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

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今指宗派主义严重。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陈蕃、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后汉书·党锢列传》在概述党锢之祸历史背景时指出:“自西汉武帝之后,政府崇尚儒学,流风所至,士人皆以儒学为依归。以研究经典为业者人员众多,儒家内部也各分派别,以致发生了石渠阁各派为门户之见而互结同门,排斥异己。遵守成法的风气,可以说是很为盛行。”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83页《党锢列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例句】:

宋·辛弃疾《九议》:“持天下之危事,求未尝有之大功,此搢绅之论党同伐异,一唱群和,以为不可者欤?”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幸勿比例揣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并列 指存门户之见,同党者互助,异党者伐之。语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而已矣。”△贬义。用于派别斗争。→诛除异己 朋比为奸 引绳排根←→无偏无党 群而不党 求同存异。也作“党同妒异”、“伐异党同”。


【词语党同伐异】  成语:党同伐异汉语词典:党同伐异

猜你喜欢

  • 青琐郎

    源见“青琐拜”。黄门侍郎的别称。唐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飘飘青琐郎,文采珊瑚钩。”【词语青琐郎】   汉语大词典:青琐郎

  • 慈鸦

    同“慈乌”。唐杜甫《题桃树》诗:“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明高启《送黄僧母入道》诗:“江夏千年有故家,至今乔木哺慈鸦。”【词语慈鸦】   汉语大词典:慈鸦

  • 渊明逃社

    《莲社高贤传》:“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后以“渊明逃社”谓放旷不拘于常礼。宋晁补之《满庭芳.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词:“我似渊明逃社,怡

  • 吕后筵

    同“吕太后的筵席”。元无名氏《连环记》二折:“到明朝安排下鸿门摆设重瞳宴,准备着打凤机关吕后筵。”【词语吕后筵】   汉语大词典:吕后筵

  • 惟桑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毛氏传:“父之所树,已尚不敢不恭敬。”《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是说先人在宅边多种桑与梓,后人应该恭敬扶植。后遂用为指代乡里。唐.崔善为《

  • 胸中柴棘

    比喻人胸藏恶计、用心阴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云:‘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庾元规:庾亮。主谓 指用心险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云:‘人谓庾元规名示,

  • 披沙拣金

    比喻细心挑选。唐刘知几《史通·直书》: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 而披沙拣金, 有时获宝。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云: ‘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

  • 凫短不能长

    同“凫胫鹤膝”。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曲:“须知凫短不能长,再休提勉强。”

  • 漉酒葛巾

    同“漉酒陶巾”。清潘柽章《雪中忽昙中以画菊一幅易酒云无从事即督邮亦可因寄诗招之》诗:“漉酒葛巾予故物,挥毫绢素尔奇谋。”

  • 木猴而冠

    源见“沐猴而冠”。比喻有名无实,不能成事。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见“沐猴而冠”。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是~,不足谋天下矣。”【词语木猴而冠】  成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