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度赞扬王羲之的同时,也评述了其他书法名家,其中评价梁朝萧子云说:“近世人萧子云,其名传于大江南北,也只是得到成书而已,写字没有大丈夫的气魄,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起来的蛇”。

【出典】:

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论》2107页:“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句】: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并列 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似的弯曲。①比喻书法拙劣,歪歪斜斜。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②比喻草书笔法神奇多变。清·顾复《平生壮观·怀素》:“《论书帖》规模右军,平正也;《千文自叙》若《笋帖》,有~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用于书法。也作“春蛇秋蚓”。


【典源】《晋书·王羲之传》:“ (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榖之皮,敛无半分之骨; 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今译】《晋书·王羲之传》评论南朝梁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虽然扬名江南,但书法柔弱无力,缺乏豪迈之气。字体如同春天的蚯蚓,冬天的蛇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柔弱,缺乏骨力,多指字体拙劣; 也泛指所写之字。

【典形】 春蚓笔、春蚓秋蛇、秋蛇、秋蛇春蚓、蛇蚓不成书、投蚓、走蚓惊蛇、春蚓书、蛇蚓集。

【示例】

〔春蚓笔〕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春蚓秋蛇〕 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秋蛇〕 清·唐孙华《山林》:“高吟惊夜鹤,落笔笑秋蛇。”

〔秋蛇春蚓〕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蛇蚓不成书〕 明·袁宏道《方子公自真州入燕》:“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投蚓〕宋·陈与义《次韵家弟所赋》:“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走蚓惊蛇〕 明·杨慎《一枝花》:“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 丹青帧模巧样,回鸾舞鹤。”


【词语春蚓秋蛇】  成语:春蚓秋蛇汉语词典:春蚓秋蛇

猜你喜欢

  • 彼苍

    《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孔颖达疏:“彼苍苍者,是在上之天。”后因以代称天。汉蔡琰《悲愤诗》之一:“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唐孟浩然《行至汉川作》诗:“万壑归于海,千峰划彼苍。”【

  • 守钱奴

    见“守钱虏”。《儒林外史》9回:“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词语守钱奴】  成语:守钱奴汉语大词典:守钱奴

  • 华屋思谢傅

    源见“羊昙泪”。指羊昙哭谢安事。因其诵“生存华屋处”之句,故云。谢傅,谢安官太傅。宋王安石《贾魏公挽词》:“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

  • 升金马

    源见“玉堂金马”。指升任朝官。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同日升金马,分宵直未央。”

  • 博浪椎

    源见“博浪飞椎”。指张良为替韩国报仇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意为抗暴复仇。周亮才《侠士行》:“君不闻秦庭匕首博浪椎,报燕报韩知是谁?”【词语博浪椎】   汉语大词典:博浪椎

  • 南国纪

    《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东汉.郑玄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诗.小雅.四月》中以长江、汉水为南国之准则。后遂用以指代江、汉,亦可代指南方。唐.李百药《渡

  • 代妤摩笄

    《战国策.燕策一》:“昔赵王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之可以击人。与代王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歠(音chuò,羹汤),即因反斗击之。’于是酒酣

  • 北门锁钥

    北门:北方边防城门。锁钥:上锁的锁头和开锁的钥匙。 以北边城门上的锁和钥匙这一说法,来比喻边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李清,字心水,号映碧,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

  • 沐栉

    同“沐雨栉风”。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四节:“不知汉人沐栉而耕之,满人坐而食之,其中固久含有抑郁不平殆哉岌岌之象。”【词语沐栉】   汉语大词典:沐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