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老子说,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人们果真怕死,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

【出典】:

《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例句】:

《毛泽东选集》卷四《别了,司徒雷登》:“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


其他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比喻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语出《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后用以表现人民反抗暴虐统治的无畏精神。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老子说过:‘~。’”△用于表现人民群众的潜在力量。也单作“民不畏死”。


【词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成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猜你喜欢

  • 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右师:古代官名。这里指战国时期齐国盖邑大夫王驩。 有的人走向前同右师说话,有的人走近右师的席次同他说话。 形容人们异常热情地趋附贵客。语出《孟子.离娄下》:“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

  • 先睹为快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后因以“先睹为快”谓先见到以为快事。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苏人目所未经,咸欲先睹为快。”主谓 睹,看见。快,快乐,愉快。以先看到

  • 怀珠

    源见“怀珠韫玉”。比喻怀有才艺。南朝 梁何逊《秋夕叹白发》诗:“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怀珠。”明 孙柚《琴心记.相如倦游》:“不意孝王捐馆,宾客解散,挟绡者怀珠自悲,曳裾者搴裳濡足。”【词语怀珠】   汉

  • 宋子

    《诗.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孔颖达疏:“宋者,殷之苗裔,契之后也。《殷本纪》云:舜封契于商,赐姓曰子。是……宋,子姓也。”后因以“宋子”借指王侯之女。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

  • 夜气存

    《孟子》卷六《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

  •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五灯会元.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以谓今日始悔恨以前所作之非。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四二出:“张解元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 客囊羞涩

    源见“阮囊羞涩”。比喻身边无钱。明无名氏《节侠记.围猎》:“自家牛羊满山,马驼蔽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胜事人传跨鹤游,客囊羞涩滞扬州。”主谓 旅途中钱都用完,口

  • 雪灯萤火

    同“雪案萤窗”。清蒲松龄《为毕通州祭张澹生》:“雪灯萤火,劳铅椠之精神。”

  • 石室金柜

    见“石室金匮”。柜,同“匮”。《汉书·司马迁传》:“迁为太史令,史记~之书。”

  • 水田衣

    和尚穿的袈裟的别称。袈裟是集许多长方形布块缝制而成,宛如一块块水田,故称“水田衣”,又称“稻田衣”,“田相衣”。清代钱大听《十架斋养新录》卷十六:“释子以袈裟为水田衣,今杭州神尼塔下,有唐代杭州刺史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