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度赞扬王羲之的同时,也评述了其他书法名家,其中评价梁朝萧子云说:“近世人萧子云,其名传于大江南北,也只是得到成书而已,写字没有大丈夫的气魄,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起来的蛇”。

【出典】:

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论》2107页:“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句】: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并列 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似的弯曲。①比喻书法拙劣,歪歪斜斜。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②比喻草书笔法神奇多变。清·顾复《平生壮观·怀素》:“《论书帖》规模右军,平正也;《千文自叙》若《笋帖》,有~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用于书法。也作“春蛇秋蚓”。


【典源】《晋书·王羲之传》:“ (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榖之皮,敛无半分之骨; 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今译】《晋书·王羲之传》评论南朝梁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虽然扬名江南,但书法柔弱无力,缺乏豪迈之气。字体如同春天的蚯蚓,冬天的蛇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柔弱,缺乏骨力,多指字体拙劣; 也泛指所写之字。

【典形】 春蚓笔、春蚓秋蛇、秋蛇、秋蛇春蚓、蛇蚓不成书、投蚓、走蚓惊蛇、春蚓书、蛇蚓集。

【示例】

〔春蚓笔〕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春蚓秋蛇〕 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秋蛇〕 清·唐孙华《山林》:“高吟惊夜鹤,落笔笑秋蛇。”

〔秋蛇春蚓〕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蛇蚓不成书〕 明·袁宏道《方子公自真州入燕》:“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投蚓〕宋·陈与义《次韵家弟所赋》:“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走蚓惊蛇〕 明·杨慎《一枝花》:“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 丹青帧模巧样,回鸾舞鹤。”


【词语春蚓秋蛇】  成语:春蚓秋蛇汉语词典:春蚓秋蛇

猜你喜欢

  •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伊威:也写作“蛜蝛”,生于阴暗潮湿处的小虫,今名地鳖虫。蟏蛸( ㄒㄧㄠ ㄕㄠ xiāo shāo ):一种长脚小蜘蛛。 室内尽是地鳖虫,门上结满蜘蛛网。 形容家园荒芜的景象。语出《诗.豳风.东山

  • 枕戈达旦

    同“枕戈待旦”。《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见“枕戈待旦”。《明史·张廷玉列传》:“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训将练兵,常如寇至。”【词语枕戈达旦】

  • 驭朽索

    同“朽索驭马”。唐白居易《辨兴亡之由策》:“安人者,敬其下也,懔乎若驭朽索,犹惧其末也。”【词语驭朽索】   汉语大词典:驭朽索

  • 道南居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居于贫民区。形容穷困。清毛奇龄《寄周焘》诗:“坐客已倾江左泪,闻君尚在道南居。”

  • 击壶缺

    同“唾壶击缺”。元姚枢《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之十七:“壮怀入酣歌,歌长击壶缺。”【词语击壶缺】   汉语大词典:击壶缺

  • 任子垂钓

    源见“钓东海”。借指钓鱼高手垂钓。三国 魏曹植《七启》:“乃使任子垂钓,魏氏发机。”

  • 杞人忧

    同“杞人忧天”。明杨慎《七犯玲珑.半溪李丙》词:“壮心休,逃名宇宙,瞠眼尧天荡荡,不抱杞人忧。”

  • 齐眉举案

    同“举案齐眉”。元 于伯渊《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孟光合配梁鸿。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清钮琇《觚賸续编.双双》:“譬如置铜山宝林于前,与之齐眉举案;悬玉带金鱼于侧,与之

  • 华山归马

    同“归马放牛”。唐张碧《野田行》:“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元耶律楚材《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谁识华山归马日,易于渭水钓鱼时。”

  • 清都

    同“清都紫微”。《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亦指帝王住的都城。晋左思《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词语清都】   汉语大词典: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