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主谓 彬彬,谐调配合。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镜花缘》15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极其清秀。”△褒义。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也作“彬彬文质”、“文质斌斌”。


解释文:文雅。质:朴实。彬彬: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后常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他说:“如果过于朴实,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陋;如果过于文雅,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则会显得浮华。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配合得当,才是君子。”

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后代将其加以推广,应用到为人处世、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得当,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称得上完美、完善。

近义温文尔雅

例句

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


【词语文质彬彬】  成语:文质彬彬汉语词典:文质彬彬

猜你喜欢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制礼作乐,出兵征伐,由天子来决定。 古代以此作为天下有道的象征。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汉.扬雄《法言.先知》:“礼乐征伐自天

  • 连城

    同“连城璧”。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宋赵蕃《次韵徐季纯见贻》:“郑人之璞周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词语连城】   汉语大词典:连城

  • 耿家勋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耿氏自中兴已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遂与汉兴衰云。”汉室中兴时,耿(况)家出大将军二

  • 双鱼尺素

    同“双鱼素书”。宋刘一止《西河》词:“念凄断,谁与寄?双鱼尺素难委。”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帽子。一作“瓜田李下”。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瓜田、李下都是容易嫌疑的地方,走过时要特别谨慎。故以“瓜田李

  • 待价藏珠

    源见“韫椟待价”。喻怀才待用。《群音类选.〈玉玦记.别妻求试〉》:“待价藏珠未可轻,一朝持献明庭。”其他 比喻具有真才实学,等待别人赏识重用。《群音类选·〈玉块记·别妻求试〉》:“~未可轻,一朝持献明

  • 孙叔无谋

    《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晋师既济,(楚)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

  • 一夫之敌

    源见“弃书捐剑”。指剑或剑术。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 绨袍信

    源见“绨袍惠”。喻指老友念旧,守信。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惟君绨袍信,到我雀罗门。”

  • 函谷偷度

    源见“鸡鸣狗盗”。谓利用微末的技能渡过难关。清孔尚任《桃花扇》:“莫逞旧雄姿,函谷偷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