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次公醒狂

次公醒狂

次公:西汉大臣盖宽饶的字。盖宽饶(?-前60年),魏郡(治所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受到汉宣帝的赞赏,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掌议论的官),后又被提升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举报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各级官吏的官)。盖宽饶为人刚直,揭发捡举各级官吏的罪错,从不回避,无论事情大小,一律上奏举报,被他所揭发上奏罪状的官员很多。因盖宽饶举报的官员数量太多,以致使廷尉(掌刑狱司法的最高长官)在处理时,对他上奏的案件有一半弃之不用。朝廷高官、贵戚以及来到京都办公的各地官吏,都感到害怕,不敢违犯法令,京都长安社会秩序变得很安定清明。汉宣帝许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乔迁新居,丞相、御史将军等高级官员都去祝贺,只有盖宽饶没有去。许伯亲自去请,他才去,从西边台阶走上大厅,面向东边,毫不谦虚地坐下。许伯给盖宽饶斟酒,说:“盖君迟到了,请多喝一点儿。”盖宽饶说:“不要多给我倒酒,我是一个酒狂。”丞相魏侯笑着说:“你不喝酒就够狂的了,又何必有酒呢?”在座的人都轻蔑而充满敌意地看着他。后以“次公醒狂”为典咏人性格狂纵,也用以指酒醉发狂。

【出典】:

汉书》卷77《盖宽饶传》3243、3244、3245页:“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半用半不用,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通“傜”)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通“向”)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皆属目卑下之。”

【例句】:

唐·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宽饶狂自比,汲黯直为邻。” 唐·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唐·李绅《州中小饮》:“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宋·刘筠《即目》:“覆觞知已久,宁有次公狂。” 宋·苏轼《赠孙莘老七绝》之6:“时复中之徐邈圣,毋多酌我次公狂。” 宋·苏轼《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高会日陪山简醉,狂言屡发次公醒。” 宋·黄庭坚《西江月·茶》:“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 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次公醒狂何必酒,直谅多闻俱可友。” 清·赵翼《哭杭白峰之讣》:“元凯生平书有癖,次公意气醒而狂。”


【典源】《汉书·盖宽饶传》:“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 (向) 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皆属目卑下之。”

【今译】 汉时盖宽饶 (字次公),为司隶校尉,为人严刻,动辄即劾奏官吏。一次许伯新居落成,群官往贺,盖请之才去,自己坐在特座上。许伯亲为他斟酒,盖说:“不要给我斟得太多,我是个酒狂。”丞相魏侯说:“你清醒时也发狂,何必有酒呢。”在座的人都很厌恶他。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性格狂纵; 也用以指酒醉发狂。

【典形】 次公狂、次公醒、次公醒狂、酒狂、无多酌我、醒狂、醒而狂、醒狂客、酒逼盖宽饶。

【示例】

〔次公狂〕 宋·刘筠《即目》:“覆觞知已久,宁有次公狂。”

〔次公醒〕 宋·苏轼《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高会日陪山简醉,狂言屡发次公醒。”

〔次公醒狂〕 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次公醒狂何必酒,直谅多闻俱可友。”

〔酒狂〕 明·陈子龙《哭周勒卣》:“酒狂如仆射,情死似琅琊。”

〔无多酌我〕 宋·苏轼《赠孙莘老七绝》之六:“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醒狂〕 唐·李绅《州中小饮》:“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猜你喜欢

  • 羽仪

    同“鸿渐之仪”。《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成帝时,班況女为倢伃,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唐韩愈《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

  • 连城玉

    同“连城璧”。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词语连城玉】   汉语大词典:连城玉

  • 百举百捷

    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主谓 比喻万事皆成。《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时不再来。”△用于事成。又作“百举

  • 鲁戈挥

    同“鲁阳挥戈”。傅尃《次韵答今希》之三:“宿诺尚虚吴剑挂,斜阳空付鲁戈挥。”

  • 楚王珍

    同“楚玉”。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诗:“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 骏骨牵盐

    源见“骥伏盐车”。喻才华遭到抑制。唐陆龟蒙《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清 袁梅《与汪可舟书》:“悠悠人世,本少知音,骏骨牵盐,《玄》文覆酱……丈人之所以没没人间,含光隐耀者,身列布衣,

  • 疑虎将

    源见“射石饮羽”。指汉李广等。唐韩琮《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诗:“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 鞮译象寄

    源见“象寄译鞮”。借指四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明唐顺之《重修宜兴县学记》:“其业之精也,则自虞、夏、商、周之典章,鞮译象寄之语言,至于射御摽缦杂服之技,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能贯而通之。”【词语鞮译

  • 初地

    《法苑珠林.十地颂》:“十地如破竹,只要破开初节,其余竹节很快能破。故有‘得初地真智,诸地疾能得。’之语。”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成佛的十种境界。其名目有: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

  • 金石之交

    汉.班固《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金石有坚固与长久的特点,因以“金石之交”比喻坚贞不渝的友谊。《续故苑.梁遣使聘蜀书》:“今专驰卿列,备违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埙篪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