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哀感中年

哀感中年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清 丘逢甲《东山感春诗》之六:“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


【典源】《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晋书·王羲之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东晋谢安 (字安石) 对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 说:“人至中年易动感情,每与亲友分别,就忧伤好几天。”王羲之说:“人接近暮年,自然会这样,正需要以丝竹音乐来陶冶排遣。常怕被儿孙辈知道,破坏欢乐的情绪。”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中年的心情;或用以形容演奏欣赏音乐; 或用以形容与亲友分别之情。

【典形】 哀感中年、东山丝竹、丝竹东山、丝竹陶写、丝竹中年、畏逢亲友别,中年哀乐、中年丝竹、作数日恶、别怀恶、陶写待桑榆、正赖丝与竹、儿辈知此乐、中年怀抱、越山丝竹、中年作恶、中年心事。

【示例】

〔哀感中年〕 清·丘逢甲《东山感春诗》之六:“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

〔东山丝竹〕 清 ·丘逢甲 《还山书感》:“南渡衣冠尊旧族,东山丝竹负中年。”

〔丝竹东山〕 明·陆钰《曲游春·和查伊璜客珠江元韵》:“携来丝竹东山,几度尊前杖底。”

〔丝竹陶写〕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丝竹中年〕 清·王士禛《将往金陵冒辟疆携歌儿见过》:“莺花上日连秋社,丝竹中年感谢公。”

〔畏逢亲友别〕 宋· 陆游 《羁怀》:“谢傅畏逢亲友别,庞公思遣子孙安。”

〔中年哀乐〕 元·白朴《用前韵留别巴陵诸公》:“亲友间,中年哀乐,几回离别。”

〔中年丝竹〕 清·黄遵宪《上海喜晤陈伯严》:“大地山河悲缺影,中年丝竹动欢心。”

〔作数日恶〕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


【词语哀感中年】  成语:哀感中年汉语词典:哀感中年

猜你喜欢

  • 个中之人

    见“个中人”。【词语个中之人】  成语:个中之人汉语大词典:个中之人

  • 思不出其位

    位:本位,指本分所守之位。 所思所虑不超越本位。 表示考虑问题,要在本职范围以内。语出《易.艮》:“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

  • 鲍氏骢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因以“鲍氏骢

  • 玉枕酬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沈纵家贫,与父同入山,见一人左右导从卤簿(注:仪仗队)如二千石,遥见纵父子便唤住,就纵手燃火。纵因问是何贵人?答曰:“斗山王。”纵叩头愿佑,后助得一玉枕,从此如愿。二千石,

  • 项领成

    《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后因以“项领成”形容颈项挺硬,挟势骄人,目中无人。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 半部致太平

    同“半部匡君”。清蒲松龄《拟上命刊四书注疏群臣进表》:“开卷有益神智,矧兹诠注之详;半部可致太平,务究经术之用。”

  • 随照

    同“隋照”。《周书.沈重传》:“卞宝复润于荆阴,随照更明于汉浦。”【词语随照】   汉语大词典:随照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座落在水边的楼台最先得到月光;朝向阳光的花木容易萌生春意。 比喻由于近便而优先获得好处。语出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

  • 尧夫安乐

    42` 源见“安乐窝”。指宋邵雍平凡而安逸舒适的住处。尧夫,宋邵雍之字。清张文虎《梧桐树.题钱湛园小隐书窝图》套曲:“佳名谁领,便尧夫安乐,也难厮并。”

  • 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

    越人:越国人。表示和自己关系疏远的人。 越人开,弓射我,我会有说有笑地讲述此事;我哥哥开弓射我,我会哭哭啼啼地讲述此事。 表示由于关系亲疏不同,爱憎感情就不一样。语出《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