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分别出自唐李贺的事迹和韩愈的诗句中。参见“锦囊佳句”和“忘形交”条。史载,李贺每日外出归来,其母便让婢女探囊中,见所写纸多,便怒道:“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作罢呀!”韩愈在《归彭城》一诗中则有“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的句子。后人遂把二者合称为“呕心沥血”。

【出典】:

新唐书》卷203《文艺下·李贺传》5788页:“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又,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例句】:

叶圣陶《抗争》:“我的舞台,几年在这里呕心沥血的戏,现在被撵下来了。”


并列 沥血,滴血。形容用心过度,费尽心思。邓贤《中国知青梦》自序3:“写作是一种~的劳作,恐怕仅仅趋名或者趋利都无法忍受这种劳作的艰辛和寂寞……”△褒义。多用于文艺创作方面,有时也指倾吐真情或怀抱赤诚。→冥思苦想 苦心焦思 ↔无所用心 百无聊赖。 也作“呕心滴血”、“呕心吐胆”、“呕出心肝”、“呕心镂骨”。


费尽心机、辛劳至极谓之 “呕心沥血”。

“呕”谓 “吐”。“呕心”,把心呕吐出来。“沥”谓 “滴”。《说文·水部》: “沥,漉也。一曰水下滴沥也。”“沥血”,把血滴干净。因此,“呕心沥血”就是心血费尽之意。

此语形成,源自唐代诗人李贺。

李贺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他每次出门的时候,总骑头小毛驴,书僮背个口袋跟着。一想到好的诗句,便立即写下来装进口袋。所以每次回到家时,口袋里都装满了纸条。

他母亲心疼而又恼怒地说: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新唐书·李贺传》) 他自己也说过: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意思是说,写出一首长诗,会反复思虑而把衣襟都搞破了; 写出一首短诗,白发也要搔断几根。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赞颂他说: “刳 ( kū) 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归彭城》) 意思是说他挖出心肝当作纸,滴出血来写好诗。

他母亲说他 “呕心”,韩愈誉他 “沥血”,后世依此便形成 “呕心沥血”一语,比喻做事或为文穷思苦索、心机费尽之意。


【词语呕心沥血】  成语:呕心沥血汉语词典:呕心沥血

猜你喜欢

  • 长铗

    源见“冯驩弹铗”。谓处困境而有所干求。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词语长铗】   汉语大词典:长铗

  • 醉骨

    源见“骨醉”。指唐武则天对高宗后妃的非人残害。《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妒同醉骨;射人于暗,奸类含沙。”【词语醉骨】   汉语大词典:醉骨

  • 御水流红

    同“御沟题红”。明沈鲸《双珠记.因诗赐配》:“纩衣诗句通芳信,恰正与御水流红并论,此去巫阳云雨近。”

  • 饥方朔

    同“饥曼倩”。明徐渭《约观水阁往迟遂虚冯太常饭》诗:“何从一饱饥方朔,自买鱼虾入醉乡。”

  • 西家宋

    同“西邻玉”。清李渔《意中缘.送行》:“这风姿俨似西家宋,言词雅近儒家孔,衣冠不类优家孟,怎不教人知重。”

  • 河山之德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王先谦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浦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称颂妇人德容。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郑氏追封楚

  • 谈笑行杀戮

    《隋书.杨素传》:“素多权略……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

  • 中贤圣

    同“中圣人”。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 青牛紫气

    源见“紫气东来”。指圣贤、隐士或祥瑞。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赩鳞去不还。”

  • 行雨随轩

    同“行县雨随”。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岂直白石开渠,青盐换粟,祥云入境,行雨随轩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