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按:以下所引为鸿门宴上事)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行,重大的行动;细谨,指细微谨慎小的礼节),大礼不辞小让(大礼,本指隆重的礼仪,此当亦指大的行动;小让,小的指责)。如今人方为刀俎(俎,音zǔ,切肉用的砧板;人为刀俎,是指楚项好比刀俎,正准备宰割),我为鱼肉(指汉刘是被切割的对象),何辞为。’于是遂去。”

樊哙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敦促刘邦,必须当机立断,赶快逃离虎口,不能优柔寡断,囿于小礼而束手就擒。刘邦接受了樊哙的建议,于是不辞而别,逃归霸上。后因用以比喻说明自己一方处于被人宰割的被动处境。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放怀亭独立有感》诗:“委肉本知居几上,剪翎何恨著笼中。”前句即化用此典。


其他 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任意宰割的地位。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从武昌到广州》:“还不是~,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什么时候为止?”△多用于描写处境被动,随时可能被害。→任人宰割 任人摆布


【词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汉语词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猜你喜欢

  • 山公启事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涛传》(卷四三):“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

  • 东山妓

    《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畜女妓,携持游肆也。’”东晋.谢安游乐会

  • 谢客游

    源见“谢公屐”,客,谢灵运小名。谓游山临水。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县前漳水绿,郭外晋山翠。日得谢客游,时堪陶令醉。”

  • 三刀入梦

    源见“三刀梦”。谓官吏升迁。唐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三九八引晋·陆机《晋书·武纪》曰:“王濬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

  • 凤皇于飞

    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皇。皇,亦作“凰”。于飞:飞。于为语首助词,常用于动词之前,无义。 凤皇飞翔。 多比喻夫妻匹配。语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

  • 麟笔

    晋.杜预《左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相传孔子作《春秋》到“西狩获麟”而停笔。后遂用为喻指史

  • 半面钿

    见“半面妆”。清·王夫之《续落花诗三十首》21:“旧爱新愁分一艳,身前影后得多怜;愁予眇眇云中子,卸取徐妃~。”

  • 三年不窥园

    源见“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苦学。元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偏正 窥,从小孔或缝隙处看。园,园圃,园圃里的景色。三年没向园子看过一眼。形容专心苦学。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少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 常用以抒发古今递变的感慨。 也表示要借鉴前人。语出《汉书.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一作〔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世说新语.规箴》:“(京

  • 操履杖

    《礼记.曲礼上》:“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唐.孔颖达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故于谋议之时将就也。”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胡亥)视群臣陈履杖善者,因行残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