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疑诬金

不疑诬金

指直不疑被冤诬盗金之故事。后以此典称赞人能宽容忍让;或指人遭诬蒙冤。直不疑,西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文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有一次,与他同住的一个人告假回家,误将另外一个人的金带走。金主人发觉后,胡乱猜疑是直不疑所偷,直不疑立即承认偷金,并向金主人道歉,又去买金偿还。以后那个告假人返回,归还了他误带走的金,金主人恍然大悟,感到冤诬直不疑,非常惭愧。直不疑因此被称赞为德行仁厚之长者。此典又作“直生取疑”、“偷金”、“金有误持”、“直氏偷金枉”、“同舍持金”。

【出典】:

史记》卷103《万石张叔列传·直不疑》2770页:“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例句】: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 唐·杜甫《赠裴南部》:“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唐·刘长卿《按覆后归睦州》:“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清·唐孙华《哭姜编修西溟》:“比邻窃铁真无罪,同舍持金别有郎。”


【典源】《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亦载。

【今译】 汉代直不疑,南阳人,汉文帝时任郎官。一次,与他同住的人告假归家,误将别人的金带走。金主发觉后,无端猜疑是直不疑所为,直立即承认道歉,买金偿还。后告假人返回归还其金,金主非常惭愧。直不疑因此被称为长者。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宽容忍让; 或指遭诬蒙冤。

【典形】 不疑诬金、金有误持、同舍持金、偷金、直生取疑、直氏偷金枉。

【示例】

〔不疑诬金〕 明·唐寅《百忍歌》:“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金有误持〕 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同舍持金〕 清·唐孙华《哭姜编修西溟》:“比邻窃铁真无罪,同舍持金别有郎。”

〔偷金〕 唐·杜甫《赠裴南部》:“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直生取疑〕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

〔直氏偷金枉〕 唐·刘长卿《按覆后归睦州》:“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猜你喜欢

  • 神胶黏

    源见“续弦胶”。喻使中断的事物得以延续。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杜诗韩笔见仿佛,凤髓已得神胶黏。”

  • 贯手著棼

    棼:阁楼的栋。箭穿过手而著于屋栋,比喻善射。《汉书.太史慈传》:“慈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引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詈( ㄌㄧˋ lì 利):骂连动

  • 宁僭无滥

    僭( ㄐㄧㄢˋ jiàn ):僭越。旧指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滥:泛滥。 宁可赏赐过头,不可刑罚过头。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

  • 吕虔刀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晋中兴书》:“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固强,乃受。祥为司空,祥死之日

  • 玉步

    《国语.周语中》:“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步行也。”后因称合乎礼法的行步为“玉步”。《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思玉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词语玉步】   汉语大词典:玉步

  • 子陵钓滩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

  • 八斗

    同“八斗才”。唐赵嘏《广陵答崔琛》诗:“八斗已自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词语八斗】   汉语大词典:八斗

  • 角巾

    源见“角巾东路”。角巾,有棱角的方巾,为古代隐士冠饰。借指隐士或布衣。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于是始以角巾应命,褐衣诣阙。”唐高適《答侯少府》诗:“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亦指归

  • 弃其旧而新是谋

    见〔舍其旧而新是谋〕。

  • 截长补短

    见“绝长补短”条。见“断长续短”。《朱子语类》卷108:“今日人材,须是得个有见识又有度量人,便容受得今日人材;将来~使。”【词语截长补短】  成语:截长补短汉语大词典:截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