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宝鞭

七宝鞭

晋书.明帝纪》:“六月,敦(王敦,东晋大臣,他与堂弟王导等在西晋灭亡后,曾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后因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敦举兵叛晋,后病死军中。)将举兵内向(指向朝廷发动政变),帝(晋明帝司马绍)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便服潜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东晋时王敦叛晋,一次晋明帝司马绍微服乘马偷偷察看王敦军营的情况,被人发觉。恰在这时,王敦白昼梦见白日环绕其城,知是明帝到来,醒来便派人去追赶。明帝为摆脱追敌,把七宝鞭留给店中老妪,追者因传玩稽留耽搁了时间,明帝方得以逃离险境。

后因以“七宝鞭”用为耽搁敌人,侥幸逃脱追捕的典故。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杜甫《释闷》诗:“失道非关出襄野(见“襄野迷途”),扬鞭忽是过湖城。”后句即暗用此典。


【词语七宝鞭】   汉语词典:七宝鞭

猜你喜欢

  • 声臭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比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词语声臭】   汉语大词典:声臭

  • 丁娘十索

    隋代丁六娘有《十索》诗十首,每首末句为“从郎索……”。如“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从郎索红粉”、“从郎索指环”等语。今存四首,见《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旧因以为妓女争索缠头(财物)之辞。主谓

  • 散人

    闲散的人,即不为世用的人。《庄子.人间世》:“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唐成玄英疏:“匠石以不材为散。”唐代陆龟蒙《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词语散

  • 宝鸡

    源见“陈宝雄”。借誉鸡中之雄者。南朝 陈徐陵《斗鸡诗》:“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词语宝鸡】   汉语大词典:宝鸡

  • 纳隍之志

    《孟子.万章下》载:伊尹常思民“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又汉张衡《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隍,城濠。后因以“纳隍之志”为形容拯民于水火之中的迫切心情。《宋书.王僧达传》:

  • 漂母惠

    同“漂母恩”。晋陶潜《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惭我非韩才。”

  • 室迩人遐

    见“室迩人远”。汉·徐淑《答夫秦嘉书》:“谁谓宋远,企予望之,~,我劳如何。”【词语室迩人遐】  成语:室迩人遐汉语大词典:室迩人遐

  • 蛇珠雀环

    同“蛇雀之报”。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并列 谓大蛇以明珠,黄雀以白玉环报恩。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之可笑也。”△褒

  • 青缃

    同“青箱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缃末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中垒父子,奕叶青缃。”【词语青缃】   汉语大词典:青缃

  • 孔坐

    源见“北海尊”。指雅集饮宴。唐李峤《酒》诗:“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