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

敷(fū夫):够;足。此典是边宝泉提出清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出。边宝泉(?-1898年),字润民,镶红旗汉军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奏弹驳李鸿章进献瑞麦为平常所见,不足为异,直声闻名于当时。光绪九年(1883年),升陕西巡抚。尚书阎敬铭提议陕西收入、放出粮米改变办法而征收折色(中国历代赋税征收原定之财物称本色,清代折色专指改征白银),边宝泉坚持认为不可以,因此他说:“谷粮数量有定额,现在如果改征折色银两,所征收必须有所减少,民众方才乐意,所放出必须加多于以前,而士兵才足够费用。国家财政收入不够支出,一时间勉强弥缝补助亏空,以后又将从哪里偿还?去年大饥荒,最后依靠浙江道粮仓储存的粮食,才能救济受灾人活存下来。而今若是将征收粮食和储存粮食都改去了,恐怕饥歉荒年再一次来到,那就更加没有可以倚仗的了。”皇帝认为边宝泉的议论是对的。

【出典】:

清史稿》卷448《边宝泉传》12521、12522页:“尚书阎敬铭议陕西收放粮米改征折色,宝泉持不可,以谓:‘谷数有定,今改折色,所收必有减于昔而民始乐从,所放必加多于前而兵乃足用。入不敷出,一时强为弥补,后将何所取偿?昔岁大饥,终赖道仓储粟,多所全活。今并此而去之,恐饥馑洊(jiàn健,再;一次又一次)臻(zhēn真,到来),益无可恃。’上韪其议。”

【例句】: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8回:“太祖却遣一密使,传谕汉超道:‘你亟还民女,并清偿贷款,朕暂从宽典。此后慎勿再为!如果入不敷出,尽可告朕,何必向民借贷哩!” 巴金《谈〈家〉》:“即使他们放不下太太、少爷的架子,每月开支,也不会‘入不敷出’。”


主谓 敷,够,足。收入不够支出。魏孔明、张厚《百年聚春园》:“其父郑天贵在春发11岁时,就见背而去,遗下春发母子相依为命,虽省吃俭用,仍~,勉强维持年余,终于坐吃山空。”※敷,不要写成“付”。△贬义。多用于描写生活贫困。→捉襟见肘寅吃卯粮 左支右绌 ↔绰绰有余 腰缠万贯。也作“入不支出”、“入少出多”。


【词语入不敷出】  成语:入不敷出汉语词典:入不敷出

猜你喜欢

  • 鞭石出血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六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音nìnì)东倾

  • 乌衣

    源见“乌衣国”。指燕子。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梧桐》:“至于秋天鸿雁,社日乌衣,则有月令在。”同“乌衣巷”。宋邓剡《唐多令》词:“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词语乌衣】   汉语

  • 出处殊途

    源见“出处语默”。谓出仕与隐退的态度各不相同。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主谓 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金·元好问《论诗》诗之十四:“~听所安,山林何得贱

  • 段笏

    源见“击贼笏”。借指正气凛然。明无名氏《鸣凤记.夫妇死节》:“一言犯威,五刑殉裂;关脑比心,严颜嵇血;朱槛段笏,张齿颜舌。”【词语段笏】   汉语大词典:段笏

  • 如簧舌

    源见“巧言如簧”。喻指善以巧伪之言惑人者。闽徐夤《楚国史》诗:“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 家无长物

    源见“平生无长物”。谓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贫。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庚子送灶即事〉诗》:“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见“别无长物”。[例]家世的衰败,使他落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

  • 楚女纤腰

    源见“楚宫腰”。泛指女子纤细的腰肢。宋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 驯桑雉

    同“驯雉”。唐罗隐《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明映士林。”

  • 牛衣泪

    同“牛衣对泣”。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词语牛衣泪】   汉语大词典:牛衣泪

  • 入宣室

    源见“宣室召”。指受到君王的召见。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