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同“太阿”,宝剑。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主谓 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宝剑。比喻授人权柄,而自失其位,反遭祸害。李劼人《大波》:“伯英先生因而叹息说:‘老赵何尝知道现在是~。’”△常用于上级的权力被下级所把持。→喧宾夺主。也作“倒持太阿”。


【典源】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网,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今译】 汉代梅福上书说,秦朝无道,残虐百姓,无形中为汉兴创造了条件,如同倒拿着太阿宝剑,将剑柄反交给了楚人 (指陈涉、项羽等)。太阿,也作泰阿,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的宝剑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丧失权力,反为人所制。

【典形】 倒持、倒授国柄、倒太阿、太阿倒持、太阿权倒授。

【示例】

〔倒持〕 宋·张元干《过白彪访沈次律》:“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倒太阿〕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国柄倒太阿,祖训裂堤防。”

〔太阿倒持〕 清·黄遵宪《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呜呼源平霸者起,太阿倒持归将军。”

〔太阿权倒授〕 清·黄遵宪《群公》:“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词语太阿倒持】  成语:太阿倒持汉语词典:太阿倒持

猜你喜欢

  • 恋轩

    南朝 宋鲍照《代东武吟》:“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后以“恋轩”喻感恩不忍离去。唐黄滔《上崔右丞启》:“今则已庄行计,即拟出京。不唯推戴岳之诚,指于皎日;抑且切恋轩之志,泣向清风。”【词语恋轩】  

  • 卫武

    《国语.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三国吴.韦昭注:“武公,卫僖公之子、共伯之弟武公和也。”春秋

  • 白云藏屋

    源见“白云心”。喻归隐。宋吴潜《满江红.和吕居仁侍郎东里先生韵》词:“朝暮景、清风当户,白云藏屋。”

  • 桃人

    亦名桃梗。桃木刻成的木偶。古代风俗,除夕挂桃人于门以驱邪。汉代应劭《风俗通》卷八:“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

  • 悲画扇

    同“悲秋扇”。唐于武陵《长信宫》诗之一:“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 东山志

    参见:东山意【词语东山志】   汉语大词典:东山志

  • 望夫台

    同“望夫石”。唐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叹孤坟何处是俺望夫台?”

  • 雾雨

    源见“南山雾豹”。谓隐居。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沈潜?”【词语雾雨】   汉语大词典:雾雨

  • 断袖之好

    源见“断袖癖”。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清余怀《板桥杂记》卷二十:“张魁,字修我,吴郡人,少美姿首,与徐公子有断袖之好。”【词语断袖之好】  成语:断袖之好汉语大词典:断袖之好

  • 锦囊妙计

    《三国演义》五四回:“〔诸葛亮说:〕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后因以“锦囊妙计”指解救危急的神妙计策。《儿女英雄传》二六回:“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