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无名氏《宣和画谱》:“(张僧繇)又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因为落笔,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焉。”后
《宋书.谢瞻传》附《谢㬭传》:“(瞻)弟㬭字宣镜,幼有殊行。年数岁,所生母郭氏,久婴痼疾,晨昏温情,尝药捧膳,不阙一时,勤容戚颜,未尝暂改,恐仆役营疾懈倦,躬自执劳。母为病畏惊,微践过甚,一家尊卑,感
同“不如归去”。宋范仲淹《越上闻子规》诗:“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词语不如归】 汉语大词典:不如归
源见“杞人忧天”。指无端忧虑,庸人自扰。清沈元沧《夜雨与友人感赋》诗:“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唐.孔颖达疏:“王师所以得胜者,以有文德武功之臣尹吉甫,其才略可以为万国之法。”文武吉甫,指有文德武功的尹吉甫,他是周宣王的大臣。他曾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
源见“六尺之孤”。谓受遗命辅佐幼主。《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偏正 受抚育未成年国君的嘱托。《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临大节而不挠。”△用于幼主。【词语六尺之托】
源见“傅说霖”。称美宰辅大臣。元贡师泰《题伊尹耕莘图》诗:“乾坤阖辟系出处,幡然起作商家霖。”
矫情:故意克制情感。表示镇定。公元383年,前秦大兵南下,东晋满朝震恐。朝廷以谢安为征讨大将军,抵抗前秦。谢安详密部署,加上前敌指挥得当,东晋终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捷报传至时,谢安正与别人下棋,看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屈原曰:‘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葬于江鱼之腹”,是指屈原投汨罗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