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赜( ㄗㄜˊ zé ):幽深不明。索:求。钩:钩取。致:达到。 探讨幽眇处,索求隐晦处,钩取深奥处,推致辽远处。 指探索事物的隐秘内情或深邃义理。语出《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及周史之筮敬仲,庄叔之筮穆子,可谓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矣。”晋.夏侯湛《昆弟诰》:“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图纬六艺,及百家众流,罔不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梁启超《国文语原解》:“夫律者,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也单引 ① 〔探赜索隐〕。三周.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由此而言,探赜索隐,何谓为妄?”唐.王勃《四分律宗记序》:“原始要终,探赜索隐。”


其他 探求深奥精微的道理,搜索隐秘难见的迹象。《周易·系辞上》:“~,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多用于探索方面。也作“探奥索隐”、“探幽穷赜”、“探幽索隐”、“探赜钩深”、“探赜索隐”、“赜探隐索”。


【词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成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汉语词典: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猜你喜欢

  • 冯生弹铗

    同“冯驩弹铗”。清钱芳标《击鲜行》:“张掾秋风频怅望,冯生弹铗未归来。”见“冯驩弹铗”。清·钱芳标《击鲜行》:“张椽秋风频怅望,~未归来。”【词语冯生弹铗】  成语:冯生弹铗汉语大词典:冯生弹铗

  • 火炎琬琰

    源见“玉石俱焚”。琬、琰皆为玉,因以“火炎琬琰”喻好人遭灾受害。唐柳宗元《弘农公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火炎侵琬琰,鹰击谬鸾凤。”

  • 隐恶扬善

    或作掩恶扬善。谓隐讳别人的坏处,而只表扬别人的好处。孔子认为,舜是一个大智人物,喜欢求教于人,乐于研究分析浅近的话,为人隐瞒缺点而表扬其优点,不走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道去教化人,这才是舜之所以为舜的缘

  • 伯奇冤

    源见“伯奇掇蜂”。指伯奇受谮被逐含冤负屈事。明陈子龙《匡山吟寄灯岩子》诗:“吉甫犹怜伯奇冤,汉文不救长沙哭。”

  • 舞鸡声

    同“舞荒鸡”。唐吴融《萧县道中》诗:“楚歌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 荆布之妇

    源见“荆钗布裙”。指贫穷的妇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二折:“荆布之妇,怎消受五花官诰?”

  • 车轨共文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谓车同轨,书同文。表示国家统一。南朝 梁江淹《萧骠骑让封表》之三:“昔南楚偏君,鄢 郢小政,执珪柱国,尚不轻授,况车轨共文,四溟同宅。”并列 车同轨,书同文。指统一。南朝梁·江

  • 逐臭之夫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

  • 膏明自爇

    同“膏火自煎”。爇,焚烧。唐白居易《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 王余

    晋.郭璞《比目鱼赞》:“比目之鳞,别号王余,虽有二片,其实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文选》卷五晋.左太冲(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据晋.刘渊林注说:“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