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圯上人

圯上人

同“圯上老人”。金元好问《黄公庙》诗:“谁谓圯上人,异事惊竹素?”


猜你喜欢

  • 三告投杼

    源见“曾参杀人”。谓谣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鲁迅《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偏正 比喻流言数传会使不信者转为相信。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

  • 蓼莪罔极

    源见“蓼莪废讲”。谓孝子对亡故父母的无穷哀思。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 马归十二闲

    《周礼.夏官.校人》:“天子有十二闲,马六种。”闲,马厩。古代《周礼》中记:天子有十二马厩,有六个品种的马匹。后用天子有广大的马厩,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良马来比喻群贤毕至,四海同归之意。宋.胡直孺《同官倡

  • 刮眼膜

    源见“金篦刮目”。喻指另眼相看。宋陆游《赠苏召叟》诗:“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君子致力于了解大的远的方面。 强调人要有远大志向。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曰: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二)》:“这就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明知不可以同他谈,却去同他谈。 表示同人打交道不看对象。语出《论语.卫灵公》:“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鲁迅《而已集.反“漫谈”》“‘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定要有这种人,

  • 绿头巾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九“奇政”:“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我国古代,以绿帻为贱役的服饰,到元、明时,规定

  • 洛阳子

    同“洛阳才子”。唐孟郊《寄崔纯亮》诗:“唯馀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 蟾逃兔遁

    源见“蟾蜍”、“玉兔”。谓月蚀。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蟾逃兔遁漠无踪,璧陨珠沉一何疾!”【词语蟾逃兔遁】  成语:蟾逃兔遁汉语大词典:蟾逃兔遁

  • 对床之约

    源见“夜雨对床”。指朋友欢聚。清陈确《与韩子有云》:“闻今春驾过西湖,何不一枉东?,寻对床之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