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

南史.陶弘景传》载:南朝梁.陶弘景初仕齐为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于句容县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武帝(萧衍)时屡加礼聘,并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也简称为“山相”。后以比喻隐居不出仕却参谋国政的人。

唐.郑谷《蔡处士》诗:“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南朝梁沈约谥号隐侯)。”(见《郑守愚集》卷三)


偏正 称隐居的高贤。也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被任用。语出《南史·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宋史·邓孝甫传》:“予自谓~,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褒义。→蒿蓬藏金


【典源】 《南史· 隐逸传 · 陶弘景传》: 南朝陶弘景挂朝服上表辞禄,隐居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今译】 南朝陶弘景辞官后隐居于句曲山 (即茅山),自号华阳陶隐居。但梁武帝很信任他,国家每当有吉凶征战的大事,就派人前去向他咨询,一月之中有几次,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退隐但仍参与政事的人。

【典形】 华阳处士、华阳计、山中陶弘景、山中相、山中宰相、陶山相、陶隐居、宰相在山中。

【示例】

〔华阳处士〕 明·陈子龙《自慨》之四:“难谐紫府仙人梦,近好华阳处士风。”

〔华阳计〕 清·王士禛《见田家饭牛者意有所感》:“宁戚歌偏拙,华阳计早成。”

〔山中陶弘景〕 清·徐作肃《赠陈相年》:“山中陶弘景,宰相可媲名。”

〔山中相〕 元·汤式《一枝花·送车文卿归隐》:“此山中相不登仕版,此壶内翁不炼金丹。”

〔山中宰相〕 明·徐渭《倪某别有三绝见遗》之一:“汝南月旦君如准,好握山中宰相权。”

〔陶山相〕 唐·郑谷《蔡处士》:“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

〔陶隐居〕 唐·高适《送虞城刘明府》:“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宰相在山中〕 清·钱谦益《登茅山》之三:“回首南朝尘雾里,徒闻宰相在山中。”


【词语山中宰相】  成语:山中宰相汉语词典:山中宰相

猜你喜欢

  • 棠户

    源见“召公棠”。指施行惠政的官署。唐张垍《奉和岳州山城》:“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词语棠户】   汉语大词典:棠户

  • 鹅群

    同“鹅群帖”。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拓鹅群?”清吴雯《汪文升赠小楷五百字为别诗酬来美》:“江陵劫火然,鹅群荡无存。”【词语鹅群】   汉语大词典:鹅群

  • 二心两意

    两样心意,含有不平等对待的意思。《论衡.譋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后来也用作心志不专一或“三心二意”的意思。见“三心二意”。清·王夫之《论衡·&#

  • 黄香扇

    同“黄香扇枕”。唐岑参《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

  • 鸟魄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清钱谦益《送黄二子羽令新都》诗:“鸟魄于今在,蚕丛自古开。”

  • 倾倒瓶中雨

    源见“马鬣一滴”。指天下大雨。宋苏轼《祷雨张龙公》诗:“倾倒瓶中雨,一洗麦上埃。”

  • 破壁飞去

    梁代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无名氏《宣和画谱》:“(张僧繇)又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因为落笔,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焉。”后

  • 二十五弦

    源见“素女弦”。指琴瑟。亦借指清怨悲怆的乐曲。唐钱起《归雁》诗:“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宋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词语二十五弦】  成

  • 入市碎琴

    源见“击碎胡琴”。谓设法见知于世。清徐乾学《北征》诗之七:“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铗难。”

  • 东市琴

    源见“广陵散”。感叹人事凋零,贤士被害。清顾炎武《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惊闻东市琴,涕陨堂前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