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

原作“似之而非”,指两个事物相似而实不相同,后则泛指看来似乎对,实际上并不对。有一次,庄子到山林中去,见到一棵大树,枝叶茂盛,而砍树的人却不砍倒它。庄子问其原因,伐木者答道,这棵树枝叶虽茂,但却没有什么可用的地方。庄子叹道,这棵树正是因为不成材而使其得到应有的寿命。从山中出来后,住在一个朋友家中,老朋友十分高兴,让奴仆杀鹅来招待庄子。奴仆问主人,家中有两只鹅,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杀那只?主人回答道,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那棵山中之树,以不成材而免于砍伐,现在这家杀鹅,那只鹅因不会叫而被杀死,要是让先生自我选择,是成材好,还是不成材好?庄子笑道,我既不是材,也不是不材。成材和不成材,相似而不同,因此难免碰到不好的下场。如果得其大道,脱出材与不材窠臼,主宰万物,而不为万物所主宰,哪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出典】: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于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例句】:

汉·王充《论衡·死伪篇》:“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西晋·葛洪《抱朴子·崇敬》:“嫌疑相类,似是而非。”


其他 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假的;好像是对的,又好像是不对的。语本《庄子·山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后汉书·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的表里关系方面。→类是而非 模棱两可


解释形容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出处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的人在这棵大树旁边休息却不去砍伐它。庄子问:“为何不伐这棵大树?”伐木的人说:“它没有什么用处。”庄子于是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活到老。”庄子从山里走出,借住在朋友家里,朋友非常高兴,让儿子杀只鹅来招待他。儿子问:“家里两只鹅,一只会叫,一直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掉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庄子说:“昨天咱们在山里遇见的大树,因为自己不成材而不被砍伐,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自己不成材而被杀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事情?”庄子笑着回答说:“如果是我,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就会既像是什么,其实又不是什么,就好像既合于大道其实却又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这样就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弟子们,你们记住了,最好的选择恐怕还只有归于自然吧!”


【词语似是而非】  成语:似是而非汉语词典:似是而非

猜你喜欢

  • 和羹梅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大臣辅助君王综理国政。唐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诗:“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 邹衍吹律

    《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又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律,音律,为阳声,传说可使

  • 笔刀砚城

    以笔为刀,以砚为城,比喻写字如同作战中的布局指挥。晋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消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

  • 红本白本

    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连王公贵族皇亲国戚,都没人敢跟他平起平坐,每每私下进见,都要向他叩头跪拜。给皇帝的奏章总是先用红色帖子呈送刘瑾,叫做红本,然后才敢用副本上给通政司,叫做白本。对刘瑾都尊称为刘太监而

  • 乘龙骑凤

    源见“乘鸾”。指萧史、弄玉夫妇成仙飞升。清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诗之四:“见说秦楼夫妇好,乘龙骑凤也参差。”

  • 声名狼藉

    又作“声名扫地”。声名:名声。狼藉:杂乱不堪。指名誉很坏。尹壮图(?-1808年),字楚珍,昆明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文牍为主)。累升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中听

    《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孔传:“民之所以治,由典狱之无不以中正听狱之两辞。”后以指治狱得当。《晏子春秋.问下七》:“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词语中听】   汉语大词典:中听

  • 尖头奴

    《北史.古弼传》:“太武(北魏太武帝拓拔珪)大阅将校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太武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古弼头尖,故太武帝斥他为尖头奴。时人因其头尖,又“弼”与“笔”谐

  • 舞倾市

    同“吴市倾”。唐李白《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凝玩益古,俯察愈妍;舞疑倾市,听似闻弦。”

  • 拔园葵

    同“拔葵守介”。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控驭五十州,风行数千里,拔园葵而去织妇,无三惑而绝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