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

原为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宰予对鲁国政治表态要谨慎。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再去评论其是非曲直。后则泛指过去做了错事,不予追究。鲁哀公要修复火灾毁坏的社坛,向宰我询问社坛周围应植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植松树,商朝植柏树,周朝植栗树。其所以周朝用栗树,是因为栗与战慄之慄同音,植上此树能够使人战慄不安,便于统治。孔子知道后,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事情已经实现了,就不要再去阻止;如果事情已经过去,也就不要再追究了。

【出典】: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人战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中护军蒋济表曰:‘毕轨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后难可以再。’”


述宾 咎,责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痛史》13回:“~,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用于对待别人错误的态度。也作“不究既往”、“不咎既往”、“不追既往”。


对以往的过失、罪责不予追究,谓之 “既往不咎”。

“既”,已。“往”,以往、过去。

“咎”,过失、灾祸。《说文·人部》: “咎,灾也。”段注: “《小雅·伐木》传曰: ‘咎,过也。’《北山》笺云: ‘咎犹罪过也。’”罪过、过失会带来灾祸。 “咎由自取”,即谓罪过或灾祸由自己造成。《易》中 “无咎”即谓无过或无灾。

那么,“不咎”为什么是不予追究之意呢?

“不咎”,就是 “不以……为咎”,即 “不以过错或罪责为过错、罪责”。因此,引申为不予追究之意。所以, “既往不咎”即谓对过去的过失或罪责不予追究之意。

语出 《论语·八佾 ( yì)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的这番话,是针对学生宰我回答鲁哀公的问题而说的。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主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 “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树,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使老百姓心中感到害怕,战战栗栗 ( 慄慄) 。”孔子是维护周礼的,听了宰我这样的回答大为不满,责备地说: “做了的事不用再说了,结束了的事不要再劝阻,已经过去了的就不要再追究了!”

既往不咎”亦可说成 “不咎既往”。


【词语既往不咎】  成语:既往不咎汉语词典:既往不咎

猜你喜欢

  • 城府深沉

    亦作“城府深密”、“城府深阻”。城府:比喻心机。心机深沉而不外露,使人难以揣测。典出三国司马懿之事迹。《晋书》的作者在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愍帝司马邺本纪后,评论了西晋的诸位皇帝。在评论司马懿时说:“司马懿

  • 华山归马

    同“归马放牛”。唐张碧《野田行》:“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元耶律楚材《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谁识华山归马日,易于渭水钓鱼时。”

  • 燕雀处堂

    秦.孔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和乐貌)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烟囱)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燕子和麻雀在堂上筑窝居住,自以为十分安全。灶上烟囱冒

  • 缑岭笙歌

    源见“王乔控鹤”。指美妙的仙乐。明陈子龙《登神山仙馆同惠朗胜时作》诗之一:“鳌头迢递海天分,缑岭笙歌彻夜闻。”

  • 赠处

    《礼记.檀弓下》:“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颜渊〕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处,对待。后以“赠处”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宋司马光《送李揆之推官序》:“古者朋友将别,必有言以相

  • 龙颜

    源见“隆准”。谓眉骨圆起。后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亦借指帝王。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词语龙颜】  

  • 秋胡戏

    源见“秋胡戏妻”。“秋胡戏妻”的歇后语。指妻。《金瓶梅词话》二三回:“俺门都是露水夫妻,再醮货儿,只嫂子是正名正顶轿子娶将来的,是他的正头老婆秋胡戏。”【词语秋胡戏】   汉语大词典:秋胡戏

  • 阳台雨

    同“阳台云雨”。宋赵彦端《鹧鸪天.上元次仲益尚书赠玉奴韵》词:“洞房不压阳台雨,乞与游人弄晚晴。”宋陈允平《垂丝钓》词:“鸳俦凤侣,重记相逢处,云隔阳台雨。花解语,旧梦还记否?”

  • 灞陵桥

    同“灞桥”。宋吴文英《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词:“醉情啼枕冰,往事分钗燕。三月灞陵桥,心剪东风乱。”

  • 平子田

    同“平子归田”。唐钱起《海畔秋思》诗:“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