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家语。喻心领神会,参透禅机。《五灯会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寂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词迦叶。’”世尊:指释迦牟尼,寂然:无表情,这里指不解禅意的样子,迦叶:摩词迦叶,后被推尊为禅宗始祖。


连动 拈,用手指拿。原是佛教用语。指禅宗的以心传心。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后用以喻彼此心心相印。《镜花缘》100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褒义。多用于表示会心、默契,彼此心意一致。也作“拈花一笑”。


【词语拈花微笑】  成语:拈花微笑汉语词典:拈花微笑

猜你喜欢

  • 不虚美,不隐善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卷六二):“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

  • 金鸡鸣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金鸡”即神话传说中的“天鸡”,其一鸣即可唤起天下的鸡鸣。后以此典喻咏天亮。唐.韩

  • 隐之清

    源见“酌贪泉”。借指为官清廉自守。唐张说《岳州赠广平公宋大夫》诗:“朝推长孺直,野慕隐之清。”

  • 涅而不渝

    见“涅而不缁”。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哉?”【词语涅而不渝】  成语:涅而不渝汉语大词典:涅而不渝

  • 舍人憎

    《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注:指擅长术数的人)射覆(注:射覆,猜测覆盖之物。是古代近于占卜的一种游戏),置守宫(注:即壁虎,又名蠍虎)盂下,射(注:猜测)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

  • 青州从事

    《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桓温)有主簿(管理文书簿籍的官吏)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从事”和“

  • 食枣如瓜

    源见“枣大如瓜”。指珍奇的果实或食品。宋邓肃《临江仙.登泗州岭》词之八:“绰约旗亭沾一笑,众惊食枣如瓜。”

  • 平康里

    同“平康”。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裴思谦》:“思谦及第后,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词语平康里】   汉语大词典:平康里

  • 我见犹怜

    《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桓温)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据《续晋阳秋》说,温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

  • 金闺玉堂

    同“金马玉堂”。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三:“蔡仲远、沈睿达之徒,皆彬彬可观,予固未量其至,安敢品之。然金闺 玉堂之士,布衣韦带之流,岂乏能者哉!”【词语金闺玉堂】  成语:金闺玉堂汉语大词典:金闺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