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乞食吹箫

乞食吹箫

指伍子胥逃难,吹奏如笛、箫之竹管乐器篪(chí池)来讨饭吃。后以此典比喻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他父亲伍奢是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太师,辅太子建。少师费无极谗害太子建于楚平王,伍奢因直言被杀害。还要诛杀其子伍子胥,伍子胥逃难去吴国(今江苏地区)。伍子胥装载在袋子里逃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小岘山。春秋时当吴、楚两国交通要冲),夜里行走,白天躲藏,到达陵水(今江苏溧水,又名濑水。东流永阳江,江中有小洲,叫濑渚,是伍子胥乞讨之地),没有饭吃,只得伏在地上爬行,一路叩头,脱衣露体,鼓起肚皮吹篪,在吴国城市里乞讨,后来他终于辅助振兴吴国。此典又作“吹箫”、“市箫”、“伍相吹箫”、“昭关乞食”、“吹箫乞”、“伍员吹篪”、“乞食吴门”、“吴市乞”、“吹箫吴市”。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07页:“伍子胥橐(luó驼,有底的口袋)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hú胡,本吃粥之意。比喻胡乱弄到食物,勉强维持生活)其口,(其它版本多作“膝”)行蒲伏(即“匍匐”,爬行),稽(qǐ起)首(叩头至地)肉袒(tǎn坦,脱衣露体,形容十分困苦),鼓腹吹篪(chí池,古管乐器,用竹制成,如笛、箫吹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

【例句】:

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唐·罗隐《青山庙》:“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元·马致远《女冠子》:“桑间灵辄困,伍相吹箫,沈古歌讴。” 明·汤显祖《牡丹亭》:“文公乞食,僖妻礼他,昭关乞食,相逢浣纱。” 明·徐石麒《拂霓裳》:“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 明·何白《淮上归兴》:“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清·钱谦益《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帽沿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 清·陈恭尹《虎丘题壁》:“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清·丘逢甲《题崧甫弟遗像》:“吹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 清·王摅《侯生行》:“君家忠孝传来久,莫忘吹箫吴市门。”


【典源】《战国策·秦策三》:“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凌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chi),乞食于吴市。”“篪”一作“箫”。《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 (pi) 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观罔有识者。”《越绝书》亦载。

【今译】 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了伍子胥 (名员yun) 一家,伍子胥出奔吴国。他背着行囊,混出昭关,白天躲藏,夜间赶路,到了溧水 (又作“陵水”) 岸边,又幸遇渔翁相助才得以渡江,一路奔波,饥馁困窘。来到吴国都后,无法糊口,只好以乞讨为生,膝行裸身,吹奏排箫,甚至披头散发,佯装疯癫,把污泥涂在脸上。吴市的人们好奇围观,却没人认出他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

【典形】 吹箫、吹箫乞食、吹箫吴市、乞食吹箫、乞食吴门、市箫、吴市乞、伍相吹箫、伍员吹篪、昭关乞食、吴客吹箫、吹箫未遇、吴市一声哀、吴关人去、吴市箫声、入市吹箫、歌吴市。

【示例】

〔吹箫〕 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人吴市,击筑游燕肆。”

〔吹箫乞食〕 明 · 徐石麒 《拂霓裳》:“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

〔吹箫吴市〕 清·王摅《侯生行》:“君家忠孝传来久,莫忘吹萧吴市门。”

〔乞食吹箫〕清·钱谦益《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帽沿欹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

〔乞食吴门〕 清·陈恭尹《虎丘题壁》:“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市箫〕 唐·罗隐《青山庙》:“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吴市乞〕 清·丘逢甲 《题崧甫弟遗像》:“吹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

〔伍相吹箫〕 元 · 马致远 《女冠子》:“桑间灵辄困,伍相吹箫,沈古歌讴。”

〔伍员吹篪〕 明·何白《淮上归兴》:“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昭关乞食〕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文公乞食,僖妻礼他,昭关乞食,相逢浣纱。”


猜你喜欢

  • 同舟敌国

    指吴起对魏武侯说:如果国君不修德政,就是同船的人,也都会成为敌人。后以此典比喻如果不讲德义,亲信也会叛离;又比喻旗鼓相当的对手。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坐了船。在黄河里顺流而下,船行

  • 抟翼万里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志向远大,奋发有为。《花月痕》四六回:“激浊扬清,人才辈起。独有虬髯,抟翼万里。”

  • 砺戈

    磨砺兵器。比喻作好战争的准备。《旧唐书.刘仁轨传》:“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

  • 埋玉

    同“埋玉树”。《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唐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于铄金,身没谁恨其埋玉。”【词语埋玉】   汉语大词典:埋玉

  • 向空书字

    源见“殷浩书空”。表示愤懑不平。宋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名利鼎,从渠沸;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

  • 鸾交凤友

    源见“卜凤”。比喻夫妻。《再生缘》十二回:“从前上个陈情表,少不得,成就鸾交凤友缘。”见“凤友鸾交”。《花月痕》17回:“好一对儿~,耍孩儿,自今以始岁其有。”【词语鸾交凤友】  成语:鸾交凤友汉语大

  • 起卧龙

    源见“卧龙”。指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创业。宋杨亿《成都》诗:“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

  • 佩紫怀黄

    指蔡泽想望将来怀里衣袋装着黄色的金印,腰间系着紫色的丝带。后以此典比喻身居要职,重任在身。蔡泽,战国时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人,他曾以自己所学游说各诸侯国君主,谋求官职,但得不到赏识,他就去找会看

  • 我辈钟情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后因以“我辈钟情”称扬

  • 湖海换西施

    源见“范蠡扁舟”。谓宁肯归隐以换取美人。宋陈师道《陶朱公庙》诗:“名下难居身可辱,却将湖海换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