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汲黯卧治

汲黯卧治

指汲黯(àn岸)为官用清静治理有成效,汉武帝再调任他为官,借重他“卧而治之”。后以此典比喻地方官吏为政清简,地方太平。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汲黯外调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做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他学习黄帝、老子言论,治理官府和民众事务,爱好清静无为,选择郡丞和能干之书史,把郡中事务都委托给他们。汲黯治理郡政,只是掌握与督责检查大纲,不苛求琐碎细节。汲黯经常生病,躺在卧室里面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大为太平安定。汉武帝派使召汲黯任命为淮阳郡(今河南鹿邑、柘城、扶沟等县)太守。汲黯拜伏在地辞谢不接印,诏书多次强迫给他,然后接受诏命。汉武帝说:“您轻视淮阳郡吗?我日后再将召您回来。现因淮阳郡官吏和百姓不相融洽,我只是借重您的威名德望,请您躺卧着治理好了。”汲黯处理郡政仍然按照过去清静治理之方法,淮阳郡政事清明。此典又作“卧治”、“卧理”、“东南卧理”、“淮南卧理”、“淮阳绩”、“汲黯卧理”、“卧淮阳”、“淮阳卧”。

【出典】:

史记》卷120《汲郑列传》3105、3110页:“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例句】:

南朝梁·丘迟《旦发鱼浦潭》:“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至如卧理称难,坐啸匪易。披裳问疾,垂爱景以字人。”唐·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唐·贾岛《送汲鹏》:“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 宋·刘敞《睡起》:“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 宋·苏辙《寄题密州新作》:“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宋·苏辙《次韵张君病起》:“去卧淮阳从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清·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暂烦淮阳卧,还卜颍川相。”


【典源】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上曰:‘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汉书·汲黯传》亦载。

【今译】 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他治政主张清静无为,把握大的要旨,而不苛求小节,自己卧病在室内不出,东海大治。后淮阳一带民私铸钱,又特意起用他为淮阳太守,汲黯辞以多病,武帝说:“你不愿去淮阳吗?我特意召你去,淮阳官吏与百姓有矛盾,我是借重你的威望,你只要在那养病就可以治理的。”汲黯至郡仍像在东海一样治理,淮阳政事也清明了。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地方官吏为政清简,地方太平。

【典形】 东南卧理、淮南卧理、淮阳绩、淮阳卧、汲黯卧理、卧淮阳、卧理、卧治、汲黯简靖、淮阳效理、淮阳高卧、淮阳多病、薄淮阳。

【示例】

〔东南卧理〕 唐·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淮南卧理〕 唐·贾岛 《送汲鹏》:“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

〔淮阳绩〕 宋·刘敞《睡起》:“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

〔淮阳卧〕 清·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暂烦淮阳卧,还卜颍川相。”

〔汲黯卧理〕 宋:苏辙《寄题密州新作》:“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卧淮阳〕 宋·苏辙《次韵张君病起》:“去卧淮阳从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卧理〕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至如卧理称难,坐啸匪易。披裳问疾,垂爱景以字人。”

〔卧治〕 南朝梁·丘迟《旦发鱼浦潭》:“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猜你喜欢

  • 温被

    同“温席扇枕”。《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词语温被】   汉语大词典:温被

  • 菜色

    饥饿者的脸色。《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词语菜色】   汉语大词典:菜色

  • 璇星

    《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引《春秋运斗枢》:“琁星散为橘。”琁,同“璇”。后因以“璇星”指橘。清周亮工《橘》诗:“于野璇星大,过淮枳树新。”【词语璇星】   汉语大词典:璇星

  • 武城宰

    源见“武城弦”。称子游(名言偃)。明高启《言公井》诗:“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词语武城宰】   汉语大词典:武城宰

  • 快牛破车

    《晋书.石季龙载记》:“石季龙,勒之从子也。……年六七岁,有善相者曰:‘此儿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永兴中(此应指晋惠帝年号为公元304-306),与勒相失。后刘琨(西晋将领,曾长期坚守晋阳,与刘聪,

  • 心动风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师曰:‘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风扬刹幡,其实是风也动,幡也动。二僧争论,

  • 尼甫縻匡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 行行重行行

    行行:走啊,走啊。重:又。 指路途遥远,走了一程又一程。语出《文选.古诗一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九》:“行行重行行,腿酸脚软,马亦喘喘不愿续行。”【词

  • 吹箫下凤皇

    同“吹箫引凤”。唐吴兢《永泰公主挽歌》之二:“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 龙髯与遗弓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