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尔虞我诈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久驻之状。宋国上下十分恐惧,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爨”的地步。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则愿求和;如仍不退,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楚国得知这一情况,当即退军三十里,两国缔结了盟约。盟约中称:“我们两国互不欺诈,互相信任。”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句】:

唐·崔致远《谢诏示徐州事宜表》:“况是邻藩,岂谋侵扰,彼无此诈,此无彼虞。” 《毛泽东选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


见“尔诈我虞”。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


解释尔:你。虞、诈:欺诈。形容互不信任,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春秋时期,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途经宋国,申舟出使时,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申舟说:“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如果不借道,我就一定会被杀掉。”楚王说:“如果你被杀,我就出兵灭了宋国。”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

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楚王就想退兵。申舟的儿子说:“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楚王哑口无言,无计可施。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在阵地上修建房屋,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就一定会屈服。”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宋国果然非常害怕。

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对他说:“实话告诉你,我们城里已经断粮,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拿死人骨头当柴烧。尽管这样,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子反害怕了,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

近义钩心斗角

反义肝胆相照

例句

邻里间要搞好团结,不能尔虞我诈。


【词语尔虞我诈】  成语:尔虞我诈汉语词典:尔虞我诈

猜你喜欢

  • 兰亭豪逸

    源见“兰亭会”。指兰亭集会表现的豪情逸兴。金段克己《鹧鸪天》词:“兰亭豪逸今陈迹,不醉东风待几时。”

  • 堕地甑

    同“堕甑”。清赵翼《金二雅绘禊游图集兰亭字为序长卷索题戏书其后》诗:“破之片片堕地甑,贯之缕缕入扣丝。”

  • 兔园词客

    同“梁园赋客”。清陈学泗《纪事》诗:“多少兔园词客老,空依北斗望蓬莱。”

  • 为富不仁

    原指一心求利,就不可能为别人着想,使别人受益,后则用以形容富人刻薄成性,唯利是图。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说,老百姓的生产活动不能忽视。老百姓的一般情况是:有固定的产业才有稳定的思想,没有固定的

  • 王质薪

    源见“柯烂忘归”。薪柴的美称。谓其从仙山采得。清毛奇龄《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煮药惟烧王质薪,浣肌不用苏耽井。”

  • 持斧

    汉武帝后期,由于长期用兵,屡起战争;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徭役繁重,赋税增加;使民不聊生,农民大量破产流亡,造成社会动乱,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的局面。汉武帝派遣御史暴胜之等人率兵手持利斧到各地去镇压农民起义

  • 赋登楼

    源见“王粲登楼”。谓客游思乡。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五:“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欲赋登楼。”

  • 笑嫔破国

    源见“蛾眉笑躄”。谓讥笑人短招致灾祸。表示须谨慎对待怨隙之事。北齐刘昼《新论.慎隙》:“郈孙以斗鸡亡身,齐侯以笑嫔破国。”

  • 是可忍,孰不可容

    同“是可忍,孰不可忍”。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况明皇旧宫,天井内地,跨连河北,胁倚山东,岂有行有匪人,坐为污俗,若是可忍,孰不可容!”见“是可忍,孰不可忍”。《梁书·元帝纪

  • 粟生金死,粟死金生

    《商君书.去强》:“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战国秦.商鞅论述粮食与钱财的关系时指出:买来粮,花了钱;售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