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多年形成的习性无法改变,有时也形容不改变信仰,立场坚定。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今河南息县)人,少时游学京师,是光武帝刘秀的旧识。东汉初,他的老师欧阳歙犯法下狱,高获头戴铁冠,身着犯人受刑的斧锧,
见“如坐针毡”。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卷8:“相惊共诉从前事,~不得宁。”
源见“温室树”。谓宫禁中事。唐沈佺期《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诗:“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封建时代把作官视为委身事君,因此把官员自请退职,称为“乞身”。亦称“乞骸骨”。《晏子春秋》:“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又称“赐骸骨”。《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同“东施效颦”。清吕履恒《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颦邯郸步。”
源见“藏舟去壑”。比喻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不停地变化迁移。晋陶潜《杂诗》之五:“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词语壑舟】 汉语大词典:壑舟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源见“王尊叱驭”。借指险境。清王士禛《徐五兄自号嵇庵》诗:“往往逢途穷,痛哭回车阪。”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秦弄玉与其夫成仙飞升。元黄溍《开元宫》诗:“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源见“桑榆”。指乡党序齿尊老之礼仪。唐欧阳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后一日,遂有东湖亭之会。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词语桑榆之礼】 成语:桑榆之礼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