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也作三十六计,本是一部兵书之名,成书年代已经无从考察,主要是搜集古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些要诀。全书分为六个大计,六个大计中每大计又分六小计,总共三十六计。故人名此书为《三十六计》。其最后一计名为“走为上”,是败战计中的一计,是指处于劣势时应躲避对方,也就有退却,退却不算失败,没有失败,就有成功的转机。于是后人就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最后一计的话,形容别无其它方法可行,只有一“走”了之。王敬则,晋陵南沙(今江苏镇江一带)人。初仕宋为员外郎,后事萧道成,及萧道成继位,封寻阳县公。明帝萧鸾继位后乱杀大臣,王敬则怕祸及自身,遂起兵反,后兵败被杀。王敬则反叛时,明帝已病危,朝廷震动。明帝次子萧宝卷正在他的宫内和大臣们商议如何防范,并派人上屋顶观察形势,看见征虏亭起火,以为是王敬则领兵杀到,便急忙穿好衣服,打算逃走。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说:“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你们父子早该走了。”檀公指的是檀道济。公元431年,率军伐魏,为先锋,所战多捷,粮尽不得已退兵,采用唱筹量沙之计,使魏兵不敢追击,全师而还。王敬则所言,就是指檀道济伐魏不利而主动退兵的事。这是一句双关语,意谓你们父子无能,早就应该下台了。

【出典】:

南齐书》卷26《王敬则传》487页:“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萧宝卷)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例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5回:“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是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鲁迅《论“赴难”和“逃难”》:“自然,就是逃也不见得安稳……然则三十六计,固仍以‘走’为上计耳。”


【词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成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汉语词典: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猜你喜欢

  • 薪槱

    《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因以“薪槱”比喻贤良的人才,亦喻选拔贤良的人才。《晋书.罗宪滕修等传论》:“薪槱之任,

  • 嫫姆

    同“嫫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嫫姆 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词语嫫姆】   汉语大词典:嫫姆

  • 吕虔赠刀

    同“吕虔刀”。《晋书.王导王悦等传赞》:“恬 恂踵德,副吕虔之赠刀。”

  • 秦川女

    源见“织锦回文”。泛指感念夫君的女子。唐李白《乌夜啼》诗:“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词语秦川女】   汉语大词典:秦川女

  • 毛生捧檄心

    源见“毛义捧檄”。指出仕取俸孝亲之心。明吴廷翰《送陈邦直教临海》诗:“韦氏传经业,毛生捧檄心。”

  • 白头新句

    同“白头吟”。宋 吕渭老《水龙吟.寄竹西》词:“闻道相如病渴,念文君、《白头》新句。”

  • 麦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麦舟助丧》:“范文正公(范仲淹)在睢阳,遣尧夫(范纯仁,字尧夫,为范仲淹次子)于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石延年字曼卿),问寄此久近。曼卿曰:‘

  • 乱命

    源见“结草以报”。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唐赵璘《因话录.宫》:“凡人子能遵理命,已是至孝,况能禀乱命而不改者,此则犹可嘉之。”【词语乱命】   汉语大词典:乱命

  • 三已心

    源见“三已无愠色”。指不以一再罢官为意的情怀。唐张说《赠赵侍御》诗:“长沙?作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词语三已心】   汉语大词典:三已心

  •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发僵。杜:阻塞。谓闭口不言,形容恐惧心理。杜业,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西汉大臣,任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兼管选试博士的官,属九卿之一)。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