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蔼如:犹“蔼然”,美好和善的样子。 有仁义道德的人,言语谈吐是美好和善的。语出唐.韩愈《答李翊书》:“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清.袁枚《答友人论文第二书》:“夫道若大路然,亦非待文章而后明者也。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则又不求合而合者。”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蔼,言之美也。故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子建则隐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之意。”
蔼如:犹“蔼然”,美好和善的样子。 有仁义道德的人,言语谈吐是美好和善的。语出唐.韩愈《答李翊书》:“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清.袁枚《答友人论文第二书》:“夫道若大路然,亦非待文章而后明者也。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则又不求合而合者。”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蔼,言之美也。故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子建则隐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之意。”
源见“访戴”。谓思友而不顾道远境难毅然造访。唐 田娥《寄远》诗:“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晋庐山释慧远》:“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本远,远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栖止,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浚以成溪。”据传,东晋高僧慧远
同“河山带砺”。明唐顺之《皇陵行》:“已闻帝王自有真,更说南阳多贵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砺带河山十八臣。”见“河山带厉”。明·唐顺之《皇陵行》:“戈矛貔虎三千士,~十八臣。”【词语砺带河山】 成语:砺
同“年方伯玉”。明文徵明《小诗拙画奉和景山亲家五表》诗:“绝怜公子意萧闲,年及知非鬓未斑。”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石榴蒲陶之珍。”唐.李善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晋.陆机《与弟云书》:“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据《太平御览》卷九
同“南山皓”。明许潮《同甲会》:“俺几个茹灵芝,共效南山叟。”【词语南山叟】 汉语大词典:南山叟
旧题汉.郭宪《东方朔传》:“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呼?’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
晋.袁山松《郡国志》:“荥阳有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汉高祖为雍齿所追,投匿井中。有蜘蛛结网蔽其井口,得脱。汲黯为荥阳守,为立神珠庙。”(引自《佩文韵府》卷七“神蛛”下注)这是一个宣扬汉德
源见“温席扇枕”。颂扬孝子侍亲。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自然也有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典源】 《东观汉记·黄香》:“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父况为郡五官掾。…
源见“瓶沉簪折”。比喻情人或夫妻被迫分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不是崔韬逢雌虎,也不是郑子遇妖狐,也不是井底引银瓶。”【词语井底引银瓶】 汉语大词典:井底引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