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镜不疲

明镜不疲

世说新语.言语》:“孝武将讲《孝经》(孝武,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谢公,指谢安。孝武帝讲《孝经》,谢安、谢石等及袁羊、车胤、陆纳、卞耽、王混、袁宏在讲经时,各自有所执事,为了防备提问,故先在私庭中进行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车武子,即车胤。他屡次向谢安等请教,自己感到太麻烦别人了),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殚于惠风?’”注:晋袁乔字彦升,小字袁羊。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将在某日讲论《孝经》,大臣谢安、谢石、车胤、袁羊等人都事先在私庭进行讲习,以备提问。车武子有不明白的地方,每每向二谢请教,他自己感到不问就会对经义搞不清楚,遗失了思想教益;老问又觉得太麻烦人家。当他向袁羊表露了这番心思时,袁认为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认为向别人求教,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感到厌烦的,好比一面明亮的镜子,人临镜而照千百次,镜也不会感到厌烦疲惫,照样清晰映出你的尊容;清泠的泉水即使时时被和风吹拂,它非但不惧,反而更感到温煦:这与向人求教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因以“明镜不疲”比喻智者诲人不倦。

《佩文韵府》卷四下支韵“不疲”下引刘孝绰文句“明镜屡照而不疲,洪钟待叩而斯应。”


【词语明镜不疲】  成语:明镜不疲汉语词典:明镜不疲

猜你喜欢

  • 全始全终

    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很完美、一致。《三国演义》八六回:“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西游记》六四回:“圣僧不必闲叙。出家人全始全终。既有起句,何无结句?望卒成之。”见“善始善

  • 孟嘉落帽

    形容才子文思敏捷,举止洒脱。孟嘉,字万年,江夏(今河南信阳市东北)人。少时即已知名,为桓温参军。很受器重。桓温在龙山设宴,手下僚属将佐毕至,此时,一阵风吹落了孟嘉的帽子,他竟没有觉察。桓温让左右的人不

  • 朝夕之池

    谓大海。朝夕即“潮汐”。《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李善注引苏林曰:“以海水朝夕为池。”偏正 朝夕,通“潮汐”。对大海的一种称谓。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游曲

  • 放子出一头

    同“放他头地出”。宋苏轼《送晁美叔发运右司》诗:“尚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四十秋。”

  • 化为异物

    异物:“鬼”的讳称。 旧指人死。语出汉.贾谊《鹏鸟赋》:“化为异物,又何足患?”三国.魏文帝《与吴质书》:“元瑜长逝,化为异物。”《聊斋志异.婴宁》:“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曰:‘自上元相遇,

  • 郑风

    同“郑公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

  • 渊冰战栗

    源见“履薄临深”。谓处险境而恐惧。清 姚士陛《摄生》诗:“不读黄 老书,渊冰宜战栗。”

  • 千金珠

    源见“探骊得珠”。泛指奇珍异宝。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龙池篇》:“岸上䒠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

  • 梧桐尾

    源见“焦尾琴”。指良琴。唐无名氏《听琴》诗:“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词语梧桐尾】   汉语大词典:梧桐尾

  • 阿衡

    《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阿衡为商代师保之官。伊尹曾任此官,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亦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