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铜驼
源见“荆棘铜驼”。表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宋 陈人杰《沁园春.南金又赋无愁》词:“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源见“荆棘铜驼”。表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宋 陈人杰《沁园春.南金又赋无愁》词:“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北史.齐高祖神武帝纪》载: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后遂以“韩山石”借指记述战功的碑石。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嘱
《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阳侯:水神名。后遂谓水神所兴的灾祸为“阳侯之患
源见“斗筲小人”。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亦喻才识短浅的人。晋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常用作谦词。《后汉书.孟尝传》:“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词语斗筲
见“沉默寡言”。《周书·王盟光子显传》:“幼而敏悟,~。”
一种七言诗体,采用联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命群臣联句赋诗,称为“柏梁体”。诗见《古文苑》卷八。但此诗实后人拟作。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
《晋书.谢安传》:简文帝时,谢安“征拜传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至晋武帝朝,“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晋朝大臣谢安,曾拜吏部尚书,又为
同“钻穴逾墙”。《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拟作夜谈,各陈所愿。固不为投梭之拒,亦非效逾墙之徒。”【词语逾墙】 汉语大词典:逾墙
源见“漱石枕流”。谓归隐山林的意愿。唐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同“识途老马”。清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谓我识涂马,召我来咨诹。”【词语识涂马】 汉语大词典:识涂马
同“苍鹅出地”。清顾炎武《雒阳》诗:“赤伏看犹在,苍鹅起莫惊。”