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唐.李濬《摭异录》:“太和(即大和,唐文宗年号)中,内殿赏花,上问程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上叹赏移时。”

说郛》卷三引李濬《松窗杂录》记为唐明皇问侍臣事,与此有异。

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诗:“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此亦含“国色天香”之词。古人常以“国色”称誉绝世美人,如《公羊传.僖公十年》说:“骊姬者,国色也。”后因牡丹花美艳,为世人所赏爱,故又以“国色”称誉牡丹。“国色”之外,再加“天香”,遂以喻牡丹,也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宋.范成大《与至先兄游园看牡丹三日行遍》:“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栏烧烛看。”此是咏牡丹花。明.郑若庸《玉玦记.访友》:“他有个亲生的女儿,叫做娟奴,见在南瓦子住,果是天香国色。”此是写女子之美丽。


并列 原形容牡丹色香俱佳,后形容女子容颜俊美。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清·秋瑾《精卫石》3回:“虽非~艳,秀目修眉樱口鲜。”△褒义。用于描写容貌。→国色天姿 国色无双 倾城倾国。也作“天香国色”。


【词语国色天香】  成语:国色天香汉语词典:国色天香

猜你喜欢

  • 决枋榆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奋起登山游览。清赵翼《茅山纪游》诗之一:“今朝忽兴发,奋决枋榆起。”

  • 悬梁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汉)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又卷三六三引《汉书》(按:班固《汉书》不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八难

    《汉书.高帝纪上》:“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趋销印。”《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

  • 论味隆殷

    《吕氏春秋.本味》载:汤得伊尹,伊尹为汤历数天下至美之味,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

  • 荀勖音律

    《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晋书.乐上》:“(勖)又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调律吕,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自谓宫商和谐,然论者犹谓勖暗解。时阮咸妙达八音,论

  • 谢公赏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有《入彭蠡湖口》诗,极为赞赏庐山石镜,后遂用为典实。唐.鲍溶《庐山石镜》诗:“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

  • 东劳西燕

    源见“伯劳飞燕”。喻离别。亦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四回:“这人莫不是也要搭西伯利亚铁路去游学,和我们恰做个东劳西燕么?”并列 劳,伯劳,鸟名。比喻亲朋分离于两地。语本《乐府诗

  • 疏太傅

    源见“二疏还乡”。指西汉疏广,曾为汉宣帝太子太傅,故称。为功遂身退的贤者典型。清 顾汧《送同年韩慕庐学士假归》诗之三:“贤哉疏太傅,矫翼如冥鸿;鄙彼殷深源,咄咄常书空。”

  • 走为上计

    源见“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水浒传》十八回:“晁盖道:‘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主谓 在遇强敌或陷入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佳

  • 沈约病

    同“沈郎病”。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