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一意孤行的近义词
- 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 以意为之[yǐ yì wéi zhī]
-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固执己见[gù zhí jǐ jiàn]
-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坚持按照个人成形的偏见解释或办事 原则要坚持,非原则问题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求同存异和妥协
- 孤行己见[gū xíng jǐ jiàn]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一味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听不进不同意见
- 执迷不悟[zhí mí bù wù]
- 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固执错误认识,不知悔悟
- 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
-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独断独行[dú duàn dú xíng]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独行其是[dú xíng qí shì]
-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按自己的信念行事。形容独断独行,自作主张 大概是不行的罢?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茅盾《子夜》七
-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己认为很对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一意孤行的反义词
-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也作“从谏如流”楚师之还也, 晋侵 沈,获 沈子 揖,初从 知、 范、 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成公八年》
- 博采众长[bó cǎi zhòng cháng]
- 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回心转意[huí xīn zhuǎn yì]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转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不再坚持。指不计较过去的怨隙,恢复旧有的感情你劝他一劝,劝的他回心转意,我自有重重的赏你。——《元曲选.生金阁》
- 弃旧图新[qì jiù tú xīn]
-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 死心踏地[sǐ xīn tā dì]
- 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同“死心塌地”。
- 清夜扪心[qīng yè mén xīn]
- 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 群策群力[qún cè qún lì]
-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群众的智谋和力量 实赖同心同德之臣,亟合群策群力之助。——宋. 陈元晋《见郑参政启》
-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 此诚我皇上虚怀若谷,从谏弗咈之盛心也。——《清史稿.柴潮生传》
- 言听计从[yán tīng jì cóng]
-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
-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
-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集合思路和意见,可以收到更广大的效益
- 顺风转舵[shǔn fēng zhuǎn duò]
-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比喻跟着情势转变(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