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

即约束、限制自己的私欲而将精力奉献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祭遵(?-33年)字弟孙,颖川颖阳(今河南禹县)人。刘秀初起兵,祭遵为执法官,因执法严明,元所畏避,进刺奸将军。建武初,以功拜征虏将军,颖阳侯。后从征隗嚣、公孙述,卒于军中。《后汉书》在评论其一生为人行事时说:“祭遵为人廉洁、谨慎,对自己严加约束而将全部精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所有赏赐都分给属下士卒,家无余财,光武帝刘秀对他极为器重。”

【出典】:

后汉书》卷20第741页《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谥曰成侯。”

【例句】:

魏书·高祖纪上》:“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并列 指约束自己以一心奉公。语出《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从维熙《走向混沌》:“他认为右派应当苦练脚板工,并无条件地~。”△褒义。多用于表达个人对集体、社会等方面的心志。→廉洁奉公 不私其利 ↔假公济私


解释约束自己,以公事为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

祭遵是东汉著名将领。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祭遵家境殷富,却十分节俭,不穿华美的衣服。母亲去世后,祭遵亲自背土,垒造坟茔,得到人们的尊敬。

祭遵有胆有识,不畏强权,主持正义。有一次,他担任军中执法,有个伺候光武帝刘秀的小郎官犯了法。祭遵毫不客气,当场处死了他。刘秀知道后,十分恼怒,下令逮捕祭遵,加以惩处。主簿陈副劝阻说:“您常想让军容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无避忌和袒护,正是帮助您整肃诸军的好机会。”刘秀于是赦免了祭遵,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这事以后,刘秀常对将领们说:“你们要当心祭遵!他连我喜爱的郎官都杀了,也一定不会袒护你们。”又有一次,祭遵奉命征讨敌人,战斗中敌人的箭射穿了祭遵的嘴,血流不止。众将见祭遵受伤,边战边退。祭遵见状,不顾伤痛,大声呵止。士兵们勇气倍增,大破敌兵。

祭遵为人廉洁谨慎,约束自己,以公事为重。皇上赏赐给他的东西,他总是全部分给士兵,以至于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私财。他身穿皮衣裤,盖布被子,夫人的衣裙也不绣花边。光武帝刘秀因此非常器重他。祭遵死后,刘秀非常悲痛,亲自前往送葬,赠予谥号“成侯”。

近义公而忘私

反义假公济私

例句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词语克己奉公】  成语:克己奉公汉语词典:克己奉公

猜你喜欢

  • 辗转不寐

    见“辗转反侧”。寐,睡着。

  • 言筌

    源见“得鱼忘荃”。喻指表意的言辞。南朝 齐王融《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全身,业资意造,事假言筌。”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词语言筌】   汉

  • 画壁唱黄河

    源见“旗亭画壁”。借指诗人聚会。清蒋敦复《长亭怨.寄王四篁》词:“画壁唱黄河,谁想便、旗亭人散。”

  • 箝口结舌

    沉默不敢讲话。箝,同“钳”,夹住,引申为紧闭。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箝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括囊:束紧袋口,比喻慎密,不轻易说话。见《周易.坤卦》。共默:拱手默不作声。晋代陆机《

  • 于公高门

    于公,西汉大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任县狱吏、郡决曹,因审案公正,经他审判的犯人都心服口服。郡中为他设立生祠,称作于公祠。于公住处的里巷大门坏了,当地居民商议进行修复。于公说:“应把里巷大门修造得高大一些

  • 哀笛

    源见“山阳笛”。表示悼念亡友。清李邺嗣《明鹤草堂文集序》:“余尝怅然思旧,有曰:‘哀笛重因二子赋,故林今作五君诗。’”

  • 作事不时

    做事做的不是时候。《左传.昭公八年》:“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怨讟( ㄉㄨˊ dú 毒):痛恨而有怨言。【词语作事不

  • 刻烛分笺

    同“刻烛催诗”。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 月中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汉代张衡《灵宪》以为嫦娥奔月所化:“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师:师表,榜样。记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每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