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事断
《祀记.乐记》:“师乙曰:‘……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
春秋时乐宫师乙赞美处理事务果断者为勇。后遂用为称誉临事断之典。
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
《祀记.乐记》:“师乙曰:‘……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
春秋时乐宫师乙赞美处理事务果断者为勇。后遂用为称誉临事断之典。
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
《尚书.太甲中》(卷二):“王(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脱),’”商王太甲无道,贤相伊尹将他放逐,三年后太甲
旧传燕子对于非己出的雏燕有嫉妒之心。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燕》:“范质云:‘有二燕,巢舍下,其雌为猫所抟,其雄别偶一燕,哺食如故。数宵,诸雏堕地死,剖之则有蒺藜,盈于嗉中。盖为继燕所害。凡有血气
见“不谋而合”。《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左传.昭公二一年》:“宋华费遂生华䝙、华多僚、华登,䝙为少司马,多僚为御士,与䝙相恶,乃谮诸公曰:‘䝙将纳亡人。’亟言之,公曰:‘司马以吾故,亡其良子。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对曰:‘君若爱司马
同“同舟共济”。汉朱穆《复奏记梁冀》:“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见“同舟共济”《周易略例》:“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则胡越何患乎异心。”【词语同舟而济】
源见“杯弓蛇影”。形容心存疑虑,自相困扰。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留蛇常疾首,映弩屡惊心。”
形容灾荒、战乱或苛征暴敛造成百姓贫困、流离失所的惨象。《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亡:同“无”。主谓 室,人家,房屋。十户人家有九户空虚无人。形容人民因灾荒、战乱
见“风行草偃”。《陈书·宣帝纪》:“~,冀以变俗。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春秋时,秦穆公出兵伐郑,遭到蹇叔反对,他哭着说将看不到秦师归还。穆公很生气,骂道
裘:皮袍。谋:商量。 制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却要同狐狸商量剥它的皮。 比喻跟对方商量的事却极端损害对方的利益,自然办不到。语出《太平御览》卷二〇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