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述宾 缄,封住。在嘴上贴了三道封条。少说话或说话很谨慎。语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水浒后传》13回:“危行言逊,祸免生时;金人示戒,~。”※缄,不读作jiǎn。△用于形容说话谨慎。→缄口结舌 钳口结舌 ↔贫嘴薄舌 畅所欲言


【典源】《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说苑·敬慎》亦载。

【今译】 孔子至周,进入太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属铸人,其嘴上有三重封条,金人背后的铭文说:“这是古时说话谨慎的人。值得我们鉴戒啊! 不要多言,言多必失。”

【释义】 后以此典指言谈谨慎,少说话。

【典形】 缄口、口须缄、三缄、三缄口。

【示例】

〔缄口〕 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外或形放,中恒礼拘。箴虽缄口,谏亦忘躯。”

〔口须缄〕 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三缄〕 唐·杜牧《鹦鹉》:“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三缄口〕 金·元好问《胜概》:“吾道三缄口,时情一解颜。”


【词语三缄其口】  成语:三缄其口汉语词典:三缄其口

猜你喜欢

  • 公孙阁

    源见“东阁招贤”。谓招贤纳才之地。元范梈《赠李提举之官豫章》诗:“公孙阁下士,多似鲁诸生。”

  • 乘黄鹤

    宋.李昉等编修《太平御览》卷九一六“羽族部三”“鹤”引(任昉)《述异记》:“荀瓌字叔玮,潜栖却粒(潜栖,避世隐遁;却粒,不食谷粒,即道家之所谓“辟谷”)。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

  • 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正其颜色)哉?”庄子的意思,是形容美人之美,使鱼、鸟、麋、鹿等禽兽睹美而惊,不敢正眼相看。后世根据

  • 蹈虎

    同“蹈虎尾”。清李渔《玉搔头.止兵》:“批鳞不怒,反加锡命之荣;蹈虎无虞,复遂请缨之愿。”【词语蹈虎】   汉语大词典:蹈虎

  • 陶景恋松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南朝齐隐士陶景弘特别喜受听松树被风吹发出的声响,在庭院中他

  • 阿堵君

    源见“阿堵物”。对钱的戏称。宋苏过《颜乐堂》诗:“恨无阿堵君,一区今尚欠。”【词语阿堵君】  成语:阿堵君

  • 沅芷澧兰

    《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谓沅水澧水两岸生长芳草。后以“沅芷澧兰”比喻高洁的人与事物。清金农《寄岳州黄处士》诗:“沅芷澧兰骚客远,朱桥粉郭酒人疏。”并列 芷,香草。指生于沅水、澧水

  • 润笔钱

    同“润笔”。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太宗时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词语润笔钱】   汉语大词典:润笔钱

  • 蛮睫螳轮

    源见“蛮触交争”、“蚊睫”、“螳臂当车”。比喻幺麽小丑。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奠定区宇,所刬除诸逆寇,皆尝窃大号,铸钱文……蛮睫螳轮,竟非全无大志者。”【词语蛮睫螳轮】  成语:蛮睫螳轮汉语

  • 寻章摘句

    指从现成的书本中截取词句来堆砌辞藻,而忽略文章的内容。公元219年,吴主孙权以计袭杀关羽,据荆州。不久,刘备亲率倾国之兵攻吴。孙权派赵咨求救于曹魏。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主喜欢读书吗?”赵咨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