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原作“于乎哀哉”,为伤痛之辞。旧时祭文中常用以对死者的悲悼。后亦借以指死亡或事情完结,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诗经》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诗人看到国势衰败,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从前祖先受天命,有召公这样的好臣子,一日开疆一百里,如今呀,一天失去一百里。伤心啊!今天的人啊,不尊重旧有的老臣。

【出典】: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例句】: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鲁迅《集外集·选本》:“不过这类的辩论,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往复几回之后,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


并列 呜呼,文言叹词。哉,文言语气词。泛指悲哀。语出《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 维今文人,不尚有旧。”后来常用于对死者表示哀悼。多用于祭文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逢时不祥!”现在多用于幽默口吻,表示坏人死了或事情完结。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好几回检查身体,没有死症,不至于~是明明白白的。”△多用于表示悲哀方面。也作“於乎哀哉”。


解释本为表示对死者哀悼的悲痛之辞。现多用来表示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味。

出处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早年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但不为当时的诸侯采纳,于是退而专心编修《诗》《书》《礼》《乐》《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十一日,孔子死了。鲁哀公致悼词说:“上天不善,不肯留下他这样一位国老,让他捍卫我居于王位,使我孤零零地忧愁成疾。哎哟!真是悲哀啊!仲尼先生啊,你这样一走,我就失去了约束提高自己的榜样。”

近义一命呜呼

例句

秦邦业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


【词语呜呼哀哉】  成语:呜呼哀哉汉语词典:呜呼哀哉

猜你喜欢

  • 五噫歌

    《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燿,字侯光,

  • 周右史

    《礼记.王藻》:“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唐.孔颖达疏:“是太史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太史为左史也……是内史所掌在君之右,故为右史。”周代称掌记天子言论之职的人为“右史”。后以“

  • 鹅笼书生

    梁.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许彦山行,遇一书生,求寄鹅笼中。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息树下,书生出,自口中吐出器皿肴馔并一女子,共饮。书生醉卧

  • 枣大如瓜

    《史记.封禅书》:“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后因以“枣大如瓜”指奇特的仙果或令人欣羡的事物,多用于描写神仙生活。唐李

  • 挞平王

    同“鞭尸”。唐胡曾《咏史.柏举》诗:“谁料伍员入郢后,大开陵寝挞平王。”

  • 麋鹿

    源见“麋鹿群”。借指隐居山林的生活。唐杜荀鹤《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诗:“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词语麋鹿】   汉语大词典:麋鹿

  • 鸟魄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清钱谦益《送黄二子羽令新都》诗:“鸟魄于今在,蚕丛自古开。”

  • 千金求骏骨

    同“千金市骏”。明 镏绩《画马》诗:“闻道千金求骏骨,不应龙种在人间。”

  • 蒙子公力

    子公:是西汉人陈汤的字。陈咸长期担任外地的郡守,总想得到朝廷重用。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佐朝政,信任陈汤。陈咸多次用重金贿赂陈汤,并写信请求援引:“如蒙您出力,使我调入京城长安任职,那么就死而无憾了。”后

  • 顷刻开花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下南唐.沈汾《续仙传.殷文祥》:“殷七七,名文祥,又名道筌,常自称七七。俗多呼之,不知其何所人也。……周宝于长安识之……及宝移镇浙西,数年后,七七忽到,复卖药。宝闻之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