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后以“对牛弹琴”形容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亦用为笑人说话不择对象。《五灯会元.惟简禅师》:“问:‘开口即失,闭口即丧,未审如何说?’师曰:‘舌头无骨。’僧曰:‘不会。’师曰:‘对牛弹琴。’”《何典》九回:“白蒙鬼不能做此官,行此礼,只知清风高调,对牛弹琴。”


偏正 讥笑听的人不懂得说的是什么。也讽刺说话不看对象。语本《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鲁迅《译文序跋集·出了象牙之塔后记》:“我以为这诚然也有理,但和中国现在的政客官僚们论此事,却是~。”※弹,不读dàn。△贬义。用于工作方法。→无的放矢 枉费心机 语不择人 问道于盲↔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有的放矢。 也作“对驴抚琴”、“对牛鼓簧”。


解释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出处东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牟融是东汉末年人,推崇佛法,撰写了《理惑论》(《牟子》)一书,采用问答式,引用《老子》《论语》《孝经》等书,回答了当时人对佛教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

当时有人问牟融:“你崇尚佛法,说佛经数量浩如烟海,都是锦绣文章,但为何回答我的问题时不用佛经,却引《诗》《书》,难道是为了把不同的东西合并成相同的东西吗?”牟融回答说:“口渴的人不一定非要到长江、大海去喝水,饥饿的人不一定非要到粮仓才能吃饱。规律呈现给有智慧的人,辩论讲给明白事理的人,书籍留传给能看明白的人,事情说明给有见解的人。我以为你了解《诗》《书》,所以才引用它们来加以说明。如果用佛经上的话,对你谈佛经‘无为之道’的要点,这就像对盲人述说五种色彩,对聋子演奏五种声律。师旷再巧,也不能弹奏没有琴弦的琴;皮衣再暖,也不能让死人的体温变热。公明仪给牛弹奏《清角》这样优美的乐曲,牛却照样低头吃草,并不是牛没听见,而是乐曲不合它的耳朵。假如换成蚊子、牛虻的声音,或者小牛犊孤独的叫声,它马上就调转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因此,我用《诗》《书》来给你讲佛经的道理。”

近义白费口舌

反义对症下药

例句

和这些刽子手争吵,无异于对牛弹琴,徒然耗费精力。


【词语对牛弹琴】  成语:对牛弹琴汉语词典:对牛弹琴

猜你喜欢

  • 侯嬴抱关

    嬴(yíng迎):通“盈”。此处用于人名。此典指隐士侯嬴看守城门,但得到魏公子无忌的赏识厚待,两人皆在当时闻名。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义士;也比喻人未得机遇而暂处困窘境地。侯嬴(?——前257年),战

  • 解连环

    《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君王后,齐襄王之后。襄王卒,子建立,君王后摄政。

  • 霜露之思

    同“霜露之感”。宋沈遘《文懿皇后斋文》:“今皇帝笃霜露之思,追日月之远,式严佛事,仰荐仙游。”见“霜露之感”。元·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既极,宜沾雨露之恩。”【词语霜露之思】  成语:霜露之思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词语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举扇毋我污

    源见“庾公尘”。喻不沾世俗风气。宋陈师道《次韵苏公劝酒与诗》:“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抚养。过:过错。严:严格。惰:怠惰。 意谓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都有教育的责任。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高峡《杨澜父亲的眼光》(《长江日报》1993年1月3

  • 鸣弦

    源见“武城弦”。指吏治有道,百姓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词语鸣弦】   汉语大词典:鸣弦

  • 调鹄

    源见“盐梅和鼎”。又《楚辞.天问》“缘鹄饰玉”汉王逸注:“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谓出任宰相。宋宋庠《寄长安端明王左丞》诗:“才包扬 马思,政续赵 张神。鼎

  • 犁牛之子騂且角

    犁牛:耕牛。騂( ㄒㄧㄣ xīn ):赤色。角:指两角长得周正。 耕牛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整齐的角。 比喻下一代人头角峥嵘,超过上一代人。语出《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

  • 推干就湿

    同“推燥居湿”。明 徐?《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见“推燥居湿”。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