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更半夜

三更半夜

此典为赵昌言等通宵狂饮事。后指夜饮。赵昌言(945或955-1009年),字仲谟,一作幼谟,宋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通判鄂州,历知青州,知制诰。雍熙中,出知天雄军(大名府)。当时宋朝北部边疆的形势是,宋太宗在取得平北汉之役的胜利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率军北征,进攻幽州,结果以失败告终。雍熙三年至四年(986-987年),再次进攻幽州。枢密副使张宏为保官职,对朝廷政事循规蹈矩,缄口不言。而赵昌言多次上书,陈述边防战事,因此宋太宗封他为左谏议大夫,代替张宏为枢密副使,迁为工部侍郎。当时,盐铁副使陈象舆和赵昌言关系很好,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与赵昌言是同年进士及第,右正言梁颢是赵昌言知天雄军(大名府)时的幕僚。四人每天在赵昌言府中聚会,下棋、喝酒,至到夜分才肯归去,巡夜官吏常常守候在他们马前催促起身。因此,京都人称之为“陈三更,董半夜。”当时有一个以抄书为生的人,叫翟颍。性情险诈、狂妄,与胡旦很亲热。胡旦写了一篇自吹自擂、浮夸狂妄的文辞,让翟颍以唐朝马周的名义呈上朝廷。其中多处诋毁朝政,自荐为大臣,还列举朝中数十人说可以为公辅,希望赵昌言在朝中作内应给予支持。开封府尹陈王元僖查访到此事的内情后上奏朝廷,于是命将翟颍逮捕入狱。经过审讯,将赵昌言贬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翟颍受杖刑,黥面后流放海岛,终身被禁锢。太宗笑着说:“半夜之会的事,以后不会再有了。”x

【出典】:

宋史》卷267《赵昌言传》9195页:“河朔(shuò硕,泛指黄河以北)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默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时盐铁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右正言梁颢(hào浩)尝在大名幕下。四人者,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有佣书翟颍,性险诞,与旦狎(xiá,匣,亲近,亲热,不庄重),但为作大言之辞,使颍上之,为颍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其言多毁时政,自荐为大臣,及历举数十人皆公辅器,期吕言为内应。陈王尹开封,廉知以闻,诏捕颍系狱,鞠(jū据,审讯)之,尽得其状。昌言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颍杖脊黥(qíng晴,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也叫墨刑。)面,流海岛,禁锢终身。”

【例句】: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5:“赵参政昌言,汾人,太宗……擢为枢密副使。是时陈象舆、董俨俱为盐铁副使,胡旦为知制诰,尽同年生,俱少年,为一时名俊。梁颢又尝与公同幕。五人者旦夕会饮于枢第,棋觞(shāng伤,古代喝酒器具)弧(hú胡,木弓)矢,未尝虚日。每每乘醉夜分方归,金吾吏(巡夜官吏)逐夜候马首声诺。象舆醉,鞭揖(yī衣,拱手礼)其吏曰:‘金吾不惜夜,玉漏(古代玉制的滴水计时的仪器)莫相催。’都人谚曰:‘陈三更,董半夜。’赵公因是坐贬崇信军司马……诏乘疾置赴中书。太宗笑谓公曰:‘半夜之会,不复有之。’” 明·臧晋叔《元曲选》载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杂剧》第三折:“这城隍庙是鬼窝儿里。三更半夜,只是娄青一个人自去,怕人设设的。怎好?”


并列 更,晚间计时单位,每二小时为一更,每夜为五更。三更,半夜,约晚上十二小时左右。形容时间已晚。元·武汉臣《生金阁》3折:“~,只是娄青一个人去,怕人设设的。”※更,不读作gèng。△用于夜间时刻的估计。也作“半夜三更”。


【词语三更半夜】  成语:三更半夜汉语词典:三更半夜

猜你喜欢

  • 凫飞双舄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出游。宋无名氏《好事近.寿章宰》词:“等闲来现宰官身,任凫飞双舄。”

  • 市门仙尉

    源见“吴市隐”。美称弃官隐遁者。叶玉森《水调歌头.挽贲湖许荻村先生》词:“谁识市门仙尉,自表村人墓字,即此足千秋。”

  • 不敏

    77 ① 不敏捷。《梁书.张率传》:“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词语不敏】   汉语大词典:不敏

  • 广武登临

    源见“广武叹”。指怀才不遇。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四:“广武登临狂阮籍,承明寂寞老扬雄。”【词语广武登临】   汉语大词典:广武登临

  • 芦洲蟹舍

    指江畔渔村的景色。陆游《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诗:“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蟹舍:渔人之家。

  • 满腹经纶

    同“经纶满腹”。茅盾《子夜》二:“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果然是奥妙。”偏正 经纶,本指整理过的蚕丝,后借指才学本领。比喻有谋略才干的人。语本《易经·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朱苏进、胡建新《康熙

  •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

    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红粉:指胭脂香粉之类的妇女化妆品。佳人:美女。 表示物品派上了合适的用场。语出元.无名氏《冻苏秦》一折:“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 优孟抵掌

    源见“优孟衣冠”。指模仿,形似。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湘神

    同“湘妃”。唐李贺《帝子歌》:“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词语湘神】   汉语大词典:湘神

  • 上蔡逐猎

    同“上蔡苍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