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云居

子云居

子云:扬雄的字。扬雄(前53-后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在楚汉相争时,扬雄的祖先由内地迁到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又定居在郫(pí皮)县(今四川郫县)。扬雄家中有一块田地,有一所宅院,世代以种田养桑为职业。扬雄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家境贫寒,但扬雄喜欢喝酒,很少有人前来拜访。后以“子云居”为典,咏隐居学者简陋的住所,亦作“子云宅”、“扬雄宅”。

【出典】:

汉书》卷87《扬雄传》3513、3585页:“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楚、汉之兴也,扬氏溯江上,处巴江州。”“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家素贫,耆(shì市,通“嗜”,喜爱)酒,人希(通“稀”)至其门。”

【例句】:

晋·左思《咏吏》:“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唐·王绩《田家三首》之一:“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唐·王勃《赠李十四》之3:“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唐·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唐·杜甫《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唐·杜甫《堂成》:“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唐·岑参《扬雄草玄堂》:“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 唐·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 唐·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之3:“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唐·郑谷《蜀中三首》之2:“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 宋·范成大《林元复挽诗》:“张公阅世诗千首,扬子传家宅一区。” 宋·张孝祥《洪帅魏参政》:“开商邦三面之罗,已涵大惠;筑扬子一区之宅,终藉余休。” 宋·辛弃疾《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宋·杨炎正《满江红》:“三径不成陶令稳,一区未有扬雄宅。” 元·王士熙《送巨德新》:“扬雄宅古平芜雨,诸葛祠空老树烟。” 明·陈子龙《杂感》之一:“春草自生扬子宅,黄金初谢郭隗台。” 清·黄景仁《满江红》:“淮水上,丝歌咽,冶城畔,车尘热。住繁华窟里,寂寥扬宅。”


猜你喜欢

  • 西施颦眉

    源见“东施效颦”。形容美女别具风姿。清蒲松龄《杂诗》:“西施颦眉黛,翩翩若惊鸿。宁不知其美?新态殊难工。”

  • 鲛人泣珠

    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

  • 陇眠牛

    源见“牛眠地”。旧称风水好的葬地。宋韩琦《叔平学士知青州》诗:“过家门纳驷,卜地陇眠牛。”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书籍。 尽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后常用以戒人不要迷信书本。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

  • 全无心肝

    心、肝:指良心、羞耻之心。形容一个人丝毫不知羞耻,或没有良心。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陈宣帝嫡长子。即位后,朝政不理,大修楼阁,日夜与嫔妃、佞臣饮酒、赋诗,沉迷于酒色之中。面对虎视眈眈

  • 鹅鸭谏议

    明.田汝成《委巷丛谈》:“宋绍兴乙卯(公元1135年),以旱祷雨。谏议大夫赵霈上言:‘自来祈祷断屠(指禁止杀牲),止禁猪羊,今后并请禁鹅鸭。’时胡致堂在两掖(掖,本指掖庭,此泛指宫中的官署,因胡寅当时

  • 马毛猬磔

    南朝 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清杨思圣《飘风行》:“惊沙扑面利如刀,马毛猬磔雁声苦。”【词语马毛猬磔】

  • 玄圃

    同“悬圃”。宋曹勋《点绛唇》词:“山头雨,散成清露。玛瑙生玄圃。”宋 王之理《洞仙歌.范丞相夫人生日》词:“玉楼玄圃,旧是神仙伴。”【词语玄圃】   汉语大词典:玄圃

  • 许散愁

    《北齐书.废帝纪》载:许散愁“自少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后因以“许散愁”指贞男。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之四:“生来不作樊川梦,直是当年许散愁。”【词语许散愁】   汉语大词典:许散愁

  • 渊渟岳峙

    渊:深潭。渟:水积聚而不流通。岳:山岳。峙:耸立。像渊一样深沉,像山一样耸立。比喻人品端庄,才德深厚。晋.石崇《楚妃叹》:“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纩塞耳。”见“川渟岳峙”。晋·石崇《楚妃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