阳西南二十五里伊阙山亦谓之龙门左传谓之阙塞【昭二十六年】两山相对伊水出其中泉出石窦下注于伊固昔日神都名胜之地后魏胡太后崇信浮屠凿崖为窟中刻佛像大者丈余凡十余处后人踵而为之尺寸可磨悉镌佛像至于今未已蚩蚩之氓谓镌佛之功可得福报而其出于女子者尤多余尝过而覧之既不可徧惟此武平六年者书法差可画方格如棊局而其半亦已磨灭唐人则多总章以后及武后年号乃知魏齐唐三代之时无非女主为之崇饰耳
按魏书宣武帝景明元年诏大长秋卿白整凖大京灵岩寺石窟于雒南伊阙山为髙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终始斩山二十三丈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髙费功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地去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又言永平中中尹刘胜奏为帝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其所谓大京灵岩寺者在魏旧都平城今大同府城西三十里云冈堡岩上刻佛像无数是其作俑也
周
华岳颂 万纽于瑾撰 赵文渊八分书 天和二年十月
今在华隂县西岳庙
其结衔曰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司宗治内史临淄县开国公万纽于瑾造此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县伯大夫赵兴郡守白石县开国男南阳赵文渊字徳本奉勅书余所见碑撰人书人列名者始此其隂为唐刻华岳精享昭应之碑而左右旁各有题名别见于后
万纽于瑾者唐瑾也后周书本传时燕公于谨勲髙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庶子孙承其余论有益义方文帝叹异者久之赐瑾姓万纽于氏又云封姑臧县子以平江陵功进爵为公而不言临淄者史阙也李昶乐运竝云临淄公唐瑾
又曰赵文深字徳本少学楷隶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牓唯文深及冀防而已太祖以隶书纰缪命文深与黎景熙沈遐等依説文及字林刋定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闗贵逰等翕然竝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慙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歩邯郸焉至于碑牓余人犹莫之逮王褒亦每推先之宫殿楼阁皆其迹也其书厯官与此碑悉同其以渊为深者避唐讳耳
又达奚武武之在同州也时属天旱髙祖勑武祀华岳岳庙旧在山下常所祈祷武谓僚属曰吾备位三公不能燮理隂阳遂使盛农之月久絶甘雨天子劳心百姓惶惧忝寄既重忧责实深不可同于众人在常祀之所必须登峰展诚寻其灵奥岳既髙峻千仞壁立岩路崄絶人迹罕通武年逾六十唯将数人攀藤援枝然后得上于是稽首祈请陈百姓恳诚晚不得还即于岳上借茅而宿梦见一白衣人来执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惊觉益用只肃至旦云雾四起俄而澍雨逺近霑洽髙祖闻之玺书劳武赐杂防百匹按武以保定三年出为同州刺史天和三年转太傅则此碑正其在州时立也【后周改华州为同州】
豆卢恩碑 八分书
今在咸阳县
碑云恩字永恩今北史附见其兄豆卢寜但言永恩而阙其名其厯官与传略同后半漫灭不可读隋
天龙山碑 八分书 开皇五年
今在太原县天龙寺
龙藏寺碑 张公礼撰 正书 开皇六年十二月今在真定府龙兴寺大殿内其后为天宁阁九间五层髙一百三十尺中有铜观世音像髙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执之物俗谓之大佛寺也碑为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立而其末乃云齐开府长兼行叅军九门张公礼撰齐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犹书齐官盖君子之能不降其志而其时之人亦不以为非也其书践阼为践祚何人为河人伽蓝为伽篮懐为壊五台为吾台则理之不可通者疑为后人模刻之误又宋欧阳公集古録云龙藏寺已废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门此嘉祐八年所书而龙兴寺乃干徳元年建据文忠集録之日碑尚不在龙兴此其徙置之由已不可问【金薤琳琅曰寺在隋名龙藏欧公谓寺废与碑在常山府署盖未尝亲厯其地故误书耳】惟其大书齐官则必非后人之所加也余考顔之推仕厯周隋而其作家训犹谓梁为本朝盖同此意其时南北分疆兴亡迭代为之臣者虽不获一节以终而心之所主见于称名之际者固较然不易如此然则今人之不及古者又岂独书法之陋文字之讹而己哉
大戴礼武王践阼礼记曲礼践阼临祭祀正义曰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文王世子篇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践阼而治注践履也代成王履阼阶【方氏曰涖阼临朝也阼者主人所有事之阶故适子冠于阼以着代继体之君临朝行事谓之践阼】史记汉文帝纪辛亥皇帝即阼正义曰主人阶也古时殿前两阶无中间道故以阼阶为天子之位王莽传引书逸嘉禾篇云周公奉鬯立于阼阶隋书载北齐邢子才议曰君位在阼阶故有武王践阼篇啖氏春秋传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春秋所书是也公即位者即阼阶之位也韩文公集元和圣徳诗皇帝即阼方崧卿注谓东阶也或作祚非
安喜公李使君碑 八分书 开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马嵬堡北五里
赵曰碑独阙使君名而有季父琰之琰之见魏书使君封安喜县公官亦不卑而隋书无传不可考
同州塔铭 八分书 仁寿元年十月
今在同州
其文曰维大隋仁寿元年嵗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暜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同州武乡县大兴国寺奉安舎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羣官爰及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
启法寺碑 周彪撰 丁道护正书 仁寿二年十二月
拓本
李渊为子祈疾疏 行书 大业二年正月
今在鄠县草堂寺
荥泽令常丑奴墓志 正书 大业三年八月
今在兴平县崇寜寺
墓之有志始自南朝南齐书云宋元嘉中顔延之作王球石志素族无碑策故以纪徳自尔以来王公以下咸共遵用今之传于世者惟此及梁罗二志为隋代之文尔
梁任昉撰文章縁起谓志墓始晋殷仲文隶释谓东汉已有墓碑昉未之见也周必大得光武时梓潼扈君墓甎橅脱隶书而非镌也以此知东汉志墓初犹用甎久方刻石今谓起于江左者疑亦禁碑之后至晋末复剙为之而名曰志耳
鹰郎将义城子梁罗墓志 正书 大业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古人之字未必皆工而后人贵之者以其所从来逺也此志正书犹带八分凡隋以前之书法多如此而书志之人未必其通文义也鹰扬之字出诗大明之篇而此志前作阳后作杨宣政元年周武帝之号而书作正汪汪万顷作倾羽仪作议降疾不瘳作抽与乾坤而齐固作个禁旅之禁作樊川之樊亦作此皆文理之至谬岂可以其出于古而不论哉
志云大渐之期春秋六十有一按大渐出书顾命疑非人臣之所宜称然列子书言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则固已通用之矣汉蔡邕作太傅胡公夫人灵表云皇姑没而中感遂大渐兮速流议郎胡君夫人哀赞云疾大渐以危亟齐王俭作褚渊碑文云景命不永大渐弥留任昉竟陵文宣王子良行状云大渐弥留话言盈耳梁沈约安陆昭王缅碑文云遘疾弥留欻焉大渐唐王绍宗作王徴君临终口授铭云吾六兄同人见疾大渐惟几卢藏用苏许公碑文亦云大渐之始遗令遵行
陈明府修孔子庙碑 仲孝俊撰 八分书 大业七年七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左光禄大夫姚辨墓志铭 虞世基撰 欧阳询正书大业七年十月
拓本按此铭金薤琳琅载其全文阙四十余字今予所得本全
智永千字文
今在西安府儒学一行正书一行草书宋大观己丑刻
唐
秦王告少林寺主教 行书
今在寺中其文刻于裴漼碑之上方首曰太尉尚书令陜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王字为后人镌去】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及军民首领士庶等【柏谷坞王世充建为辕州少林寺牒云武徳四年四月廿七日众僧等翻辕州城归国】末曰四月卅日按旧唐书太宗纪髙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武徳元年冬拜太尉陜东道行台尚书令寻加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三年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总率诸军攻王世充于洛邑则此乃四年之四月卅日也其五月丙寅则世充降而河南平矣世民二字草书特大乃太宗亲书
又按金石録载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八分书武徳二年与此不同或别是一教
宗圣观记 欧阳询撰序 陈叔达撰铭 八分书武徳九年二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大殿前
皇甫诞碑 正书
今在西安府儒学万厯中亭圮压碑中断
题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义明公皇甫府君碑衔曰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寜制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皇甫君以仁寿四年九月卒而不书立碑年月按旧唐书于志宁贞观三年累迁中书侍郎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寜或奏曰勅召三品以上志寜非三品所以不来太宗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阳县公则此碑贞观初立也其不书年者不以隋臣而防唐号也
隋字作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知敬李卫公碑髙宗李英公碑天后顺陵碑于敬之华阳观王先生碑裴漼少林寺碑皆然当日金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马温公作通鉴以后始壹用隋字而水经注涢水东南迳隋县西随字作隋则知此自古人省笔之字谓文帝始去辵而为隋者未必然也
杜氏通典武徳九年六月太宗居春宫总万几下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今具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竝不须讳避此碑中有世子及民部尚书字
豳州昭仁寺碑 朱子奢撰 正书 贞观四年十一月
今在长武县距邠州西八十里唐太宗与薛举战争之地按旧唐书太宗纪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已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百药褚亮顔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此其一也
孔子庙堂碑 正书 贞观四年
今在西安府儒学
其书衔曰太子中舎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勅撰并书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书碑额相王旦者睿宗也旧唐书宣宗大中五年十一月国子祭酒冯审奏文宣王庙碑始太宗立之睿宗篆额加大周二字盖武后时书也请琢去伪号从大唐字从之此大周字削而相王之衔独存也其末曰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王彦超再建则元碑已亡此重刻也此碑与皇甫诞碑竝书胥为□广韵胥俗作□然考之汉人如韩勑孔庙礼器碑桐柏淮源庙碑司空宗俱碑巴郡太守张纳碑竹邑侯相张寿碑戚伯着碑金广延母徐氏碑殽阬祠碑隂杨震碑隂及魏公卿上尊号奏北齐南阳寺碑固已书为矣【汉人碑亦或作后周华岳颂作】故李善注枚乗七发以通厉骨母之塲为胥母之误而壻字一传为□再传为三传为四传为聟皆胥之变也【诗有女同车释文壻音细字林作战国防韩且坐而胥亾乎王胥臣之反而行竝作咠书大传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作咠晋书五行志沦咠于北音义咠息鱼反张骏有黄龙见于揖次之嘉泉吕光载记迎大豫于揖次音义揖子鱼反次音恣汉书地理志武威郡有揟次县此皆胥字之误汉仙人唐公房碑壻字作聟晋王右军帖有女聟字】其书幕为莫笑为防覆篑为覆匮荆为歌为哥其字或通或俗而及之为反则重刻者误也
临淄郡公房彦谦碑 李百药撰 八分书 贞观五年三月
今在章丘县西南七十里赵山之阳彦谦唐相龄之父金石録以为欧阳询书
房彦谦髙祖法夀自宋归魏封壮武侯子孙承袭魏隋唐三书皆同独碑作庄武按汉胶东国有壮武县文帝封宋昌为壮武侯正义曰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即墨县西六十里后汉志壮武故夷国左传隐元年纪人伐夷是也贾复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等六县晋张华亦封壮武侯字竝作壮独此碑与左传杜氏注作庄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李百药撰 欧阳询正书 贞观五年十一月
拓本
九成宫醴泉铭 魏徴撰 欧阳询正书 贞观六年四月
今在麟逰县旧唐书本隋之仁夀宫太宗改为九成宫是也
虞公温彦博碑 岑文本撰 欧阳询正书 贞观十一年十月
今在醴泉县残缺
册府元贞观十一年二月丁巳诏曰佐命功臣义深舟楫或定谋帷幄或身摧行阵同济艰危克承鸿业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无知咸归寂寞若营魂有识还如畴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汉氏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秘器笃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之志岂异我哉自今已后功臣密戚徳业尤着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及秘器使其窀穸之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二十年八月丁亥诏曰周室姬公陪于毕陌汉庭萧相附彼髙园宠赐坟茔闻诸上代从窆陵邑信有旧章盖以懿戚宗亲类本同之枝榦元功上宰犹在身之股肱哀荣之义实隆始终之契斯允今宜聿遵故实取譬拱辰庶在鸟耘之地无亏鱼水之道宜令所司于昭陵南左右厢封境取地仍即标识疆域拟为葬所以赐功臣其有父祖陪陵子孙欲来从葬者亦宜听允
醴泉县志曰昭陵诸碑若文皇后碑止存屭赑长孙无忌碑存而字尽灭其碑字尚有存者仅二十一片房龄存五百余字【禇遂良书】髙士廉存三百余字【许敬宗撰赵模书】段志存八百余字张后马周兰陵公主各存六百余字【公主碑李义府撰殷仲容八分书】姜遐许洛仁各存九百余字【姜碑侄郕公晞撰书】孔頴达存千字【于志宁撰】阿史那忠崔敦礼各存七百余字【崔碑于志寜撰子立政书】豆卢寛存四百字【李义府撰】薛收张阿难监门将军王君各百余字徒存形似唯唐俭存字千一百乙速孤行俨存字千四百【刘宪撰白羲晊八分书】李靖存字千五百【许敬宗撰王知敬书】李勣存字千八百【髙宗御制御书】乙速孤昭祐存字二千五百余【苗神谷撰释行满书】又一碑存字百五六十可辨而前有兰陵公主字中有诏词曰第十九女则公主或有二碑不可知此崇祯十一年苟好善所修志云又二十六年而余至陵下时值雪后空山无人未及徧访仅见李卫公一碑其下截俱劖去后又购得四五碑皆然且有并其碑而仆之者矣
赵崡曰万厯戊午四月余为九之逰距昭陵十里宿髙生俨家翼日同行北一里许得许洛仁碑又北半里许得薛收碑似昭仁寺碑骎骎有伯施法折而西一里许为赵村村有广济寺寺后石鼓唐人书尊胜经咒精健絶伦止存十三从赵村北行里许为庄河村未至先于道旁冢得姜遐断碑至村则有段志碑东行数十歩有监门将军王君碑横于田间又东行数十歩一碑无字亦无冢盖土人平之而并磨其碑耳以图考疑是长孙无忌碑又东行半里许为刘洞村流水界之渡而东有房梁公龄碑褚河南正书又东数十歩有髙士亷碑又东数百歩有李靖碑撰书姓氏残缺与诸碑同而上半完好靖冢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土人谓上三李勣亦如靖土人谓下三二冢南北相去不二里勣碑髙宗御书髙二丈余崭然屹立与温彦博碑搨者甚多土人捶其字殆尽彦博碑在靖碑北数十歩欧阳询书书法视皇甫九成化度三碑最为得中而不复可搨至西峪村村东南古冢相连有褚亮碑阿史那忠碑张后碑孔颖达碑豆卢寛碑张阿难碑鳞次都不百歩书与段姜等碑皆有法而孔碑极类虞伯施但结搆小疎昔人谓为伯施书非也頴达卒在世南后当是习世南者书之尔既而又得兰陵公主碑于老军营之西北得马周碑于狗村之东得唐俭碑于小阳村之北又得崔敦礼碑又有尉迟敬徳碑自额以下埋土中闻十五年前令芮质田掘而搨数十纸余出之了无一字又山半数冢土人谓宰相坟仆一碑是魏郑公碑其东山半数冢土人谓乱冢坪仆二碑余皆起之则与尉迟碑同盖土人捶而仆且瘗之也又明日登山谒昭陵有六马皆以片石刻其半左右各三陵北四十五里叱干村村东二冡一为乙速孤昭祐碑苗神客撰释行满正书一为乙速孤行俨碑刘宪撰白羲晊八分书地僻搨者少故得稍完
褒公段志碑 正书 贞观十六年
今在醴泉县残缺
京师至徳观主孟法师碑 岑文本撰 褚遂良正书贞观十六年五月
拓本
赠比干太师诏并祭文 薛纯陁八分书 贞观十九年二月
今重刻在卫辉府
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二月赠殷比干为太师諡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为文以祭之
晋祠铭 太宗御制并书 行书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
祠在今太原府西南四十里距今太原县八里而今县则古晋阳之故址唐时为并州为北都为河东节度使治昔人立庙于此以祀唐叔考之北齐书已有其名而唐髙祖起兵尝祷于此册府元太宗贞观二十年正月幸晋祠树碑制文亲书之于石今存祠中盖昔之并都甚大祠去城三四里尔在悬瓮山之麓晋水之所发源后人于此引池结亭架桥其上林水翳然足为一方之胜其庙负山而东面者晋水之神南面者唐叔之神后晋天福六年封唐叔为兴安王台骀为昌寜公而宋时又封晋水为显灵昭济圣母饰为妇人之像今之人但言圣母而不复知有唐叔为古先有土之君矣水经注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史薛孝通曽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逺防而无礼将为神笑是则当时之所祀者唐叔非水神也祠前莲花台上有铁人四一绍圣四年一五年造俱完一治十一年一无年月俱壊今之工不及古也
碑隂字体不一其上右方云司徒太子太师上柱国赵国公臣无忌太子太保上柱国宋国公臣瑀特进太子詹事兼左衞率上柱国英国公臣勣光禄大夫刑部尚书上柱国郧国公臣张亮礼部尚书上柱国江夏郡王臣道宗太常卿驸马都尉柱国安徳郡公臣杨师道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太子左庶子兼摄吏部尚书护军臣马周凡七行皆当日书者其余则皆宋人续题错乱无次其空处又有洪武二年行省参知政事杨宪题而絶无一唐人题者以御书之碑不敢擅刻也【东轩笔録吕升卿为京东察访防防山题名于真宗御制封禅碑之隂刋刻搨夲传于四方后二年升卿判国子监防蔡承禧为御史言其题名事以为大不防遂罢升卿判监】他碑则唐人之题固累累也
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真徳遣其弟国相伊赞于金春秋及其子文正来朝春秋请诣国学观释奠及讲论太宗因赐以所制温汤及晋祠碑并新撰晋书将归国令三品已上宴饯之
淤泥禅寺心经 正书 贞观二十二年三月
今在京师城内西南隅秀峰寺其末曰大唐贞观二十二年三月吉日建立误作三十二以三字改成弍字按贞观止于二十三年此碑疑是后人伪刻然予见兖州龙兴寺修三门记宋太平兴国七年刻亦以八字改成七字古人碑碣之文亦有草率若此者此碑又曰宫官张功谨敬徳监造今山东河北寺院多云创自敬徳或谓是尉迟敬徳非也敬徳名防考许敬宗所作神道碑及本传竝无镇幽州事亦不当列于宫官之下也又史言尉迟敬徳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賔客凡十六年而不闻其事佛
国子祭酒孔頴达碑 于志宁撰 正书 贞观二十六年
今在醴泉县残缺
梁公房龄碑 褚遂良正书
今在醴泉县
金石文字记巻二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三
昆山顾炎武撰
唐
芮公豆卢寛碑 正书 永徽元年
今在醴泉县残缺
大唐三藏圣教序并记 太宗撰序 髙宗撰记 褚遂良正书 永徽四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慈恩寺塔下
赵崡曰据张茂中逰城南记云寺经废毁殆尽惟一塔俨然则今寺亦非唐剙而塔自宋熙宁火后不可登万厯甲辰重加修饰施梯始得至其巅求记所谓唐人墨迹孟郊舒元舆之类皆不可得塔下四门以石为桄桄上唐画佛像精絶为防人刻名侵蚀可恨东西两龛褚遂良书圣教序记尚完好而唐人题名碑刻无一存者问之僧云塔前元有碑亭乙卯地震塔顶坠压为数段今亡矣
万年宫铭 髙宗御制并书 行草 永徽六年五月今在麟逰县
旧唐书髙宗永徽二年九月戊戌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干封二年二月辛丑改万年宫依旧名九成宫册府元永徽五年五月制万年宫铭刻石于永光门外仍令中书门下及文武三品已上并学士自书名位于碑隂刻之
尚书张后碑 正书 显庆三年三月
今在醴泉县
卫公李靖碑 许敬宗撰 王知敬正书 显庆三年今在醴泉县残缺
其文有曰悯兹视即肉字谓蚩愚之人也史记李斯传禽鹿视肉索隐曰禽鹿犹禽兽也言禽兽但知视肉而食之庄子及苏子曰人而不学譬之视肉而食文子言人有二十五等其二十四等谓之肉人广韵肉俗作越絶书陈音对越王断竹续竹飞土逐作此字乃俗书也而今人以为古字误矣
王居士砖塔铭 上官灵芝撰 敬客正书 显庆三年十月
近出终南山楩梓谷土中
兰陵长公主碑 正书 显庆四年十月
今在醴泉县首曰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残缺
岱岳观造像记 正书 显庆六年二月
泰山之东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观今存小殿三楹土人称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髙八尺许上施石盖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层每层文一首或二首皆唐时建醮造像之记周环读之得显庆六年一首仪凤三年一首天授二年一首万嵗通天二年一首圣厯元年一首久视二年一首长安元年一首四年二首神元年一首景龙二年一首三年一首景云二年三首开元八年一首大厯七年一首建中元年一首其空处又有唐代人题名书法不一东侧面有诗一首其下题名西侧面题名亦有诗一首中二侧面皆无字唐碑存于泰山者唯此及宗泰山铭苏颋东封朝觐颂二文皆磨厓刻于山上而此碑在山下以小而双束故不仆书非名笔故摹拓者少而独完至今因叹唐时六帝一后修斋建醮凡二十许共此二碑亦异乎近代之每嵗一碑以劳人而灾石者矣但不知赵徳甫金石録何以不收恐古人碑记失传者正多耳碑下为积土所壅予来防数四最后募人发地二尺下而观之乃得其全文云
许洛仁碑 正书 龙朔二年十一月
今在醴泉县残缺
大唐三藏圣教序并记 褚遂良正书 龙朔三年六月
今在同州
按旧唐书褚遂良传永徽元年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徴拜吏部尚书显庆三年卒于爱州至龙朔三年则遂良之亡已五年矣恐是后人追刻也
王撰曰碑后有大唐褚遂良书在同州倅防十一字当是后人补书其书法亦微不类
道因法师碑 李俨撰 欧阳通正书 龙朔三年十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古人晤悟二字多通用此碑才晤聪晤即晤三空皆是悟字而王右军兰亭序悟言一室之内又以晤为悟陆云逸民赋明发悟歌亦以晤为悟
骑都尉李文墓志铭 正书 麟徳元年二月
今在同州
会善寺造像记 八分书 麟徳元年十月
今在本寺大殿前右
赠太师孔宣公碑 崔行功撰 孙师范八分书 干封元年
今在曲阜县庙中
碑文内升二字升音陞音防隶释汉苦县老子铭有星字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上顺极白石神君碑米五钱注竝云斗字【汉隶分韵升二字上升下斗】唐比丘尼法琬碑天分斗极竟作升字则谬矣昔人以其文易混故改为斗俗作斗而二字多有误者故汉书食货志治田勤谨则畆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臣瓒曰当言三斗尚书帝命验黄曰神斗博雅误作神升又世语姜维胆大如升误作斗
字之从斗者汉樊毅复华下民租田口筭碑斛作□苦县老子铭凉州刺史魏元平碑科作□魏受禅碑料敌用兵料作□王知敬李卫公碑运奇料敌料作□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斜作□韦虚心郑子春北岳庙碑史惟则庆唐观金箓斋颂魁作□晋书孝武帝纪论谢之善□军事何超音义曰□力吊反一作料后人不知古人书法妄改为断而淳化阁帖晋简文帝书斟字作□又于旁加一防以别升字后周华岳颂□字亦同张公礼龙藏寺碑揖让而升大寳升字作斗以斗加一为升则不经之甚矣
燕公于志寜碑 令狐徳棻撰 子立政正书 干封元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县
郭君碑 干封二年
今在汾阳北七十里郭社村
朱彛尊曰碑文有云挥霜而斩老生盖从太宗攻霍邑者按唐书宋老生投堑为刘基所杀而温大雅创业起居注则云老生攀绳上城军头卢君谔所部人跳跃及而斩之今读此碑乃知挥刃者之为郭君而首二行剥裂其名字门世及撰文者皆阙其知为郭君者借有碑额存尔
华阳观王先生碑于敬之撰 王宗正书
拓本其文但云干封二年十一月九日卒不着立碑之年按旧唐书髙宗调露二年二月戊午赐故玉清观道士王逺知諡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此碑所谓王先生名轨字洪范乃逺知之弟子也
淄川公李孝同碑 诸葛思祯正书 咸亨元年五月今在三原县
碧落碑 篆书 韩王元嘉四男为母房太妃立碑云有唐五十三祀龙集敦牂则咸亨元年也【唐书言垂拱中元嘉徙绛州刺史与此不合】
今在绛州有咸通十一年郑承防释文但篆文难通者颇多而翻刻复多舛误如淮馆仪僊释僊为山贪逮余漏释逮为建注仪邻以同焕释同为洞直书心事释书为言敂心感慕释敂为叨竝误
敂古叩字出周礼宋谢灵运山居赋巻敂舷之逸曲感江南之哀叹用此字此碑用粤若稽古作乩托字作侂宋韩侂胄字本此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并心经 僧懐仁集王右军书咸亨三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王撰曰序中如金容掩色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中无色诸色字于草法合至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色声香味触法诸色字乃包字集书者误以此作色字耳观天地苞乎隂阳苞字下体文抱风云之润抱字右邉自见而昔人无言及之者
金刚经 王知敬正书 咸亨三年月
今在少林寺殿后字多剥落
郑惠王石塔记 行书 咸亨四年
今在潞安府
亳州録事叅军残碑 八分书 咸亨四年
今在 叅军亡其姓但有父贤隋校书郎字又曰夫人恒农杨氏恒农本农避太子名改之又曰嫡子银青光禄大夫直昭文馆上柱国长乐下缺
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 乔师望撰并书 八分书上元二年七月
拓本
此当在华山西峰而今不得其处基字不讳而文有云匈奴□猎关塞□清越裳奉贽风尘不惊知其为前上元也师望时为华州刺史
薛公阿史那忠碑 正书 上元二年
今在醴泉县
明徴君碑 髙宗御撰 髙正臣书上元三年四月今在上元县栖霞寺唐有两上元此云景子者髙宗号也
旧唐书明崇俨累迁正谏大夫特令入阁供奉崇俨每因谒见輙假以神道颇陈时政得失帝深加允纳润州栖霞寺是其五代祖梁处士山賔故宅帝特为制碑文亲书于石论者荣之今按此碑乃髙正臣书史家以御制并讹为御书耳
上柱国任君碑 正书 上元三年十一月
今在汾州府南门外二里文侯村
任君名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临济县开国男贞观十七年二月卒夫人郭氏其文有曰未挂东都之冠先覆北墉之首按论语伯牛有疾注礼病者居北牖下仁山金氏曰牖字误当作墉盖室中北墉而南牖墉墙也
修孔子庙诏表 八分书仪凤二年七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武徳九年诏一通干封元年诏一通皇太子请立碑表一通干封元年祭文一通共一碑金明昌三年开州刺史髙徳裔记重建嵗月于末
英公李勣碑 髙宗御制并书 行草 仪凤二年十月
今在醴泉县
□广韵作贙胡畎切兽名似犬多力出西海倒一虎者非也五经文字亦云贙于犬反从二虎从贝俗以二虎颠倒与説文字林不同此书用俗体倒一虎而又缺一笔以避太祖讳今人不识之矣苏文举开业寺碑亦用此体尔雅贙有力注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似狗多力犷恶沈佺期驩州寄家人诗且惧威非贙寜知心是狼杜甫哀苏源明诗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贙寄刘峡州诗乳贙号攀石饥鼯诉落藤注引炙毂子载贙铭曰爰有犷兽厥形似犬饥则驯服饱则反眼出于西海名之曰贙
梁升卿御史台精舎碑作一武一虎更奇
文选左思魏都赋蒹葭贙雚蒻森李善注引説文曰贙分别也此又一义
岱岳观造像记 仪凤三年三月
开业寺碑 苏文举正书 开耀二年二月
今在元氏县封龙山西吴村
碑隂多宋人题名有曰济南李致至道王亢退之沿檄过此同宿承天佛舎元祐辛未阳月念五日题以廿为念始见于此杨用修谓廿字韵书皆音入惟市井商贾音念而学士大夫亦从其误者也
天后御制诗并书一通 王知敬正书 永淳二年九月
今在少林寺
中书令马周碑 许敬宗撰 殷仲容八分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申公髙士亷茔兆记 许敬宗撰 赵模正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散骑常侍褚亮碑 八分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以上三碑皆髙宗时立
王徴君临终口授铭 弟绍宗甄録并书 正书 垂拱二年四月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徴君即王宗也
美原神泉诗并序 篆书 垂拱四年四月
今在富平县碑两面其一面为云阳主簿明台子徐彦伯字光序裕明子河东尹元凯字棫左司郎中温翁念字敬祖天官员外郎李通字至逺各诗一首五言十二句其额曰大唐裕明子书其一面为美原县尉□□旦字序内三人皆以一字为字
泽王府主簿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铭 四品孙义阳朱賔撰 五品孙荥阳郑庄正书 垂拱四年十一月
近出终南山楩梓谷土中
岱岳观造像记 天授二年二月 万嵗通天二年圣厯元年腊月 久视二年正月 长安元年十二月四年九月 十一月各一首
碑凡大周年者天作而地作埊人作圣作□臣作□年作□月作□亦作【韵防以为生字误考此碑及顺陵碑字竝是月字】日作□星作○正作授作【契苾明碑授作□】初作□唯□字无可考疑是应字凡数字作壹贰叄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其□厯年记有云设金箓宝斋河图大醮桼□桼古七字太经攡曰运诸桼政棿曰棿拟之二桼方言曰吴有桼娥之台【晋束晳居释夕宿七娥之房】王莽候钲铭候钲重五十桼斤是也后人不知妄于左旁添凿三防浅而大又稍偏知非一笔【唐碑书七字亦有作漆者今墨子书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十士张参五经文字七作漆后人省笔作柒柒即漆之草书赵古则谓以七漆二字合成造之非也山海经刚山多柒木水经注漆水下有柒县柒渠柒溪字皆作柒今作防又柒之省】
旧唐书睿宗纪先天二年三月癸巳诏制敕表状书奏牋牒年月等数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是知前此皆借壹贰等字矣不知其始于何年也
程大昌演繁露曰古书一为弌二为弍三为弎盖以弋为母而一二三随数附合以成其字特不知单书一画为一单书二画三画为二为三起自何时今官府文书凡其记数皆取声同而防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叄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尔本无义理若十之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尤为不伦【韵防捌破声刘歆遂初赋石捌破之嵒嵒】亦有似可相通者易之参天两地左传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防是尝以参为三矣【考工记鍭矢参分茀矢参分庄子参月而后能外天下史记滑稽传饮可八斗而醉二参竝以参为三】顔子不贰过士有贰宗国不堪贰为其与正为副则贰之为二尚或可以傅会矣在顔师古时江充固已讹犬台为太壹又薛宣传本曰壹笑为乐而俗本乃改壹笑为壶矢是此时一己为壹矣若元本不用壹字则一字本止一画何縁转易为壶也又今汉书凡一字皆以壹代【诗台醉日富台者之来大学台是皆以修身为本周礼典命其士台命公羊襄二十九年传许夷狄者不台而足】则一变为壹已在师古之前矣【册府元谓叙传班壹当作一流俗本改壹为误非也】然而古今经史凡书千百之字无有用阡陌之阡伯叔之伯者予故疑旧本不曽改少画以从多画也然不能究其起自何时
洪氏容斋随笔曰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叄其义皆同鸤鸠序刺不壹也又云用心之不一也而正文其仪一兮表记节以壹惠注言声誉虽有众多者节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諡耳汉华山碑五载壹巡狩祠孔庙碑恢崇壹变祝睦碑非礼壹不得犯而后碑云非礼之常一不得当则一与壹通用也孟子市价不贰赵岐注云无二价者也本文用大贰字注用小二字则二与贰通用也易系辞参天两地释文云参七南反又如字音三周礼设其参注参谓卿三人则三与参通用也
册府元文宗太和二年十月诏天后所撰十二字竝却书其本字今按景龙以后碑志之文固皆书其本字矣不知何以复有此诏
封祀坛碑 武三思撰 薛曜正书 天册万嵗二年今在登封县西万羊冈下截剥蚀亡其月日
珍州荣徳县丞梁师亮墓志铭 正书 万嵗通天二年三月
今在西安府百塔寺
师亮字永徽以本朝年号为字犹汉袁绍之字本初【质帝年号本初】古人之无避忌如此
中岳体先生潘尊师碣文 王适撰 司马承祯八分书 圣厯二年二月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题云弟子中岩道士□马□□书按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字子微事潘师正传辟谷导引术无不通师正异之曰我得陶隐居正一法逮而四世矣则此碑称弟子者司马承祯也广韵□亦司字老君洞即唐之逍遥谷潘师正传云居逍遥谷髙宗诏即其庐作崇唐观及营奉天宫又勑直逍遥谷作门曰仙防北曰寻真
升仙太子碑 行书 圣厯二年六月
今在偃师县南三十五里府店【缑氏山夲庙】
明堂令于大猷碑 正书 圣厯三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县
碑云圣厯三年嵗次庚子十一月十二日合于雍州三原县万夀乡之先茔而碑非此时立也盖后续为之故其书竝不用武后所制字
陪勑使麻先生祭岳诗 守博城县令马□□
在岱岳观碑东侧面其文剥蚀不全久视二年记所称神都青元观主麻慈力即其人也武后遣之至观修醮神都即东都故有伊水嵩岩之句
心经 正书 大足元年僧有晦建
今在京师
御制夏日防石淙诗并序 薛曜正书 久视元年五月
今在嵩山石淙北崖上其诗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逰应制皇太子显太子左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防相王旦太子賔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圀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姚元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舎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隂县开圀男薛曜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于季子通事舎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文内天台讹右衔讹冲瀑水讹曝
顺陵碑 正书 长安二年正月
拓本
首曰大周无上孝明髙皇后碑铭并序特进太子賔客监修圀史上柱圀梁王三思奉勅撰太子左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奉勅书此武后追尊其母杨氏之碑其时睿宗为相王奉勅书之字体与景龙观钟铭同内虎字再见末笔俱不全箎字号字亦同犹未斥唐讳又君字作□亦他碑所未见疑古文君字亦类此仁山金氏谓商书太甲上篇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当为自君古文君字似周故误作周
唐君臣正论武后改易新字以山水土为地千千万万为年永主久王为证【萧元眘佛像赞证字作】长正主为圣一忠为臣一生为人一人大吉为君
按旧唐书苏颋传宗欲于靖陵建碑颋谏曰自古帝王及后无神道碑若靖陵特建则祖宗之陵皆须追造宗乃止韦凑传语亦同靖陵者宗母昭成后窦氏之也然则唐之髙祖太宗皆无碑矣顺陵之有碑盖武后剙为之而干陵之有碑则中宗踵为之乎
髙延贵造佛像赞 正书 长安三年七月
韦均造佛像赞 正书 长安三年九月
萧元眘造佛像赞 行书 长安三年九月
李承嗣造佛像铭 正书 长安三年九月
姚元景光宅寺造佛像铭 正书 长安四年九月今竝在西安府南门内华塔寺
卫州共城县百门陂碑 辛怡谏文 张元琮记 孙去烦行书 长安四年
今在辉县
秋日宴石淙序 张易之撰 正书 阙年月
今在嵩山石淙南崖
上骑都尉相里瑞碑 正书
今在汾阳县小相里之北太师墓上太师者五代时相里金也二碑竝列此碑漫灭特甚其可识者曰上骑都尉相里府君之碑曰相里瑞字凤威曰夫人任氏而中有而埊□字知其为武后时立也
岱岳观造像记 神龙元年三月 景龙二年二月三年三月各一首
□部将军功徳记 郭□□撰 八分书 景龙元年十月
今在太原县天龙寺后将军名珣其氏曰□部而部上阙一字官至天兵中军副使右金吾卫将军上柱国开国公与其夫人黑齿氏造像之记其文曰本支京海世食旧徳相虞不腊之奇族行太上懐邦由余载格盖蕃将之归唐者也
比丘尼法琬碑 僧承逺撰 刘钦旦正书 景龙三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贾里村
许公苏瓌碑 卢藏用序并八分书 张説铭 景云元年十一月
今在武功县漫漶
长安县丞萧思亮墓志铭 顔惟贞撰 正书 景云二年二月
近出西安府城南神和原土中
幽州石浮屠铭 甯思道书 景云二年四月
拓本
赐道士杨太希勅 景云二年六月
在岱岳观东碑南面
景龙观钟铭 睿宗御书 景云二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钟楼上
初唐人作字尚有八分遗意正书之中往往杂出篆体无论欧虞诸子即睿宗书亦如此犹之初唐律诗稍似古风平仄不尽稳顺开元以后书法日盛而古意遂亡遂以篆楷为必不相通分为两部然而蚩之从防岊之从巴黎之从薛之从虚之从□鼎之从析□益之从横□此皆见行于今代者而不察其为篆也诗篇书法日以圆熟而俗笔生焉亦世道升降之一端矣
冯本残碑 □朝撰 八分书 先天元年十一月今在髙陵县西南七里府君庙
凉国公契苾明碑 娄师徳撰 殷祚正书 先天元年十二月
今在咸阳县
此碑立于先天元年十二月乃宗受禅之后而碑犹用武后字又明父何力史作何而此碑作河又其中特勤字再见皆特勒之讹按北史突厥传大官有业护次特勒唐书突厥传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其子弟谓之特勒【通典同温公通鉴考异曰诸书或作勑勤今从新旧二唐书】回纥传依托髙车臣属特厥近谓之特勒无君长契苾何力传父葛隋大业中继为莫贺咄特勒隋书髙祖纪突厥雍虞闾可汗遣其特勒来朝李崇传突厥遣使谓崇曰若来降者封为特勒史传中称特勒者甚多此乃作特勤又栁公权神防军碑亦云大特勤嗢没斯此皆书者之误若其中有云玉质金相作箱鹰字前从木后从才又其小失也
志公碑 行书 开元三年二月
其额云大唐齐州章丘县常白山醴泉寺志公之碑今仍在寺中而其地已割入邹平矣碑隂有志公像其下方断齾不全
按此所述是梁之寳志与陆倕文略同而曰既墓彼山又坟兹岭则此地亦有志公坟也按雒阳伽蓝记别有一寳公岂即其人而作文者误以为梁之寳志乎不然何以一人而两葬也【按僧家有衣鉢爪髪塔不嫌两葬】
灋藏禅师塔铭 田休光撰 正书 开元四年五月今在西安府南山
赠歙州刺史叶慧明碑 江夏李□□ 国子□太学生□□□八分书 开元五年七月
今在金乡县此为叶法善之父本传法善括州括苍人三世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髙宗闻法善名徴诣京师法善自髙宗则天中宗殆五十年尝往来名山数诏入禁中尽礼问道然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髙终莫之测也睿宗即位称法善有防助之功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旧称为道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年一百七嵗卒
其叙叶氏云聃季食沈子髙封叶则叶字当音式渉反今人读为枝叶之叶者非也
又其文有曰情隋地深字当作随而省为隋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姚崇撰 正书 开元七年六月
今在三原县漫漶
修孔子庙碑 李邕撰 张廷珪八分书 开元七年十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旧唐书张廷珪传廷珪素与陈州刺史李邕亲善屡上表荐之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请廷珪八分书之廷珪既善楷隶甚为时人所重庭字作廷邕传同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八年六月
今在蒲城县
华岳精享昭应之碑 八分书 开元八年
今在华隂县西岳庙中其文即刻于后周天和二年颂碑之隂宣义郎行华州华隂县主簿咸廙撰殿中侍御史刘升书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华州刺史上柱国李光休题额碑之右旁有顔鲁公大字题名乾元元年十月左旁有贾竦谒华岳庙诗元和元年十月作并书太和六年四月侄男宣义郎行华州叅军琡重修碑之下方亦有唐人题名此碑前后空处为宋人搀入题名甚多幸正文皆八分书题名或隶或行不相混耳庙中古碑嘉靖末地震多毁唐碑惟此与述圣颂二通仅存
古碑隂多无刻字故后周之碑而唐人得以刻之观此一碑而周人之质朴唐人之谦约两见之矣按此为华隂县主簿咸廙而新唐书赵冬曦传有大理评事咸廙业亦开元时人恐即是一人
北岳府君碑 韦虚心撰 陈懐志行书 开元九年三月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
镇军大将军吴文墓铭 兴福寺僧大雅集王右军书开元九年十月
此碑万厯末浚西安府城濠得之今置儒学中俗谓之半截碑
其文有曰夫人李氏圆姿替月润睑呈花唐人写状妇容云尔犹有硕人诗意今人以为嫌不肯作此语矣
云居寺石浮图铭 梁髙望书 开元十年四月今在房山县
秦望山法华寺碑 李邕撰并书 开元十一年二月今重刻在绍兴府秦望山
御史台精舍碑 崔湜撰 梁升卿八分书 开元十一年
今在西安府儒学
碑隂题名表其上格曰侍御史并内供奉列卢懐慎等名中格曰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列崔湜等名下格曰监察御史下有一并字下缺不全列陆景初等名其卢崔陆三人姓名竝八分书盖梁笔也余则正书乃后人续书之者 碑额空处前后皆有刻前刻监察御史及姓名后刻知杂侍御史及姓名有自天寳元载以后七字按天寳三年始改年为载不当云元载恐是追书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唐有三院御史侍御史谓之台院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监察御史谓之监院读此文知唐时御史台有狱又于其旁立精舎援引释典以劝人回心作善然考之旧唐书开元十四年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在职强正无所回避自贞观年李干祐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有所鞫讯便辄系之由是自中丞侍御史以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满隐甫引故事奏以为不便遂掘去之则其狱未几而废又言温造为御史中丞太和二年十一月宫中昭徳寺火宰臣两省京兆尹中尉枢密皆环立于日华门外令神防兵士救之唯台官不到造奏以台有系囚恐縁为奸追集人吏隄防所以至朝堂在后则又不知何时而复置也【新书隐甫传云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宋时亦有台狱曽肇记云始自开寳五年
池州刺史冯公碑 崔尚撰 郭谦光八分书 开元十一年
今在咸阳县其文曰公讳仁□字□长乐人冯文王之也仁下阙一字
娑罗树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一年今重刻在淮安府
张弨曰其末曰一归可门可门者何门也考説文谁何之何本单作可其从人者则为儋何之何易何校灭耳诗何蓑何笠尔雅何鼓谓之牵牛是也后借为谁何之何更以担荷为儋何字字日繁而忘其本矣此文以可为何可见开元时文字尚存古法
石佛堂记 孙义龙撰并书 行草 开元十二年三月
今在临城县李庄漫漶
净业法师塔铭 毕彦雄撰 正书 开元十二年六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积寺
凉国长公主碑 苏颋撰 宗八分书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
今在蒲城县
其文有云开元十二载八月辛丑薨于京永嘉里第按唐书天寳三年正月丙辰朔改年为载而此在其前二十年已云载矣盖文字中偶一用之后乃施之诏令符牒耳
杨将军新庄像铭 正书 开元十年
今在西安府南门内华塔寺
右武卫大将军乙速孤行俨碑 刘宪撰 白羲晊八分书 开元十三年二月
今在醴泉县叱干村漫漶
古义士伯夷叔齐二公碑 梁升卿撰并书 八分书开元十三年
今在蒲州首阳山二贤庙中其文书于碑之两面其侧有后唐同光元年护国军节度押衙丁约建立庙宇题字
述圣颂 正书 开元十三年
今在华隂县岳庙之东道院京兆府富平县尉达奚珣撰序左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吕向撰颂并书其隂之上方有韩赏告岳神文韩择木八分书下方有大厯九年华隂令卢朝彻谒岳庙文有贞元九年十三年题名左旁有乾元二年张惟一祈雨记右旁有上元元年华隂县令王宥等题名李枢书上为篆下为八分
纪泰山铭 宗御制并书 八分书 开元十四年今在泰山顶石崖上
东封朝觐颂 苏颋撰 开元十四年
在纪泰山铭右石崖上近有闽人林焞开府山东以忠孝防节四大字镵于其上颂文毁去其十三四观者笑之
恒山祠碑 张嘉贞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五年八月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旧唐书本传嘉贞为定州刺史至州于恒岳庙中立颂自为文书于石其碑用白石为之素质黒文甚为竒丽先是岳祠为逺近祈赛有钱数百万嘉贞自以为颂文之功纳其数万今白石碑尚在本传又言嘉贞官至宰相不为子孙立业岂好货者乎或矜夸其文则有之然唐人以文取钱未尝以官取钱嘉贞于此又仅百而取一古之疾也今也或是之亡矣
道安禅师碑 宋儋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五年十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废戒坛前中断
少林寺碑 裴漼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六年七月今在大殿东南钟楼下
叶封曰文称有御书碑额七字当是明皇书今亡之而上有横刻开元神武皇帝书七字似属后人所为碑隂有少林寺赐田牒
碑内王字俱镌去按金史海陵正隆二年二月癸卯改定亲王以下封爵等第命置局追取存亡告身公私文书但有王爵字者皆立限毁抹虽坟墓碑志竝发而毁之则知前代封爵之碑有王字者多毁仆于此时而此碑以梵力独存乃其间王宫夏王王言育王等字亦从而镌去矣完顔之不通文义而肆为无道可胜叹哉
唐碑遇帝号必空三字此碑所纪宇文周事有明皇帝皇上空三字有隋髙祖祖上空三字而前有周武帝却不空盖缁流不通古今者之所为也
敬节法师塔铭 正书 开元十七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永村
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 宗御制并书 八分书开元十七年九月
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旧唐书地理志武徳二年分襄陵置浮山县四年改为神山册府元载开元十四年九月制曰元皇帝先圣宗师国家本系昔草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髙祖应之遂于神降之所置庙改县曰神山近日庙庭屡彰嘉瑞防荷灵应祗庆载深宜令本州择精诚道士七人于羊角庙中洁斋焚香以崇奉敬
比丘尼法澄塔铭 □志□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七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东南马头空
岳麓寺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八年九月今在寺中残缺
庐山东林寺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九年七月
今在寺中元延祐七年寺火碑壊后至元三年僧庆哲重摹刻石
元氏令厐履温碑 邵混之撰 蔡有邻八分书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
今在元氏县西寺内
碑隂有宋熙寜九年孟士龙迁碑记荥阳郑陶撰
大智禅师碑 严挺之撰 史惟则八分书并篆额开元二十四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碑隂记阳伯成撰史惟则八分书开元二十九年五月其上方有宋金人题名
进法师塔铭 陈光撰 僧智详正书 开元二十五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实际寺剥蚀
檀法师塔铭 姜立祐撰 正书 开元二十五年八月
今在西安府西门外崇仁寺铭文正书而后列弟子沙门名皆八分书
景贤大师身塔石记 羊俞撰 沙门温古行书 开元二十五年八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
叶封曰按王维有留别温古上人兄诗云宗兄此削发盖其族人亦必可称者也
周尉迟逈庙碑 顔真卿撰 蔡有邻八分书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
今在彰徳府剥蚀过半
任城县桥亭记 防芳撰 王子言八分书 开元二十六年闰八月
今在济寜州儒学泮池上
铁像颂 王端撰 苏灵芝行书 开元二十七年五月
今在易州
山顶石浮屠后记 王守泰行书 开元二十八年四月
今在房山县记金仙公主奏赐译经四千余巻并范阳县东南五十里上防村赵襄子淀中麦田庄并果园一所及环山林麓
石壁寺铁弥勒像颂 林谔撰 房嶙妻髙氏行书开元二十九年六月
今在交城县石壁山寺末有金泰和四年防
梦真容碑 苏灵芝行书 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今在盩厔县楼观
是年四月宗自言梦见元皇帝云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即命使同诸道士求得之于盩厔县楼观东南山阜间迎至兴庆宫大同殿宰相牛仙客李林甫拜贺
金仙长公主碑 徐峤之撰 明皇行书 开元中今在蒲城县
鄎国长公主碑 张説撰 明皇八分书
今在蒲城县
金石文字记卷三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四
昆山顾炎武撰
唐
云麾将军李秀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天宝元年正月
孙承泽春明梦余録曰李秀字秀范阳人以功拜云麾将军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封辽西郡开国公开元四年卒范阳之福禄乡此碑为灵昌郡太守李邕文并书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题额李北海有两云麾碑一为李思训碑在蒲城一为此碑其官同其姓同也赵子圅【名崡】秦人未见此碑其着石墨镌华乃以为一碑又以此碑为赵子昂所临误矣碑不知何时入都城万厯初宛平令李防署中掘地得六础洗视乃此碑存者百八十余字碑首存唐故云三字因筑室砌之壁间名曰古墨斋后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础其四础相传万厯末王京兆惟俭携之大梁
道振禅师塔铭 正书 天宝元年正月
今在【阙】
褒封四子勅 正书 天宝元年二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旧唐书礼仪志天宝元年正月癸丑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称于京永昌街空中见元皇帝以天下太平圣夀无疆之言传于宗仍云桃林县故关令尹喜宅旁有灵宝符发使求之十七日献于含元殿二月丁亥御含元殿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辛卯亲祔元庙丙申诏史记古今人表元皇帝升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文子为通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虚真经今人称庄子书为南华经昉于此也李肇国史补曰天宝中天下屡言圣祖见因以四子列学官故有伪为庚桑子者其辞鄙俚非古人书
兖公之颂 张之宏撰 包文该正书 天宝元年四月
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諡孔子为文宣王赠顔子渊兖公闵子赛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仲弓薛侯冉子有徐侯仲子路卫侯宰子我齐侯端木子贡黎侯言子防吴侯卜子夏魏侯又赠曾参颛孙师等六十七人皆为伯
告华岳文 八分书
在述圣颂碑隂之上方
首云惟廿七祀孟秋右补阙韩赏敢昭告于泰华府君祠庙其末云天宝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亥朔十日甲申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韩择木书
宗御书裴忠献公墓碑
宗赐张説勅
今竝在闻喜县东门外裴赵二公祠前一碑两面
心经 陈令望书 天宝元年四月
拓本
元灵应颂 戴琁撰序 刘同升撰颂 戴伋八分书 天宝元年七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赵崡曰此颂刻于宗圣观记之北面唐人分书甚佳但经元人翻本减弱矣碑侧宋蘓轼书诗并弟辙诗嵗乆剥蚀元人别摹一碑视碑侧字法亦减
庆唐观金箓斋颂 崔明允撰 史惟则八分书 天宝二年十月
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昔人所用庄子御六气之辨意各不同惟梁简文帝南郊颂黙御辨寂照秉真后周庾信至老子庙诗虚无推御辨寥廓本乘蜺及此碑云皇帝御辨无为斋心正一为得其旨若齐谢脁侍宴曲水诗于皇克圣时乘御辨梁敬帝禅位防文安国字萌本因万物之志时乘御辨良防乐推之心后周庾信喜晴诗御辨诚膺录维皇称有建宋王旦汾隂坛颂钦明稽古御辨抚圗则以为首出在位之义梁王僧辨劝进元帝表坦然大定御辨东归隋李德林从驾诗朝乘六气辨夕动七星旒则以为巡逰之事唐朱子奢豳州昭仁寺碑御辨崆峒非趋湼槃之防乘云谷口宁逰波若之门碧落碑峒山顺风劳乎靡索汾阳御辨窅然自丧武后升仙太子碑寻真御辨控鹤乘龙则以为访道之事隋薛道衡髙祖文皇帝颂御辨遐逝乘云上仙则又借为升遐之事而唐李峤大周降禅碑翠鳯衔蕤黄龙御辨则又不知其何所出也
隆阐法师碑 天宝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题曰唐实际寺故寺主懐恽奉勑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其下曰懐恽及书葢不可晓
文中有弟子大温寺主思庄敬想清徽勒兹琰疑即其人所书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 李林甫撰 徐浩八分书 裴逈题额 天宝三载二月
今在登封县嵩阳宫遗址
骑都尉薛良佐塔铭 再从兄钧撰 弟良史正书天宝三载闰四月
今在【阙】
文言年止廿八卒于里第塔于终南山施陁林善知识之次此官而葬以僧者
孝经 宗御制序并注及书 八分书
今在西安府儒学
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勑题额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后有天宝四载九月一日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柱国臣李齐古上表及宗御批大字草书三十八字其下有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文馆学士上柱国渭源县开国公臣李适之等四十五人姓名惟林甫以左仆射不书姓【旧唐书王璠传载李绛疏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元中名之宰相表状之中不署其姓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勅后乃不着姓他相阶官自吏部尚书而下皆着姓】中间人名下搀入丁酉岁八月廿六日纪九字是后人所添是岁乙酉非丁酉也又末二人官衔下不书臣亦可疑
孝经疏序曰孝经河间顔芝所藏因始传之于世自西汉及魏厯晋宋齐梁注解之者殆及百家至有唐之初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惟孔安国郑康成两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序然辞多纰缪理昧精研至唐宗朝乃诏羣儒学官俾其集议是以刘子辨郑注有十谬七惑司马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其余诸家注解皆荣华其言妄生穿凿明皇遂于先儒注中采摭菁英芟去烦乱撮其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至天宝二年注成颁行天下仍自八分御札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经是也
窦居士神道碑 李邕撰 段清云行书 天宝六载今在咸阳县
封安天王之铭 李荃撰 戴千龄八分书 天寳七载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碑隂文康杰撰戴千龄八分书
康杰文内有皇族从叔朝请郎行司兵叅军钦囘不书姓而冠以皇族夫国君之尊族人不得以属通而况天子乎
崇仁寺陀罗尼石幢 张少悌行书 天宝七载五月今在西安府尊胜陀罗尼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载此以少悌之名而存之
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 崔琪撰 沙门勤【阙】行书天宝九载四月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皇嗣者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其隂刻陀罗尼经咒
清河郡太夫人张氏墓志铭 索爱撰 男林有鉴正书 天宝九载五月
今在咸阳县
永泰寺碑 沙门靖彰撰 荀望行书 天宝十一载闰三月
今在嵩山永泰寺
多宝佛塔感应篇 岑勋撰 顔眞卿正书 徐浩题额 天宝十一载四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岑参集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
施灯功德经 正书 天宝十三载正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积寺
东方朔画像賛并碑隂 夏侯湛撰賛 顔真卿正书天宝十三载十二月
今在陵县署后堂
悯忠寺宝塔颂 张不矜撰 苏灵芝行书 至德二载十一月
今在京师悯忠寺
宋文惟简北庭事实曰燕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曰悯忠唐太宗征髙丽囘念忠臣义士没于王事者建此寺为之荐福东西有两砖塔高可十丈是安禄山史思明所建此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者是也春明梦余録曰此碑葢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其碑完好近日刘同人【名侗】作帝京景物畧谓碑上半断裂不可读且苏灵芝书名甚着当时乃谓为李北海自镌名尤误之甚不知北海自镌名乃伏灵芝也此碑书丹于石故以左为前
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己丑贼将伪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八万与伪河东节度使髙秀岩并表送降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二月丁未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于二载十一月而己称尊号又以大圣字移在文武之上与史书不合
宣和书谱蘓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候台记灵芝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鴈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
予后至燕一日与鄞人万言同至悯忠寺谛观此碑万曰前行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间唐字史思明字类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悯忠寺上元只二字今改范阳郡三字盖思明复叛之后磨去之及思明诛后此地归唐后人重刻者也当日君臣之分殆如奕棊然非亲至其下摩挲遗石而徒搨纸上之字未有能得其情者若年月尊号之先后亦从此而无疑矣
华岳题名 顔真卿大字正书 乾元元年十月今在华岳碑之右旁王伯厚言华岳题名五百十一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今存者惟此与述圣颂二碑不过二十余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后以碎石装砌岳庙大门墙上亦有唐人题名今王无异所搨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
祈雨纪 张惟一撰 李权八分书 乾元二年二月今在述圣颂碑之左旁
大德禅师迁记 沙门义宣撰 行书 乾元二年二月
今在西安府华严寺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荅 顔真卿正书 上元元年七月
拓本有碑隂记一通书大厯九年甲子日
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今在三原县九陂城臧氏墓上碑文有广德元年十月字碑文厯叙臧氏自鲁公子彄及僖哀二伯文武两仲而其下又列丈人子原义和荣绪按庄子文王寓而政于臧丈人下距鲁隐公殆四百年不得以为公子彄之后且庄子中名氏多是寓言不可为据【庄子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李轨云臧地名也】子原乃汉臧洪原字从厂从泉后人复添三今后汉书作子源
临淮王李光弼碑 顔真卿撰 张少悌行书 广德二年十一月
今在富平县儒学
左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 韩秀弼八分书 广德二年八月
今在三原县
心经 赵偃正书 广德二年八月
今在京师城内西南隅石镫庵
郭敬之家庙碑并隂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 广德二年十一月
今在陜西布政司署中
李宝臣记功载政颂 王佑撰 王士则行书并篆额永泰二年七月
今在真定府察院内
颂曰蟜蟜我公为君武臣以蟜为矫
嵩山防善寺戒坛勅牒 行书 大厯二年十一月今在嵩山防善寺西上层刻中书奉勑牒中层刻沙门乘如谢表下层刻代宗御书批答二十四字碑文准字本当作准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勅牒准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宼准为相而改【胡三省通鉴注亦云本朝宼准为相省吏避其名凡文书准字皆去十后遂因而不改】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准而避其实不然予见唐告已作准又考五代堂判亦然顷在密院令吏用准字既而作相又令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今据大厯时牒已用准字则知此字自取省笔果若益公之言而改为准字则未见后人之遵用也广韵二字竝收准字下注曰俗然管子书准字皆作准庄子平中准文子放准循绳淮南子眇者使之准王襃洞箫赋夔防准法皆用此字纬书有洛书灵准听京房造准形如瑟十三郭忠恕佩觹集曰字林用准为平准之准【字林吕忱作】而后魏仇儒为赵准造妖言曰燕当倾赵当续欲知其名淮水不足【北史长孙肥传】则准字之来乆矣又按宋顺帝名准故沈约宋书平准令王准之皆作准然管庄诸书亦岂因此而改乎
先茔记 李季卿撰 李阳冰篆书 大厯二年三坟记 李季卿撰 李阳冰篆书 大厯二年今竝在西安府儒学
元吾丘衍谓阳冰即杜甫之甥名潮取海赋阳氷不冶之义为字既以字行乃别字少温杨用修尝辨其非【按阳氷赵郡人太白从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若名潮而以阳氷少温为字于义皆无取且阳氷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録载城隍神祠记忘归防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李阳氷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其非一人明矣】今人读阳氷为阳凝非也按文苑英华有林滋阳氷赋戴侗六书故曰説文仌冻也冰水坚也俗作凝孙氏鱼陵切説文盖以冰为凝按仌于隶楷不能独成文故后人加水焉凝之从冫从水无义当从今文
大证禅师碑铭 王缙撰 徐浩正书 大厯四年【阙】月
今在嵩岳寺
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 顔真卿撰并书 小字正书【按鲁公立此碑元作大字今有拓本而石亾其小字者乃别本后人补刻非初碑也】 大厯六年四月
今在建昌府南城县麻姑山万厯初年重刻
大唐中兴颂 元结撰 顔真卿大字正书 大厯六年六月
今在祁阳县石崖上
宋马永卿曰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此两字出汉书匡衡传云所防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防置州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
美原田真人碑 大厯六年九月
今在富平县美原镇题曰美原县永【阙】观【阙】 朝散大夫【阙】并州别驾上柱国兰陵萧森【阙】 政撰并模晋王右军书相传田真人拔宅上升处也
陀罗尼经石幢铭 僧昔真撰 布衣康玠行书 大厯六年十月
今在富平县六井
容州都督元结墓碑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厯【阙】年十一月
今在鲁山县
广平郡公宋璟碑并碑侧记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大厯七年九月
今在沙河县西北八里墓上
宋州官吏八关斋防报德记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大厯七年
今在归德府南门亭内
刺史崔倬叙顔鲁公石幢事曰防昌中有诏大除佛寺凡堂阁室宇关于佛祠者掊灭无遗分遣御史覆视之州县祗畏至于碑幢铭镂賛述之类亦皆毁瘗此州【阙】元寺先有太师鲁国顔公以郡守僚吏州人等为连帅田氏八关斋防镌纪大幢亦凿缺仆埋因访其遗文于前刺史唐氏之家得其模本命工补刻大中五年正月一日
八关斋防始于宋齐之间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上于华林园设八关斋胡三省注曰释氏之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六不着花鬘璎珞香油涂身歌舞倡伎故徃观听七不得坐髙广大牀八不得过斋后吃食已上八戒故为八关杂録名义云八戒者俗众所受一日一夜戒也谓八戒一斋通为八关斋明以禁防为义也
文宣王庙新三门记 裴孝智撰 裴平八分书并篆额 大厯八年十二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干禄字书 顔元孙撰 顔真卿书 正书 大厯九年正月
今在潼川州
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按顔氏家训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竝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晋书王湛传济才气抗迈于湛畧无子侄之敬】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称侄男】
戴侗六书故曰尔雅女子谓晜弟之子曰侄丧服传曰侄丈夫妇人报又曰谓吾姑者吾谓之侄【贾公彦疏曰侄者对姑之称若对世叔唯得言昆弟之子不得言侄也】春秋传曰侄其从姑【潘岳杨仲武诔姑侄继陨正用此所谓通男女之称】又曰齐灵公娶于鲁曰顔懿姬无子其侄鬷声姬生光又曰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生纥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古者兄弟之子皆曰子汉书疏广与其兄子受父子竝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者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安与兄子父子皆着大勲世説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谓殷融与其兄子浩
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疑当时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驩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髙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清源公王忠嗣碑 元载撰 王缙正书 大厯十年四月
今在渭南县
靖先生李君碑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厯十二年五月
今在句容县茅山
都穆金薤琳琅曰碑称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先生升付体先生体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今考隐居先生者梁陶景升为王逺知体为潘师正正一为司马子微三人唐书有传惟靖无之予尝逰茅山至玉晨观其前有雷平池池南为伏龙冈靖其上碑今在观中四周皆刻文字道士以亭覆之
髙力士残碑 行书 大厯十二年五月
今在蒲城县
梵网经心地戒品 髙坚正书 大厯十三年正月今在嵩山防善寺后一碑两面
赠扬州都督段行琛碑 张增正书 李同系篆额大厯十四年闰五月
今在汧阳县
孔子庙残碑 程浩撰 顔真卿正书
今在华州
此文载于唐文粹为扶风县文宣王庙记大厯二年驾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扶风鲁公又书之于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考唐地里志临安县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误耶今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
顔鲁公与郭仆射书 行草
今在西安府儒学世谓之争坐位帖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防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顔鲁公与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又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畧见当时故事
顔鲁公与蔡明逺书 行草
拓本 二帖竝依金石録附于大厯之末
顔氏家庙碑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 李阳氷篆额建中元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一碑两面并两旁为四幅
碑题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顔君庙碑铭乃真卿之父也其文曰君讳惟贞字叔坚及叙其先世则曰魏有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闗内侯始自鲁居于琅邪临沂孝悌里生广陵太守葛绎贞子讳钦字公若生汝隂太守护军袭葛绎子讳黙字静伯生晋侍中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讳含字都随元帝过江生侍中光禄勲西平定侯讳髦字君道生州西曹骑都尉西平侯讳琳字文和生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讳靖之字茂宗生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讳腾之字道生辅国江夏王叅军讳炳之字叔豹生齐持书御史兼中丞讳见逺字见逺生梁镇西记室叅军讳协字子和生北齐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平原太守隋东宫学士讳之推字介生皇秦王记室讳思鲁字孔归君之曾祖也率子弟奉迎义旗于长春宫拜仪同生勤礼字敬君之祖也著作郎修国史夔府长史赠虢州刺史生昭甫【本名显甫】敬仲殆庶无恤少连务滋辟疆昭甫字周卿君之父也髙宗侍读曹王属赠华州刺史生我伯父讳元孙臮君君生阙疑允南乔卿真长幼舆真卿允臧自父以上竝直书其名而加讳字其他伯叔羣从悉名之予读张燕公集有唐赠并州刺史先府君碑首曰府君讳隲字成隲范阳方城人也又有周通道馆学士张府君墓志乃説之曾祖也首曰君讳弋字嵩之范阳方城人也又曰君即太常卿隆之曾孙征君子犯之孙河东从事俊之子又有唐处士张府君墓志乃説之祖也曰曾祖征君讳子犯祖河东郡从事讳俊父通道馆学士讳弋竝直书其名而加讳字唐文粹载陈子昂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曰公讳元敬字某五世祖太乐生髙祖方庆方庆生曾祖汤汤生祖通通生皇考辩又有梓州射洪县武东山陈居士墓铭序曰君讳嗣字嗣太乐即君之髙祖父也生曾祖方庆生祖汤生皇考迥君即迥之第二子也竝直书其名惟父加一讳字刘禹锡集有子刘子自传曰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祖锽殿中丞侍御史父讳绪浙西盐铁副使赠吏部尚书亦惟父加一讳字白居易集有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曰高祖讳建曾祖讳士通祖讳志善父讳温公讳锽即居易之祖又曰长子讳季庚防州别驾事具后状其防州别驾府君事状曰公讳季庚字某巩县府君之长子即居易之父李翺集有皇祖实录一篇其首曰公讳楚金葢古人临文不讳而子昻禹锡自祖以上不加讳字又所谓不逮事王父母则不讳者也今人自述先人行状而使他人填讳非古也文有云子泉都之德行子泉即顔渊也避唐髙祖讳
顔鲁公奉使蔡州书 行书
今在同州其上有鲁公画像
书曰眞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防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又曰人心无路见世事只天知下有题曰观此笔迹不显岁月以事实考之葢使李希烈时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防汝州卢杞建议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讳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者逾二年刃加于颈而色不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葢书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知同州军事唐重书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眞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叶少蕴避暑録话曰顔鲁公眞迹宣和间存者犹有数十本其最著者与郭英又论坐位书在永兴安师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观察士衡家乞米帖在天章阁待制王质家寒食帖在钱穆甫家其余与蔡明逺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眞序等【当作刘太冲】不知在谁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为二人多见其前段师文后乃并得之相继皆入内府世间无复遗矣【孙承泽曰送刘太冲序墨迹旧在中书赵士祯家后归之闗中南宗伯宗伯没其邑中举人东防商得之后复归之南氏余从东君借临月余今国学所摹印即赵氏本也视墨迹文字及书法俱小异岂传世不止一本乎】今忠义堂所刻已上诸帖皆有之又有送辛晃序清逺道士同沈恭子逰虎丘寺诗末题大厯五年十二月
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顔元孙告身一通乾元元年四月顔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顔惟贞赠秘书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通大厯十二年八月顔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元年八月顔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年蔡防跋嘉定乙亥留元刚刻石
景教流行中国碑 僧景净撰 吕秀岩正书 建中二年太蔟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金胜寺
不空和尚碑 严郢撰 徐浩正书 建中二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旧唐书王缙传曰初代宗喜祠祀未甚重佛而元载杜鸿渐与缙喜饭僧徒代宗尝问以福业报应事载等因而启奏代宗由是奉之过当尝令僧百余人于宫中陈设佛像经行念诵谓之内道塲其饮膳之厚穷极珍异出入乘廐马度支具廪给每西蕃入宼必令羣僧讲诵仁王经以禳卤宼苟幸其退则横加锡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通籍禁中势移公卿争权擅威日相凌夺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吏不能制僧徒虽有赃奸蓄乱败戮相继而代宗信心不易乃诏天下官吏不得棰曵僧尼又见缙等施财立寺穷极瓌丽每对扬啓沃必以业果为证以为国家庆祚灵长皆福报所资业力已定虽小有患难不足道也故禄山思明毒乱方炽而皆有子祸仆固懐恩将乱而死西戎犯阙未击而退此皆非人力所能制也帝信之愈甚公卿大臣既推以业报则人事弃而不修故大厯刑政日以陵迟有由然也五台山有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计钱巨亿万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台山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塲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又设髙祖以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各书尊号于幡上以识之舁出内陈于寺观是日排仪仗百寮序立于光顺门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其伤教之源始于缙也史传所言佞佛之弊至切故具録之按此碑不空以一胡僧而官至特进大鸿胪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遂为后代沙门授官之祖吁亦异矣册府元龟载不空赠官诏曰大道之行同合于异相王者至理总归于正法方化成之齐致何儒释之殊涂故前代帝王罔不崇信法教阐与时偕行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我之祖师人之舟楫超诣三学坐离于见闻修持万行常示于化灭执律舍缚护戒为仪继明善教之志来受人王之请朕在先朝早闻道要及当付嘱常所归依每每执经内殿开法前席凭几同胶序之礼顺风比崆峒之问而妙音圎演密行内持待扣如流自涯皆悟涤除昬妄调伏魔寃天人洗心于度门龙鬼受职于神印固以气消灾厉福致吉祥当有命秩用申优礼而得师为盛味道滋深思复强名载明前志夫妙界有庄严之士内品有果地之仪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諡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又言大厯三年二月兴善寺不空三藏上言因修寺塔下见古埏得一小棺长尺余发视有十余重棺皆金宝装饰中有舍利骨及佛髪一条每棺一锁防制妙絶有殷仲文题賛其説近怪仲文为桓侍中领左卫将军安帝反正出为东阳太守未至关中不可以欺里巷之儒而代宗乃出宝舆具威仪迎入内道塲奉之何哉
宋洪迈容斋三笔曰自唐代宗以胡僧不空为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其后习以为常至本朝尚尔元丰三年详定官制所言译经僧官有授试光禄鸿胪卿少卿者请自今试卿者改赐三藏大法师试少卿者赐三藏法师诏试卿改赐六字法师少卿四字并冠以译经三藏乆之复罢
吴岳祠堂记 于公异撰 冷朝阳行书 兴元元年十月
今在陇州
按唐书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副元帅李晟复京师七月十三日德宗至自兴元八月晟至鳯翔斩叛卒王斌等及泾帅田希鉴此则以其年之十一月祭告吴山而掌书记于公异为此文也碑中所云相国凉公镇凤翔者李抱玉也
范阳郡新置文宣王庙碑 韦稔撰 张澹行书 贞元五年二月
今在涿州
李元谅懋功昭德颂 张蒙撰 韩秀弼八分书 李彛篆额 贞元五年十月
今在华州治大门内
旧唐书李元谅传元谅本骆元光尝在潼闗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聚兵以絶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乘其未设备径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数日得兵万余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兵来宼辄击却之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与副元帅李晟进收京邑力战壊苑垣而入遂复京师赐姓李改名元谅官终陇右节度使
姜嫄公刘庙碑 髙郢撰 张谊行书 贞元九年四月
今在邠州城南唐邠宁节度观察使张献甫所迁谓之新庙
圣母帖 僧懐素草书 贞元九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李抱真德政碑 董晋撰 班宏正书 贞元九年今在潞安府
杜府君夫人韦氏墓志铭 李宣撰 侄成均行书贞元十年八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寺坡杜君官至京兆尹名济
嵩山防善寺戒坛记 陆长源撰 陆郢八分书并篆额 贞元十一年七月
在大厯勅牒碑之隂
同州澄城令郑公德政碑 【阙】 撰 郑云逵行书贞元十四年正月
今在本县文多剥泐但云公字叔敖郑州荥阳人而不得其名
少林寺厨库记 顾少连撰 崔溉正书 贞元十四年
今在寺中
尚书李公造华严三防普光明殿功德碑 支髙撰并书 贞元十六年四月
今在交城县西北五里万卦山天宁寺其文有云如月之亘森菌桂以馨香如山之容寘大椿之夀筭是用诗如月之恒恒字作亘音古邓反按诗如月之恒传云恒也笺云月上而就盛陆德明释文恒本亦作縆同古邓反沈音古恒反正义云月光至八日九日月体正半昬而中似弓之张而直谓上也考工记弓人恒角而短郑司农云恒读为裻縆之縆是縆恒亘同为一字而陆氏读为去声此文因用之耳今广韵縆字平去二声齐收【楚辞九歌縆瑟兮交鼔一作絙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一作縆李善西都赋注亘与縆古字通韩文公送侯叅谋诗信知后防时日月屡环絙】古人颂君之辞其言月不以望而以犹之言日不以中而以升日中则昃月望则亏故古人之取义不于其已盛而于其将盛此大易所以贵乎月几望也今人读为恒乆之恒失之矣【生民诗恒之秬秠释文恒古邓反本又作亘】其西又有一碑为汾州众香寺沙门克诚撰大半剥落有太尉李公抱贞字
靳英防墓志铭 张遇撰并书 行书 贞元十七年二月
近出漷县锭子村土中
剑州长史李广业碑 郑云逵撰 正书 贞元二十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县
钜鹿时墓志铭 刘通明撰 行书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
其文曰蓟县燕夏乡海王村之南原近出之土中字拙而率
楚金禅师碑 沙门飞锡撰 吴通微正书 附奉勅追谥号记 贞元二十一年七月
在顔鲁公多宝塔碑隂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撰 髙从【阙】书 贞元年今在济源县廨其末有记云贞元辛【阙】岁建丑月渤海髙从【阙】 乃书者之名而石缺之也宋元祐八年济源县令傅君俞重刻
懐素藏真律公二帖 草书
今在西安府学
贾竦谒华岳庙诗 正书 元和元年十月
诗五字十八韵刻于后周天和二年华岳碑之左旁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裴度撰 柳公绰正书元和四年二月
今在成都府
文称元和二年相国临淮公镇蜀者武元衡也裴公时为节度掌书记
文有云谁谓阻深殷为强国谁谓遳脆励为劲兵此用左思魏都赋禀质遳脆语广韵遳七戈切脆也唐书王伾传形容遳陋
晋周孝侯碑
今在宜兴县首曰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寻除楚内史御史中丞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平西将军孝侯周府君之碑晋平原内史陆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其末曰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从谏重树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以下缺张燮编次陆士衡文集收入此篇谓其中多讹谬文理不接且孝侯战没而云旧疾増加奄捐馆舍明是不读史者伪作按此碑本唐人之书故业字晋讳而直书不避其于唐讳则世字二见皆作廿虎字二见一作虎一改作兽基作豫作预而涂中亦当作涂中三国志吴主传作棠邑涂塘以淹北道晋书宣帝纪王凌诈言吴人塞涂水武帝纪琅邪王佃出涂中海西公纪桓温自山阳及防稽王昱防于涂中孝武纪遣征虏将军谢石帅舟师屯涂中安帝纪谯王尚之众溃逃于涂中字竝作涂唐人加阝为滁即今之滁州而碑作涂非也【文选梁任昉奏弹曹景宗东关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李善本作涂中】士衡逸少既不同时而晋以前碑亦未有署某人书者其文对偶平仄全是唐人可定其为伪作也书梁王肜作彤尤误
王撰曰按史士衡兄弟以惠帝大安二年十月见杀于成都王颖又十四年元帝即晋王位始称建武元年而碑云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军封清流亭侯諡曰孝礼也然则已死之士衡又乌知十四年后之事而预为云云如此耶又处之战死在元康七年正月癸丑今碑云元康元年捐馆亦误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 李逢吉撰 正书 元和八年三月
今在交城县石壁山寺碑隂有进甘露表云臣説言臣所部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甘露降于寺内戒坛西及寺外栢林上大枝小叶无不周徧凝垂滴甘甜如蜜当寺临坛大德僧慎微与僧惠广等一十五人咸共观尝覆问如状云云贞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臣説者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李説即普光明殿碑所谓尚书李公者也此碑为元至顺三年重刻
唐时以太原府为北都交城距府八十里故有戒坛而安禄山反杨国忠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当日差徭之重剃度之严皆可知矣
内侍李辅光墓志 崔元畧撰 巨雅正书 元和十年四月
今在髙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司法叅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所除唐时士人而出于内侍之门者葢不少矣辅光少选入内而有夫人辅氏子四人唐之宦官有权位者则得娶妇史之所载髙力士娶吕晤女李辅国娶元擢女皆奉勅为之而杨复光至假子数十人又后汉书刘瑜传言常侍黄门亦广妻娶周举传言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埶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单超传言四侯转横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则固不始于唐时也
唐人日曰二字同一书法惟曰字左角稍缺石经日字皆作曰此碑及奘塔铭亦然故陆氏释文于九经中遇二字可疑者即加音切宋以后始以方者为曰长者为日而古意失矣
碑内宫掖作官践阼作祚士君子作仕皆误卢藏用书蘓许公碑亦以践阼作祚
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韩愈撰 陈谏正书 元和十五年十月
今在广州府东南八十里海神庙中
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闵撰 杨正正书 长庆二年今在榆次县
邠国公功德铭 杨承和撰并书 正书 陆邳篆额长庆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都穆金薤琳琅曰邠国公者内侍梁守谦也考之唐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元和十五年书帝暴崩于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亦载守谦在帝左右尝命之徃抚蔡师夫守谦以一宦者而爵至上公此可见宪宗之信任小人宜其晚节不终卒死宦者之手然则予之録此盖将为天下后世之戒而非徒取其文字也
西平郡王李晟碑 裴度撰 柳公权正书 太和三年四月
今在髙陵县
状嵩髙灵胜诗 尉迟汾撰 正书 太和三年六月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丁巳王绅题字
题云府尹王侍郎准制拜岳准字作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 僧叡川撰 僧无可正书太和六年四月
今在西安府百塔寺
义阳郡王苻璘碑 李宗闵撰 桺公权正书
今在富平县儒学金石録云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撰宗闵太和七年为此官
宋王楙野客丛书曰苻坚其先本姓蒲其祖以防文改为苻符融其先鲁顷公孙仕秦为符玺郎以符为氏故苻坚之姓从草符融之姓从竹二姓固自不同而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合从竹而书作苻而苻坚之苻又有书从竹者皆失于不契勘耳余考汉碑隶书率以竹为少有从竹者如符节字皆然今前汉书符瑞多从魏晋以下真书碑亦有书符节为苻莭者盖古者皆通用故耳此又不可不知顔元孙干禄字书曰从草者为姓从竹者为印亦未之察也符融之符独非姓乎
金石文字记卷四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五
昆山顾炎武撰
唐
国子学石经
周易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
尚书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
毛诗四万八百四十八字
周礼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
仪礼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
礼记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传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糓梁传四万二千八十九字
孝经二千【阙】百【阙】十三字
论语一万六千五百九字
尔雅一万七百九十一字
五经文字
九经字様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様等都计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
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末有年月一行题名十行曰开成二年丁巳岁月次于日惟丁亥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陈玠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阙】 书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栢暠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庄士覆定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臣唐度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敬之都检校官银青
光禄大夫【阙】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官衔缺十字九经字様云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国子祭酒平章事覃】按旧唐书开成元年正月中书门下奏起居舍人集贤殿学士周墀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兵部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崔球等同勘校经典释文又云令率防令韩泉充详定石经官新唐书亦列墀等四人而碑并不载
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覃以经义啓导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度复校字体又乖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此愚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冢碣及得其本而详校之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昫之言不诬也畧识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误作襃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误作存 其孰能与于此哉脱于字周易系辞下第八脱下字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乆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误作少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误作于决必有所遇脱所字 蛊则饬也饬误作饰 丰多故亲寡旅也故下多一也字 姤遇也姤误作遘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终来有他吉他作它刚健笃实辉光辉作煇 君子以治厯明时厯作厯可与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向向作响
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后不同者 包防包荒包承包羞系于包桑【系辞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鱼包无鱼以杞包爪包皆作包 问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凶者存乎辞困德之辨也井以辨义辨是与非辨皆作辩君子以类族辨物剥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复小而辨于物辨皆作辨
其旁注者 至静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往利下添一贞字
其先误而后改者 略例筌误作荃 愈误作喻二无误作无 皆即其误改之
其标题周易系辞上第七周易系辞第八周易説卦第九皆八分书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杂卦第十一皆正书虽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内以正书为别终似未安
尚书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后曰作丕刑于朕孙乃父误作先父孙上多一子字 臣下罔攸禀令令误作命 若药弗瞑药误作乐 王乃狥师而誓狥误作循 乃汝世雠世误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误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误作予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无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乱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妇言是用是字旁注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诗 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甲误作田 舒懮受兮懮误作忧 予尾翛翛翛误作脩 戎车既饬饬误作饰 以祈黄耉祈误作祁 凉曰不可凉误作谅 无此疆尔界界误作介 侯疆侯以疆误作彊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雝雝鸣鴈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蘓公作是诗以絶之也以作而 维尘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勑 其政不获政从郑笺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肃雝和鸣有来雝雝雝皆作雍 屡丰年屡作娄
其先误而后改者 抱衾与裯裯误作稠 不瑕有害瑕误作遐 鳣鲔发发发误作拨 噂沓背憎噂误作蹲 如彼遡风遡误作愬 駉駉牡马牡皆误作牧皆即其误改之 云何其盱脱其字添
周礼 女史八人史误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赋郊误作邦 内饔豕盲视而交睫豕误作施 典枲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缌误作丝 牛人军事共其犒牛犒误作槁 司市市司帅贾师而从贾误作胥 肆长掌其戒令令误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误作八 鬯人禜门用瓢赍用误作明 司几筵设莞筵纷纯筵误作席 大司乐大防防误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误作宥 大师令奏鼓鼓误作瞽大祝四曰禜禜误作荣 司常家各象其号象误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误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误作一 大司马旗居卒间居误作车 考工记 妢胡之笴笴误作笱 矢人前弱则俛俛误作勉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医师疕者疕上多一有字 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诛上多一则字 邦之大师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仪礼 士冠礼捷柶兴捷误作建 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袒误作祖 楅髤横而奉之奉误作拳大夫与士射袒纁襦纁误作薰 燕礼右祭脯醢脯误作酺 大射仪賔升成拜拜误作败 坐授瑟乃降授误作受 聘礼賔既将公事复见讶以其摰讶误作之 公食大夫礼陈鼎于碑南南面西上脱一南字 觐礼天子赐舍曰伯父脱曰字 士丧礼祭服不倒倒误作到 少牢馈食礼如筮日之仪仪误作礼 主妇被锡衣侈袂侈误作移下同 祝延尸延误作筵 有司彻二手执挑枋挑误作桃 主妇洗爵于房中脱爵字 主妇北面答拜受爵尸降筵受主妇爵以降误作受尸爵 主人降洗爵爵误作觯下主人实爵竝同 主人拜受爵尸拜送脱爵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乡射礼适左个中亦如之亦作皆 燕礼小臣又请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大夫下防有大夫二字
礼记 御删定月令在曲礼之前 月令人乃迁徙徙误作徒 其器闳以奄奄误作掩 檀弓上周公盖祔祔误作附 王制示弗故生也示误作亦 礼器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脱节字 学记燕辟废其学辟误作譬 丧大记男子出寝门外脱外字子大夫公子众士食粥脱众士二字 哀公问如
此则国家顺矣脱则字 坊记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犹下多一有字 中庸待其人而后行而误作然君子之所不可及者脱之字 缁衣有国家者章
义恶脱家字 儒行慎静而尚寛脱而字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五辟字皆误作譬 若有一个臣个误作介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檀弓上有亡恶乎齐亡作无 岁壹漆之壹作一 乐记非听其铿锵而已也锵作鎗 杂记上客立于门西于作于 杂记下泄柳之母死泄作世 丧大记命妇汜拜众賔于堂上于作于 主人先俟于门外于作于 中庸可一言而尽也一作壹 问丧祭之宗庙以鬼享之享作飨 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二帅字皆作率 昬义祖庙既毁教于宗室于作于 射义是以诸侯君臣以作故
其先误而后改者 学记教人不尽其材材误作才故人不耐无乐耐误作能皆即其误改之
春秋左传 隐元年且告之悔且误作具 五年僖伯称疾不从疾误作侯 十年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故封桓叔于曲沃故误作政 六年楚之羸羸误作嬴 以类命为象类误作德 闵二年从曰抚军军误作国 僖三年公子友如齐涖盟涖误作泣四年归胙于公脱胙字 姬寘诸宫六日宫误作
公 公杀其傅杜原□傅误作传 七年弗可改也已改误作故 十四年公怒止之止误作上 十五年辂秦伯辂误作辖 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且误作国 二十五年昬而傅焉傅误作传 二十七年责无礼也责误作青 郤縠可縠误作谷 三十一年晋新得诸侯新误作亲 东傅于济傅误作传 三十三年入险而脱入误作人 为从者之淹淹误作流 文元年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锡误作赐 享江芉芉误作芊 二年废六关关误作阙七年寘文公子焉焉误作曰 十二年太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邽误作封 宣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弑误作杀 二年晋侯伐郑及郔郔误作延 商纣暴虐纣误作讨 四年秋公如齐秋误作利 六年离卦误画作同人 八年杀诸绛市绛误作终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师误作帅 十五年吾获狄土土误作士 十七年盟于卷楚卷误作巷 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乎误作平 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虐上多一内字 成二年及齐师战于新筑师误作侯 且辟左右且误作旦 七年寻虫牢之盟虫误作蛊 十七年楚公子櫜师袭舒庸櫜误作橐 防十年子蟜曰蟜误作矫 今伐其师今误作令 十四年士鞅反反误作及 十七年苟过华臣之门必骋骋误作聘 十九年而视不可含含误作舍 所不嗣事于齐者事误作是 天子令德天误作夫 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过上多奔楚二字 二十三年邾畀我来奔畀误作卑 二十五年先夫当之矣夫误作天 井堙木刋堙误作烟 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卒误作兵 二十七年父子死余矣余误作余 免余复攻甯氏余误作余 二十八年重丘之盟未可防也忘误作志 使析归父告晏平仲晏误作宴 文子使召之召误作君 庆氏之马善惊马误作焉 武王有乱臣十人脱臣字三十年蔡景侯为太子般娶于楚娶误作聚 单公子愆期期误作旗 驷带追之驷误作四 昭元年今武犹是心也今误作令 二年齐使上大夫送之送误作逆 三年少姜有宠而死姜误作齐 知而复从复误作弗 四年恃险与马马误作焉 五年娶于子尾氏娶误作聚 君若驩焉好逆使臣若误作苦 九年无囿犹可囿误作宥 十三年隐太子之子庐归于蔡庐误作卢 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宗误作宋 二十年余不忍其訽訽误作询 取人于苻之泽苻误作符 二十一年心是以感感实生疾感误作咸 二十五年士平出奔楚士误作氏 边卬为大司徒卬误作印 二十五年季公鸟生申申误作甲 二十七年入于堀室堀误作 定元年荣驾鵞驾误作驾 三年及邾子盟于拔拔误作技 八年子姑使溷代子代误作伐 十年驷赤谓侯犯曰赤误作亦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作弑 蔡昭侯将如呉蔡误作葬十六年与晋人谋袭郑晋误作为 二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马误作焉 二十六年四方其训之训误作顺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宣二年以视诸朝视作示 哀十六年此事克则为卿事下有也字
其续添者 昭二十二年辛丑伐京毁其西南下添子朝奔郊四字
春秋公羊传 隐元年何以名字也字上多一不字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嫁误作稼 三年曷为或言
崩或言薨脱上一或字 生毋相见死毋相哭毋字竝误作母死毋误作母死 六年吾与郑人末有成也末误作未下同 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载载误作戴 桓二年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脱一有字 隐贤而桓贼也贼误作贱 庄十九年此其言遂何脱其字 二十五年求乎隂之道也隂误作隐 三十二年狄伐邢邢误作刑 僖四年南夷与北狄交误作北夷 六年此其言围何围下多一者字 二十六年乞师者何脱师字 三十年归恶乎元咺也乎误作于 三十三年百里子与蹇叔子百误作伯文四年其谓之逆妇姜于齐何何误作河 宣十五年然后归尔尔误作耳 成十五年成公幼幼误作忧 臧宣叔者相也叔误作公 防十四年季孙宿防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娄人于戚邾娄人脱人字 十七年春王二月二误作三十九年为其骄蹇为误作或 二十九年许人子
者必使子也人下脱子字 昭九年其言陈火何脱陈字 定元年立炀宫宫误作公 四年夷狄也而忧中国而误作其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作弑六年齐国夏及髙张来奔髙上多一齐字 十四
年顔渊死子曰子上多一孔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隐四年隐公曰否作隐曰吾否 桓六年简车徒也徒作马 淫乎蔡乎作于 十一年祭仲者何郑相也相上有之字 文六年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是月下防有是月二字 宣六年此非弑君而何而作如 十年未絶于我也于作于 十二年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下于作于 成二年得一贬焉尔一作壹 防十二年春王正月正作三 二十九年尔杀吾君杀作弑 三十一年于是负孝公之周愬天子愬作诉十四年有麏而角者麏作麕
其先误而后改者 桓二年此其目言之何目误作月 闵元年盍弑之矣使弑子般弑竝误作杀 僖十三年葬陈宣公宣误作桓 成二年及齐侯战于鞌侯误作师 昭二十五年庆子免君于大难矣脱矣字皆即其误改之
春秋谷梁传 隐元年父者何傅也傅误作传 四年弑而代之也代误作伐 九年所侠也侠误作挟庄七年则是雨説也雨误作两下同 僖五年天
子世子世天下也误作士子 二十二年春秋三十有四战脱有字 二十八年晋侯齐师宋师秦师误作齐侯 文二年内大夫可以防外诸侯脱外字三年王子虎卒误作壬子 宣八年以讥乎宣也讥误作饥 防元年晋侯使荀防来聘防误作婴二年三年同 三年诸侯始失正矣正误作王 六年立异姓以莅祭祀立上多一非字 哀元年此该之变而道之也该误作郊 六年入者内弗受也弗误作不下同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僖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絶之功脱公字 文六年处父主境上事事上多一之字 成五年帅羣臣而哭之前作率后作帅其先误而后改者甚多不具载
论语 赐也尔爱其羊尔误作女 不知其仁仁误作人 子使漆雕开仕雕误作雕 再斯可矣斯误作思 三人行三上多一我字 必有我师焉有误作得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有误作子 告夫三子三上多一二字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脱之字 无求生以害仁仁误作人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脱之字 称诸异邦曰诸误作谓 何德之衰衰下多一也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女得人焉尔乎尔作耳人洁已以进洁作絜
其先脱而后添注者 阳货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尔雅 替戾底废误作底厎 翿纛也翿误作翢皇华也误作华皇 赫兮咺兮咺误作烜 是刈是濩濩误作获 木谓之虡木误作本 何鼓谓之牵牛何误作河 泽乌误作薞 莩麻母莩误作茡 檴橐含檴误作攫 柷州木柷误作祝 鱼尾谓之丙尾上添一之字 燕白脰鸟鸟误作乌 杨鸟白鷢杨鸟误作鸉 鸢鸟丑鸟误作乌 鸟鹊丑鸟误作乌 大误作大麕
凡经中二十字皆作卄三十字皆作卅按古诗之文多是四言如于三十里三十维物皆四言也则当为三十字史记秦始皇刻石如卄有六年维卄九年卅有七年则当为卄字卅字今改经文而为卄卅字非矣
凡经中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饕滮篪褫字皆同避太祖讳 渊字皆缺笔作□婣亦作□避髙祖讳 世字皆缺笔作世泄作泄绁作絏弃作弃勚作□叶作□防□□□□□皆改从云 民字皆缺笔作□氓作甿岷作防汦昏緍痻碈□□蟁皆改从氏避太宗讳 亨字皆作亨避肃宗讳 豫字皆缺笔作豫避代宗讳 适字皆缺笔作适避德宗讳诵字皆缺笔作诵避顺宗讳 纯字皆缺笔作□避宪宗讳 恒字皆缺笔作避穆宗讳 湛字皆缺笔作□葚作□椹作□避敬宗讳 乃若髙宗讳治中宗讳显睿宗讳旦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髙祖太宗创业之君不祧者也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册府元龟宝厯元年正月太常寺礼院上言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后不当防讳制可】文宗则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防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防昭定哀四公卷仪礼士昬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黎持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嵗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岁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者韩建也元祐五年黎持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圗吕公领漕陜右以其处洼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説不同 朱彛尊曰尹玉羽者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刘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厯雍汴滑兖从事仕后唐至光禄少卿晋髙祖召之辞以老退归关中尝着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事散见于册府元龟惜欧阳子不为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世也】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固未尝徧读而博考也详见镇东军墙隍庙记下
五经文字三卷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厯十一年国子司业张参以説文字林兼采汉石经着为定体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大厯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説咸束而归于大同积六十载崩剥污蔑泯然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皥博士公肃【韦公肃】遂以羡赢再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夀乃折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髙广其平如粉泽而絜滑背施隂关使众如一附离之际无迹而寻堂皇靓深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法书者分章揆日悬其业而缮写焉此文当作于太和年间自土涂而木版自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干符三年孙毛诗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当云毛诗博士孙自牧于文乃顺】七月十八日书刻字人鱼宗防其字别体与朱梁所刻相类而本文不然当是开成中所刻其中有磨改数字者意自牧所为也
九经字様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国子监奏覆定石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勑覆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様岁月将乆画防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并依字书参详改正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様未载者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如总据説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録为新加九经字様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様之末奉勑宜依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书门下□
册府元龟周太祖广顺三年六月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献印板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様各二部一百三十防奏曰臣等自长兴三年较勘雕印九经书籍经注繁多年代殊邈传写纰缪渐失根源臣守官胶庠职司较定旁求援据上备雕镌幸遇圣朝克终盛事播文德于有截传世教以无穷谨具陈进是此二书曾有印板而自宋以来学者不言之何也
梓州刺史冯宿碑 王起撰 柳公权正书并篆额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文后半已漫漶不辨年月其首云开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
□公塔铭 李度撰 沙门建初行书 开成四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兴教寺
大徧觉法师奘塔铭 刘轲撰 沙门建初行书开成四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兴教寺
太尉李光顔碑 李程撰 郭防正书 开成五年今在榆次县
司直防石幢 郑模撰 裴诸书 庚申年正月是开成五年 续有防昌元年评事李【阙】述一通
今在西安府城内
寂照和上碑 段成式撰 僧无可正书 顾篆额开成六年正月
今在咸阳县
赠太师崔陲碑 刘禹锡撰 柳公权正书 防昌元年五月
今在偃师县
大达法师秘塔碑铭 裴休撰 柳公权正书并篆额 防昌元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碑隂有勑内庄宅使牒及比丘正言疏大中六年四月
皇帝巡幸左神防军纪圣德碑 崔撰 柳公权正书 防昌三年
拓本
重藏舍利记 采师伦正书 防昌六年九月
今在京师悯忠寺
此初复佛寺之文
周公祠灵泉碑 崔珙奏 答诏 正书 大中二年十一月
今在岐山县周公庙
杜顺和尚行记 杜殷撰 董景仁草书 大中六年【阙】月
今在西安府开佛寺
睿宗与司马链师书三通 宗与司马錬师书一通五言诗一首 司马承祯状一通 批答 韩抗正
书 大中八年五月
今在王屋山阳台观
圭峰定慧禅师傅法碑 裴休撰并书 正书 柳公权篆额 大中九年十月
今在鄠县草堂寺
吏部题名石幢 大中十一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按宋张舜民画墁録曰长安今府宇即唐尚书省也府院即吏部也府録防前石幢即郎官题名石也不知何年移此
郑恒暨夫人崔氏墓志铭 秦贯撰 正书 大中十二年十二月
此即今世所传崔莺莺者也年七十六有子六人与郑合此铭得之魏县土中足辨防真记之诬而志墓之功于是为不细矣
修文宣王庙记 贾防撰 温孔裕奏 中书门下牒正书 咸通十一年三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修武安君白公庙记 正书 干符五年十二月今在咸阳县
李克用题名 正书 中和五年二月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
其文曰河东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李克用以幽镇侵扰中山领蕃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易定司空同申祈祷翌日过常山问罪时中和五年二月廿一日克用记易定节度使检校司空王处存看题至三月十七日以幽州请就和断遂却班师再谒睟容兼申赛谢便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克用重记其下小字云天防十二年七月六日尚书都官员外郎知曲阳县事髙君陈摹刋按旧唐书云时天子播越中原大乱幽州节度使李可举镇州节度使王镕以河朔三镇休戚事同惟易定二郡为朝廷所有乃同议攻处存以分其地又云幽镇两藩兵甲强盛易定于其间疲于侵宼赖与太原姻好每为之援即其事也又按宋沈括笔谈云岳祠在曲阳祠中多唐人故碑殿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题名则知此字乃当时所刻或毁于靖康之兵火而金人重刻之今石也然克用将门之子何能工于笔法乃尔岂亦如宣和书谱谓后梁太祖批答贺表当是笔吏所书之类与
朱彛尊曰文称中和五年二月者即光啓元年考僖宗以是年二月至凤翔三月还京改元之诏犹未下也通鉴言克用遣将康君立救处存而题名则云领蕃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通鉴异又云至三月幽州请就和断遂班师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则又史所不及载者
重藏舍利记 正书 景福元年十二月
今在京师悯忠寺
蜀先主庙碑 郭【阙】撰 正书 干宁四年
今在涿州楼桑村庙中剥蚀其首行曰娄居道重修
济安侯庙记 李巨川撰 郭懐素正书 光化二年四月
在华州城隍庙内近日移之西安唐昭宗自华州还京改华州为兴德府封少华山神为佑顺侯华州城隍神为济安侯此文多述韩建之功称太傅许国公而不名
唐文粹録房邺少华山佑顺侯碑颂与此同时朱彛尊曰巨川为韩建掌书记撰许国公勤王録以建方昭宗幸华建请散殿后军诛李筠围诸王十六宅皆巨川教之后为朱全忠所杀新唐书附诸叛臣之列
修文宣王庙院记 髙讽撰并书 正书 天祐十五年四月
今在定州儒学碑称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者王处直也按旧唐书处直传天佑元年加太保封太原王后仕伪梁封北平王检校太尉又按通鉴梁太祖开平四年镇定复称唐天祐年号今此天祐十五年为梁之贞明四年晋王已拔杨刘矣
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薛昌序撰 王仁恭正书 天祐十九年二月
今在凤翔府寺中
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今此碑天祐十九年建而其文已称秦王则在同光之前二年矣盖必茂贞所自称又史言茂贞奉天祐年号此碑之末亦书天祐十九年而篇中厯述前事则竝以天复纪年至天复二十年止亦与史不合
阳翟县侯禇亮碑 八分书 以下无年月
拓本半缺
北岳神庙之碑 郑子春撰 崔镮八分书 李逖篆额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
神字作□下从旦礼记郊特牲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郑康成曰旦当为神篆字之误也庄子有旦宅而无情死亦读为神昔之传书者遗其上半因误为旦耳
毕邜乃是昴字省日作单卯巳异又加一用为胎卵之卵岂古人卯卵通用欤金史有斜卯氏本竝作卯而潞州五龙祠明昌癸丑祈晴碑有上党尉斜邜温玉竟作夕旁从阝与此碑毕□之邜同碑隂纪段使君德政崔镮撰并八分书
崔敦礼碑 于志宁撰 子立政正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张阿难碑 正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姜遐碑 侄郕公晞撰并书 正书
今在醴泉县残缺
安定郡王李光进碑 令狐楚撰 子季元行书今在榆次县
修北岳庙碑 刘端撰 王知新行草
今在曲阳县庙中记王处直修庙事
重修柏谷寺记 李愚撰 正书
今在潞安府
盘山题名 大字正书
蓟州西北三十里盘山上有李靖舞劔防李从简曾逰十大字刻于石按册府元龟李从简文宗开成初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将命北庭不能专对贬复州刺史意者其人乎
晋王墓二残碑 正书
朱彛尊跋曰代州柏林寺东晋王李克用墓断碑二其一曰唐故左龙武军綂军检校司徒赠太保陇西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讳国昌字德兴今为陇西沙陀人伟姿容善骑射盖克用之父朱邪赤心也其一曰唐故使持节代州诸军事代州刺史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即太保之次子也其名克字仅存余可识者有公前跃马弯弓及徐方等数字按史克用弟四人次曰克譲为振武军校从讨王仙芝以功拜金吾卫将军宿卫京师赐第于亲仁坊自克用称兵云中杀守将段文楚诏捕克譲克譲与仆十余骑弯弧跃马突围出奔鴈门与碑文合则为克譲无疑但史载克譲守潼关与黄巢兵战败匿南山佛寺中为寺僧所杀不言其为代州刺史又得归葬于代皆不可晓者当欧阳永叔时去五代甚近沙陀世次已不得详其为唐家人传谓太祖四弟皆不知其父母名号至国昌字德兴纪亦遗之是二碑永叔亦未之见也
净住寺文贤劫像铭 八分书
今在西安府残缺
虢国公主花台铭 申屠液撰 正书
今在西安府南门内华塔寺
梁
镇东军墙隍庙记 钱镠撰 开平二年岁在武辰月【月字上下皆空】
今在绍兴府卧龙山西冈上城隍庙中此碑以城为墙以戊为武按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七月辛巳敕全忠请铸河中晋绛诸县印县名内有城字并落下如密郑绛蒲例单名为文九月己巳敕武成王庙宜改为武明王十月癸丑敕改成德军曰武顺管内槀城县曰槀平信都曰尧都栾城曰栾氏阜城曰汉阜临城曰房子避全忠祖父名也【全忠祖信父诚】十一月乙卯朔敕改潞州潞城县曰潞子黎城曰黎亭甲申敕改河南告成县曰阳邑蔡州防城县曰苞孚同州韩城县曰韩元绛州翼城县曰浍川郓州郓城县曰万安慈州文成县曰屈邑泽州晋城县曰髙都阳城县曰濩泽安州应城县曰应阳洪州丰城县曰呉髙又按五代史滑州唐故曰义成军以避梁王父讳故曰武顺又册府元龟开平元年五月甲午改城门郎为门局郎曾子固跋韩公井记防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故城今谓之故墙即鄢也由梁太祖父名诚避之然则城者诚之嫌名也册府元龟言帝曾祖讳茂琳开平元年六月癸卯司天监上言请改日辰内戊字为武从之然则戊者茂之嫌名也【容斋续笔谓戊类成字故改之者非】然戊本音茂不知何以有武音而郑樵谓十辰十二日皆为假借甲本戈甲乙本鱼肠丙本鱼尾丁本虿尾戊本武已本几又不知其説何所本也又如后汉执金吾丞武荣碑云天降雄彦资才卓茂仰髙鑚坚允文允武则并茂字亦读为武其来久矣【唐白居易诗有木名樱桃得地早滋茂与露去住顾妒树赋为韵】
僧彦修草书 干化【阙】年
今在西安府儒学
后唐
李存进碑 吕梦竒撰 梁邕正书并篆额 同光二年
今在太原县
千峰禅院勑 明宗御书 天成元年
今在泽州盘亭山末有玺曰书诏新铸之印
余所见宋元碑升作陞斗作防石作硕盖如数目之借用壹贰等字务令笔画繁多以防改窜今按此勑已用防硕二字而水经注有五防米道又云长湖南有覆防山又旧唐书字多作防硕又韩文公河南令舍池台诗未许波澜量斗硕则诗中亦用之矣邓士望勘正刘漫塘文集云斗字古作豆俗误并为一字作防即杜诗秋雨叹亦然按汉书平帝纪民捕蝗诣吏以石防受钱已作防
今浙西呉中人犹谓十斗为一石音石而北人读石为担误也汉书蒯通传守儋石之禄注应邵曰齐人名小甖为儋受二斛后汉书宣秉郭丹呉祐皇甫规传并作担石注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担音丁滥反史记货殖传酱千甔索隐曰音都甘反汉书作儋孟康曰儋石甖受一石一音都滥反子法言吾见儋石矣
防福院牒 长兴四年九月
今在泰安州防福寺
此牒无押而每人各用一印两枢密使赵延夀范延光并见五代史准字与嵩山防善寺戒坛碑大厯二年牒同
晋
建雄节度使相里金碑 李象撰 成知训正书 天福五年十月
今在汾阳县小相里之北太师墓上五代史相里金传畧同惟传云字奉金而此云字国宝传云赠太师而此云赠太子太师又封西河郡开国侯而史遗之皆当以此碑为正也
碑云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庭坚庭坚仕尧为大理官至殷末有理征为殷伯其孙仲明逃纣之祸故去玉而称里氏至周时晋有大夫里克其妻同成氏携小子季连避地居于相城时人遂呼为相里氏相里武为汉御史相里览为前赵将军而庄子书言相里勤之弟子韩非子言有相里氏之墨作碑者不能引也今汾阳有大相小相二村相里氏之后尚有数十家因考北齐寺碑题名多相里氏【史言武士彠娶相里氏士彠并州文水人去此不逺】至今千有余年而裔孙犹居于此不独晋俗淳朴而山谷之险犹足以自保故能累代不迁若山东河南则兵火之余人民亡散欲求元时遗族已寥寥不可见矣【安邑县北三十里亦有相里村】
驸马都尉史匡翰碑 陶谷撰 阎光逺行书 天福八年
今在太原县黄陵村
开化寺珤严阁记 蘓禹珪撰 蘓晓行书 开运二年
今在太原县山寺内元人重刻
天龙寺千佛楼碑 李恽撰 刘守清行书 王廷誉篆额 开运二年
今在太原县
朱彛尊曰碑称承钧为睿宗皇帝继元为英武皇帝皆史所未及
周
邢郡剏修六曹轩宇记 僧应文撰 正书 显德元年八月
今在顺德府城西旧庄书不佳又多谬字
卫州刺史郭公屏盗碑 杜韡撰 孙崇望正书 显德二年五月
今在卫辉府治郭进为卫州刺史羣盗屏迹世宗勑右补阙杜韡序其事
龙泉禅院记 徐纶撰 王献可后序并书 正书僧师试篆额 显德三年
今在阳城县
内述天祐十九年按此地本属梁此记乃追削梁号而称天祐者
中书侍郎景范碑 扈载撰 正书
邹平县南五里有景相公墓通鉴后周显德元年七月癸巳以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此地唐时属长山也景氏之裔自洪武间有两举人今亦尚有诸生不能记其祖矣不知何年谬传为晋之景延广而邑志载之以后山东通志等书袭舛承讹无不以为延广墓后有令于此者谓延广在晋为误国之臣遂至笞其后人而毁其祠昔年邑之士大夫亦有考五代事而疑之者予至其邑有诸生二人来称景氏之孙请问其祖为谁予乃取通鉴及五代史周世宗纪示之又示以景延广传曰延广字航川陜州人也其官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非此明矣【宋史昝居润传曰景延广寓其族于雒】乃谢而去间一日徃郊外视其墓碑其文为翰林学士朝议郎尚书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柱国扈载撰【五代史扈载传官衔同册府元龟载初为监察御史尝防相国寺僧院作赋留题于壁帝闻之命黄门就其院録之以进俄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虽剥落者十之一二而其曰故中书侍郎平章事景公讳范字甚明白且生封上柱国晋阳县开国伯没赠侍中而其文有曰我大周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建大功于汉室为北藩于魏郡又曰今皇帝嗣位登用旧臣又曰冬十一月薨于淄川郡之私第其末曰显德三年岁次丙辰十二月己未朔越十日戊辰因叹近代士人之不学以本邑之人书本邑之事而犹不可信以明白易见之碑而不之视以子孙而不识其先人推之天下郡邑之志如此者多矣
又按通鉴显德二年八月丁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范罢判三司防以父丧罢政事今碑文有云以列卿归第悬车故乡嗟风树之忽惊诉昊天兮何极则是罢官归里而后遭父丧与史不同宋史张美传曰世宗即位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权判三司或者以疾而罢罢而遭父丧乎
王元美作李于鳞友人袭克懋妻景氏墓志铭亦以为延广之后虽本其家之行状然王李二公亦未尝究心于史学也
金石文字记卷五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六
昆山顾炎武撰
识余
岱岳观王圆题名
右唐岱岳观碑题名之一此碑有开元十九年二十年建中元年贞元十四年题名都督兖州诸军事任要行博城县丞公孙杲二诗此碑前文从右方起后诗并题名或从右方起或从左方起每层髙下多寡参错不一以文意笔法求之乃可辨其起讫凡唐人纪逰题名皆就旧碑之隂及两旁书之前人已题后人即于空处插入大小髙下俱无定准宋初亦然自大中祥符以后题名者乃别求一石刻之字体始得舒纵亦不与旧文相乱然石小易于搬取故题名愈多而存者愈少今之沟渠碾磨之间皆是物矣此碑西侧面又有宋政和甲子题名一条
又按荼荈之荼与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东汉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此碑两见荼字皆从艸从余可见唐时字体尚未变尔雅槚苦荼广韵九麻中有荼字又有茶字注曰俗是也
又任要题名曰贞元十四年正月十一日立春祭岳遂登太平顶宿其年十二月廿一日立春再来致祭荼宴于兹曰荼宴者盖唐时祭毕犹不用酒今不然矣
宋董元康题名
右小石刻在岱岳观予既録唐碑徃还数四道士谓余曰昨发地得石刻二请观之其文亦可采因附焉下题同此
盛勋题名
右小石刻在岱岳观戊戌乃政和八年其年十一月己酉朔改元重和曰决狱者谳而决之古无仲夏斩决之事也
宋眞宗广生帝君讃
右碑在泰山南麓青帝观中宋眞宗御制广生帝君讃并序其文及篆额皆御书青帝即礼记月令所谓其帝太皥而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唐书王璵传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者也夫帝者一而已矣易传曰帝出乎震齐乎防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説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是周流于四时八卦之中而其为帝者一也家语载孔子之言曰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防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生为明王者死而配五行是以太皥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皥配金颛顼配水于是有五天帝五人帝之説汉儒因之遂立感生帝之名谓帝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郑康成述春秋纬説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则王子雍诸儒所排驳而后世虽存五帝之祀亦不遵用其名者也岂若易传之言简而当哉若真宗之事又所不足论云
升元观牒
右碑在泰山东南麓升元观其大字草书甚遒劲不知何人笔録之以见当日牒文之式考宋史娄寅亮传但云政和二年进士为上虞丞不言厯官兖州亦可以此碑补史之阙其曰太师鲁国公则蔡京也普照寺有金大定五年牒碑长春观有元丁亥年牒碑其式畧同金元碑并有印曰尚书礼部之印即今通行大篆文不用女直防古字
宋范致君题名
右小石刻在泰山南麓后土庙
钱伯言题名
右碑旧在宋天书观后人移之州城内岳庙中西墀古松下行书大径寸余
白龙池宋人题名
内供奉官李舜举被命祷祀帝岳奉香胜槩于夀圣节日先欵青帝宫次询白龙潭治平四年题
兖守刘衮奉诏祈雪于岱宗登絶顶翌日谒白龙池之祠元祐丁卯孟春初四日奉符令林防题
贯道建栏于此以□游者元祐丁卯正月八日
范阳正辅再逰同鲁国景元符丁丑三月廿六日元符庚辰七月晦赵习之徐安国弟居仁孙正仲同逰皇甫偁徐端朝孙防同游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廿六日题
奉符令李珪因捕蝗恭谒白龙祠男彚侍行崇宁壬午孟春初七日
诚中君宝德升崇宁二年八月廿六日自王母池来访此
董元康政和甲午重九日携家来游质贽贲侍行自恭观元康兄留字政和乙未孟冬二十日
莆阳陈国瑞子玉恭谒白龙池祠俯洞酌泉小憇而迈政和丁酉夏前二日
姜子正子方李晋道刘言可刀文叔同来庚子四月李显道张公美王仲与张去尘庚子孟夏十九日同逰池上
鄄城李僓弟倰侄赣随侍游此癸卯季春廿八日张子观水于池十三年春三月
右在岳西傲来峰下白龙池石壁上平广计二十余丈书曰龙潭曰白龙池并大字其旁皆宋人题名尚未刓缺録之得十五首其文畧无重复自治平迄宣和六十年间人名字亦可以想见当日太平之盛而金元以降洊遭兵火名山奥区委之榛莽无复有题名者矣
张子观水于池篆书张字作弡按刘原父弡仲医铭释弡为张以为张仲之器欧阳永叔从之赵明诚金石録疑之黄长睿东观余论则云弡其勿反非张字考之玉篇信然然此云弡子则为张子无疑葢宋人之好竒者据原父永叔所定之字而用之耳宣和博古圗亦有周弡伯匜 此条篆字大书无年号按宋朝纪元无有至十三者若曰金元又不合一代全无题名止此一人也
元圣防碑
右碑在州城内岳庙西偏延禧殿前又有至正四年猴儿年圣防碑其文畧同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有即位一诏与此相类鄙喭之语播之王言传之史册贻笑后人然其曰每年烧香的上头得来的香钱物件只教先生每收掌者则是时香钱固未尝以入官也后世言利之臣葢元之不如已
灵岩寺宋李廸诗
右小石刻在长清县灵岩山寺中其山距府九十里南接泰山北带龙洞齐乘以为疑即水经之玉符山而魏书所云朗公谷者在其东南自前代称为胜境宋金元人题字最多予至则当兵火之后纵横偃踣委之荆棘瓦砾之中然犹得唐一宋金合四十余元以后不能悉数唐刻为天宝十一载造舍利函记文不工不足録而宋刻年月序次以此为首按史李廸諡文定前后三知兖州其再任乃仁宗天圣中也
滕涉诗 祖无择诗 孔舜思诗 张防宗诗 鲜于侁诗 寃亭卞诗 蔡安持诗 杜钦况诗 金王珩诗 路伯达诗 元亨诗
右石刻大小不一凡十三通俱在灵岩寺其它刻宋时者则有田稹五言诗嘉祐五年王逵千佛殿记元丰庚申李公顔金像记元祐壬申卞育逰山记大观戊子郭思逰山记大观三年住持仁钦篆书心经大观四年仁钦生老病死苦颂仁钦十二时歌仁钦灵岩十二景诗政和元年净照和尚诫文政和五年劄付政和乙未赵子明题名靖康元年髙直臣题名而蔡卞经碑四幅前元符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书后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五日书在御书楼下特为书家所珍又有面壁像碑宋建中靖国元年陈师道记金皇綂七年重立金时者则有皇綂七年云公禅师像正隆丙子张汝为题名太定戊戌萧守中题名明昌六年本寺田园记明昌七年党懐英灵岩寺记元时者则有蛇儿年大元国师法旨碑防古字至元龙儿年帝师法防碑古字大德六年天童觉和尚黙照铭至正四年察罕布哈书唵嘛呢巴弥吽一行汉字一行古字凡元碑最多不尽録録其稍异者有至治元年呼都克郡王太夫人巴约特氏诗诗只二句曰岩前松桧时时緑殿上君王岁岁春大字刻之亦不类妇人笔也又有宋蘓子由五言诗验为后人补刻而复有子瞻徐州一歌误刻于此其诗各见集中不録后之君子知予之所取者非以吹二氏之狂澜拾前朝之落艶而情深好古意在阐幽自有不能已者且因以览世道之污隆考文辞之醇襍亦岂不为学人之一助哉
北岳庙李夐诗
恒岳晨望有懐 定州司马李夐
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恒山北临代秀防东跨幽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锵金讵有由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右诗在真定府曲阳县北岳庙中庙有唐时大碑五其一韦虚心文陈懐志书行草其一张嘉贞文自书其一郑子春文崔镮八分书其一李荃文戴千龄八分书其一刘端文王知新书行草碑隂及两旁刻字皆满其上层为积土所盖而余至时仓卒求梯不可得止就下方读之大率皆贞元至天祐十数朝祭岳题名六有宋人刻字独此诗在韦碑后文虽不工然予见近代君子搜剔唐人之诗至于无名氏不知何代人之作皆收而附之而此灼然不误者乃不得与断简残编之列又北岳庙自大碑之外絶无题咏故特録焉又有宋王禹偁陈彭年韩琦三大碑及白宪书石幢一字皆可观而稚圭自书逼真顔鲁公世人传其字者罕也
惠明寺碑隂题名
太原县北门外惠明寺塔碑宋元丰八年吕惠卿撰并书其阴下方有此三十一大字余题尚多不録凡碑文必面在先隂在后此碑元丰八年立为乙丑之岁而隂所题辛亥反在其前十有四年不可晓也岂非惠卿磨去前人之文而自刻之者与其隂嵗月之犹存则固心劳日拙而亦天理之未尽泯者与夫毁人以自成君子之所深戒而今之名公贵人为此者多矣欧阳詹所以悲顔鲁公之碑而致吊于九江之驿也悲夫古碑之所以多不存于世其不以此也哉
华岳庙贾竦诗
右在华岳碑之左旁此碑前后空处为宋人搀入题名甚多幸正文皆八分书题名或隶或行不相混耳而近代人踵刻者尚未止有一题曰崇祯十七年后辛丑和州逸人戴迻孝再登岳亦八分书
张惟一祈雨纪
右在述圣颂碑之左旁八分书
华隂县令王宥等题名
右在述圣颂碑之右旁上为篆下为八分书唐有两上元年号此则肃宗时也
宋陈执中题名
右在碑隂韩赏文之下方有大厯九年华隂令卢朝彻谒岳庙文有贞元九年十三年题名其宋代所刻惟此执中宋人所諡为荣灵者乃其书则不俗也其碑之前左方下又有元丰乙丑王子文题名
拱极观记跋
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本观旧记爰自圣朝靖康改元中朝奉大夫薛公【名公度】所作刻诸琬琰意欲传于乆昨縁兵草蠭起大火纵焚致于泯灭其文则道之窃尝録之以行逮今十三载矣经曰天地运度有数而不失也道之虽至愚缅思景贶得非眞君之密賛耶谨募工重刋于石恭铭休美云时绍兴九年岁次己未中元日前西岳知殿兼拱极观主赐紫道士雷道之谨记右小碑本在拱极观观已乆亡万厯中有人掊地得此碑置之岳庙中与宇文周碑并立其碑文鄙浅无足采然吾于是有以见宋人风俗之厚而黄冠道流犹能念本朝而望之兴复其愈于后世之人且千万也夫绍兴九年髙宗方在临安而金人有许和之约考之于史八年十二月丁丑诏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陜西故地通好于我令尚书省榜谕九年三月丙申王伦受地于金得东西南三京夀春宿亳曹单州及陜西京西之地四月辛亥命楼炤宣谕陜西诸路十年五月金人叛盟防永兴军则此地之复归于宋葢无多日而雷道之一道士耳能于干戈丧乱之际而系思本朝辞微旨切以视夫士大夫之腼顔臣仆者不大有迳庭邪余见朝邑藏春坞之记称阜昌癸丑而西安府学有华夷圗刻亦称阜昌七年以伪齐刘豫之号而欲夀之贞石岂不见此文而媿死也其没于土中乆而后出岂陷金之后观主埋之如郑所南井中心史之为邪
刘汾诗
右説经台之左有碑前为老子度函谷关圗元大德庚子刻后为希声堂碑八分书延祐二年朱象先撰而此诗则在碑之左旁亦八分书不着年月详其风致当为元人之作草楼之前传有老子系牛柏后人琢二石牛置其下故末句云然
霍山庙建文碑
维建文元年岁次己卯二月壬寅朔二十二日癸亥皇帝遣序班周敖国子监生袁纲致祭于中镇霍山之神曰予荷昊天祐命承皇祖丕绪正大宝位綂率神人乃正月壬午祗祭上帝于南郊山川百神既与奠享尚以未能特修祀事于祠下为憾是用遣官奉香币牲醴致祭维神以灵峻之德作镇中土时出云雨协相兆民以称予懐柔之意焉尚飨
右小石刻一通在霍山中镇庙西壁上予行天下见洪武永乐以来祭告岳渎之文及它碑记甚多独未有建文年者意其在位日浅又或文皇御宇之日而臣下之献防者从而铲去之也乃此文杂于数十百碑之中而字画完好无缺故亟録之后之君子毎痛国史不存建文一代事迹无从考证若使通雅之士厯深山穷谷而求之如此碑者世间或尚有一二不止霍山庙也不犹愈于罗永庵之诗程济史彬之録伪撰而无稽者乎因并书之以告后人之能信古者
诸碑别体字
汉孔子庙礼器碑 柤梪【俎豆】 土仁【疑】
泰山都尉孔宙碑 雕币【弊】
张表碑 顽讻【凶】 荷【苛忒】
金乡长侯成碑 滋滋【孳】履真
淳于长夏承碑 策薰【勲】 晧【昊】天 咳【孩】孤
博陵太守孔彪碑 抍【拯】马
鲁峻碑 乐于陵灌园之防【洁】 当登绲【衮】职
尹宙碑 支判流僊【迁】 钜鏕【鹿】
白石神君碑 黍稷稻稂【梁】
曹全碑 巴郡朐忍令
巴郡太守樊敏碑 晳【析】为韩魏 米巫【凶】虐 岁在汁【协】洽
析里桥郙阁颂 醳【释】散关之漯【湿】
魏受禅碑 璿机【玑】 大鹿【麓】
大飨碑 岐阳之獀【搜】
封孔羡碑 揖【辑】五瑞斑【班】宗彛 大晧【太皥】
建城乡侯刘靖碑 【隰】
后魏吊殷比干墓文 □【迁】 佂【征】 【睇】 荆□【棘】工为緜□【蔑】 □【禀】 扶【扶】 【蔽】 □□【黙】
尧【尧】 □【桀】 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或已以贻戾【甲下当有子字或当作惑己谓妲己也】 □【疑】树兮英风 □【菊】 寔【寔】□【奋】 □【衅】 □【悖】 □【纲】 窃【窃】 □【鬼】 邢
侯已脯【当作鄂侯】 萁【箕】子 嗟人生□【疑】多殃 住【往】者 【厥】 屯亶【邅】 汞【乖】良 □【顚】亾 □【胥】宇传冤【疑】业以循【修】长 殷亲【辛】 阯【止】故乡 乘
□【桴】 □【条】 【翺】翔 电【曳】□容之□【葩】裳 防【飘】□ 执垂益而谈【疑】兮 【摅】苦 登【疑】巗六蠄【螭】 遥【裔】 □【带】 【诉】 □柷【揖祝】融灵【雏】 澑湸【浏亮】 府【俯】沐髪 □【驺虞】
□【随】 □【辔】 歙【吸】沆□【□】 □【闚】寒门 □【疑】瑟□【疑】神□【疑】而威陵 愓【扬】云祺【旗】 大【仪】
灵□【脩】 □【傅】说
张猛龙碑 【像】 □【壑】 □【巉】 □【缉】 □【老】 □【使】 沮淭【渠】 饶【洮】河出苐【弟】 泣□【血】 磬【罄】力□【式】【休】 万刃【仞】 □【英】徽 氶【承】华 □【邹】
方 羣□【防】 王□生造颂
李仲琁孔子庙碑 夤【寅】賔 【敷】化 □【邹】鲁 □□【扶疎】 防【莅】 曲□【阜】 防【笑】 【聘】 百刄【仞】謶【庶】 筫【质】 昭【照】 良【梁】木 西【栖】楼 焕爤
【烂】
太公吕望碑 与之□【归】 发其潜尽尽之所出【二尽字俱当作书】 功袘【施】于民 儒默【墨】 【都】 【圣】 □【枕】 □【率】 貇【貌】 含【毫】弹□【翰】 其词粤【曰】□曾【邹鲁】 □咒【巫祝】 □【肴觞】 华□【夷】 曾□【胄】
骊山温泉颂 数刃【仞】 畯【峻】极 公□【餗】 髙塘【唐】之云 尅【克】神尅圣 菉【緑】树
北齐郭巨碑 升【斗】
南阳寺碑 杂踏【沓】 奸轨【宄】 【蔽】日 惚【疑】峰构 □□【扶疎】 【象】 菀【苑】 □【胥】
后周华岳颂 □【升】 □【荆】 □【壑】 □【葺】恒【姮】娥斻【旃】防 哥【歌】 □【秩】 无壃【疆】
豆卢恩碑 龙襄【骧】将军 沙菀【苑】
龙藏寺碑 斗【升】 践祚【阼】 河【何】人 伽篮【蓝】 虽壊【懐】烦惚【恼】 北拒吾【五】台
啓法寺碑 梴植【埏埴】 不恻【测】 □【蕤】 【裔】 □【纲】 刹【刹】 【】 【鄾】 □【象】 □【狐】
常丑奴墓志 慕【暮】齿 □【曵】 □【救】 □【菊】
陈明府修孔子庙碑 【溉】釡 防【笑】
姚恭公碑 □俛【黾勉】 敬友穆【睦】亲
唐宗圣观记 井韩【干】
皇甫诞碑 肃煞【杀】 □【旌】 横劔梐枒【枑】 扸【析】□【胥】产 □【邹】 蕳【简】 呪【祝】网泣辜 □【曵】裾朱邸 马獦【鬛】初封
昭仁寺碑 □【兕】 □【□】
夫子庙堂碑 □【胥】史 反【及】 □【烽】 莫【幕】 □【裕】唲【筦】尔微防【笑】 摄斋【齐】 餐【餐】 资覆匮【篑】以
成山 □【荆】 哥【歌】颂 □【邹】
化度寺碑 □ □
九成宫 □□【迢】 逯【逮】
虞恭公碑 逯【逮】 □【料】 方絶大汉【漠】
欧阳询书九歌 兰□【旌】
褒公碑 逯【逮】 □【刚】
孟法师碑 江淩【陵】 秘决【诀】 □【蒭】豢 摸【模】楷褚书圣教序 菀【苑】 蕳【简】
褚书儿寛賛 版筑饭牛之朋【作明】 韦成【作成】懐仁圣教序 耶【邪】 扸【析】 菀【苑】 □【纲】 揽【览】李卫公碑 □【夔】 敌【敌】 □【佾】
王居士塼塔铭 惚【恼】 緾【纒】
兰陵长公主碑 皇帝字皆作篆文 摇【瑶】华□月迈奉蒨【倩】之伤神 葴【箴】
许洛仁碑 坠【墬】主 蒱【蒲】州 湹【】 度曲忖【刌】声道因碑 菀【苑】 才晤【悟】 聪晤【悟】 □【鳬】 颐【怡】然理顺 具祸以荩【烬】 崏【岷】 蹲鵄【鸱】 □【裕】 营辑【葺】 □【原】源
李文墓志 □【卒】 □【贸】 膺□【疑】舟轻 郢□【斲】孔宣公碑 鲁国□【邹】人 击罄【磬】 □升【科斗】 汦【泯】 杍【梓】材 浮罄【磬】 □【率】性 爻昼【画】 縡【载】无声臭
华阳观王先生碑 施妍【厉】丑 汦【泯】 挺【莛】横楹从 三□【荆】之树 □【斁】 □【琐】闼 兔【莬】 蠭【蜂】飞 婫嫓 斑【班】倕 菀【苑】 功亏覆蒉【篑】 防
郑惠王石塔记 漆【七】
修孔子庙诏表 两【雨】露 □【鼐】 □【庄】 皼【鼔】 賸【朕】
干封元年祭孔子文生□【蒭】
李英公碑 □
开业寺碑 熟【孰】能 【土】 □【吐】 汦【泯】
褚亮碑 □【辎】葢 防【析】
泽王府主簿梁君志铭 薄【簿】□【纂】
梁师亮墓志铭 【觞】 □【旌】 钦明餍【厌】代 □【覃】
緾【纒】 谭【覃】思漆书 懆【惨】
于大猷碑 天骨昴【昻】藏
李承嗣造佛像铭 【斲】
法琬碑 五桍【袴】 【象】 □【弥】 □【蕋】
甯思道石浮屠铭 上轾【轻】车都尉 □【鳬】 □【矧】苑【苑】 黄陂万项【顷】
景龙观钟铭 正书中多用篆体
□苾明碑 □【管】 鹰杨【前从木后以扌】 玉质金箱【相】 圗□【牒】 莫贺特勤【勒】 特勤【勒】垂誉 碑俱用武后字
灋藏禅师塔铭 □【窣】 泹【湼】 【愍】 弑【杀】戮 【裔】
叶慧明碑 【弥】 【象】 考盘【槃】 遁代【世】勿用□【頥】
张廷珪孔子庙碑 赵遁【盾】 朖【朗】日 【矧】
韦虚心北岳碑 魁【魁】
梁髙望石浮圗铭 神元妙颐【赜】 菀【苑】 □【荆】 □【引】
秦望山法华寺碑 【烱】诫 僧瑶【繇】 豪【濠】州御史台精舍碑 壂【殿】中 棼【二】汦【二泯】 □【咎】 蹲□【□】
净业法师塔铭 父辿 栝【括】地之姿
乙速孤行俨碑 □【海】 【荆】 【弥】漫 升 明庆
少林寺碑 申□【缁】林之敬 石罄【磬】 王充潜【僭】号蔡雍【邕】 德蓥【莹】神珠 迊【匝】 【竞】 有典咸
袟【秩】
岳麓寺碑 □【辔】 【矧】 □【恼】 但【但】
东林寺碑 范【梵】经 □ □【锁】 憧【幢】 防【栴】檀陶偘【侃】
厐履温碑 卫寉【霍】 子臯羔 【用成宰事】
大智禅师碑 多所通栝【括】 旃【栴】檀 榗【搢】绅石壁寺铁弥勒颂 □【葺】 □【粲】 净儭【衬】 廻【囘】禄
□【刚】 大德茂忠守辿
道振禅师塔铭 慜【悯】物 惓【倦】 搆【遘】疾
兖公之颂 □【杰】
隆阐禅师碑 □【刹】 檀【那】 犹【由】是 我□【域】耶【邪】山 【熙】怡
嵩阳观颂 【愕】眙 □【升】仙太子 □【印】
多宝塔碑 苾□【蒭】 旃【栴】檀 □【印】
臧懐恪碑 洁【絜】矩 杨【扬】州 自天宝岠【距】于开元郭敬之家庙碑 行中洁【絜】矩 麾城搟【摲】邑 邦之攸【塈】
段行琛碑 牛岗【冈】啓繇 不缺
景教流行碑 宝装璀翠【粲】
不空碑 □【象】 何攘【让】
靳英防墓志 时流响【向】风
楚金禅师碑 工人杍【梓】匠 【象】 閇【闭】 □【熠】耀
□【刹】 怛【怛】 眞纵【踪】
周孝侯碑 □ 大防【濩】 □【举】 预【豫】章 射兽【虎】获【护】军 □【劾】 □【度】 去去卄【世】事已 挥插
【锸】 廿【世】存风烈 俗哥【歌】揆日
邠国公功德铭 皼【鼓】 □【瓦】 □【矢】 閞【关】 极【拯】李晟碑 迤沲【演】于后 如冲如楥【援】 □【殄】 遘【搆】乱
奘塔铭 纳【衲】衣 日【曰】
赠太师崔陲碑 徂莱【来】
秘塔 □【颐】 泹【湼】槃
神防军圣德碑 齐圣广泉【渊】 葳□【防】 解辫蹶【厥】角 大特勤【勒】嗢没斯
圭峰禅师碑 礠【磁】州
郑恒墓志 淇隩【澳】 私茅【苐】 内【罔】极 叶【业】文者武安君白公庙记 鲸【勍】敌 零【櫺】星门
崔镮北岳庙碑 □【神】 毕□【茆】 涞易疎【疏】其浸如抵【指】诸掌 □【升】中 □【多】 森萝【罗】 节防【度】沐浴皇□【化】 赓哥【歌】太平 笇【】 殱□【魁】
缋【绘】事后素
文贤刼像铭 【珉】
后唐李存进碑 杨畱【刘】
补遗
古金石刻不独文词之典雅字画之工妙为可爱玩而先贤事迹前代制度不详于史者徃徃着见焉其有资于博闻多识不细矣而其为物散在天地间日亾日少好古之士荟萃成书者十数家收之博而辨之精无若欧赵二録欧録之目千赵録二千皆据其实有者籍记之他书循名泛列固不辨其存亾也亭林先师实甚好古游辙所至旁搜博采着成此书惟就碑刻现存及收得拓本者録之得三百余通其数少于欧赵而考论详核不啻过之夫今之去宋仅五百余年而十亾七八则过此以徃又当何如以彼亾佚者为可惜则其幸而存者可不知宝重哉耒夙有此好孜孜访求所得有在兹编之外并欧赵所未録者不忍使其无闻谨附载于后以见古碑之亾于通都大邑而留于荒村穷谷者尚多有之搜罗表章无令冺灭是所望于后之君子门人潘耒谨识
汉桐栢淮源庙碑 八分书 延熹六年
今在桐栢县
洪氏隶释载此碑缺五字今拓本字画完好而乏淳古之气葢唐人重刻者据朱长文碑帖考云是释旷书释旷开元时僧金石録中有北岳恒山碑亦其所书也
后魏中岳庙碑 八分书 太安二年
今在登封县
魏太武帝因道士宼谦之奏请防造嵩岳新庙立碑纪事赵氏金石録有其目余谒庙见此碑有一孔疑是汉碑审视乃知其为魏也碑中直称谦之为天师为师君以太武奉道亲受符箓故云然字体近拙而多古意中段剥蚀首尾具存碑隂复多题字嵩山碑刻自汉二石阙铭外无古于此者近日叶井叔作嵩阳石刻集记不知何以遗之
北齐嵩阳寺碑 八分书 天平二年四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
碑记生禅师造塔及其徒伦继造二塔事书法不工而碑文可诵碑后刻云大唐麟德元年岁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从嵩阳观移来防善寺立则唐人固以为旧物而珍之矣欧赵録却不载
唐龙门山石像记 正书
今在洛阳县
龙门山镌石为佛像无虑万计石窟最大者今名宾旸洞像尤髙大洞外石崖髙处有刻字拓之得二十余行首尾不具不知年月姓名按集古録有三龛记贞观十五年魏王泰为长孙皇后造岑文本撰铭褚遂良书今拓本有聿修隂德等语又有左武候大将军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及懐镜奁而不追云云知即此记也
汾隂公薛收碑 于志宁撰 永徽六年
今在醴泉县
昭陵陪者百六十五人今存者仅十六碑记中载其十五惟遗此碑先师所録必目覩其碑与收得拓本者非然则置之葢其慎也碑止存百余字而额尚完
叶有道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五年
拓本
有道之子慧明孙法善三世为道士明皇时法善见尊宠其祖若父之墓碑邕皆撰而书之可谓滥矣书法秀逸闲雅不见欹侧之态蔡君谟谓是邕书最佳者良然
端州石室记 李邕撰 正书 开元十五年
今在髙要县
肇庆府北七星岩古名定山亦曰崧台有洞通明宛委记刻在洞门石壁不类北海书集古録疑为张庭珪书庭珪长于八分凡邕文而庭珪书之者皆八分此则正书恐未然也记中云有若邦伯旱公开元时有毕刺史者为宋璟所称旱当作毕是摹刻之误
支提龛铭 蔡景撰 正书 开元十九年九月今在林县谼峪
卫辉府林县林虑山在其西黄华天平谼峪其最胜处余逰谼峪宿谼山寺见元勅防碑金灯记勍公碑寺东三里许路傍有石龛刻三佛像视其铭乃唐物也书非名人而有初唐笔意以地僻人见者少故不入欧赵诸録惜在露地当移置寺中乃可乆耳
大照禅师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天宝元年拓本
大照名普寂大通秀之嗣去达摩七世是名北宗门庭甚盛所谓两京法主三帝门师者也碑当在嵩岳寺今不存拓本乃翻刻者不逮云麾岳麓亚于娑罗耳
比干墓碑 李翰撰 正书 天宝十载
今在汲县比干庙
唐太宗追赠比干为太师贞观中既立碑刻诏及祭文天宝中李翰官于卫作此碑述封表之指其文雅正选入唐文粹中今碑乃宋建中靖国元年汲令朱子才重立
少林寺还天王师子记 正书 天宝十四载
今在少林寺
碑载乆视年间僧义奬等状 及武后口勑碑小非名笔故诸録遗之叶井叔官于登封而石刻记亦不载余至少林周行廊庑见此石嵌置东庑壁间亟搨得之知考古必须亲阅也
峿台铭 元结撰 篆书 大厯二年
浯溪铭 元结撰 瞿令问篆书 大厯三年
亭铭 元结撰 瞿令问篆书 大厯三年
右三铭竝在祁阳县
元次山爱祁阳山水遂寓居焉名其溪曰浯溪筑台曰峿台亭曰唐亭所谓三吾者也台铭刻在台之背甚完整溪铭亭铭刻于东崖石上随石欹斜藓厚难搨而篆笔特佳视台铭防胜别有黄山谷书百余字云与陶介石披榛翦秽得次山铭刻喜而识之又有皇甫湜五言古诗一首次山之子譲五言长律一首俱刻在中兴颂之旁
般若台铭 李阳氷篆 大厯七年
今在福州乌石山
闽中絶少古刻鼔山题刻如麻无一唐迹惟此铭在三山为最古又闻石塔寺有唐贞元中碑余未之见
延陵季子庙碑 萧定撰 张从申书 大厯十四年八月
今在丹阳县
丹阳城西南六十里有延陵镇去镇九里为呉季子庙有孔子十字篆碑及润州刺史萧定修庙记大理司直呉郡张从申书并识重刋篆碑岁月二碑葢同时立也欧阳公不喜从申书仅録其三碑今存者独此耳昔人评张书颉颃李北海今观遗刻挺劲有余而乏隽逸之气恐未堪肩随也
济渎庙碑 张洗撰 八分书 贞元十三年
拓本
唐制附祭北海于济源此碑记新作祭器事碑文乃济源令张洗字濯缨所撰简古有体裁一洗骈俪之习洗与韩退之同时文体已矫杰如是葢文之极而将变元结权德舆辈皆然不独韩也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万齐融撰 范的正书 太和七年十二月
今在鄞县育王寺
碑载寺田兴废始末开元中秘书正字郎万齐融撰文赵州刺史徐峤之书碑燬太和中复立明州刺史于季友作后记属处士范的重书之郑氏金石略载的所书凡五碑则固有名当时者碑末有季友与的唱酬二律可补唐风之遗
复东林寺碑 崔黯撰 柳公权书 大中十一年今在庐山东林寺
寺废于防昌宣宗初崔黯为观察使谋于旧僧正言修复之黯为作记欧公称其文辞遒丽可爱今碑断缺不可读而字画存者殊佳东林惟此残刻及翻刻李北海碑犹存旧迹若欧阳率防西林道塲记顔鲁公题名崔融题诗李渤题影堂碑隂皆不可见矣
尊胜陀罗尼经 正书 咸通四年八月
拓本
经刻于石幢漳州押衙王剬造建州司戸参军刘镛书书法婉雅酷有虞氏庙堂笔意其碑当在漳州今未知存否尊胜石幢在处多有余所见呉中包山寺【阙】 年刻温州仙岩寺大中年刻皆完好包山者书法尤佳字大而刻深宛然如新也
修禅道塲碑 正书 无年月
今在天台山
寺在佛陇为智者大师修禅之所碑文补阙梁肃撰台州刺史徐放书天台山志所载有陈隋唐碑十五六通访之都不存独有此碑矗立榛莽中日就刓泐徙置近寺十夫力耳此碑现存而欧赵二録皆不载是知昔人罣漏亦不少也金石畧所载又有天台佛陇禅林寺碑亦徐放书今则亾矣
石桥寺诗 贞元三年正月
今在衢州
衢州府城南三十里有烂柯山相传为王质遇仙之所有洞明豁旁峙一碑乃唐衢州刺史嗣江王祎所题五言古诗元和元年州刺史陆庶记云刺史韦公以外祖信安郡王诗刻石朱彛尊云考新唐书表太宗第三子呉王恪恪第三子琨琨子袆旧唐书传袆少继江王嚻后封为嗣江王改封信安郡王景云开元中两为衢州刺史诗当作于景云间而刻于贞元也诗中有薄烟幂逺村遥峰没归翼二语杨用修以为仙人遗句殆未见此碑故耳又有二碑刻唐人刘迥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薛戎诗各一首今亡
朔方节度使李光进碑 令狐楚撰 嗣子季元行书元和十一年
今在榆次县
光进与弟光顔并为唐名将宪宗平淮西光顔功最髙唐书二人并有传光进碑令狐楚所撰光顔碑李程所撰皆名臣也然欧赵二録皆无此二碑欧録所载李光进碑杨炎撰韩秀实书者乃李光弼之弟非光顔兄也赵録有赠太保李良臣碑则光进之父官止鸡田州刺史初无功绩以光顔故赠太保与二子同葬一地乃赵氏録其一而遗其二殊不可解余友朱锡鬯过榆次赵村搨得此碑以副本遗余故得而録之其良臣光顔碑则已见记中矣
悯忠寺重藏舍利记 景福元年
今在本寺
舍利塔一燔于太和八年一烬于中和二年至是僧复严舍利于悯忠寺观音像前南叙述记知常书之碑中所云陇西令公大王者李匡威也匡威欲迁舍利于阁内至拜疏于朝请发封壌诏可而后行当时崇重法宝如是
金石文字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