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名叫冉耕,是孔子的学生。伯牛病危,孔子去探视,极为悲痛,说如果真是不行了,这岂不是天命如此吗?这样好的人
宋 陶穀《清异录.居室》:“〔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原形容令人沉醉的富丽华美的境地,后用“纸醉金迷”比喻奢侈豪华的享
同“千金答漂母”。清孙枝蔚《漂母庙》诗:“既是千金酬一饭,如何漂母至今稀?”
源见“纪渻木鸡”。喻指修养深厚、镇定自若者。唐白居易《礼部试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静而得者,故木鸡胜焉。”亦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李玉林《难忘的会见》:“〔我们〕像木鸡似的愣了半天。”【词语木鸡】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唐温庭筠《锦城曲》:“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词语怨魄】 汉语大词典:怨魄
源见“方皋相马”。指良马。元马臻《寄澉川杨如山》诗:“吾闻沙丘之马黄骊牝牡世莫知,九方皋去不复有。”
见“模棱两可”。
源见“鲲鹏展翅”。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唐高適《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词语南图】 汉语大词典:南图
见〔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词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成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礼记.中庸》宋朱熹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