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原意是说人的味觉大体相同。 后也泛指人的好恶大体相似。语出《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周代《〈枯叶蝴蝶〉的断想》(《长江日报》1993年7月16日):“徐迟先生的随笔《枯叶蝴蝶》,十多年前发表于《百花洲》文学月刊,近十年来被全国选家看中,陆续收入多种文选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此话不假。”


其他 口对于食物的味道,是人人共同的爱好。《孟子·告子上》:“~;耳之于声,有同听也;目之于色,有同羡也;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用于形容人对于美味的爱好,是共同的。也作“口有同嗜”。


【词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成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猜你喜欢

  • 陶隐松风

    源见“山中宰相”。又《南史.陶弘景传》载: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松风之响,便“欣然为乐”。形容隐居或山居之乐。宋范仲淹《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诗之一:“谢家山色朝晡见,陶隐松风寤寐

  • 抱汉阴瓮

    源见“抱瓮灌园”。指闲居灌园生活。宋苏轼《次韵李公择梅花》诗:“何当种此花,各抱汉阴瓮。”

  •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游魂:在外游荡的灵魂。 被血染污的游魂,回不了自己的家乡。 原是悼念杨贵妃在马嵬惨遭横死。 后也泛指在战乱中惨死于异乡的人。语出唐.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明.王錡《

  • 金科玉律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李善注:“金科玉条,谓法令也。言金玉,炎之也。”本是形容法律条文的完善。今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书多作“金科玉律”。见“金科玉条”。张贤亮《小说中国》

  • 大隐

    同“大隐金门”。唐钱起《过王舍人宅》诗:“大隐心何远,高风物自疏。”【词语大隐】   汉语大词典:大隐

  • 龙头属老成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梁灏八十二作大魁》、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载:相传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其登科谢恩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看榜已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

  • 鹬蚌相危

    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我乘其弊。”【词语鹬蚌相危】  成语:鹬蚌相危汉语大词典:鹬蚌相

  • 沂水舞雩

    《论语.先进》载:孔子要子路、曾晳、冉有等人“各言其志也。”曾晳说他喜欢:“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曾晳,名点)也!’”后

  • 韦弦自惕

    同“韦弦之戒”。清李渔《凰求凤.冥册》:“笔墨不采,因虑聪明太过;韦弦自惕,只教聋哑相随。”

  • 椿庭萱草堂

    源见“椿年”、“萱草忘忧”。指父母。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词语椿庭萱草堂】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