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倾盖论交

倾盖论交

盖:车篷。此典指邹阳提出俗话说:道路相遇,须停车倾斜车篷,才能靠近交谈,如同熟识的老朋友。后以此典比喻感情深浅与相识时间长短无关;有“白头如新”的久交而不相知;有“倾盖如故”的一见如故;也比喻志同道合,意气相投。邹阳,齐(郡治今山东东部)人。西汉文学家。初从吴王刘濞(bì闭),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刘濞不听。邹阳后去为梁孝王之门客,被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辩冤屈。邹阳在书中提出“俗话说:‘有的人相处到老年白头,还犹如新相识似的;有的人相遇道路,却倾斜车篷,靠近交谈,象老朋友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相知和不相知啊”。此典又作“白头如新”、“倾盖”、“白头新”、“交盖倾”、“倾盖如故”。

【出典】:

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2471页:“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例句】:

唐·骆宾王《萤火赋》:“绨袍匪旧,白头如新。谁明公冶之非,孰辨臧仓之诉。” 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群公或道合忘筌,契金兰而贵旧;情深倾盖,披玉叶以交新。” 宋·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谅无绨袍故,尽是白头新。” 宋·张孝祥《题朱元顺浯溪图》:“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宋·辛弃疾《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之提刑韵送郑元英》:“倾盖未偿平日愿,一杯早唱阳关功。” 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之二:“倾盖论交了岁寒,眼中人物似君难。” 元·张翥《瑞龙吟·癸丑岁冬》:“谁道倦途相逢,倾盖如故,阳春一曲,总是关心句。”


见“倾盖如故”。[例]老王与老张一见如故,~,几十年后依然亲如兄弟。


【典源】《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说苑·尊贤》亦载。

【今译】 古谚说:“人们交往,有的结识很久,直到老年,却像初识那样不了解;有的刚刚相识 (倾盖,指停下车子,车盖相近,意为初次相逢),却像老朋友一样情投意合。”为什么呢?就在于相知与否。孔子外出,途中遇到程子,孔子与倾盖交谈终日,非常亲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感情深浅与相识时间长短无关; 以“白头如新”等指久交而不相知; 以“倾盖”等指一见如故。

【典形】 白头如新、白头新、交盖倾、倾盖、倾盖论交、倾盖如故、倾盖新、盖不须倾、倾盖如白头、倾盖交欢。

【示例】

〔白头如新〕 唐·骆宾王 《萤火赋》:“绨袍匪旧,白头如新。谁明公冶之非,孰辨臧仓之愬。”

〔白头新〕 宋·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谅无绨袍故,尽是白头新。”

〔交盖倾〕 宋·张孝祥《题朱元顺浯溪图》:“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倾盖〕 唐·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群公或道合忘筌,契金兰而贵旧; 情深倾盖,披玉叶以交新。”

〔倾盖论交〕 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之二:“倾盖论交了岁寒,眼中人物似君难。”

〔倾盖如故〕 元·张翥《瑞龙吟·癸丑岁冬》:“谁道倦途相逢,倾盖如故。阳春一曲,总是关心句。”


猜你喜欢

  • 龙跳虎卧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袁昂评论萧思话的书法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后因以“龙跳虎卧”喻书法遒劲,笔势奔放之典。宋.

  • 白头怨

    同“白头吟”。清蒲松龄《少年游》词:“茂陵不惹《白头》怨,心地更清凉。”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表示拓宽知识领域。语出《论语.阳货》:“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晋.郭璞《尔雅序》:“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

  • 灌坛雨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至,明日召太公。三

  • 越相烟波

    源见“范蠡扁舟”。指太湖。因范蠡泛太湖烟波隐去,故称。宋范仲淹《苏州十景.灵岩寺》诗:“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 邯郸粱未熟

    源见“黄粱梦”。喻梦想的破灭。清 顾汧《树下宿》诗:“邯郸粱未熟,槐郡榻空悬。”

  • 客星

    源见“乘槎”。喻指客人或客居者。唐罗邺《行次》诗:“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明徐熥《访梅禹金秦淮客舍》诗:“舟过长干问客星,风流不用叹飘零。”《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

  • 瑶草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瑶草为仙草,后因以“瑶草”描写仙境。唐刘威《赠道者》诗:“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亦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不懂得命运,就不能做君子。 古代儒家教人顺从天命。语出《论语.尧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元.无名氏《渔樵记》二析:“岂不闻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则这天不随人呵!”

  • 自郐而下

    同“自郐以下”。唐卢照邻《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见“自郐以下”。【词语自郐而下】  成语:自郐而下汉语大词典:自郐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