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进坏陂

方进坏陂

方进: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陂(bēi卑)):围有堤障的水泽。汉成帝时,河南汝阳有一名叫鸿隙的水泽,因为有它的润泽与灌溉,汝阳郡土地丰饶肥沃。后来,因关东地区几次洪水泛滥,鸿隙陂积水四溢,造成灾害。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商议,决定派遣官员前去考察,认为把陂水泄放掉,能扩大肥美的耕田,还能省却修堤防洪的花费,清除水患,就上奏成帝,将鸿隙陂水排泄掉了。到了翟方进失势后,当地百姓就把一切罪恶都推到翟方进身上。说翟方进本想占有陂下良田,因未能得逞才上奏皇帝把陂水放干的。到了王莽专权时,汝阳郡常闹旱灾,人们又怨恨当年下令放掉陂水的翟方进。当地童谣唱道:“放掉陂水的是谁?就是那个翟子威。使我只能吃上豆芋羹。反来复去反来复,陂泽应当再恢复。此言是谁来指点?天上飞来两黄鹄。”后以此典言兴修水利,或咏世事无常,得失易变。

【出典】:

汉书》卷84《翟方进传》3440页:“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例句】: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宋·陆游《南池》:“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宋·陆游《长安道》:“人生易尽朝露晞,世事无常坏陂复。”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明·汤显祖《寄前太守胡公》:“谁言去后陂当复,正忆年时榻每悬。”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典源】《汉书·翟方进传》:“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 (bei),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椽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 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 两黄鹄。’”

【今译】 汉时,汝南有一片湖水名鸿隙大陂,靠它的灌溉,郡中土地丰饶。成帝时,关东几次发大水,陂水溢流为害。翟方进为丞相,派遣下属视察,认为把陂水放掉,留下的土地肥沃,可省去堤防的费用又没有水患,于是上奏将陂水放去。及到翟氏失势,乡里百姓追究他的过恶,说翟方进本是要占有陂下的良田,因得不到才上奏放掉陂水。到了王莽时当地常闹旱灾,郡中怨恨翟方进,有童谣唱道:“坏陂的人是谁,翟子威是他的名,让我只能吃豆饭和芋羹。反覆再反覆,陂水终当再恢复。这话谁来说? 天上两黄鹄。”

【释义】 后以此典指兴办治理水利;或用以事物反覆; 或以“芋魁饭豆”等指粗粝的饭食。

【典形】 陂坏当复、复陂谣、羹芋魁、鹄陂、两鹄、两黄鹄、芋魁饭豆、思两鹄、平陂往复、双黄鹤。

【示例】

〔陂坏当复〕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复陂谣〕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羹芋魁〕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鹄陂〕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两鹄〕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两黄鹄〕 宋·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芋魁饭豆〕 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猜你喜欢

  • 西缶

    源见“陶缶之勇”。因秦在西方,故称秦王所击之缶为“西缶”。借指强者取辱。晋潘岳《西征赋》:“耻东瑟之偏鼓,提西缶而接刃。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俊。”【词语西缶】   汉语大词典:西缶

  • 啖香之质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载宠姬薛瑶英攻诗书,善歌舞,仙姿玉质,肌香体轻……〔瑶英之母赵娟〕生瑶英而幼以香啖之,故肌香也。”后因以“啖香之质”喻女子丽质。清钱谦益《许夫人啸雪庵诗序》:“以薛瑶啖香之质

  • 控鲤琴高

    源见“琴高乘鲤”。指得道成仙者。清吴雯《赠邱成若羽士》诗:“金鹅别馆宜先客,控鲤琴高住应得。”

  • 软红

    源见“东华软尘”。喻指繁华热闹的景象。宋高观国《烛影摇红》词:“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词语软红】   汉语大词典:软红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使用。 天地无所谓仁慈,把万物当成刍狗。 表示天地不具有人类所具有的意志感情,它任凭万物自生自灭。语出《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大同小异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谓之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后以“大同小异”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西胡风俗,大同小异。”并列 大体一样,

  • 屈艳班香

    并列 屈,即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班,即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艳、香,比喻文章优美。形容文辞华美,兼辞赋“楚辞”和史书《汉书》之美于一体。语本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

  •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济:调剂。 用宽大调剂严厉,用严厉调剂宽大。 表示为政要实施宽严相结合。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三馀学

    源见“三馀”。谓抓紧空闲时间学习。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临歧苦勉三馀学,痛饮难为十日留。”

  • 白马望吴门

    同“白马之望”。明袁宏道《出燕别大哥三哥》诗:“白马望吴门,惨淡无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