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而化之

大而化之

原指以大道化服天下,后则形容为事当举其概要,不宜琐细、具体。齐人浩生不害问孟子,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道,他是个好人,是个实在的人。浩生不害又问,什么叫作好?什么叫作实在?孟子回答道,一个人使他人感到可爱便是好,他自己的确有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实在;那些优点确乎充实于他本身便叫作美;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突出便叫作大;不但是大,而且能化服世人便叫作圣;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作神。乐正子正是处在好和实在二者之间和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出典】: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例句】:

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


其他 原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现用以形容做事马虎,不谨慎。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了。”△用于做事态度马虎方面。→粗枝大叶 敷衍了事 ↔寻根究底 小心翼翼


【词语大而化之】  成语:大而化之汉语词典:大而化之

猜你喜欢

  • 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岩墙:危墙。 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之下。 表示重视生命安全。语出《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三国.魏.嵇康《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吾

  • 记问之学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郑玄注:“记问,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掌者论之。”所谓“记问之学”,是指预先记诵书中一些词句,以作为谈论资料或作应答之用,其实只是东拚西凑,

  • 渭水熊罴

    同“渭川熊”。明朱鼎《玉镜台记.击帻》:“蛟龙池上欲飞腾,渭水熊罴方骋。”【词语渭水熊罴】   汉语大词典:渭水熊罴

  • 弹琴

    源见“鸣琴化治”。喻指地方官治理政事。明高启《送吴县令迁松陵》诗:“山县弹琴罢,江城露冕初。”

  • 绕指

    同“绕指柔”。唐温庭筠《懊恼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词语绕指】   汉语大词典:绕指

  • 扫愁帚

    南唐李煜《中酒》诗:“莫言滋味恶,一帚扫闲愁。”后因以“扫愁帚”戏称酒。宋苏轼《洞庭春色》诗:“今年洞庭春(酒名),玉色疑非酒……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元乔吉《金钱记》三折

  • 高卧北窗

    同“北窗高卧”。宋陆游《暑中北窗昼卧有作》诗:“高卧北窗凉,超然寄疏豁。”【词语高卧北窗】  成语:高卧北窗

  • 济胜

    源见“济胜之具”。指攀登胜境游览。清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衰老自怜难济胜,层椒临眺亦忘还。”【词语济胜】   汉语大词典:济胜

  • 庞德公

    源见“鹿门采药”。指东汉隐士庞德。亦借指隐士。唐李白《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 花发要人催

    源见“催花鼓”。咏花事。明高启《废宅芍药》诗:“昔年花发要人催,今日无人花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