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

也作吹毛索疵,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剔毛病,寻找过错。韩非子认为,古代识大体的人,天地万物无所不知,胸怀象江河、山谷一样宽阔,一年四季,云驰风动,无不在其预料之中。他们不以小聪明来困惑自己,不以个人好恶而影响政治主张。而是以法术决定国家治乱,以赏罚来区别是非,顺乎天理,不伤情性,不去吹开毛发寻找皮肤上的小毛病,也不洗涤污垢以寻找别人的隐私。

【出典】:

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论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扶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连动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硬寻差错。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张贤亮《小说中国》:“但如果我们放眼看看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再~一番,也会发现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民素质比我们‘贵国’更差……”△贬义。描写对人挑剔。 →求全责备 ↔隐恶扬善 通情达理。也作“吹毛求瑕”、“吹毛索瘢”、“吹毛索疵”、“吹毛索垢”、“披毛求疵”、“批毛求疵”、“披毛求瑕”。


解释疵:毛病。本指吹开毛,寻找里面的毛病。现多用来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

出处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韩非子·大体》论述了办事应该着眼于大体,应当把握全局。文章说到,古代能保全大体的人,不以智巧干扰心境,不因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律上,把是非的分辨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轻重的辨别寄托在秤具上。不违背天然的常理,不伤害人的真实感情,不吹开毛来挑剔里面的小毛病,不苛刻地考察难以知晓的隐秘。如果依照自然的规律,保全国家的法度,就会君子安乐太平而坏人停止作恶。淡泊少欲,安闲清静,顺应自然的法则,把握事物的大局,就能使人不去触犯法律,这样人们就没有像鱼儿失去水一样的灾祸,天下就很少有行不通的事情。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思维敏捷,才学超人,他的文章经常被人们竟相传诵。有一次,他的《说难》《孤愤》被传到了秦国,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看了后说:“哎呀!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并和他来往交游,死而无憾!”秦国于是发兵攻韩,韩国赶紧把韩非交给了秦国。秦国丞相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他嫉妒韩非的才能,就屡次中伤韩非,韩非就被关进了监狱。李斯随后又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杀了。后人把他的文章编集在一起,就成了《韩非子》一书。

近义求全责备

反义宽宏大量

例句

他总喜欢吹毛求疵,与别人对着干。


【词语吹毛求疵】  成语:吹毛求疵汉语词典:吹毛求疵

猜你喜欢

  • 臧穀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与穀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策,鞭子。塞,通“簺”,一种赌博游戏的器具。后遂以“臧穀亡羊”谓为事不

  • 买妻耻樵

    汉代朱买臣妻以买臣挑柴行诵为耻,自求离去的故事。《汉书.朱买臣传》:“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

  • 云鹏怒翼

    源见“鲲鹏展翅”。指鲲鹏巨大的翅膀,形容极其庞大。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二三:“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 泥封谷

    同“泥封函谷”。清赵翼《南天门》诗:“险叶泥封谷,危如栈架桥。”

  • 长乐宫中一叹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后以“长乐宫中一叹”谓无远见而遭祸。宋赵长卿《水龙吟.自遣》词:“

  • 引人入胜

    胜:胜地;美妙的佳境。指能引导人进入美妙的佳境。髡残(1612-约1692年),本姓刘,字石溪,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他幼年因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自己剪发出家当和尚,遍游名山大川,后到牛首祖堂山幽楼

  • 石华广袖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合德(汉赵飞燕妹。江都王协律舍人冯万金,与江都中尉赵曼妻江都王孙女姑苏主私通,一产二女,长曰宜主,即飞燕,次曰合德,皆冒姓赵)尤幸,号为赵婕妤。婕妤事后(汉成帝刘骜后赵飞燕)

  • 溟鱼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有天才禀赋者。宋张先《感皇恩.徐铎状元》词:“溟鱼一息化天津,袍如草,三百骑,从清尘。”【词语溟鱼】   汉语大词典:溟鱼

  • 石点头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音bìn,排斥)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虎丘千人座旁有点头石”。按《十道四番志》云:生公讲经于

  • 成都卖卜

    汉.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严遵)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