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礼乐治理天下看作是用钩钓鱼。《淮南子.俶真训》:“是故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同“悬旌”。唐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城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词语悬旆】 汉语大词典:悬旆
同“杏坛”。唐王建《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词语杏花坛】 汉语大词典:杏花坛
源见“河阳一县花”。称誉地方官吏善于治事,辖内如花美好。唐王维《送严秀才还蜀》诗:“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清吴伟业《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长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词语花县】
同“象寄译鞮”。清黄遵宪《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词语象寄】 汉语大词典:象寄
同“生尘步”。宋 谢薖《菩萨蛮.梅》词:“相思一夜庭花发,窗前忽认生尘袜。晓起艳寒妆,雪肌生暗香。”
克己:克制自己。复礼:恢复周礼。归:归顺。仁:指仁人。 一旦克己复礼,天下都归顺于你这有仁德的人。 此即儒家所谓“仁人无敌于天下”之意。语出《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后汉书.
《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朱熹集传:“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后因以“蜉蝣羽”比喻只顾目前、不图将来
同“桃花源”。唐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唐 苏广文《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日不逢人。”【词语花源】 汉语大词典:花源
《晋书.谢安传》附《谢玄传》:“玄即路,于道疾笃,上疏曰:‘臣以常人,才不佐世,忽蒙殊遇,不复自量,遂从戎政……冀仰凭皇威,宇宙宁一,陛下致太平之化,庸臣以尘露报恩,然后从亡叔臣安退身东山,以道养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